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719905 上传时间:2024-03-16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3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3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春秋末期,礼崩春秋末期,礼崩乐坏,天下无道,周王朝的坏,天下无道,周王朝的统治已治已经崩崩溃,诸侯侯争争战不已,社会不已,社会动荡不安。面不安。面对这样的乱世,出身于没落的乱世,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的族家庭的孔子提出了种种政治主孔子提出了种种政治主张,希望改良政治,建立起一个,希望改良政治,建立起一个“君君、臣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父、子子”等等级有序的理想社会。有序的理想社会。为了推行自己了推行自己“礼礼乐治国治国”的思想,的思想,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辞官离开年)孔子辞官离开鲁国,国,带着若干着若干亲近弟子,近弟子,开始周游

2、列国,那年他开始周游列国,那年他五十五五十五岁。周游列国。周游列国十三十三载,颠沛流离,屡次沛流离,屡次碰壁、碰壁、历尽尽沧桑。桑。六十八六十八岁那年,孔子感到自己一生的政治抱那年,孔子感到自己一生的政治抱负可能可能无法无法实现了,他才返回了,他才返回鲁国,国,讲学著学著书。“沂水春沂水春风”的的这次次对话大概大概发生在孔子生在孔子六十六十岁那年。那年。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学习活动:分析对话内容,品评人物风采(12)孔子孔子问志志(313)弟子)弟子言言志志(1421)孔子)孔子评志志志志问志中感受孔子风范壹在问志中感受孔子风范齐读第一部分,思考:0101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第一部分:孔子问志子

3、曰:“以以吾吾一一日日长长乎乎尔尔,毋毋吾吾以以也也。居居则则曰曰:不不吾吾知知也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从孔子问志的方式中感受: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和蔼可亲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平易近人 循循善诱循循善诱跨越时空,寻找先贤之志贰合作探究从文中找出四位弟子各自的志向,并通过揣摩语句,分析四位弟子的性格特征孔子问志弟子述志性格特征描写方法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子路子路(仲由)(仲由)志向: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礼。性格:有抱负、自信,却较鲁莽、轻率。可以从“率尔而对”的神态中窥见其人(神态、语言)第二部分:寻先贤之志志向:治理一

4、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性格:谦虚谨慎,他坦言自己能力不足,用礼乐教化人民的事情只有等到修养更高的君子来完成(语言)第二部分:寻先贤之志冉有冉有(求)(求)志向: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性格:更为谦恭,敏而好学。从他“非曰能之,愿学焉”的做事态度表现出来。(语言)第二部分:寻先贤之志公西华公西华(赤)(赤)孔子问志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弟子述志性格特征性格特征子路千乘之国有勇,知方【侧重强国】直率自信冉有公西华愿为小相焉【侧重以礼治邦】谦恭有礼小国足民【侧重富民】谨慎谦虚第二部分:寻先贤之志描写方法描写方法神态语言语言语言三子述志,虽有所侧重,但都是想在仕

5、途上创一番事业三子述志,虽有所侧重,但都是想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志向: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性格:从容洒脱,高雅淡泊(动作、语言)第二部分:寻先贤之志曾皙曾皙(点)(点)古代古代习俗,于夏俗,于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月上旬的巳日(后固定后固定为三月三三月三日日),到水,到水边沐浴沐浴除灾祈福。除灾祈福。孔子问志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弟子述志性格特征性格特征子路千乘之国有勇,知方【侧重强兵】直率自信冉有公西华愿为小相焉【以礼治邦】谦恭有礼曾皙暮春游乐图【?】洒脱淡泊小国足民【侧重富国】谨慎谦虚第二部分:寻先贤之

6、志描写方法描写方法神态语言语言动作语言语言异乎三子者之撰。异乎三子者之撰。各抒己见,析先贤之志叁合作探究人物人物对象象孔子孔子态度度孔子孔子评志志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哂之哂之为国以礼,其言不礼,是故哂之。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不够谦虚。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不够谦虚。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唯赤则非邦也与?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赞成他的治国志向,肯定他的谦虚态度,但赞成他的治国志向,肯定他的谦虚态度,但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与

7、之与之吾与点也!跟孔子观点相同,跟孔子观点相同,得到孔子的高度赞扬。得到孔子的高度赞扬。四位弟子中,孔子为什么只明确肯定了曾皙的志向?曾皙的“暮春郊游图”到底代表着什么?请结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以及孔子的经历思考这些问题。探究思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孔子问志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弟子述志性格特征性格特征子路千乘之国有勇,知方【侧重强兵】直率自信冉有公西华愿为小相焉【以礼治邦】谦恭有礼曾皙暮春游乐图【娱情山水?】洒脱淡泊小国足民【侧重富国】谨慎谦虚第二部分:寻先贤之志描写方法描写方法神态语言语言动作语言语言夫子喟然夫子喟然叹曰:曰:“吾与点也!吾与点也!”“暮春郊游图”到底代表着什么?积

8、极推行主张,使得国家积极推行主张,使得国家采用儒家采用儒家以礼以礼治国治国的主张后出现的主张后出现天下太平、人民幸福,天下太平、人民幸福,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生活、享受自然的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生活、享受自然的“太太平盛世图平盛世图”。避开纷争,退而隐居,描绘的是像避开纷争,退而隐居,描绘的是像陶渊陶渊明笔下的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世外桃源”般,般,无拘无束,自无拘无束,自由快乐的具有由快乐的具有隐逸隐逸色彩的色彩的生活图生活图。基于对“暮春郊游图”的这样两种理解,关于孔子为何“与点”的说法也就有两种。你更赞同哪种理解?各抒己见进:进:曾皙所说最能体现孔子曾皙所说最能体现孔子“为国以礼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

