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训练:评价思想内容.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880167 上传时间:2024-03-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训练:评价思想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训练:评价思想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训练:评价思想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训练:评价思想内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阅读一课外1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鹃坞天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为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阊门:苏州城西门,词人旧居。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 松冈。简析这两首词在塑造妻子美好形象方面各运用了什么手法,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感。2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题目。望江南闲梦远(一)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辐轻尘。忙杀看花人!望江南

2、闲梦远(二)李煜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注】这两首词是李煜亡国入宋后的作品。辐(gun):翻滚,滚动,转动。杀: 同“煞”,形容极甚。这两首词在写景抒情的手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赏析。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赤壁杜庠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触胪。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萧声夜月孤。3 .直抒胸臆。“过此不堪回首处”意思是,这样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值得回忆了。诗人伤 感于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荒凉:那些三国时代的英雄都已不在,就连那月夜泛舟,临风吹箫, 放言宏论的苏轼和客子,也早已杳如黄鹤。借景抒情(以景结情)。末句以景结

3、情,诗人 将一腔忧思愁绪寄托给荒矶鸥鸟、衰草寒烟。作者的百般感触尽在不言中,也给全诗笼上了 一层由历史的沧桑感、宇宙的苍凉感和人生短暂渺小的感喟相交织而成的凄凉意绪。【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的能力。尾联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兴趣的眼前风物上来,“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 满烟芜”,意思是说曾经令人不堪回首的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都成为过去时,不必回忆也不 值得回忆了,眼前荒岛上鸥鸟乱飞满目荒芜。前句直抒胸臆,不堪回首是伤感于历史的变迁 和现实的荒凉:那些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一世之雄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雄姿英 发的周郎,“而今安在哉? ”就连那月夜泛舟,临风吹箫、放

4、言宏论的苏轼和客子,也早已杳 如黄鹤。荒凉的赤壁矶而今只有鸥鸟流连栖息,满目所见皆是衰草连天,寒烟笼罩,面对此 景,多情善感的诗人抚今追昔,念往思来,感慨万端;再加上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坎坷,命 运的乖舛,一腔忧思愁绪向谁倾?末句以景结情,作者把百般感慨万般思绪倾注于眼前 的画面流泻于笔端,但言有尽意无穷,也给全诗笼上了一层令人凄怆伤感的情绪,由历史的 沧桑感、宇宙的苍凉感和人生短暂渺小的空虚感相交织。4 .借景抒情。颈联写眼前所见古都金陵的自然风物,寄寓对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朝 代兴废的感慨。借典抒情(用典)。用“浮云蔽日”这一典故,表达诗人对君王被奸邪小人蒙蔽的担忧。对比抒情。借三山、青天

5、、长江、白鹭洲等自然的永恒与吴宫花草、晋代衣冠等人事的多 变对比,表达物是人非的历史思考;借当年金陵的繁华吴与今日的荒芜破败对比,表达昔盛 今衰的历史感叹。【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抒情手法的能力。“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 河流。作者通过“三山”“青天”“二水”白鹭洲”等意象,写眼前所见古都金陵的自然风物,用 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寄寓对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朝代兴废的感慨。 “总为浮云能蔽日”,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这句诗寄寓着深意。根据注释“邪臣之蔽 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可知,李白这句诗运用典故,暗示皇帝被奸

6、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 门,他的心情既有担忧,又十分沉痛。意寓言外,饶有余味。“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I”,吴宫鲜花芳草埋 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 两条河流。作者借三山、青天、长江、白鹭洲等自然的永恒与吴宫花草、晋代衣冠等人事的 多变对比,表达物是人非的历史思考。“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 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吴宫鲜 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作者借当年金陵的繁华吴与今日的荒芜 破败对比,表达昔盛今衰的历史

