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PPT课件.ppt

上传人:yl****t 文档编号:97053254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6.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PPT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细菌的感染与免疫Bacterial Infection and ImmunityRobert Koch in his laboratoryThe recognition of microbial role in diseaseRobertKoch(18431910)In 1905 Koch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 For his investigation and discoveries in relation to tuberculosis.Kochsdemonstrationofspecialorgani

2、smscausespecialdiseasesKochs postulatesl lI Isolatedsolated diseasednothealthydiseasednothealthypeoplepeoplel lGGrowthrowth pureculturepureculturel lI Inducenducediseasedisease suspectedpathogensuspectedpathogenl lR Reisolatedeisolated ThesameorganismasThesameorganismasbeforebeforeDistribution of mi

3、croorganismsAirSoilWaterAnimalsHumanbodyfewmanymost非致病菌或非病原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菌(nonpathogen)致病菌或病原菌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icpathogens)细菌的感染细菌的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I.正常菌群正常菌群(NormalFlora)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腔、肠通的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都寄居着不同

4、种类和中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是为正些对人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菌群菌群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F.nucleatumispartofthenormalfloraoftheoralcavity(electronmicroscope)梭杆菌肠道的正常菌群肠道的正常菌群健康青年粪便涂片健康中年粪便涂片正常菌群生理学意义:1生物拮抗作屏障2营养作用产营养 3免疫作用 有免疫4抗衰老作用除废物 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在某些条件改

5、变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致病条件致病条件寄居部位的改变寄居部位的改变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II.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icpathogens(conditioned)E.coli,whichnormallyresidesinthegastrointestinaltract.Itisthecommoncauseofurinarytractinfections.菌群失调菌群失调:菌群比例失调,指宿主体内各菌种间的比例菌群比例失调,指宿主体内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

6、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特别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特别是原籍菌的数量和密度下降,外籍菌和环境菌的是原籍菌的数量和密度下降,外籍菌和环境菌的数量和密度升高数量和密度升高二重感染二重感染: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造成体内菌群失调而产生新的感染造成体内菌群失调而产生新的感染由于菌群失调引起的疾病,由于菌群失调引起的疾病,主要诱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主要诱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主要原因为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主要原因为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菌群失调症菌群失调症第二节第二节细菌的致病机制细菌的致病机制致致病病性性:细细菌菌能能引引起起感感染染的的能能力力称

7、称为为致致病病性性(pathogenicity)或或病原性。病原性。(质质)毒毒力力:致致病病菌菌的的致致病病性性强强 弱弱 程程 度度 称称 为为 毒毒 力力(virulence),即即致致病性的强度病性的强度(量量)细菌的致病机制侵入并定植于某一组织侵入并定植于某一组织适应宿主生化环境进行增殖适应宿主生化环境进行增殖侵袭力侵袭力抵抗或逃避机体的防御机制抵抗或逃避机体的防御机制毒力毒力释放毒素或诱发超敏反应引起机体组织损伤释放毒素或诱发超敏反应引起机体组织损伤侵入机体的菌量、侵入部位、宿主免疫力的强弱侵入机体的菌量、侵入部位、宿主免疫力的强弱 一、细菌的毒力物质一、细菌的毒力物质:侵袭力、毒

8、素:侵袭力、毒素(物质基础物质基础)A.侵袭力侵袭力(invasiveness)致致病病菌菌能能突突破破宿宿主主皮皮肤肤、粘粘膜膜生生理理屏屏障障,进进入入机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荚膜:抗吞噬和阻挠杀菌物质的作用荚膜:抗吞噬和阻挠杀菌物质的作用粘附素:粘附于粘膜上皮细胞上,粘附素:粘附于粘膜上皮细胞上,避免被清除避免被清除侵袭性物质:有利细菌侵入上皮细胞侵袭性物质:有利细菌侵入上皮细胞有利细菌在组织中扩散有利细菌在组织中扩散Adhesionandinvasionofenteropathogenicbacteriaintohumanepithelial

