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2(全国甲卷文科)含答案.doc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9729174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5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2(全国甲卷文科)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4年高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2(全国甲卷文科)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高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2(全国甲卷文科)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2(全国甲卷文科)含答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4年高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2(全国甲卷文科)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左传哀公十五年记载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人“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子路在生死攸关的搏杀时刻不肯“免冠”,这折射出()A礼乐制度塑造士人品格B先秦思想家的道德诉求C代表封建贵族价值标准D儒学成为社会主流观念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孟子都有轻耕重读的倾向;南北朝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提出“要当穑而食,桑麻而衣”;唐末章仔钧的章氏家训明确提出“传家两字,曰耕与读”。此后人们从宣扬“勤耕之家,苦读荣身”,进而提倡“耕读传家,立己达人”。耕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农耕时代价值观的演进C

2、儒家伦理与现实相悖离D科举选官制度影响深远3唐代两税法规定“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无定所的商人也要交税;还规定交纳两税后“其租庸杂徭悉省”,纳税项目减少,省去原来“旬输月送”的麻烦和税吏催缴的痛苦。这些规定()A兼顾了公平与效率B得到土地所有者的认同C增加赋税征收成本D加重了基层治理的负担4如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据此可以获得的直接信息是()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1734年)2735546232.54乾隆十八年(1753年)1027500006.89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2080957963.56A资源危机日益暴露B耕地面积逐步减少C土地兼并愈演

3、愈烈D重农抑商的重要性5据历史学家研究,18世纪末,清朝1/10以上的谷物,1/4以上的生棉,超过9/10的生丝,以及几乎所有的茶叶,都是为了在市场上贩卖而生产的。这一现象反映了()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现象B重农抑商政策彻底废除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6两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从外交的制度架构上开始向西方趋同。1868年,清廷主动派出以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首的使团赴美修约,蒲安臣未咨请总理衙门核准即擅自越权签署续增条约,清廷予以承认并交换批准。这表明()A美国在列强侵华格局中居主导地位B西方国家对国际法运用持双重标准C清政府对近代国际法的尝试与偏离D清朝外交活动中崇洋媚外现象严重

4、71909年,湖广总督陈夔龙在武昌发起武汉劝业奖进会,合计展品八千多种,与会人员20多万。如表是获奖的代表展品。这可用来说明,近代中国()一等奖鼎兴公司的无线电机二等奖徐振清制作的分银杯(化学器具)三等奖周恒顺制作的汲水机四等奖陶隆兴生产的西式皮鞋五等奖广顺记的玻璃器A工业体系初步形成B民族意识开始觉醒C现代科技知识普及D物质文化生活变迁81940年中共中央北方局黎城会议要求加强村政建设。以山西某县为例,在1940年加强村政建设前,只有33个编村,每村村长、书记、村警各1人;村政建设开始后,仅该县东部(西部为日占区)就有71个编村,共有1324人管理村政。此举措()A扩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规模

5、B提高了敌后军民的生产积极性C有利于增强基层社会动员效果D体现了民主政权建设基本原则9诗中的“一桥飞架南北”指的是()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A钱塘江大桥B鸭绿江大桥C武汉长江大桥D港珠澳大桥10约公元前420418年在雅典上演的伊翁的故事中,剧中男主角把雅典比之为一个“充满恐怖”的城市,用一种小心谨慎的言语解释他宁愿在达尔斐神庄过一种没有友人的奴仆生活,也不愿做一个自由人和一位公

6、子而生活在像雅典这样的地方。该剧作者意图()A揭露城邦宗教信仰自由的缺失B表达对雅典政治体制的不满C赞美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D讽刺雅典社会贫富差距过大11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一现象被称为()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三角贸易D世界市场形成12中世纪早期的法国,“私战”常是解决贵族之间利益纠纷的有效手段,国王常被迫默许贵族私战的合法性。16世纪,国王取缔私战的合法性,诉讼取代武斗成为解决利益纠纷的主要途径,法国法院的数量在此后的100年间增长了 50倍,并吸纳了大量专业人士。从“私战”到“诉讼”的变化()A

