【高中语文】《与妻书》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756515 上传时间:2024-06-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与妻书》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与妻书》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与妻书》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与妻书》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与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林觉民及文章写作背景;理解句子含义。积累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言语言、情感的魅力。3、体会作者高尚的革命情操,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作者采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其中记叙和议论的密切结合,更有力地突出 了中心。5、文中多处用了典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真切感人,扣人心弦。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视频):为推翻清王朝腐朽的统治,公元1911年4月27日,革命志士炮轰两广总督府,遭遇清军围攻, 死伤惨重,

2、其中一位24岁的青年林觉民,留下了一封荡气回肠的与妻书,文如黄钟大吕,情如 杜鹃啼血,感动天下。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解题这封信是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三天,以必死的决心给妻子陈意映写的一封“绝笔书”。字里行 间,既有对妻子至真至诚的纯洁爱情,又有决意为国赴难的爱国情怀,内容感人,广为传诵。与 妻书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知识延伸:书信体格式(图文展示)2、作者简介: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人。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 “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 加入了同盟会。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后在“

3、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 十四岁。知识延伸:简介作者详细生平及其妻子的出身,代入时代背景。3、背景资料:1911年4月27日(阴历辛亥年3月29日),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 动武装起义。起义虽经精心准备,但因寡不敌众,最终失败,一百多革命志士遇难。后收敛遗骸七 十二具,合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起义震动全国,不久爆发了武昌起义。4、学习生字:卿(qlng)晤(wu)骰(gou)恸(tong)语(yu)婉(w3n)嗟(jie)虐(nUV)眷(juan)旁(bang)5、原文朗诵视频。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

4、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第二部分(2-4):是信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心情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 而死”的心情和道理。第三部分(5-7):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三、教师小结:本文是作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表现出了革命者为 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的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拳拳深情。反映出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 的内心世界,表达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视频朗诵二、研读课文1、第一段翻译问题:林觉民因何写下此信?心情如何?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又恐汝不察吾衷,心情

5、悲痛。2、第二段翻译问题一:主旨句是哪一句?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问题二:作者有何愿望?现实如何?说明了什么?“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与“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毂”形成对比,说明 “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问题三:第二段中有三处用典,请找出来并分析其用意。司马青衫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太上之忘情一一表达作者关心民众的痛苦,无法做到不动感情。,老吾老,幼吾幼一一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了天下人的幸福,宁 可牺牲自己的一切。3、第三、四段翻译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中所追忆的夫妇生活中三件事,并分析作者追忆这三件事的目的

6、。夫妻谁先死的谈话、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表明 对妻子眷念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将“小我”之 情,即对妻子的挚爱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论说“吾至爱汝”4、第五段翻译问题一:第五段开头写道“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后又说“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林觉民是如何陈说理由的?排比:陈说当时的局势险恶,处于“死”地;双重否定:强调今日的中国处处都是死境;反问、假设:说明苟且偷生难,生离比死别更痛苦。问题二:第五段用到了哪些典故?有何用意?眼成穿:林觉民用这个典故,形容盼望非常急切。骨化石:林觉民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

7、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破镜重圆:作者反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反动统治者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 无团圆之日。5、第六、七、八段翻译问题一:第6段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九泉之下哭相和、死后诚可化鬼魂、心电感应灵傍妻。表达对妻子疼爱之深,离之不舍。问题二:“卒不忍独善其身”表达了作者何种心意?林觉民虽“至爱妻子,他要把这种爱推广到普天下受苦人身上,因此不愿独善其身。问题三:陈意映是清代名宦陈若霖的后代,其父是举人陈元凯。她自幼识字读书,作文吟诗,看懂 此信显然毫无问题,为何林觉民还希望妻子请“诸母”对书信进行指教呢?也许是希望诸母在自己为国捐躯后,能够多多陪伴、照顾、开导、劝

8、慰已身怀六甲的妻子吧。 在最后这简短的、看似不过是段补充说明的文字中,亦可见林觉民作为丈夫的细心,对妻子的深切 关爱。三、教师小结:本文看似是儿女情深缠绵俳恻,实质上正是对林觉民豪迈气概和宏伟志愿的烘托和反衬。写对 妻子之爱愈深愈真,林觉民的舍爱就死,义无返顾的精神就更悲壮感人。四、布置作业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辛亥革命时期,广州曾经发生三次反清武装起义( 1895年、1910年、1911年),这在当时中 国的城市中时独一无二的,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空前的。它反映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对广州的高度 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广州这座城市所蕴藏着的巨大革命潜力。这三次起义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 有着重要的意义

9、,同时也奠定了广州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与中心地之一的历史地位。二、品味语言:1、“意映卿卿如唔,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 一一开篇点明这是一封绝笔信。作者深知自 己的处境,但义无反顾。2、“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一一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 引经据典。用孟子的话再次说明对妻子的爱已普及天下苍生。3、“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 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一一回忆新婚的日子,两情相悦,共赏美景, 无话不谈。现在这样的情形,让人多么悲伤。4、“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