9、cells.(Dersch/Kaulbars/zel,RKI2004)ModelforuptakeofNeisseriaebyepithelialcell.外毒素(外毒素(Exotoxins)内毒素(内毒素(Endotoxins).B.毒素毒素外毒素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外毒素化学成分为蛋白质,易被蛋白酶分解外毒素化学成分为蛋白质,易被蛋白酶分解破坏破坏多数不耐热多数不耐热毒性作用强毒性作用强良好的抗原性良好的抗原性对机体的组织器官具有选择作用对机体的组织器官具有选择作用ABtoxinsActiveA

10、ctiveBindingBindingA ACellsurfaceCellsurfaceB BA:活性亚单位活性亚单位B:结合亚单位结合亚单位可提纯制疫苗、可提纯制疫苗、类毒素类毒素(toxoid):外毒素可被外毒素可被甲醛液处理脱毒,但仍保留免疫原性,形成类毒素神经毒素(神经毒素(Neurotoxin):通过抑制神经元释放神经递通过抑制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神经传导功能异常,引起神经持续兴奋或神质,引起神经传导功能异常,引起神经持续兴奋或神经麻痹。经麻痹。细胞毒素(细胞毒素(Cytotoxin):通过作用靶细胞的某种酶或细通过作用靶细胞的某种酶或细胞器引起细胞功能异常而死亡,引起相应组织器

11、官炎胞器引起细胞功能异常而死亡,引起相应组织器官炎症或坏死。症或坏死。肠毒素(肠毒素(Enterotoxin):可引起胃肠道各种炎症、呕吐、可引起胃肠道各种炎症、呕吐、腹泻等局部或全身症状腹泻等局部或全身症状外毒素种类外毒素种类神经毒素神经毒素肉毒毒素:肉毒毒素:1mg肉毒毒素纯品能杀死肉毒毒素纯品能杀死2亿亿只小鼠只小鼠对人的最低致死量为对人的最低致死量为0.1ug,毒性比毒性比KCN大大1万倍。万倍。细胞毒素:白喉毒素细胞毒素:白喉毒素肠毒素:霍乱肠毒素肠毒素:霍乱肠毒素内毒素(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LPS),菌体死亡崩解时),菌体死

12、亡崩解时游离出来。游离出来。耐热。耐热。抗原性弱。抗原性弱。脂质脂质A是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是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成分。不同不同G的细菌的脂质的细菌的脂质A结构结构虽有差异,但基本相似,引虽有差异,但基本相似,引起的毒性作用也基本相似。起的毒性作用也基本相似。发热反应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内毒素休克DIC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区别要点区别要点外毒素外毒素内毒素内毒素来源来源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存在部分存在部分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放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放化学成分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稳

13、定性60-80,30min被破坏160,2-4h才被破坏毒性作用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抗原性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二、细菌入侵的数量二、细菌入侵的数量与与细菌的毒力成反比例细菌的毒力成反比例毒力越强,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小毒力越弱,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大三、细菌入侵的部位三、细菌入侵的部位各种致病菌有其特定的侵入部位各种致病菌有其特定的侵入部位与致病菌需要特定的生长繁殖微环境有关Balance be

14、tween Infection and ImmunityBolus of infection x virulenceimmunityDisease=第三节第三节抗细菌免疫机制抗细菌免疫机制天然免疫天然免疫屏障结构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化学屏障化学屏障皮肤与粘膜皮肤与粘膜血脑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胎盘屏障补体补体溶菌酶溶菌酶防御素防御素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胞外菌感染的免疫胞外菌感染的免疫胞内菌感染的免疫胞内菌感染的免疫物理屏障物理屏障微生物屏障微生物屏障胞外菌和胞内菌胞外菌和胞内菌胞外菌胞外菌寄居在宿主细胞外的组织间隙和血液、淋巴寄居在宿主细胞外的组织间隙和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等体液中液、组织液