7、说明新兴阶层逐步取代传统贵族B反映了商业发展逐步打破封建束缚C说明君主专制逐步被法制所取代D客观上有利于法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二材料题(共4小题)13通济渠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盛极而衰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元年三月,征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通济渠分为三段:西段自东都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东循阳渠故道由洛水注入黄河;中段自洛口到板渚,是利用黄河的自然河流;东段起自板渚,引黄河水走汴渠故道,注入淮水。通济渠东段所经过的路线是引黄河水循汴水故道,入于泗水,注入淮河。苏轼书传说道:“秦、汉、魏、晋皆有此水道(通济渠),非炀帝创开也。”摘编自潘镛隋唐时期的运河和漕运材

8、料二 南宋建立后,依然面临着金军的严重威胁,南宋统治者为了防金兵南下,破坏了运河上的各种设施,务使金船不能南下。1194年,黄河在阳武决口,洪水南下,夺泗入淮,夺淮入海,金统治者听任黄河泛滥,以贻祸南宋。于是淮水流域一带,遂常闹水灾。淮河改由运河南流入长江。通济渠逐渐淤塞为陆。元朝定都北京,开始开凿京杭大运河,又开辟了海运,导致通济渠逐渐失去了它的重要性。改编自宿州市志(1)据材料一指出苏轼认为通济渠“非炀帝创开”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济渠的贯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济渠衰落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古运河盛衰的因素有哪些?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9、一:早在消灭南汉之后,宋廷即沿唐制,在广州设置了市舶司来管理海外贸易,之后又陆续在杭州、明州、泉州和秀州等地设置了市舶司。为吸引外商来华,宋太宗曾“遣内侍八人,赍敕书金帛,分四纲,各往诸国勾招进奉”。当时大型远洋海船贸易范围已拓展至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及欧洲、非洲的部分地区。对来到中国的外商,宋廷照顾得很周到,使其能安心往来贸易。宋朝的海外贸易输出的主要是丝绸、瓷器和漆器等日用品,输入的以香料、药材和珍宝等物品为主。海外贸易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改编自王伟超试论宋代经济的三驾马车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指出,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

10、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这对整个欧亚大陆都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正在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潜在的可能却从未实现。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宋代经济大发展,特别是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使中国经济水平明显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到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改编自樊树志国史16讲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斯塔夫里阿诺斯、费正清对宋代海外贸易的看法。15材料 15世纪后期和16世纪初期,各国的天主教领袖开始整治教会中的弊病,重新提出一些精神价值观。但是,这些早期的改革家趋于沉思和高贵,未能唤起

11、民众或赢得罗马高层教会的支持。直到路德的挑战在德国变得非常严峻时,天主教的改革才成为一个有活力和有效力的运动。16世纪中后期,教皇保罗三世和继任者采取适当措施,一是召开了“特伦托会议”;二是批准建立了耶稣会。“特伦托会议”的主要成就是以坚定的反新教派的措辞重申了传统的天主教教义,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教会中的弊病和恢复教会纪律。耶稣会的成员把自己看做是耶稣的战士,其风纪和战斗精神保障了“特伦托会议”改革措施的实施。许多成员担任了异端裁判所的法官,目的是铲除任何地方出现的异端学说,这使得新教徒感到十分畏惧。耶稣会会士还将他们的做法扩大到全世界,在亚洲、非洲和南北美洲的异教徒中传播上帝的福音。摘

12、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天主教会改革的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改革带来的影响。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唐代诗人高适是一个有较强生命意识的人,这不仅表现在他努力追求生命的长度,更表现在他尽力提升生命的质量。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从小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然而家道中衰使他在青年时期生活穷困,虽然身处开元盛世,却沦落到要“求丐取给”的地步。家境贫困带给他的生存压力、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赋予他的外在动力,最终促使了高适生命意识的形成。50岁之前的生活虽然困窘,却怀有兼济天下的使命感,早建功名的紧迫感,亦有怀才不遇的悲