10、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 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一一我知道即将与你生离死别了,想要告诉你实情,却不忍心 让我挚爱的你承受这痛苦,只能日日借酒消愁。5、“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一一我对你的爱至死不渝,即便死去,我的 灵魂与你也永远不会分开。6、“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 侣悲。一一我死之后,若有心电感应,灵魂会永远陪伴你,不让你孤单难过。我死得其所,但始 终不能放下对你的依恋。三、合作探究:1、作者的衷情是什么?作者“忍悲”所言衷情是:“吾至爱汝”并“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从而“使 吾勇于就死”,并“

11、敢先汝而死”,进而慰“汝不必以无侣为悲”。2、作者是怎样表达衷情的?全文以“忍悲为汝言吾衷”的“吾衷”为主线,结合抒情忆事,进行深刻的说理,表达了 “吾 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3、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想一想,这篇绝笔为什么感人?钟叔河序叶绍袁甲行日注云:“大凡真能爱国家、爱民族,真能为国家民族作出一点牺牲, 而不是专门讲大话唱高调的人,于家庭骨肉之间,亦必有真感情、真爱心,我不相信刻薄寡恩的人, 能够有民胞物与的胸怀,有对国家民族的真正责任感。”这番话,验之于林觉民之信之死是非常深 刻的,也道出了本文感人至深的原因。文章第三段,作者以深情的笔墨记叙了几件往

12、事,表达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 至”的一片真情。这种“吾至爱汝”的夫妻之情外,至诚美好令人感到;但更令人感动的是,“即 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的献身 精神及由此而阐述的道理。林觉民为造福天下放弃自己幸福和生命的说理过程,是对其挚爱陈意映的说理,更是对自己的 说理。正是因为它是对革命者本身的说理,革命者本身才由意志作出决断,自愿牺牲本身的生命、 幸福、自由,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家人、好友的幸福、情感,投身于革命洪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 看到了革命者的人性的光辉和理性的自觉。4、课文是1911年作者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13、作者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希 望与妻子“相守以死”,甚至希望妻子先自己而死,但为什么最终却决意离妻别子、慷慨赴死?作者在第四段写出了不能与妻子“相守以死”的原因。作者从内心发出“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但分析当时中国的现实:“天灾”,“盗贼”,“瓜分”,“奸官污吏”,使“处今日之中国,国 中无地地时不可以死”,即使不死,也要经受“较死为苦”的离散。“天下人这不当死而死与不原 意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这就是“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的原因。 自己并非心愿先于爱妻而死,是清朝的血腥统治,迫使有志之士走上起义的道路。至此,明知妻子 “不欲吾死”,而竟然就死的心志已表达得十分清楚了

14、。最后作者表明了自己的决心,“死无余憾”, 相信会有后来同志继承革命事业。又叮嘱妻子善抚后代,使之继承父志。这一段于说理中抒情,说 情中喻理,情、理交织,人感至深。5、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讨论此题旨在了解本文将儿 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的写法。)(1)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豪情的激 昂慷慨。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情,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没有对亲人 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 躯之高尚情操。(2)与妻书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

15、共鸣,就在于作者把人世间经常 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 起来。“为汝言之”,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其中深含“吾至爱汝”的感情,而写遗 书的原因就是下文要详谈的全文中心的后半部分:“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四、教师小结:1、写作特点: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字亦文亦白,通俗典雅;使用了比喻、排比、设 问、反问等修辞。2、人物形象特点:矢志不渝、敢于献身、舍小家为大家的勇士五、本课小结文章中表现了林觉民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吾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是矛盾的,又是统一 的。能够为亿万民众能过上幸福生活而欣然就死的人往

16、往正是最热爱生活的人。林觉民为了推翻黑暗的满清统治,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幸福,抛爱妻,舍幼子,义无反顾地献出自 己年轻的生命。在遗书中,作者为了安慰妻子,为了使妻子对他舍生取义能够理解,反反复 复地倾诉他对妻子真切的爱,说明正是非常爱妻子,并由此推及爱天下的人,所以忍心舍生 赴义的道理,使妻子明白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亲情”要服从革命需要的道 理,表现了革命烈士为了使全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献身精神。 六、布置作业附:一、古汉语知识:1、通假字:(1)几家能骰(“骰”通“够”。)(2)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靠近。)2、古今异义词:(1)老吾老以及人之

17、老(“以及”是介词“以”和动词“及”的连用,其意为:把 推及 到 。与今常用做表并列的“以及”不同。)(2)吾充吾爱汝之心(充:扩充,扩大。今常用义为:满足,装满,冒充。(3)第以今日事势观之(第:只,但。今常用在整数的数词前边,表示次序。)(4)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而 成的名词性词组,相当于“ 的原因”。不是今常用做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5)是吾不是处(是:这,此。今常用做判断词。)3、词类活用:(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快乐。)(2)瓜分之日可以死(名词用作状语,像切瓜一样。)(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前一个“老”与“幼”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分别解释为“敬爱”和“爱护”;后一个“老”与“幼”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分别解释为“老人” 和“小孩”。)(4)汝幸而偶我(词活用为动词,嫁给。)(5)当尽吾意为幸(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竭尽。)与妻书为天下人谋幸福二、板书设计:生死诀别一一含泪忍悲;就死原因一一为天下计; 再诉衷肠愿妻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