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ppt

上传人:yl****t 文档编号:97441114 上传时间:2024-06-10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8.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护理学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儿科护理学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护理学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学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ppt(8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六章第六章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 患儿的护理患儿的护理 泸医附院新生儿科泸医附院新生儿科卢佑英卢佑英 Tel:13708286930 Tel:137082869301、了解新生儿的分类及各种新生儿疾病的发 病机制 2、熟悉新生儿的相关概念、足月儿与早产儿 的生理特点及护理以及新生儿疾病的临床 表现和治疗 3、掌握早产儿与足月儿的外观特点、新生儿 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及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目的与要求: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1、新生儿的分类 2、早产儿与足月儿的特点及护理 3、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4、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和护理 5、新生儿窒息临床表现和护理课

2、型:大课学时:9学时第一节 新生儿分类主要内容第二节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第三节 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第四节 患病新生儿的护理新生儿新生儿(neonate(neonate)系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28天)的婴儿。围生期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是指围绕分娩前后的一段特定时期,期间的胎儿和新生儿称为围生儿。目前我国将围生期定义为自妊娠28周(此时胎儿体重约1000g)至生后周;新新生生儿儿死死亡亡率率:指一千个活产儿新生儿期内的死亡人数。国际上常以这个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卫生保健水平的标准。活产儿活产儿(live birth)(live birth):WHO标准:出生体重 50

3、0g(不论胎龄大小),有呼吸、心跳、脐血管搏动或明确的肌肉收缩等任何一项生命表现者。基本概念vv根据胎龄分类vv根据出生体重分类vv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 vv高危儿第一节 新生儿分类根据胎龄分类1.足月儿: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2.早产儿:指胎龄未满37周的新生儿。3.过期产儿:指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足月儿足月儿足月儿足月儿早产儿早产儿早产儿早产儿过期产儿过期产儿第一节新生儿分类根据出生体重分类1.正常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4000g。2.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不足2500g。其中出生体重不足1500g者又称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不足1000g者又称超低出生体重

4、儿。3.巨大儿:出生体重超过4000g。第一节新生儿分类巨大儿巨大儿巨大儿巨大儿正常体重儿正常体重儿正常体重儿正常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根据出生体重分类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1.适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90百分位者。2.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者。足月小样儿:胎龄已足月而体重在2500g以下的新生儿,是小于胎龄儿中的一种。多由于宫内发育迟缓引起。3.大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以上者。第一节新生儿分类新生儿胎龄与出生体重的百

5、分位曲线 高危儿: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情况的新生儿。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异常妊娠史 异常分娩史 异常新生儿高危新生儿第一节新生儿分类第二节 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概念正常新生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42周,体重在25004000g,身长超过47cm,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外观特点正常新生儿正常新生儿早产儿早产儿哭声响亮低弱肌张力良好低下皮肤红润、皮下脂肪丰满红嫩、皮下脂肪少毛发毳毛少、头发分条清楚 毳毛多、头发细而乱耳壳软骨发育良好耳舟成形软、缺乏软骨耳舟不清楚正常新生儿正常新生儿早产儿早产儿指、趾甲达到或超过指、趾端未达指、趾端乳腺 乳晕清楚、结节4mm乳晕不清、无结节或结节4mm跖纹整个

6、足底遍及足纹足底纹少外生殖器男婴睾丸已降至阴囊女婴大阴唇盖小阴唇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外观特点足月儿足月儿足月儿足月儿外 观四肢屈曲状四肢屈曲状四肢屈曲状四肢屈曲状 肌张力差肌张力差肌张力差肌张力差早产儿早产儿早产儿早产儿 红润,皮下脂红润,皮下脂红润,皮下脂红润,皮下脂 肪丰富,毳毛少肪丰富,毳毛少肪丰富,毳毛少肪丰富,毳毛少足月儿足月儿足月儿足月儿绛红,水肿,发绛红,水肿,发绛红,水肿,发绛红,水肿,发亮,毳毛多亮,毳毛多亮,毳毛多亮,毳毛多早产儿早产儿早产儿早产儿皮 肤耳软骨发育好耳软骨发育好耳软骨发育好耳软骨发育好耳舟成形、直挺耳舟成形、直挺耳舟成形、直挺耳舟成形、直

