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同步轻松练习.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823620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五首》同步轻松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诗五首》同步轻松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五首》同步轻松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五首》同步轻松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五首?同步轻松练习【积累运用】1、选出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珍羞(xi u )金樽(z 口 n)宗4(kè;)B、投著(zhù;)塘坳(à; o)大庇(b i )C、突兀(wù;) 瀚海(hà; n)挂胃(juà; n)D、风掣(chè;)狐裘(qiú;)岑参(c e n)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0A、问君何能尔(你)欲辨已忘言(辨识)B、结庐在人境(庐山)直挂云帆济沧海(渡)C、多歧路,今安在(哪里)瀚海阑干百丈冰(沧海)D、吟鞭东指即天涯(马鞭)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3

2、、默写或理解性填空:山气日夕佳,O,吟鞭东指即天涯。?饮酒?中表达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 O(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过渡句是 o4、以下赏析?饮酒?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老大徒伤悲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闻者足戒宁静以致远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夜阑卧听风吹雨(陆游)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我欲乘风归去(苏轼)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等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3、。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D、诗中写飞鸟,喻指自己归隐,悟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5、以下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设宴为之饯行。B、诗的前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 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反映作者积极处世。C、诗中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作者的苦闷,反映作者消极处 世。D、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6、以下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 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B、第一节五句,诗人寓情

4、于客观描写之中,表现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 怨愤之情。C、第二节五句,是对第一节的补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D、“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7、关于诗词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近体诗的句数有严格的规定,计有三类:律诗、绝句、排律。B、在诗歌开展史上,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求格律创作的诗叫“古 体诗。C、律诗由四联组成,每联两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D、近体诗用韵很严,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不入韵外,各联的对句必须押韵。8、谈谈你对以下诗句的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课内语段练习】(一)饮酒陶

5、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找出以下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结庐在人境(建造)问君何能尔(这样,如此)B、心远地自偏(偏僻)采菊东篱下(篱笆)C、山气日夕佳(黄昏)飞鸟相与还(结伴)D、此中有真意(真心实意)欲辨已忘言(区分)2、选出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 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B、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 俗境界的追求。C、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

6、景、归林飞鸟 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D、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 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3、陶渊明是 时代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诗写作者隐退后、的心情。(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 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

7、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 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具体情境怎样?2、想像“群童、“抱茅入竹去的场景。3、诗人由己及人的感情推去,靠哪句完成?4、诗人的人生理想是什么?【课外语段练习】阅读下面诗文,答复以下问题:1、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A、开头两句意思是:西湖四季的风光都很美,毕竟最美的还是荷花盛开 的六月间。B、三、四句用对偶和比照的手法描写景物,色彩鲜明:蓝天衬托下碧绿 的荷叶一望无际,仿佛与天相接;朝阳映照下的荷花显得格外红艳。C、全诗紧扣一个“送

8、字,抒发了诗人与林子方临别时难舍难分的无限 伤感之情。D、诗人用眼前的美景告慰友人,冲淡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感情更显得 含蓄深沉。2、阅读李白的?月下独酌?,答复以下问题: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以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首诗外表上虽然冷清、凄凉,但表现了诗人自得其乐的情感。B、这首诗诗人以独白形式,竭力渲染自己情感的起伏。C、这首诗开头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角色只有作者一人,这是刻 意营造的气氛。D、这首诗表现出由“独和“

9、不独相互转换的情调,点尽了诗人踽踽 凉凉之感。以下赏析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首诗虽然回环婉转,但也纯乎天籁,诗人的情感自然流露。B、诗中既歌且舞,说明作者渐入醉乡,把冷清的场面写热闹起来,反映 作者情绪变化。C、诗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月和“影人格化,始终作为“有情 之物描写。D、诗的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表现自己凄凉之 感。古代诗词中描写“月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两句来。试评析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方法提示:从诗句的内容、意境及在诗中作用评价【创新题】语言的创新与应用:1、用现实中的实例来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深刻 含义。2、名言警句积累:采菊东篱下

10、,O一言既出,O少壮不努力,O(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O言者无罪,O(6)淡泊以明志,o3、根据课文用原句填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O?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O写出三句含有写“风的宋朝的诗词名句,并注明作者。,作者是。,作者是 O,作者是 O【参考答案】K积累运用X1、c2、D3、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4、A5、C6、C7、B8、这是新奇的联想,既表现诗人的开阔胸襟,又写出了边地特有

11、的奇 异风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作者为读者展现了动人 景象:一片片飞花离开故枝纷纷坠落,在那一丛丛花树下堆砌起来,化作 红粉香泥,养护新苗新花。诗人以落花自喻,向春天发誓:我们这片落花 啊,决不是无情的废物。花落归根,最后化作春泥了,我们也还要去滋润 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缤纷的春天。今天用此来表达为了美好事物 勇于献身的精神。K课内语段练习I1、D(“真为真实人生的真正意义或人生真谛。)2、B3、东晋安贫乐道悠然自得(二)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 梢,下者飘转沉塘坳。2、可从“欺、“忍、”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和诗人“呼不得 等词句入手,进行想像,不必拘泥诗句自身。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4、诗歌最后一节。(课外语段练习力1、C2、(DA(2)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略。K创新题I1、略2、悠然见南山驷马难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