7、感叹。5 .议论(1)赞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丰功伟绩。(2)对诸葛亮功业未遂的深切叹惋。(3)寄托了诗人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方式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这首诗,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故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情动人肺腑,成为咏古名篇。 诗中除了“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三分霸业, 在后人看来已是赫赫功绩了,而对诸葛亮来说,轻若一羽耳;“萧曹”尚不足道,那区区“三 分就更不值挂齿。如此曲折回宕,处处都是抬高了诸葛亮。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 层推选。首句异峰突起,笔力雄放。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

8、像,不由肃然起 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 颈联中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 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 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一则表现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见。最后,“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 劳。”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 业,但竟未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

9、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诗人通过赞颂诸葛亮的文章 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其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进而 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全诗语言凝 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的颂扬,以及壮志未遂叹惋,寄托了诗 人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6. (1)借景抒情,本诗写了连空的苍雾,堕水的冉月,飘飘的风,辽远壮阔,却让诗人倍 感“恍惚 飘摇“无定”。(2)诗歌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羁旅生活的无限厌倦愁 绪。“羁栖正愁绝”直接点明了羁旅之愁。【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抒情方式

10、、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飘飘双鬓风,恍惚无定止”的意思是漾漾雾气在空中弥漫,月亮 慢慢地沉落水边。阵风不停地吹动我的双鬓,我的船漂流着恍恍惚惚向前。作者用连空的苍 雾,堕水的冉月,飘飘的风等意象,创设了一个辽远空阔又飘忽朦胧的意境。作者借景抒情, 让人倍感“恍惚”,飘摇“无定”。“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意思是作客他乡满怀着忧愁,更何况半夜难眠披衣起床。“愁绝” 表明忧愁到了极点,直接点明情感,直抒胸臆。愁的原因是“羁栖”,是因为羁旅在外,客居 他乡,夜里愁得睡不着,只好披衣起床,抒发了诗人对羁旅生活的厌烦之情。7. (1)蜀相全诗熔情(抒情)、景(描写)、议(议论

11、)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 有现实的寓托。首联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颔联“映阶隔叶” 为描绘的景物,色彩鲜明,静动相衬,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颈联两句既生动 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高度评价了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 的精神品格。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 业未竟的痛惜心情。(2)而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全诗以议论为主,诗中除了“遗像”是咏 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首句就以议论入之,高度评价 诸葛功绩名垂天地流芳千古。颔联和颈联充分肯定诸葛亮的丰功伟绩、高风亮节和卓越

12、才华。 尾联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武侯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全诗既有对诸葛亮 高尚品节的赞扬,也有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推选。【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表达方式的能力。蜀相全诗熔情(抒情)、景(描写)、议(议论)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 的寓托。首联两句,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直承“蜀 相的诗题,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写景,碧 草映照石阶,不过自为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鹏,亦不过空作好音。动静结合,表现出武侯祠 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

13、朝开济老臣心”议论,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 一生,赞扬其才能和忠心;尾联抒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对他出 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 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此句是咏古迹抒情,其余七句均是议论,“诸葛大名 垂宇宙”评价诸葛亮名垂千古;“三分割据纤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 若定失萧曹评价诸葛亮的才能、功绩;“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评价其抱恨终 身,英雄未遂平生志。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全诗既有对诸葛亮高尚品节的赞 扬,也有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全诗议

14、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推选。8. (1)相同点:两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高洁,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2)不同点:周文侧重托物言志,借荷花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高洁志向。范诗尾联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象自己家乡石湖荷花盛开的景象,表达对家乡 的思念和归隐之情。【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该题需要联系所学周敦颐的爱莲说的内容,以及本诗全诗进行作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敦颐的爱莲说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 赞美之情,并借写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表达自己坚守道德理想,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 尚情操。联系本诗前三联可知,堂前的小池之中,