13、凉感,体现了他追求生命存在过程的真实和圆满。后从军入哥舒翰幕,历任淮南节度使、彭蜀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最终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故而旧唐书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摘编自赖对对对高适生命意识探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适生命意识形成的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高适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2024年菁优高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2(全国甲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左传哀公十五年记载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人“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子路在生死攸关的搏杀时刻不肯“免冠”,这折射出()A礼乐制度塑造士人品格

14、B先秦思想家的道德诉求C代表封建贵族价值标准D儒学成为社会主流观念【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礼乐制度,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子路在生死攸关的搏杀时刻不肯“免冠”,正是将服饰的伦理符号功能空前放大,将端正衣冠作为尊礼重德的君子威仪、君子人格的集中表现,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先秦思想家的道德诉求,排除B项;孔子虽然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但学生子路却出身平民,故材料无法体现出封建贵族价值标准,排除C项;春秋时期,儒学没有成为社会主流观念,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礼乐制

15、度,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孟子都有轻耕重读的倾向;南北朝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提出“要当穑而食,桑麻而衣”;唐末章仔钧的章氏家训明确提出“传家两字,曰耕与读”。此后人们从宣扬“勤耕之家,苦读荣身”,进而提倡“耕读传家,立己达人”。耕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农耕时代价值观的演进C儒家伦理与现实相悖离D科举选官制度影响深远【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要当穑而食,桑麻而衣”“传家两字,曰耕与读”“耕读传家,立己达人”可知,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从轻耕重读到耕读并重,

16、体现出农耕时代价值观的演进,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由轻耕重读到耕读并重,并没有涉及到商业,排除A项;儒家的伦理正式符合中国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现实,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制度尚未产生,但当时已经出现从轻耕重读到耕读并重的转变,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唐代两税法规定“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无定所的商人也要交税;还规定交纳两税后“其租庸杂徭悉省”,纳税项目减少,省去原来“旬输月送”的麻烦和税吏催缴的痛苦。这些规定()A兼顾了公平与效率B得到土地所有者的认同C增加赋税征收成本D加重了基层治理的负担【分析】本

17、题考查古代赋税制度,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汉唐的赋税制度。【解答】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两税法规定包括商人在内所有人都要交税体现了公平,纳税项目、运输和征收成本减少体现了效率,A正确;两税法以资产征税大地主不可能完全支持,排除B项;材料说明赋税征收成本减少,排除C项;材料认为该赋税制度减轻了基层治理的负担,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古代赋税制度,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4如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据此可以获得的直接信息是()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1734年)2735546232.54乾隆十八年(1753年)102750000

18、6.89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2080957963.56A资源危机日益暴露B耕地面积逐步减少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D重农抑商的重要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史综合,解题的关键是高度关注图表中的数据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即可。【解答】从材料中人均土地占有数的下降可以看出,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资源危机日益暴露,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人均田亩数,不能反映总体耕地面积下降,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土地兼并,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抑商,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史综合,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

19、准确判断的能力。5据历史学家研究,18世纪末,清朝1/10以上的谷物,1/4以上的生棉,超过9/10的生丝,以及几乎所有的茶叶,都是为了在市场上贩卖而生产的。这一现象反映了()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现象B重农抑商政策彻底废除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商业、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1/10以上的谷物,1/4以上的生棉,超过9/10的生丝,以及几乎所有的茶叶,都是为了在市场上贩卖而生产”可知,18世纪末,中国一部分农产品是为了贩卖而生产,反映出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紧密关联,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农

20、业生产的衰退,排除A项;当时重农抑商政策未被废除,排除B项;D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清商业、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6两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从外交的制度架构上开始向西方趋同。1868年,清廷主动派出以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首的使团赴美修约,蒲安臣未咨请总理衙门核准即擅自越权签署续增条约,清廷予以承认并交换批准。这表明()A美国在列强侵华格局中居主导地位B西方国家对国际法运用持双重标准C清政府对近代国际法的尝试与偏离D清朝外交活动中崇洋媚外现象严重【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化道路,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

