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教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730010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江花月夜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春江花月夜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江花月夜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江花月夜 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春江花月夜教案教学目标:1 .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2 .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3 . 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2,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1 .借助多媒体教学,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 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2 .意境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3 .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 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导入:自古

2、以来,月是个永恒的主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 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 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 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 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 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 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 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

3、经陈风月出),“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兔寒蟾冷桂花白,此 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在人才辈出、 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 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 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而诗人张若虚也凭借这一首诗即“孤篇盖全唐”。今 天,就让

4、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二 .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一)作者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 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 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二玄宗开元时尚在 世。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 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 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 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二)作品介绍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

5、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 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 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 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 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 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二. 指导诵读,以读传情,读、悟交融。要求学生在欣赏配乐朗读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 绘、

6、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四、赏析诗歌(一)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 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 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 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 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问题: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 语言描绘这幅画面。这一部分描绘的画面意

7、境要点: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 冉冉而生,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 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 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二)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O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 索。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 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 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

8、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 滔滔不绝的江水。布置作业:理解第三部分板书设计: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2 .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3 . 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2,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1 .借助多媒体教学,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 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2 .意境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3 .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在诗

9、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 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 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而诗 人张若虚也凭借这一首诗即“孤篇盖全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 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二.赏析诗歌(三)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 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这里写 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

10、上是月。 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 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 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 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 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 月夜,不知有儿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 影洒在江边的树上。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

11、别之 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 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 阔的。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 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 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 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 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

12、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 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 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三、艺术特色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清人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说:“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 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春江花月夜五个字, 各各照顾有情,诗真艳诗,才真绝才也J第一部分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 景色,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题目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 最终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为下面的对景抒情打下基础。第 二部分,写江月永照,引发生命短暂;用明月常圆

13、,引发人间常别。通过景与情 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月圆人难圆的感叹。最后一部分,主要用月照、春归、花落、 雾漫、月残来引发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这里,景与情相互烘染,离别之苦显得 更力口浓重。2 .运用多种手法,表达游子思妇相思之情。为了让诗句生动形象,诗中多处用了比喻。如“月照花林皆似霰”,写花林 好像披上一层霰雪。这个比喻的妙处是,它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月光之下,花林一 片白蒙蒙的绮丽景象,而且与下一句把月光比喻成霜,构成了有机的联系。“空 里流霜不觉飞”,写空中,是抬头仰望所见。这里由花林似霰,进而联想到月光 如霜。不过,在比喻的方法上又有了变化;上句是明喻,这句是暗喻。而且需要 指出的是,虽则如

14、霜,却只觉得它像水似的“流。而不觉得它像霜那样“飞。 这就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细腻。“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中的“送”、 “待”两字,则是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 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 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 “落月摇晴满江树”,则 是运用了双关修辞。“摇晴”双 关“摇情。如同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东边 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个双关的“晴”字,正写出了游子思妇相思 不得相见的苦情。止匕外,诗中有许多写景之句,实际上是通过暗示手法抒写相思 之情。“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

15、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 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 思之情缠绵俳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 “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等等,都使人与物、情与景达到了水乳 交融的境界。最后,烘托和铺垫手法的运用,也值得读者注意。第一部分由春江 引出明月,渐次引出花林、芳甸。江伴月,月伴花,把“春江花月夜”自然组合 成一个优美完整的画面,谱写了一首春的颂歌,这首春的颂歌又反衬着春的忧愁。 接着诗人面对春江明月,抒发宇宙永恒的感悟,从中寄寓着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慨 叹。这种慨叹,以其意味深长的哲理对诗的情调进一步铺陈了感伤的气氛。然后 推出游子、思妇“相望不相闻”的情思哀愁。这是诗的精华、高潮部分。然而, 它的形成与诗人层层铺垫、步步烘托有关。汇细流而成江海。读者的欣赏正好沿 波讨源,渐入佳境,随步步烘托而达高潮。3 .语言优美自然,韵律婉转。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韵,首句入韵。对仗工整平仄相间,加上顶真与 反复的运用,推动了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展现了相互联系而又不断变化的 画面与思绪,从而使语言清新流畅,顿挫悠扬,琅琅上口,连绵不绝。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板书设计春江花月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