15、一丛丛荷莲如凌波而行的女神,在静静地散发它们 的芳香。在阵阵的微风中,它们翩翩起舞,如贵妃醉酒一般。早晨,朝露普降,莲荷开放得 精精神神,如有情有意的姑娘;傍晚,斜阳西下,荷莲显得无精无采,满含委屈送走晚霞。 它虽然生长在污泥之中,但它洁白如雪,一尘不染所以该诗同样表达了对荷花高洁的喜 爱和赞美。细读诗歌尾联,联系诗歌注释可知,该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尾联中却提到自己的 故乡“石湖:传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任官之际赏花却想到故乡的花、物,从侧面隐 隐传达出诗人的归隐之情。9. 词人自比为年老的陶渊明,诙谐地调侃自己双鬓已如此斑白,再也无法对着娇艳的花 朵创作闲情赋了。这里的“笑”是词

16、人自嘲,惆怅而不衰颓,体现了张扬的个性,寄寓 了豪迈的情感,传达出一种自信乐观、旷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因花那更赋闲情。鬓毛今尔耳,空笑老渊明”,意思是即使看到美丽的花朵也难以像陶渊 明那样写出闲情赋了,如今毛发雪白已经到了这样,白白笑话陶渊明。词人借陶渊明自 比,年老后的陶渊明不能写出闲情赋了,正如现在的自己。诙谐地调侃自己双鬓已如此 斑白,再也无法对着娇艳的花朵创作闲情赋了。年华老去,词人不是不难过,词中写“却怪老来风味减,半酣易逐愁醒”;但是词人并不消 极,反而拿自己与老渊明作比,“笑”字有自嘲之意,但惆怅而不衰颓,体现了张扬的个性, 寄寓了豪

17、迈的情感,传达出一种自信乐观、旷达开朗的人生态度。10. 杜诗重在叙史,用华清宫联结“渔阳探使回”和“霓裳千峰上”,以极俭省的笔墨概括了 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并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有力地鞭挞了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借 古讽今。崔诗重在描景,通过对华清宫凋零衰败景象的描写,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流露出对 唐朝当年兴盛繁荣的缅怀及时过境迁的伤感哀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在内容上,杜诗通过“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都描写了安史之乱前的一段史实, 唐玄宗派人探查驻守渔阳的节度使安禄山是否忠诚,探查的使者回来报告安禄山是忠诚可靠 的,所以

18、唐玄宗放下心来,一心奢靡享受,宠幸杨贵妃。两句诗篇幅极短,却以极俭省的笔 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并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而崔诗与杜诗则有不同,作者注重景色的描写。“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描写了 如今华清宫凋零衰败景象,“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则是借描写孤独来去的明月 与无人的亭台,突出如今华清宫的冷清景象。在思想感情上,杜诗中“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写出了当时以唐玄宗为首的统 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们对迫在眉睫的危险视而不见,依然陶醉在奢靡的生活之中。而 一个“破”字,运用夸张手法,有力地表现了主题,揭示出中原之破亡实实在在是由统治者无 尽无休的沉醉于歌

19、舞造成的。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崔诗中没有杜诗中的激愤之情,却多了一份伤感之情。“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明月无情,自生自落,完全没有察觉美人的消失。曾经繁华的华清宫,如今凄凉冷清如此, 这一句诗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流露出对唐朝当年兴盛繁荣的缅怀及时过境迁的伤感哀 叹。11. 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 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

20、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 物、景)蕴含的情感。给我们的启示其实离不开诗中所阐发的道理。颔联“当时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承接首联,从史实失真的角度叙写了高贤的悲酸。 在当时,高贤们已承污纳秽,受到误解;而后来末流所至,更是以假乱真,以讹传讹,从而 使高贤们的行藏失去了原来的真相。由此可见,本诗阐发的道理是: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 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作者写下这首诗是有感而发的,但是它所昭示的对书本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无疑具有普 泛性的哲理意义。书本是前人经验、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因此,为了继承前人宝贵的精神遗 产、为了充实自己的知

21、识,必须广博地读书。但是,书本又并不都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有高下之分、有真伪之别。因此,在读书时必须善于区别,批判地继承。前人云“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诚如是也!所以,我们在读书时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而不能毫无 保留地兼收并蓄,以假为真,以讹传讹,以致为书所误;我们只有以怀疑的理性目光去择取、 去吸收,才能化他人的成果为自己的血肉,充实自己,发展自己,这就是本诗给予我们的哲 理性的启示。12. 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塑造了一个高傲、自大,和世俗格格不入的老翁形象”错误。从词中看来,老翁精神饱满, 意气高昂,不服输,但这不等于“高傲自大工 故选Co