21、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效仿近代西方的外交制度。但对于蒲安臣擅自越权签署条约的行为清政府却予以承认,这又体现了清政府在近代外交上的不成熟。由此表明了清政府对近代国家的尝试与偏离,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并不能说明美国在列强侵华格局中居主导地位和西方国家对国际法运用持双重标准,排除AB项;清政府尝试近代外交并不是崇洋媚外的表现,更不能说严重,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化道路,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71909年,湖广总督陈夔龙在武昌发起武汉劝业奖进会,合计展品八千多种,与会人员20

22、多万。如表是获奖的代表展品。这可用来说明,近代中国()一等奖鼎兴公司的无线电机二等奖徐振清制作的分银杯(化学器具)三等奖周恒顺制作的汲水机四等奖陶隆兴生产的西式皮鞋五等奖广顺记的玻璃器A工业体系初步形成B民族意识开始觉醒C现代科技知识普及D物质文化生活变迁【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解题关键信息是“鼎兴公司的无线电机”、“徐振清制作的分银杯”、“周恒顺制作的汲水机”、“陶隆兴生产的西式皮鞋”、“广顺记的玻璃器”。【解答】A.材料不能看出工业体系初步形成,排除;B.材料无关民族意识觉醒,排除;C.科学知识“普及”从材料中无从得出,排除;D.根据材料“鼎兴公司的无线电机”、“徐

23、振清制作的分银杯”、“周恒顺制作的汲水机”、“陶隆兴生产的西式皮鞋”、“广顺记的玻璃器”等信息分析可知,西方科技传入中国,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迁,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81940年中共中央北方局黎城会议要求加强村政建设。以山西某县为例,在1940年加强村政建设前,只有33个编村,每村村长、书记、村警各1人;村政建设开始后,仅该县东部(西部为日占区)就有71个编村,共有1324人管理村政。此举措()A扩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规模B提高了敌后军民的生产积极性C有利于增强基层社会动员效果D体现了民主政权建设基本原则【

24、分析】本题考查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解答】据材料“山西某县为例,在1940年加强村政建设前,只有33个编村,每村村长、书记、村警各1人;村政建设开始后,仅该县东部(西部为日占区)就有71个编村,共有1324人管理村政”可知,村政建设后,辽县东部编村规模大大缩小,村政委员会规模大大扩大,使更多村民参与到村政事务中,有利于增强基层社会动员效果,C项正确;村政建设主要是在现有的根据地范围内进行,而非扩大敌后根据地规模,排除A项;材料内容属于政权建设,与生产积极性无关,排除B项;全民抗战时期在边区政府的民主政权建设原则是“三三制”,材料反应的是村政建设,排除D项

2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9诗中的“一桥飞架南北”指的是()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A钱塘江大桥B鸭绿江大桥C武汉长江大桥D港珠澳大桥【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建设成就,依据材料“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依据材料“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

26、横渡,极目楚天舒”“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桥与长江有关,题干涉及的应该是武汉长江大桥,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10约公元前420418年在雅典上演的伊翁的故事中,剧中男主角把雅典比之为一个“充满恐怖”的城市,用一种小心谨慎的言语解释他宁愿在达尔斐神庄过一种没有友人的奴仆生活,也不愿做一个自由人和一位公子而生活在像雅典这样的地方。该剧作者意图()A揭露城邦宗教信仰自由的缺失B表达对雅典政治体制的不满C赞美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D讽刺雅典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分析】本题考查

27、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在伯里克利后走向衰落,材料正处于这个阶段,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弊端引起了一些正直和关心国家前途的人的不满。【解答】从材料中的时间看,雅典民主政治从繁荣走向衰落,雅典内部矛盾尖锐,伊翁的故事描述正好反映了当时雅典社会内部党争剧烈、政治上一片混乱的情景,体现了对雅典政治体制的不满,故B项符合;材料中没有反映宗教信仰问题,故A排除;材料反映的时间是雅典民主政治从繁荣走向衰落时期,不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故排除C;材料中没有体现贫富差距内容,故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解雅典民主政治演进过程,客观评价雅典民主政治。11新航路的开辟使

