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第十五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核心一 联系及其特征 新人教版必修4 .ppt

上传人:yl****t 文档编号:97287914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第十五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核心一 联系及其特征 新人教版必修4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政治第十五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核心一 联系及其特征 新人教版必修4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第十五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核心一 联系及其特征 新人教版必修4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第十五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时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核心一 联系及其特征 新人教版必修4 .ppt(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Contents Page目录页1.考点精讲3.命题探究2.易错剖析4.视野拓展课时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核心考点一联系及其特征1.考点精讲考点精讲一、什么是联系?联系是联系是联系是联系是指事物之间指事物之间指事物之间指事物之间以及以及以及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的相互依的相互依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的关系的关系的关系。联联系系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要素之间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外部联系外部联系内部联系内部联系

2、相互影响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作用考点精讲考点精讲1 1、联联系系的的普普遍遍性性二、联系的特征事物内部事物内部事物之间事物之间整个世界整个世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其他事物联系着其他事物联系着其他事物联系着相互联相互联系的统系的统一整体一整体横向联系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纵向联系自然界自然界自然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人的思维人的思

3、维人的思维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主观世界主观世界主观世界考点精讲考点精讲特别提醒:考点精讲考点精讲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联系是无条件的、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也不意味着联系都是必然的,事物之间也存在偶然的联系。因此“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或“任何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必然的联系”的说法是错误的。这就要求人们这就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想问题、办事情时情时必须坚持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同时要对事物同时要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体分析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观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反对错误倾向反对错误倾向决定决定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

4、个世界是一个普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反对否认或无反对否认或无视联系的客观视联系的客观性,割裂事物性,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反对用孤立的观点来看问题观点来看问题。决定决定考点精讲考点精讲2、联系的客观性(1)(1)(1)(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固有固有固有的,不的,不的,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以人的意志为以人的意志为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转移转移转移。不是外界不是外界强加的强加的不会随人的不会随人的意志改变意志改变(2)(2)(2)(2)自在事物自在事物自在事物自在事物和和和和人为事

5、物人为事物人为事物人为事物的联系的联系的联系的联系都是客观的都是客观的都是客观的都是客观的围魏救赵围魏救赵 南水北调南水北调 花开花落,潮起潮伏花开花落,潮起潮伏 宇宙星辰运转宇宙星辰运转 严师出高徒严师出高徒 福厦高速铁路福厦高速铁路 沧海桑田的变迁沧海桑田的变迁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判断: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联系 考点精讲考点精讲这就要求人们想问这就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时题、办事情时要从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观随意性。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世界观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反对错误倾向反对错误倾向决定决定事物的联系是客事物的联系是客观

6、的,联系是事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转移。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错误。论的错误。决定决定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表示人在联并不表示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系面前无能为力。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新的具体联系。认为人在联系面前认为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的观点是无能为力的观点是错误的。错误的。考点精

7、讲考点精讲3、联系的条件性(1)(1)原因:原因:事物的多样性事物的多样性(2)(2)表现表现:直接联系,间接联系。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外部联系。内部联系,外部联系。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3)(3)联系的联系的多样性多样性世界观:世界观:联系是多样的联系是多样的方法论: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考点精讲考点精讲鱼儿离不开水鱼儿离不开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太阳东升西落太阳东升西落守株待兔守株待兔牵一发而动全身牵一发而动全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要求人们想这就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时问题、办事情时注意分析和把握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的各种条件,一一切要以时间、地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点、条件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观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反对错误倾向反对错误倾向决定决定世界上的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事物千差万别,事万别,事物的联系物的联系也是多种也是多种多样的。多样的。联系是有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的,具体的。具体的。我们不能只重视那我们不能只重视那些直接的、表面的些直接

9、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节。决决定定考点精讲考点精讲原理原理内容(世界观)内容(世界观)要求(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联系的联系的普遍性普遍性1.1.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系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系着着2.2.事物内部各部分、要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素相互联系3.3.世界是一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联系的客观性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0、的为转移的联系的联系的多样性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在联系面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在联系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片面的看问题反对孤立片面的看问题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点为转移。哲理总结哲理总结考点精讲考点精讲易错剖析易

11、错剖析易错剖析易错剖析易错点:没有正确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典例】(2012大纲卷,28)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联系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人化”的特点而具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有主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ABCD2.设陷方式:通常的设陷方式一是故意否认联系的客观性,认为

12、人们可以改造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等等;二是否认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等3.应对策略: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1.典例剖析:否认联系的客观性,说否认联系的客观性,说法错误;法错误;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建立就具有客观性系一旦建立就具有客观性易错剖析易错剖析易错剖析易错剖析对应训练:(2012江苏卷,30)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

13、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解析:题干告诉我们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D项正确。A项错在“都”,联系具有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C与题意无关;B项强调的是自在事物的联系,与题意不符。答案D命题探究命题探究命题探究命题探究【典例1】(2013新课标卷,23)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喝啤酒时,将几块小鸡骨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实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在穿越液态氢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行轨迹,并因此

14、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表明()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ABCD1.定考点:联系的普遍性2.抓关键:物理学家的实验表明的道理3.析选项:间接联系和直接联系是联系多样性的表现,两者没有谁更能激发创新意识,不选;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寻找具体的联系,入选;客观存在的联系是认识和利用它的前提,说法错误,不选;符合题意;故该题选D。答案D命题点一:联系的普遍性命题探究命题探究命题探究命题探究【训练1】(2015江苏卷,32)右图漫画运土

15、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要注重量的积累以促成质变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漫画反映了做事情孤立地看问题,没有看到运土这一活动与周围事物之间的联系,故答案为A。材料主要凸显了孤立地看待事物,启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没有涉及发展与矛盾的观点,排除B、C、D。答案A【典例2】(2014新课标卷,21)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

16、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ABCD3.析选项:斯班瑟发明不干胶记事贴的过程,启示我们要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符合题意。“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排除事物的偶然性”观点都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C命题探究命题探究命题点二: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1.定考点: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2.抓关键: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训练2】(2015海南卷,22)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

17、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ABCD解析:正确且符合题意。稳定的联系存在,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错误。答案D命题探究命题探究【典例3】(2015新课标卷,23)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

18、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的联系的依据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ABCD命题探究命题探究命题点三: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1.解析:联系的客观性及其方法论2.抓关键:把握联系的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3.析选项:“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这种说法不科学,因为任何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世界上不存在不运动不变化的的事物,故错误;事物的不同特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说法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

19、联系,“用卤水点制豆腐”就是人们根据事物的特性建立起新的联系,所以符合题意;联系具有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联系不同,事物的特性也不同,所以正确。【训练3】2017年渝万客专建成投运,“成渝万”高铁经济走廊全面贯通。顺应高铁带来的契机加快建设经济走廊,无疑将深刻改变沿线经济布局,极大促进川渝联合发展。这表明()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ABC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联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尽管有“人化”的特点,但它是

20、人类实践的产物,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性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而且形成后就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了,所以也具有客观性,故表述错误,舍去;高铁开通及其带来的影响,都表明了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故选B项。命题探究命题探究视野拓展视野拓展(1)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2)对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3)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不矛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