22、13. 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充分表现词人对春风春雨的喜爱”错误。“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用叠词手法从视觉、听觉、 触觉等角度渲染凄凉氛围,烘托人在旅途的凄苦。两个又暗示漂泊是诗人生活的常态。 故选C。14. 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烘托了朋友接连被贬的苦闷”错误,颔联应该是用“家近”“土甘”宽慰朋友,所以虽然山高 路远,但却,以忘”“殊觉”,为之释怀。故选Bo15. 愿【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本诗前两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及结果,颔联和颈联交代了劳动的艰辛,最后两句“衣沾不足 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

23、达出作者的心愿。“但使愿无违”中“愿”具体指诗人田园劳作 之乐,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过隐居躬耕的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16. 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所给文段主要说诗歌和文字的力量强大,时间流逝仅能使人或物逝去,但带不走艺术作品。 也就是表达了“精神不灭,物质易朽”的主旨。A.大意是说:落笔时风雨震惊,诗成后鬼神为之哭泣。这两句以高度夸张的语言,形容诗歌 艺术强大的力量,落笔能惊动狂风暴雨,言其极有气势;诗成引起鬼神哭泣,言其感人肺腑。 本是用来赞美李白的创作才华,后来人们常常引用这两句诗称誉能产生震撼人心效果的文艺 作品,不符合所给文段的意旨。B.意思是:我怜惜的并不

24、是歌者内心的苦楚,而是能够听懂歌者内心苦楚的人太少了。两句 诗发出了知音难觅的感叹。不符合所给文段中心思想。C.大意是: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揭示不平。这是对诗歌社 会作用最高度的赞颂。与所给文段主旨不同。D.大意是说:屈原的诗词歌赋代代流传,如同日月般熠熠生辉;楚王建造的水榭楼台却都已 经零落倾颓,成为遗迹荒丘。表达了精神不灭,物质易朽或正义长存,小人纵然得志,也是 一时的,历史终究会有公正的评判。中心思想与所给文段有相同之处。故选Do17. (1)写法上照应前文“一春略无十日晴”;以声衬静,用午后鸡鸣说明午后的静。(2)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详解】本题

25、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以及作者情感的能力。尾联的意思是:草屋顶烟雨靡靡,打湿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 现实。这里的“衣湿”说明有雨,正好照应首句的“无十日晴”。“破梦午鸡”,作者忽闻一声鸡鸣,更 觉宁静安谧。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说明午后 的静。茅茨人家,柳昏烟暝;迷蒙雾气,沾衣欲湿;意境朦胧优美。天色似瞑,引得午鸡引吭啼鸣。 无数富于诗情的片段,构成了逝通的春游长卷,盎然春意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诗人心情之欣 悦,感受的新鲜,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18. 两首诗都写了华清宫。吴诗取材于华清宫兴盛之时,用了对比手法。宫外,暗云压

26、城, 雪花如卷,天寒地冻,草木枯瑟,而宫内只见雪飘之形,不见雪堆之景,树林郁郁葱葱,楼 阁碧檐掩映。诗人将宫外之况与宫内之景进行对比,深刻揭露唐朝统治者腐朽奢靡的生活。 崔诗取材于安史之乱以后的华清宫。杂草遮没了石道,磴道冷清,全无昔日的鸣鸾盛况;树 木森森,显得宫殿凄清、寒冷;明月自来自去,无人倚栏欣赏。诗人采用寓情于景和夸张(“云 树深深碧殿寒”)、拟人(“明月自来还自去”)的修辞手法,置读者于荒芜死寂的悲凉氛围之 中,形象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变迁。【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本题注意审题,题目要 求将两首诗进行比较鉴赏,并且指明是从“内容和表达技巧”