28、得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一现象被称为()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三角贸易D世界市场形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解答】根据题意并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商业革命,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12中世纪早期的法国,“私战”常是解决贵族之间利益纠纷的有效手段,国王常被迫

29、默许贵族私战的合法性。16世纪,国王取缔私战的合法性,诉讼取代武斗成为解决利益纠纷的主要途径,法国法院的数量在此后的100年间增长了 50倍,并吸纳了大量专业人士。从“私战”到“诉讼”的变化()A说明新兴阶层逐步取代传统贵族B反映了商业发展逐步打破封建束缚C说明君主专制逐步被法制所取代D客观上有利于法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解答本题需结合关键信息“16世纪,国王取缔私战的合法性,诉讼取代武斗成为解决利益纠纷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解答】材料未涉及新兴阶层,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法律,没有商业发展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法律作用增强,不能证明取代君主专制,排除C项

30、;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法国贵族解决纠纷的方式由“私战”到“诉讼”,说明法国法律的作用逐渐增强,法律的完善有利于法国文化教育的发展,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二材料题(共4小题)13通济渠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盛极而衰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元年三月,征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通济渠分为三段:西段自东都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东循阳渠故道由洛水注入黄河;中段自洛口到板渚,是利用黄河的自然河流;东段起自板渚,引黄河水走汴渠故道,注入淮水。通济渠东段所经过的路线是引黄河水循汴水故道,入于泗水

31、,注入淮河。苏轼书传说道:“秦、汉、魏、晋皆有此水道(通济渠),非炀帝创开也。”摘编自潘镛隋唐时期的运河和漕运材料二 南宋建立后,依然面临着金军的严重威胁,南宋统治者为了防金兵南下,破坏了运河上的各种设施,务使金船不能南下。1194年,黄河在阳武决口,洪水南下,夺泗入淮,夺淮入海,金统治者听任黄河泛滥,以贻祸南宋。于是淮水流域一带,遂常闹水灾。淮河改由运河南流入长江。通济渠逐渐淤塞为陆。元朝定都北京,开始开凿京杭大运河,又开辟了海运,导致通济渠逐渐失去了它的重要性。改编自宿州市志(1)据材料一指出苏轼认为通济渠“非炀帝创开”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济渠的贯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2)据材料二结

32、合所学知识,分析通济渠衰落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古运河盛衰的因素有哪些?【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第一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通济渠的贯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作出回答;第二问结合通济渠衰落的原因分析。【解答】(1)依据:根据材料“秦、汉、魏、晋皆有此水道(通济渠),非炀帝创开也”可知,通济渠经过河道大多是原已存在的自然河流,隋炀帝只不过加以利用并予以贯通。影响:根据材料“引黄河水走汴渠故道,注入淮水。通济渠东段所经过的路线是引黄河水循汴水故道,入于泗水,注入淮河”和所学知识可知,沟通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促进了大运河的整体贯通,推动洛阳与长安的经济繁荣,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33、(2)原因:根据材料“南宋建立后,依然面临着金军的严重威胁”可知,宋金对峙;根据材料“1194年,黄河在阳武决口,洪水南下,夺泗入淮,夺淮入海,金统治者听任黄河泛滥,以贻祸南宋。于是淮水流域一带,遂常闹水灾。淮河改由运河南流入长江”可知,黄河泛滥,淮河改由运河流入长江;根据材料“元朝定都北京,开始开凿京杭大运河,又开辟了海运,导致通济渠逐渐失去了它的重要性”可知,元朝定都北京;元开凿京杭大运河并开辟海运。因素:根据材料内容,可从国家是否统一,政治中心、经济重心的变化,政府的重视程度,自然河道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影响古运河盛衰的因素。故答案为:(1)依据:通济渠经过河道大多是原已存在的自然河流,隋炀