7、挺足月儿足月儿耳耳 壳壳耳软骨发育不良耳软骨发育不良耳软骨发育不良耳软骨发育不良耳舟不清耳舟不清耳舟不清耳舟不清早产儿早产儿足月儿足月儿足月儿足月儿乳腺结节乳腺结节4mm4mm,平均,平均,平均,平均7mm7mm乳 腺早产儿早产儿早产儿早产儿乳腺无结节或结节乳腺无结节或结节乳腺无结节或结节乳腺无结节或结节4mm4mm足月儿足月儿足月儿足月儿睾丸已降,阴囊多皱摺睾丸已降,阴囊多皱摺睾丸已降,阴囊多皱摺睾丸已降,阴囊多皱摺外生殖器(男)早产儿早产儿早产儿早产儿睾丸未降、阴囊少皱摺睾丸未降、阴囊少皱摺睾丸未降、阴囊少皱摺睾丸未降、阴囊少皱摺早产儿早产儿早产儿早产儿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大阴唇不能遮盖小

8、阴唇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足月儿足月儿足月儿足月儿大阴唇遮盖小阴唇大阴唇遮盖小阴唇大阴唇遮盖小阴唇大阴唇遮盖小阴唇外生殖器外生殖器(女)(女)早产儿早产儿早产儿早产儿跖纹少跖纹少跖纹少跖纹少足月儿足月儿足月儿足月儿跖纹遍及整个足底跖纹遍及整个足底跖纹遍及整个足底跖纹遍及整个足底跖跖 纹纹1.呼吸系统 新生儿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较浅,频率较快,40次/分左右。生理特点2.循环系统 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较大,通常为90160次/分,平均120 140次/分。血压平均为70/50mmHg(9.3/6.7kPa)。生理特点3.消化系统l l新生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管壁薄,通透性高

9、。l l胃呈水平位,贲门松弛,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幽门相对较紧张,易发生溢乳。l l生后10 12小时开始排出胎粪,约2 3天过渡到正常粪便。生理特点胎粪4.血液系统 新生儿出生时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较高,以后逐渐下降。血红蛋白中胎儿血红蛋白约占70%。由于胎儿血红蛋白对氧有较强亲和力,所以新生儿缺氧时往往紫绀不明显。白细胞总数较高,出生后第3天开始下降。生理特点5.泌尿系统l l一般生后24小时内排尿,若生后超过48小时仍无尿,需要寻找原因。l l肾小球滤过率低,浓缩功能差,易出现水肿或脱水症状。l l排磷功能较差,易导致低钙血症。l l肾对酸、碱平衡调节能力不足,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10、生理特点6.神经系统l脑相对较大,大脑皮层兴奋性低。l脊髓相对较长,其末端约在3、4腰椎下缘,故腰穿进针应在第4、5腰椎间隙。l出生时已具有暂时性原始反射;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自然消失;新生儿巴氏征、克氏征可呈阳性。生理特点腰穿进针应在第4、5腰椎间隙生理特点7.免疫系统l l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IgG,但数月后逐渐消失。l lIgA和IgM则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l l人的初乳中含较高IgA,可增强新生儿的机体抵抗力。生理特点8.体温调节l l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l l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新生儿体表面

11、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血管丰富,易散热。血管丰富,易散热。l l寒冷时因寒战反射未建立,主要依靠棕寒冷时因寒战反射未建立,主要依靠棕色脂肪代谢来产热,产热量相对不足。色脂肪代谢来产热,产热量相对不足。l l新生儿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室温新生儿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室温过高时,引起体内水分过多丢失,出现过高时,引起体内水分过多丢失,出现发热称发热称“脱水热脱水热”。(1)生理性体重下降(physiological loss of body weight):生后由于体内水分的丢失,导致体重逐渐下降,约第5-6天降到最低点(小于BW的10%),一般7-10天后恢复到出生体重。(2)生理性黄疸

12、: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3)“马牙”和“螳螂嘴”。(4)乳腺肿大:生后3-5天出现,2-3周后消退。假月经:生后5-7天可见阴道流出少量血液,可持续1周。(5)粟粒疹:生后3周内,可在鼻尖等长出皮疹。1.生理性体重下降正常新生儿体重早期变化正常新生儿体重早期变化 皮肤无黄染皮肤无黄染 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2.生理性黄疸乳腺肿大3.乳腺肿大和假月经假月经马牙4.马牙和“螳螂嘴”脂肪垫“螳螂嘴”新生儿粟粒疹5.新生儿粟粒疹护理评估 评估新生儿父母的健康状况、家族的特殊病史;产妇的既往妊娠史、分娩史;本次妊娠及分娩过程中的母婴情况;新生儿出生后