27、方面着手。内容方面,考生需要 通读两首诗,结合注释、题目、重点词句把握两首诗的主要内容。考生要准确体会两首诗的 思想感情,可以由课本内学过的杜牧过华清宫展开联想,弄清华清宫是唐明皇和杨贵妃 奢侈生活的象征,再结合诗句自然就能悟出思想感情。鉴赏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时,要注意 找出最鲜明而突出的写作特点。吴融的华清宫描写华清宫的宫外,雪纷飞,暗云压城,天寒地冻,草木枯瑟;而宫内呢, 只见雪飘之形,不见雪堆之景,树林郁郁葱葱,楼阁碧帘垂地,一片暖融融,统治者的生活 自然悠闲,外面的寒冷,他们也毫无察觉。这宫内宫外的对比很鲜明,深刻揭露了唐朝统治 者的腐朽奢靡。崔橹的华清宫写天宝之乱以后华清宫的荒凉景色

28、,运用了寓情于景、拟人、夸张的手法, 作意则在于缅怀唐帝国先朝的隆盛,感叹现在的衰败,有很浓重的感伤情绪。前一首起句写 骊山磴道。用石头修得非常工致整齐的回环磴道,也就是当日皇帝来时乘坐御辇经过的地方。 御辇既不重来,辇上鸾铃的鸣声也就绝响了。鸣鸾既经绝响,磴道自然也就荒草丛生。次句 写山中宫殿。皇帝不来,宫殿当然空着。树木长得更高了,高入云端,故称“云树”,更茂密 了,故曰深深”。被这深深云树包围起来的皇宫,虽然在花卉林木掩映之下,依然呈现一片 碧绿,也许还更碧绿了,但由于空着,就充满了寒冷的气氛。只这一“寒”字,就把宫中富贵 繁华,珠歌翠舞,锦衣玉食一扫而空。后半转入夜景,写人事更变之后,

29、多情明月,虽然依 旧出没其间,但空山寒殿,已经无人玩赏。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天宝十载(751)七月七 日夜半在骊山盟誓,“愿世世为夫妇诗人想象他们一定也曾如同元稹在连昌宫词中所 写的“上皇(玄宗)正在望仙楼,太真(杨妃)同凭阑干立“一样,在月光之下,共倚玉石阑 干,但现在却只余明月,自去自来,而先帝贵妃,俱归寂寞,玉阑纵存,却更无人倚了。 19.此诗所阐述的道理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或拥有远大的志向,就能不被困难吓倒。 这个观点与游褒禅山记中所说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 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相似之处:都强调至人所未至之处,领略别人不能领略之 景,即不畏艰难、

30、不随波逐流才会得到别人无法得到的收获。【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说一下这首诗所阐述的道理与本文中的观点有哪些相似之 处”,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关键句来分析。本题还需 找出相似之处。所谓因事说理,就是通过评价眼前的事情,引申出这一类事情的共同特点及其 道理。首先,要立足事件,找准角度;其次,以小见大,提炼观点。登飞来峰,通过登飞来峰时 的所见所感,深刻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曙,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 治抱负。本文是一篇游记,文章以记游作比喻,引发出议论,因事说理

31、,以小见大准确而充 分地阐述了一种人生哲理,游褒禅山记中所说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 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与这一观点由相似之处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 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不畏艰险、不随波逐流,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20. 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A.“整体形式体现出,绘画美”错,应该为“整体形式体现出,建筑美小。海的形式美体现在 “建筑美”,诗行的排列富有层次感,两行一个层次,句式整齐又有变化。故选Ao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注】杜庠:字公序,号西湖醉老,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 诗酒。请结合诗句分析尾联

32、是如何抒情的。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金陵:南京的古称,六朝(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 古都。凤凰台:故址在金陵凤凰山上。二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 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一作“一水”。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语出陆贾新语慎 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本诗为咏史怀古类作品,请分析本诗的抒情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

