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制度改革.pptx

上传人:uij****hh 文档编号:96719001 上传时间:2024-03-16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招生制度改革.pptx(4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潘昆峰潘昆峰教育学院2013.04.22利益分配的观点利益分配的观点“政策是对全社会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戴维伊斯顿(DavidEaston)高校招生制度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包括:招生政策、选拔形式、入学考试、录取方式等实然谁主导了分配,谁获得了入学机会?应然谁应主导分配,怎样合理分配?有高考,你是否就能拼过富二代?有高考,你是否就能拼过富二代?本讲三个内容本讲三个内容一、高校招生名额的区域分配二、高校招生名额的阶层分配高考加分政策三、招生名额与考生的匹配:录取机制高考高校招生一、高校招生名额的区域分配一、高校招生名额的区域分配异地高考说起异地高考说起城市流动人

2、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和录取国务院要求各地政府2012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政策北京:700万流动人口;利益纷争明显“异闹异闹”北、上、粤方案出台:设定高门槛北京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本市学籍,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3年,可以在北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的考试录取。上海持有上海居住证A证,参加过上海中考,在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可在当地报考。广东挂钩积分入户与居住证分省配额制下的分省配额制下的录取录取机会不均机会不均是问题根本!是问题根本!不同地区升学机会不同地区升学机会差异大差异大北北京京上上海海天天津津西西藏藏吉吉林林青青

3、海海辽辽宁宁重重庆庆黑黑龙龙江江宁宁夏夏新新疆疆浙浙江江海海南南山山东东湖湖北北湖湖南南四四川川陕陕西西福福建建江江苏苏广广东东江江西西内内蒙蒙古古甘甘肃肃河河北北云云南南贵贵州州广广西西山山西西安安徽徽河河南南00.10.20.30.40.50.60.70.80.91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2010年各省高考年各省高考录录取率分布取率分布图图全口径985高校985高校全口径(数据来源:(数据来源:20102010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执行计划数据,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执行计划数据,20102010年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年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各省区入学机

4、会的各省区入学机会的演变演变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0.51.01.52.02.53.03.54.0各省区入学机会的演变各省区入学机会的演变北京上海天津河南安徽广西(来自微博)一湖北小伙在北京一建筑工地当小工,偶然间和在建写字楼的设计师聊,没想到他们竟都是1992年参加的高考(那时候全国一模一样的考题),湖北民工当年考了515落榜了,设计师在北京当年考了497上了建筑工程大学。N年后,命运竟是如此差异!各地区央属高校的招生各地区央属高校的招生“属地化属地化”问题问题北京北京陕西陕西四川四川江苏江苏湖北湖北上海

5、上海0.10.150.20.250.30.350.40.450.50.5514%29%36%39%44%50%20052005年平均属地招生比例年平均属地招生比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14.40%14.40%复旦大学:复旦大学:53.98%53.98%南京大学:南京大学:52.53%52.53%浙江大学:浙江大学:62.36%62.36%厦门大学:厦门大学:44.91%44.91%武汉大学:武汉大学:53.24%53.24%中山大学:中山大学:62.36%62.36%南开大学:南开大学:26.04%26.04%安徽每7826名考生中才有一人能上北大;北京每190名考生中,就有一个可以上北

6、大。北京学生考上北大的几率是安徽考生的41倍,是广东考生的37.5倍,是贵州考生的35.4倍,是河南考生的28倍2012经济观察报高校分配高校分配招生招生名额的价值取向名额的价值取向统一标准,择优选拔统一标准,择优选拔适当倾斜,扶助弱势适当倾斜,扶助弱势保护特权,降低标准保护特权,降低标准改革:全国统考统招改革:全国统考统招oror改善分配方式?改善分配方式?央属高校西部生源比例央属高校西部生源比例“北约”30131人成绩,从高到低取前10,北京、浙江、江苏、湖北、辽宁五省市占46.4;西藏、海南、青海、宁夏、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广西、新疆等十省区合计只有60人,仅占1.98。当前的政策

7、当前的政策改善地区配额制改善地区配额制降低央属高校的属地招生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30%效果:未能改善各地的入学机会差异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00.10.20.30.40.50.60.7差异系数基尼系数属地招生比例高校省外招生名额分配模式高校省外招生名额分配模式“引力规律”与自发秩序研究发现:历史模式高度一致。分配比例与人均GDP、各地考生数、距离有显著相关关系20002000属地属地比例比例57.89%57.89%20102010属属地比例地比例30.78%30.78%2000外地外地招生招生1524人人2010外外地

8、招生地招生2688人人相关系数:相关系数:0.939上海交大上海交大20002000与与20102010年对外省名额分配占比图年对外省名额分配占比图未来的改革路径未来的改革路径教育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公开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教育部改革教育部改革要求部属院校属地招生比例不高于30%要求省属高校本地招生比例不高于70%实施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个人看法应对央属高校在省外招生名额的分配做出指导与干预属地属地优惠惠10%弱弱势补偿10%专项指指标2%人口比例人口比例均分均分指指标78%北京高校北京高校其他省市其他省市属地属地优惠惠30%弱弱势补

9、偿10%专项指指标2%人口比例人口比例均分均分指指标58%分省配额制的方案选择及模拟分省配额制的方案选择及模拟17北北京京天天津津青青海海宁宁夏夏黑黑龙龙江江新新疆疆湖湖北北江江苏苏四四川川湖湖南南内内蒙蒙古古河河北北云云南南广广东东安安徽徽河河南南00.511.522.533.542010二次调整建议:招生名额主要以考生数为基准均分;自主招生部分全国择优录取变异系数:变异系数:0.568 降至降至0.352二二、高校招生名额的阶层分配、高校招生名额的阶层分配高考加分政策高考加分政策高考加分政策高考加分政策指中央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在招生录取中根据种族、身份、德智体表现、竞赛获奖、社会贡献