13、的一般状况及对各种刺激所做出的回应等。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 2.有体温失调的危险 3.有感染的危险1.保持呼吸道通畅l l新生儿刚娩出时,迅速清除口、鼻腔的粘液及羊水。l l喂乳后应竖抱婴儿轻拍背部,然后应将婴儿保持于右侧卧位,防止溢乳和呕吐引起窒息。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2.维持体温稳定(1)适宜环境(2)保暖 系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新生儿适中温度与胎龄、日龄和出生体重有关。适宜的环境温度22 24 湿度为5060。3.预防感染(1)消毒隔离(2)保持脐部清洁干燥(3)做好皮肤黏膜护理(4)预

14、防接种 4.合理喂养新生儿筛查取足跟血新生儿筛查取足跟血指导合理喂养指导合理喂养5.确保安全6.健康教育7.预防接种 第三节 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vv外观特点(见正常新生儿节)vv生理特点1.呼吸系统 5.泌尿系统 2.循环系统 6.神经系统 3.消化系统 7.免疫系统 4.血液系统 8.体温调节 指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低于100次/分)并出现紫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护理评估 早产儿各系统功能均不完善,易出现体温改变、呼吸暂停、感染或出血等,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患病率及死亡率越高,故应注意评估早产儿出生时胎龄及体重情况,生存环境和护理质量等。护理诊断及合作

15、性问题1.体温过低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3.自主呼吸受损 4.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1.维持体温正常 2.合理喂养 3.维持有效呼吸 4.预防感染 5.密切观察病情 6.健康指导 1.维持体温正常l l室温2426,相对湿度55%65%。l l体重低于2000g者应置暖箱内,根据出生体重和日龄来调节箱温。l l体重超过2000g者在箱外保暖,可通过戴帽、母怀抱、热水袋等维持体温恒定。早产儿暖箱适中温度参考数值出生体出生体重重(g)(g)中中 性性 温温 度度 35 35 34 34 33 33 32 32 1000 1000初生初生1010天内天内 1010天以后天以后 3 3周以后

16、周以后5 5周以后周以后 1500 1500 初生初生1010天内天内 1010天以后天以后4 4周以后周以后20002000 初生初生2 2天内天内 2 2天以后天以后3 3周以后周以后25002500 初生初生2 2天内天内2 2天以后天以后2.合理喂养l l根据吸吮、吞咽、消化、吸收功能,选择直接哺喂母乳、乳瓶、滴管、管饲或静脉等不同的补充营养方式。l l生后24小时试喂5%10%葡萄糖水,无异常给予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早产儿奶量与间隔时间出生体重(g)10001000100010001499149915001500199919992000200024992499开始

17、量开始量(ml)(ml)1 12 23 3 4 45 5 101010 10 1515每天隔次增每天隔次增加量加量(ml)(ml)1 12 25 5 101010 10 1515哺乳间隔时哺乳间隔时间间(h)(h)1 12 22 2 3 33 33.维持有效呼吸l l仰卧时可在肩下置小软枕,避免颈部弯曲。仰卧时可在肩下置小软枕,避免颈部弯曲。l l呼吸暂停时,可拍打足底、托背、放置水囊呼吸暂停时,可拍打足底、托背、放置水囊床垫等方法,帮助恢复自主呼吸。床垫等方法,帮助恢复自主呼吸。l l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氨茶碱或机械正压通气。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氨茶碱或机械正压通气。l l切忌常规吸氧,避免视网膜病

18、变致失明。切忌常规吸氧,避免视网膜病变致失明。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小软枕拍打足底拍打足底机械通气4.预防感染 因早产儿免疫功能更差,对感染的抵抗力更低,故消毒隔离要求更高,需更加严格控制各种可能发生的感染。5.密切观察病情 早产儿异常情况多,病情变化快,除监测生命体征外,还应密切观察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反射、大小便、面色等情况,定时巡回,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6.健康指导 帮助父母克服自责和沮丧的心理。可在提供帮助父母克服自责和沮丧的心理。可在提供消毒隔离的措施下,鼓励父母探视和参与照消毒隔离的措施下,鼓励父母探视和参与照顾早产儿;示范并教会父母保暖、喂养、抱顾早