34、帝只不过加以利用并予以贯通。影响:沟通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促进了大运河的整体贯通,推动洛阳与长安的经济繁荣,促进南北经济交流。(2)原因:宋金对峙;黄河泛滥,淮河改由运河流入长江;元朝定都北京;元开凿京杭大运河并开辟海运。因素:国家是否统一,政治中心、经济重心的变化,政府的重视程度,自然河道的变化。【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早在消灭南汉之后,宋廷即沿唐制,在广州设置了市舶司来管理海外贸易,之后又陆续在杭州、明州、泉州和秀州等地设置了市舶司。为吸引外商来华,宋太宗曾“遣内侍八人,赍

35、敕书金帛,分四纲,各往诸国勾招进奉”。当时大型远洋海船贸易范围已拓展至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及欧洲、非洲的部分地区。对来到中国的外商,宋廷照顾得很周到,使其能安心往来贸易。宋朝的海外贸易输出的主要是丝绸、瓷器和漆器等日用品,输入的以香料、药材和珍宝等物品为主。海外贸易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改编自王伟超试论宋代经济的三驾马车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指出,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这对整个欧亚大陆都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正在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潜在的可能却从未实现。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宋代经济大

36、发展,特别是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使中国经济水平明显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到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改编自樊树志国史16讲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斯塔夫里阿诺斯、费正清对宋代海外贸易的看法。【分析】本题考查了宋朝商业发展、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第一问结合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分析;第二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1)表现: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一“海外贸易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并

3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一“宋廷即沿唐制,在广州设置了市舶司来管理海外贸易,之后又陆续在杭州、明州、泉州和秀州等地设置了市舶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并通过立法保障贸易发展。根据材料一“当时大型远洋海船贸易范围已拓展至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及欧洲、非洲的部分地区。”可知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根据材料一“对来到中国的外商,宋廷照顾得很周到,使其能安心往来贸易。”可知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一“海外贸易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可知海

38、上丝绸之路的兴盛。(2)看法: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二“中国正在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潜在的可能却从未实现。”“宋代经济大发展,特别是海外贸易等方面的发展,使中国经济水平明显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到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塔夫里阿诺斯、费正清对宋代海外贸易的看法是,宋代虽然社会经济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但是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故答案为:(1)表现: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原因:宋朝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并通过立法保障贸易发展;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宋代社会经济的

39、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2)看法:宋代虽然社会经济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但是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点评】本题考查了宋朝商业发展、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5材料 15世纪后期和16世纪初期,各国的天主教领袖开始整治教会中的弊病,重新提出一些精神价值观。但是,这些早期的改革家趋于沉思和高贵,未能唤起民众或赢得罗马高层教会的支持。直到路德的挑战在德国变得非常严峻时,天主教的改革才成为一个有活力和有效力的运动。16世纪中后期,教皇保罗三世和继任者采取适当措施,一是召开了“特伦托会议”;二是批准

40、建立了耶稣会。“特伦托会议”的主要成就是以坚定的反新教派的措辞重申了传统的天主教教义,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教会中的弊病和恢复教会纪律。耶稣会的成员把自己看做是耶稣的战士,其风纪和战斗精神保障了“特伦托会议”改革措施的实施。许多成员担任了异端裁判所的法官,目的是铲除任何地方出现的异端学说,这使得新教徒感到十分畏惧。耶稣会会士还将他们的做法扩大到全世界,在亚洲、非洲和南北美洲的异教徒中传播上帝的福音。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天主教会改革的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改革带来的影响。【分析】(1)本题考查宗教改革,需结合16

41、世纪天主教会改革的背景和特点来解答。(2)本题考查宗教改革,需结合天主教会改革带来的影响来解答。【解答】(1)背景:根据材料中“各国的天主教领袖开始整治教会中的弊病,重新提出一些精神价值观”可知,天主教传统精神价值的弊病;根据“教皇保罗三世和继任者以坚定的反新教派的措辞重申了传统的天主教教义,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教会中的弊病和恢复教会纪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主教会的纪律松弛、腐败,受到了新教的挑战。特点:根据“教皇保罗三世和继任者采取适当措施”可知,改革自下而上;根据“15世纪后期和16世纪初期,各国的天主教领袖开始整治教会中的弊病,重新提出一些精神价值观“16世纪中后期,教皇保罗三世