15、等体液中葡萄球菌、链球菌、志贺菌、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等葡萄球菌、链球菌、志贺菌、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等胞内菌胞内菌兼性(兼性(facultative)和专性(和专性(obligate)专性胞内菌专性胞内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兼性胞内菌兼性胞内菌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布鲁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布鲁菌、嗜肺军团菌、产单核细胞李氏菌菌、嗜肺军团菌、产单核细胞李氏菌胞外菌感染的免疫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致病机制致病机制:产生毒性物质、引起炎症反应:产生毒性物质、引起炎症反应免疫免疫中性粒细胞吞噬、杀灭中性粒细胞吞噬、杀灭产生抗体产生抗体IgG抗体调理细菌促

16、进吞噬抗体调理细菌促进吞噬抗体中和细菌外毒素(抗毒素)抗体中和细菌外毒素(抗毒素)激活补体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经典途径SIgA阻挡致病菌定植阻挡致病菌定植胞内菌感染的免疫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细胞内寄生低毒性疾病过程缓慢肉芽肿病变特征n致病机制:慢性病理性免疫损伤致病机制:慢性病理性免疫损伤胞内菌感染胞内菌感染胞内菌逃避吞噬细胞杀菌作用机制:胞内菌逃避吞噬细胞杀菌作用机制:逃避活性氧中介物活性氮中介物的杀伤作用逃避活性氧中介物活性氮中介物的杀伤作用抑制溶酶体的杀菌作用抑制溶酶体的杀菌作用抑制巨噬细胞活化信号的细胞转导抑制巨噬细胞活化信号的细胞转导诱导溶酶体的溶解诱导溶酶体的溶解产生热休克蛋白,保护菌体

17、蛋白产生热休克蛋白,保护菌体蛋白入侵巨噬细胞以外的组织细胞,逃避巨噬细胞内的杀入侵巨噬细胞以外的组织细胞,逃避巨噬细胞内的杀菌机制菌机制胞内菌感染的免疫胞内菌感染的免疫: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CD4Th1细胞 产生细胞因子,活化巨噬细胞、CTL、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CD8CTL 穿孔素、粒酶破坏感染细胞感染类型感染类型常见微生物常见微生物主要免疫类型主要免疫类型胞外菌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体液免疫为主,抗体协同吞噬细胞杀灭清除细菌胞内菌感染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细胞免疫为主主要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来发挥作用外毒素感染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体液免疫为主特异性抗毒素与毒素产生中和作用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外源

18、性感染外源性感染(exogenousinfection)来源于宿主体外来源于宿主体外病人病人带菌者带菌者携带有某些致病菌的健康人,传染病恢复期携带有某些致病菌的健康人,传染病恢复期仍排菌者(重要传染源)仍排菌者(重要传染源)病畜和带菌动物病畜和带菌动物人畜共患病人畜共患病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infection)来源于宿主体内来源于宿主体内或体表或体表:大多为正常菌群,少数为致病菌大多为正常菌群,少数为致病菌感染的来源感染的来源传播方式与途径传播方式与途径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创伤感染创伤感染 接触感染接触感染节肢动物叮咬感染节肢动物叮咬感染多途径感染多

19、途径感染感染的类型感染的类型(结局结局)v不感染不感染v隐性感染隐性感染inapparentinfectionsubclinicalinfectionv潜伏感染潜伏感染latentinfectionv显性感染显性感染apparentinfectionv带菌状态带菌状态carrierstate急性感染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慢性感染局部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全身感染毒血症毒血症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脓毒血症不感染不感染隐隐性性感感染染inapparentinfection当当宿宿主主体体的的抗抗感感染染免免疫疫力力较较强强,或或侵侵入入的的病病菌菌数数量量不不多多、毒毒力力较