33、,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纤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注】纤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本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夜过邵伯湖李东阳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飘飘双鬓风,恍惚无定止。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江湖日浩荡,行役方未已。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注:行役:因服军役、劳役或公务而在外跋涉。本诗运用了什么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7 .对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蜀相杜甫(唐)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丽鸟空好音。三

34、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杜甫(唐)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奸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注】蜀相是诗人在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探访了成都城西北诸葛 武祠写下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是诗人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 庆奉节)访武侯祠写成的组诗之一。肃清高:清高品格令人肃然起敬。纤,苦心谋划。 纤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伊吕:辅佐商汤的伊尹和辅佐周文王、武王的吕尚(姜子 牙)。萧曹:刘邦的得力谋臣萧何、曹参。祚:帝位。结合以上诗句,分析两首诗

35、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注】范成大,南宋诗人,江苏苏州人,号“石湖居士”,石湖位于苏州西南。 同样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叶梦得唱彻阳关分别袂,佳人粉泪空零。请君重作醉歌行,一欢须痛饮,回首念平生。却怪老 来风味减,半酣易逐愁醒。因花那更赋闲情。鬓毛今尔耳,空笑老渊明。【注】闲情:指陶渊明闲情赋,全赋运用比兴手法,描写一位日夜

36、悬想的佳人,赞美 其美丽、品德和志趣。词意含蓄委婉,“笑”字用得极少,而就“笑”字出现的频率,叶梦得词当属宋词第一,从本词 的,笑,字中,可以看出词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10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过华清宫绝句(其二)【唐】杜牧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华清宫绝句(其一)【唐】崔橹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注释】杜牧,唐代诗人,大和二年(828年)中进士,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 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崔橹,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宣宗大中年间(847年 860年)登进士

37、第,曾做过棣州司马。这两首诗的题材相同,但内容和情感各异,请结合诗句简析。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噩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噩蒙昧,糊涂。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 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宋】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

38、风流犹拍古 人肩。【注】气岸:意气高昂。华颠:花白的头颅。戏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 刘裕北征,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追:赶得上,比得上。两谢:即谢瞻和谢灵运。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起句运用生动的描写,“一漏天”“似乘船”写出屋内漏雨积水如塘的艰难处境。B.语言表现力强,用重阳天霁渲染心情,以鬼门关的险峻表现作者忘怀得失的傲岸胸 襟。C.下阕以“莫笑”君看”等词塑造了一个高傲、自大的老翁形象,他要和两谢比高低。D.本词主要通过重阳即事,表现黄庭坚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 怀。13 .下列对古诗的

39、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杳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秋娘渡、泰娘桥:吴江地名。银字笙:作者家乡的一种乐器。心字香:作者 家乡一种常见的熏香名,据说是因香成心字形。A. “一片春愁待酒浇”中“待酒浇”,言其愁绪之浓,急欲要借酒消愁。B.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是写舟过吴江时的情景,着笔于景物的动态。C.“飘飘”“萧萧”两个叠词用“又”字强化,充分表现词人对春风春雨的喜爱。D.词末“抛”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感慨。14.阅读下面诗,

40、完成下面小题。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注)(唐)殷尧藩遐荒迢递五羊城,归兴浓消客里情。家近似忘山路险,土甘殊觉瘴烟轻。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此去定知偿隐趣,石田春雨读书耕。(注)公元805年,刘禹锡因与王叔文、柳宗元等人推行政治改革失败被贬远州(今湖南常 德),公元815年受征召回京,次年再次被贬同属南方的连州(今广东连州)。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连州路途遥远艰难开篇,以“归兴”一词点明朋友此次前往南方如同归乡,为 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颔联使用“山路”“瘴烟”等典型环境渲染了沿途的山高林密、人烟稀少,烘托了朋友 接连被贬的苦闷。C.颈联中写“梅花”入

41、梦,既写出南行路上令人期待的景致,同时也以梅花清雅的形象 烘托友人高洁的道德品质。D.尾联“此去定知”是对刘禹锡到连州后的生活场景的想象,开拓了诗歌的内容与意蕴。15.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一诗中的“字具体指的是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不在污 浊的世界中失去自我。16 .阅读下文,选出最接近其意旨的选项()坚信一首诗的沉默比所有的扩音器加起来更清晰,比机枪的口才野炮的雄辩更持久。坚 信文字的冰库能冷藏最烫的激情最新鲜的想象。时间,你带得走歌者带不走歌。(节选自余光中青青边愁