9、的政治主张,是孔子是孔子治国治国理想理想的最高境界。的最高境界。退:退:曾皙所说刚好与孔子政治主张难以实现后的曾皙所说刚好与孔子政治主张难以实现后的超脱思想超脱思想相契合相契合,曾皙的想法符合孔子的曾皙的想法符合孔子的“用行舍藏用行舍藏”的想法,描绘的是一幅的想法,描绘的是一幅隐退隐退之后之后自得其乐的画面。自得其乐的画面。为何与“点”?“曾皙所言是孔子治国理想的最高境界曾皙所言是孔子治国理想的最高境界”之依据之依据(1 1)结合时代背景:)结合时代背景:春秋之末,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征战,社会动荡,人民春秋之末,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征战,社会动荡,人民对和平稳定的生活有着强烈的热望。

10、对和平稳定的生活有着强烈的热望。一向主张积极用世的孔子不一向主张积极用世的孔子不可能抛弃理想,躲进象牙塔,置天下苍生于不顾。可能抛弃理想,躲进象牙塔,置天下苍生于不顾。孔子孔子周游列国,周游列国,正是为了推行正是为了推行“施行仁政施行仁政”“以礼治国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的政治主张,拯救苍生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于水火之中。为何与“点”?“曾皙所言是孔子治国理想的最高境界曾皙所言是孔子治国理想的最高境界”之依据之依据(2 2)结合孔子相关言论:)结合孔子相关言论:子路曰:子路曰:“愿闻子之志。愿闻子之志。”子曰: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论语公冶长公

11、冶长“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不闭,是谓大同大同。”礼记礼记礼运篇礼运篇孔子之志:孔子之志:建立一个建立一个统治者选贤与能

12、、讲信修睦统治者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百姓各得其所、百姓各得其所、人尽其力人尽其力的的“大同世界大同世界”。为何与“点”?“曾皙所言是孔子治国理想的最高境界曾皙所言是孔子治国理想的最高境界”之依据之依据(3 3)结合相关评论:)结合相关评论:“孔子与(曾)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孔子与(曾)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尧舜气象也。也。”朱熹朱熹四书集注四书集注 “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太平社会之缩影也。之缩影也。”杨树达论语疏证杨树达论语疏证 “这天光云影的气象、惠风和畅的格调、与天优游的境界,正是孔这天光云影的气象、惠风和畅的格调、与天优游的境界,正是孔子

13、孜孜以求的子孜孜以求的仁治仁治礼治礼治之下的理想社会,太平盛世之下的理想社会,太平盛世。”朱良志朱良志为何与“点”?“曾皙所言是孔子治国理想的最高境界曾皙所言是孔子治国理想的最高境界”之依据之依据我要不挨打,强国我要不挨饿,富民我要知礼节,文明我要追求幸福,终极目标过程与目标子路曾晳公西华冉有为何与“点”?“曾皙所说与孔子理想受挫后的超脱思想相契合曾皙所说与孔子理想受挫后的超脱思想相契合”之依据之依据(1 1)结合孔子经历)结合孔子经历丧家之犬丧家之犬:周游列国周游列国途中,孔子屡次碰壁:途中,孔子屡次碰壁:在宋国时,宋司马桓魋在宋国时,宋司马桓魋(音音tu)tu)讨厌孔子,讨厌孔子,竟竟砍伐

14、孔子砍伐孔子讲学时用来习礼的大树,以此讲学时用来习礼的大树,以此威胁孔子,使得孔威胁孔子,使得孔子最后只能逃离宋国;曾被人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绝粮七日,最后还子最后只能逃离宋国;曾被人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绝粮七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国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曾在郑国都是子贡找到楚人,楚国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曾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自己颓丧的样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自己颓丧的样子如同丧家之犬。子如同丧家之犬。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历经艰险,但是因为身处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历经艰险,但是因为身处乱世,孔

15、子最终都没有真正得到任何一位统治者的欣赏。于是晚年回到乱世,孔子最终都没有真正得到任何一位统治者的欣赏。于是晚年回到鲁国潜心教育,并修订六经。鲁国潜心教育,并修订六经。为何与“点”?“曾皙所说与孔子理想受挫后的超脱思想相契合曾皙所说与孔子理想受挫后的超脱思想相契合”之依据之依据(2 2)结合孔子相关言论:)结合孔子相关言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论语公冶长公冶长(主张得不到施行,就坐着小竹筏到海上漂流去。)“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论语微子篇微子篇 (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无道就隐居不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论语

16、述而述而(受到重用就出任,不受重用就隐居。)为何与“点”?春秋时期,社会动乱,孔子称之为春秋时期,社会动乱,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礼崩乐坏”的时代,因的时代,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张而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礼治”,“为国以礼为国以礼”。子路、冉有等人讲。子路、冉有等人讲的是乱世之中的权衡之计,的是乱世之中的权衡之计,曾点的志向则突显了孔子礼乐治国的曾点的志向则突显了孔子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故孔子喟然叹曰,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吾与点也。”曾皙的这段话,我们也可以读出曾皙的这段话,我们也可以读出隐士的情怀隐士的情怀,这可能也,这可能也隐约隐约触动触动了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心力交瘁而想过平静无

17、为的生活了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心力交瘁而想过平静无为的生活的想法。的想法。不过,不管是理解成进还是退,是积极用世还是退而隐居,不过,不管是理解成进还是退,是积极用世还是退而隐居,孔子作为仁人,内心想到的都是孔子作为仁人,内心想到的都是人的和谐与幸福人的和谐与幸福,这种精神也一,这种精神也一直鼓舞着后世的仁人志士。直鼓舞着后世的仁人志士。“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的理想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在纪念五四运动在纪念五四运动100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习主席的殷切期望习主席的殷切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