19、产儿;示范并教会父母保暖、喂养、抱持、穿衣、沐浴等日常护理方法;对住院期持、穿衣、沐浴等日常护理方法;对住院期间给予吸氧的早产儿,分别于间给予吸氧的早产儿,分别于3 3、6 6、1212个月个月进行眼睛检查,以防视网膜疾病的发生;按进行眼睛检查,以防视网膜疾病的发生;按期预防接种;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期预防接种;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7、发展性照顾 是一种适合每个小儿个体需求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减少哭闹和呼吸暂停的次数此模式的护理目标是使小儿所处的环境与子宫内尽可能相似,并帮助小儿以有限的能力适应宫外的环境第四节 患病新生儿的护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一二新生儿窒息三

20、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一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亦称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受寒及其他多种原因(早产、感染、窒息)引起,主要表现为低体温、皮肤发硬和水肿,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寒冷早产缺氧感染病 因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一l l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l l皮肤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层薄皮肤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层薄l l棕色脂肪含量少棕色脂肪含量少l l缺乏寒战产热方式缺乏寒战产热方式l l摄入能量少摄入能量少产热能力差,散热多,易发生低体温产热能力差,散热多,易发生低体温重症感染、重症感染、心力衰竭、休克等使能源物质消耗增加、能量心力衰竭、休克等使

21、能源物质消耗增加、能量摄入不足,致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体温。摄入不足,致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体温。发病机制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一l l新生儿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多,其熔点高,体温低时易凝固出现皮肤硬肿。l l低体温及皮肤硬肿,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流缓慢,引起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出现水肿,严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发病机制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一(一)健康史 评估室温、保暖、喂养、胎龄及分娩情况,是否有早产、窒息、受寒、感染等因素存在;评估患儿体温、食欲、反应、尿量及硬肿变化等情况。【护理评估】分度分度 肛温肛温 硬肿范围硬肿范围 全身情况全身情况轻度轻度 34 34

22、30%30%稍差稍差中度中度 30-34 30%-50%30-34 30%-50%差差重度重度 30 30 50%50%多脏器衰竭多脏器衰竭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分度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分度新生儿硬肿面积计算方法新生儿硬肿面积计算方法头颈头颈20%20%躯干躯干28%28%两上肢两上肢18%18%两下肢两下肢26%26%臀臀8%8%【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 发病初期表现低体温、反应低下、食欲差或拒乳、哭声低弱、心音低钝、心率减慢、尿少等。1.低体温 体温常低于30 2.皮肤硬肿 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3.多器官功能损害【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家长因对本病病因、护理、预后等知

23、识的缺乏,常出现内疚、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反应。评估其家庭居住环境、生活习惯及经济状况等。【护理评估】(四)辅助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做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血糖、血电解质、尿素氮、肌酐、X线胸片等检测。【治疗要点】l复温l供给能量和液体l合理用药【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1.体温过低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3.有感染的危险 4.潜在并发症:多器官功能损害【护理目标】患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能量摄入充足,体重开始增长;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护理措施】1复温积极复温是护理的关键措施,应根据患儿的体温情况采取相应的复温方法。(1)自产热复温 (2)外加热方式复温 (3)其它方式复温【护理措施】合理喂养根

24、据患儿的吸吮、吞咽、消化能力,选择适宜的营养供给方式,保证能量和水分的供给。有明显心、肾功能损害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供给的能量和液体需加温至35左右。【护理措施】预防感染 实行保护性隔离。做好病室、暖箱内的清洁消毒。加强皮肤护理;经常更换体位;尽量避免肌内注射。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护理措施】(4)预防多器官功能损害 遵医嘱正确用药,并观察疗效与毒副作用。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硬肿范围、尿量,有无DIC、肺出血等,详细记录,并备好抢救药品和设备。【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 介绍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疾病知识,指导家长对患儿加强护理,并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提供新生儿保暖、喂养、预防感染等知识,从而避免本病的发生。小 结1新生儿的分类及相关概念2早产儿与足月儿的特点及护理3新生儿硬肿症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早产儿、呼吸暂停、适中温度的概念 2、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如何复温下次课预习要点下次课预习要点 新生儿黄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x模板 > 静态模板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