20、较弱弱,感感染染后后对对机机体体损损害害较较轻轻,不不出出现现或或出出现现不不明明显显的的临临床床症症状状,或称亚临床感染或称亚临床感染。特点:机体获得足够的特异免疫力特点:机体获得足够的特异免疫力传染源传染源潜潜伏伏感感染染latentinfection当当宿宿主主体体与与致致病病菌菌在在相相互互作作用用过过程程中中暂暂时时处处于于平平衡衡状状态态时时,病病菌菌潜潜伏伏在在病病灶灶内内或或某某些些特特殊殊组组织织中中,一一般般不不出出现现在在血血液液、分分泌泌物物或或排排泄泄物物中中。一一旦旦机机体体免免疫疫力力下下降降,则则潜潜伏伏的的致致病病菌菌大大量量繁繁殖,使病复发。殖,使病复发。结

21、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显性感染显性感染apparentinfection(传染病传染病)宿主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发生改宿主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2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1 局部感染(local infection)2 全身感染(generalized infection;systemic infection)6个月病程者,称为慢性患者 毒血症毒血症(toxemia):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

22、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例如白喉、破伤风等。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菌血症(菌血症(bacteremia):):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例如伤寒早期。而致病。例如伤寒早期。败血症(败血症(septicemia):):致病菌致病菌侵入侵入血

23、流血流后,后,在其中在其中大量繁殖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杆菌等。中毒症状。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带菌状态带菌状态 有时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宿主-带菌者(carrier),重要的传染源脓毒血症(脓毒血症(pyemia):):化脓性病菌化脓性病菌侵入侵入血流血流后,在后,在其中其中大量繁殖大量繁殖,并通过,并通过血流扩散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新的化脓性病灶。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24、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和肾脓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和肾脓肿等。肿等。zy20071072、在肠道的正常菌群中,对人有益无害、在肠道的正常菌群中,对人有益无害的生理性菌群的生理性菌群A大肠埃希菌B变形杆菌C乳杆菌D大肠杆菌E肠链球菌答案:Czy20061070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A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B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C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D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E大量使用生态制剂答案:Dzy20081060引起菌群失调症,是因明显改引起菌群失调症,是因明显改变了正常菌群的变了正常菌群的A营养条件B遗传特性C耐

25、药性D组成和数量E增殖方式zy2008-1-060答案:Dzy19991103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致病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致病因素是因素是A外毒素B荚膜C磷壁酸D血浆凝固酶E透明质酸酶答案:Azy20031204关于病菌致病因素的关于病菌致病因素的描述,错误的是描述,错误的是A病菌有黏附因子B病菌有荚膜、微荚膜C与病菌的胞外酶有关D与病菌的内、外毒素有关E与病菌侵入的数量并无密切关系答案:Ezy20081061关于细菌外毒素的叙述错误关于细菌外毒素的叙述错误的是的是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B化学成分是蛋白质C耐热,不能经高压蒸汽灭菌法破灭D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zy2008-1

26、-061答案:Czy20071067、关于细菌内毒素性质的叙、关于细菌内毒素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述,错误的是A化学成分是蛋白质B大多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C遇热稳定D不能经过甲醛处理编程类毒素E是细菌的细胞壁成分答案:AXL20071047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是A外膜B核膜C线粒体膜D荚膜E细胞膜答案:zy20061068关于细菌内毒素的描述,不正关于细菌内毒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确的是A由革兰阴性菌裂解产生B化学成分为脂多糖C毒性较弱且不具特异性D耐热,16024小时才被破坏E抗原性强,经甲醛处理可制成类毒素答案:Ezy20041067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A肽聚糖B蛋白质C脂蛋白D核酸E脂多糖答案:Ezy20031180细菌内毒素的特征是细菌内毒素的特征是A只有革兰阴性细菌产生B少数革兰阳性细菌产生C细菌在生活状态下释放D抗原性强E不耐热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x模板 > 工作办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