42、和继任者采取适当措施”可知,由各国宗教领袖到教皇,由改革家的沉思转向实效;根据“耶稣会会士还将他们的做法扩大到全世界,在亚洲、非洲和南北美洲的异教徒中传播上帝的福音”可知,改革的范围从欧洲拓展到世界。(2)影响:根据“重申了传统的天主教教义“可知,重申了传统天主教教义;根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教会中的弊病和恢复教会纪律”可知,消除弊病,恢复教会的纪律,整饬腐败;根据“(异端裁判所的)目的是铲除任何地方出现的异端学说,这使得新教徒感到十分畏惧”可知,天主教会改革带来的影响还包括打击异端,冲击了新教运动。故答案为:(1)背景:天主教传统精神价值的弊病;教会的纪律松弛,腐败;受到新教的挑战。特点

43、:改革自下而上;由各国宗教领袖到教皇;由改革家的沉思转向实效;范围从欧洲拓展到世界。(2)影响:重申了传统天主教教义,消除弊病;恢复教会的纪律,整饬腐败;打击异端,冲击了新教运动。【点评】本题偏难,考查宗教改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唐代诗人高适是一个有较强生命意识的人,这不仅表现在他努力追求生命的长度,更表现在他尽力提升生命的质量。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从小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然而家道中衰使他在青年时期生活穷困,虽然身处开元盛世,却沦落到要“求丐取给”的地步。家境贫困带给他的生存压力、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赋予他的外在动力,最终

44、促使了高适生命意识的形成。50岁之前的生活虽然困窘,却怀有兼济天下的使命感,早建功名的紧迫感,亦有怀才不遇的悲凉感,体现了他追求生命存在过程的真实和圆满。后从军入哥舒翰幕,历任淮南节度使、彭蜀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最终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故而旧唐书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摘编自赖对对对高适生命意识探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适生命意识形成的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高适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分析】(1)本题侧重于考查高适生命意识形成的条件,解题关键信息是“从小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身处开元盛世”“家道中衰使他在青年时期生活穷困”“家

45、境贫困带给他的生存压力、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赋予他的外在动力”。(2)本题侧重于考查高适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解题关键信息是“高适是一个有较强生命意识的人”“从小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家境贫困带给他的生存压力、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赋予他的外在动力”“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解答】(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条件:根据材料“从小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可分析出儒家思想的浸染;根据材料“身处开元盛世”可分析出开元盛世的时代风气;根据材料“家道中衰使他在青年时期生活穷困”可分析出贫困生活的洗礼;根据材料“家境贫困带给他的生存压力、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赋予他的外在动力

46、”可分析出个人优秀品质。(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简评:根据材料“高适是一个有较强生命意识的人”可分析出高适是唐代具有较强生命意识的诗人政治家。根据材料“从小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可分析出自幼受儒学影响,身怀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根据材料“家境贫困带给他的生存压力、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赋予他的外在动力”可分析出人生坎坷,依然坚守本心,百折不挠、坚韧不拔。根据材料“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可分析出在国家危难之时,以天下为己任,勇敢挺身而出。总之,高适用生命践行他诗文中的气节风骨,为平定安史之乱做出重要贡献。故答案为:(1)条件:儒家思想的浸染;开元盛世的时代风气;贫困生活的洗礼;个人优秀品质。(2)简评:高适是唐代具有较强生命意识的诗人政治家。自幼受儒学影响,身怀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人生坎坷,依然坚守本心,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在国家危难之时,以天下为己任,勇敢挺身而出。总之,高适用生命践行他诗文中的气节风骨,为平定安史之乱做出重要贡献。【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开元盛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