42、)A.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B.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C.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D.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17 .阅读下面这首诗,答问题。春日汪藻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这首诗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本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8 .下面两首诗都是写华清宫的,吴诗取材于华清宫兴盛之时,崔诗取材于安史之乱以后的 华清宫,请从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赏析,200字左右。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华清宫崔橹草遮回

43、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阐干。19 .因事说理,是古人记游的共性,也是宋诗的共性。阅读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说一下 这首诗所阐述的道理与本文中的观点有哪些相似之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0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海臧克家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歌整体形式体现出“绘画美。诗行的排列富有层次感,两行一个层次,句式 整齐又有变化。B.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

44、、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 受,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人不同的感觉。C.诗歌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用“气息”“体温”“呼吸”等词语,赋予大海以生命, 将大海写得很有人情味。D.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使人读起来有一种安然、苍劲的感 觉。参考答案:1 .(1)苏词运用虚写手法(或者联想、想象,或者虚实结合)来写人,“小轩窗,正梳妆”“惟 有泪千行”等句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的恩 爱之情,同时体现诗人自己身世落拓之悲。(2)贺词以细节写人(或者对比,或者侧面描写), “谁复挑灯夜补衣”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

45、了贫贱夫妻患难与共的真挚情感, 反衬自己“空床卧听”的孤独、凄凉。【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通过阅读两首词可知,两首词都是对已逝妻子的怀念之作,都对妻子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但两首词在表达这一情感时所用的手法却不相同。贺铸的词塑造妻子美好形象的句子是“谁复挑灯夜补衣”,其中“挑灯夜补衣”是对妻子的回忆, 也是细节描写,表现妻子勤劳的品行以及夫妻患难与共的真挚情感,并与自己“空床卧听南 窗雨”的寂寞凄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苏轼的词塑造妻子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结合前句 “夜来幽梦忽还乡”来看,这是对梦境的描绘,也就是运

46、用了虚写的表现手法,想象妻子对镜 梳妆的美妙情景以及夫妻久别重逢悲喜交加的情景,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表达了对亡妻的思 念以及自己“尘满面,鬓如霜”的窘迫状态。2 .相同点:都采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都是通过写景来 抒发自己囚居生活中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和对现实的痛楚之情。不同点:第一首词以阳春盛景来抒发愁情苦意,是借乐写愁的写法(以乐衬哀),十分婉 约含蓄。第二首词用凄寒冷寂的秋景抒发作者孤苦怀思的悲情(以哀衬哀)。第一首词的 春景宜人而人情热闹,是以闹衬静;第二首词的秋景凄冷而人单情孤,楼上笛声是以声(动) 衬静。【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方式之写景手法、抒情手

47、法的能力。相同点:第一首是写春色,“南国正芳春”概括写出广大的江南地区,正是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而第 二首是些秋色,“南国正清秋”概括写出广大的江南地区,正是秋高气爽的美好季节。“船上 管弦江面深,满城飞絮辐轻尘。忙杀看花人! ”词人从三方面具体描写了这“芳春”美景。“千 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从三个方面对清秋进行具体描写。词人借江 南的春景、秋景表现出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的痛楚,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并且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闲梦远,南国正清秋都是作者梦中的景象,所以都采用了虚实结合 的手法。“满城飞絮辐轻尘”中“飞”“辑”这两个动词,写出了满城的飞絮飘来飘去。“芦花深 处泊孤舟”中“泊”写出小船停泊在芦花深处。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不同点:第一首是描写的是春暖花开的景象,表达的却是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的痛楚,所以 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十分婉约含蓄。而第二首描写的是秋景,用凄寒冷寂的秋景抒 发作者孤苦怀思的悲情,属于正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