10、等情形给考生一定的高考分数优惠与照顾的行为规则。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认证腐败、身份造假、权力寻租等问题时有出现研究焦点,敏感问题教育部规定的高考加分政策“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3种加分形式。截至2011年,教育部高考加分项目14种: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获奖者/明天小小科学家获奖者/中小学电脑制作获奖/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重大体育赛事获奖/台湾省籍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地方高考加分政策截至2011年,各地自行制定的各种高考加分规则已超过200个。如河南省2010年给水库移民考生加5分、山东省2010年给省级劳模加20分、广东省2010年给世界航海模型锦标赛前

11、6名的考生加20分。2011年,在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A成绩的高二学生,可在2012年高考中获加分,4门全A可加5分。体育类加分政策二级运动员加分广受诟病2010年广东高招体育加分共有34个项目,轮滑球加分考生独占当年该省高考体育加分总人数的15%。少数民族类加分政策少数民族类加分政策“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沿革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沿革1950年,兄弟民族学生“考试成绩虽稍差,得从宽录取”1962年,“同等成绩、优先录取”1978年,“对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及录取分数段,可适当放宽”1

12、980年,“适当降低分数,招收边疆、山区、牧区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其他一般高等学校对上述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录取分数可适当放宽。对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学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1987年,“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分数,择优录取。对散居于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于2004年9月20日废止。1994年,(1)民族类专业免交学杂费。(2)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可招定向生,降分幅度在20分以内。2005年,对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在高等学校调档

13、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享受加分不得超过20分。政策目的政策目的党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落后1992年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文件中指出:大约占少数民族人口2/3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内地,其中占少数民族人口近1/3的地区的教育尤为困难文化差异有无异化?有无异化?各地加分政策各地加分政策所有少数民族考生统一加分北京、上海、天津、安徽、河南、湖北、山西、浙江某些特殊指定(地区&民族)的少数民族考生统一加分重庆、内蒙古自治区、江西、陕西、福建所有少数民族考生多元加分(地区&民族&考试语种&报考院校)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14、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河北、湖南、青海、贵州某些特殊指定的少数民族考生多元加分(地区&民族&考试语种&报考院校)云南、甘肃、广东、海南、四川政策效果政策效果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权利受到了切实保护根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对36502名首都高校本专科学生进行的“2010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的调查结果,少数民族学生在高等学校中的比例为9.6,与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接近(9.44%)深入分析发现:北京籍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7.0%,高于北京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约4.0%)非北京籍学生中少数民族比例高达11.3%少数民族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比汉族学生甚至略高少数民

15、族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比汉族学生甚至略高院校层次院校层次汉族学生中,40.3在985、211高校就读少数民族中,55.3在985、211高校就读(若除去中央民族大学,该比例也有46.9%)在北京籍的学生中,汉族学生就读985、211高校的比例为14.1,少数民族学生中该比例为19.1。家庭背景(城市、农村)家庭背景(城市、农村)高校高校类型类型北京生源北京生源京外生源京外生源农村农村城市城市农村农村镇镇县县/县级市县级市地级市地级市省会省会/直辖市直辖市“985”“985”高校高校6.9%6.9%93.1%93.1%24.1%24.1%10.3%10.3%25.3%25.3%25.8%25.

16、8%14.5%14.5%“211”“211”高校高校7.9%7.9%92.1%92.1%20.5%20.5%6.8%6.8%21.8%21.8%27.3%27.3%23.6%23.6%一般本科一般本科7.5%7.5%92.5%92.5%14.3%14.3%8.2%8.2%23.6%23.6%35.0%35.0%18.9%18.9%高职高专高职高专31.7%31.7%68.3%68.3%33.3%33.3%0.0%0.0%33.3%33.3%26.7%26.7%6.7%6.7%独立学院独立学院0.0%0.0%100%100%3.4%3.4%3.4%3.4%24.1%24.1%62.1%62.1%

17、6.9%6.9%民办高校民办高校7.3%7.3%92.7%92.7%19.3%19.3%7.0%7.0%19.3%19.3%32.5%32.5%21.9%21.9%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计总计11.3%11.3%88.7%88.7%20.6%20.6%8.3%8.3%23.5%23.5%29.0%29.0%18.6%18.6%汉族学生总计汉族学生总计15.3%15.3%84.7%84.7%21.3%21.3%28.8%28.8%21.8%21.8%6.2%6.2%21.9%21.9%家庭背景(父亲受教育情况)家庭背景(父亲受教育情况)民族民族初中及初中及以下以下高中及中专、高中及中专、技校技校大专

18、及以大专及以上上北京生源北京生源汉族汉族27.6%34.3%38.2%少数民族少数民族23.5%32.2%44.3%京外生源京外生源汉族汉族27.8%28.8%39.4%少数民族少数民族26.5%24.8%48.7%总体总体汉族汉族27.7%32.1%41.2%少数民族少数民族25.6%26.9%47.5%高考成绩高考成绩北京考生平均高考成绩差距约为10分,正好是少数民族的加分分数汉族汉族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文科文科458.4468.2理科理科482.4493.4当前加分模式的主要问题当前加分模式的主要问题第一、受惠者往往是该地区家庭背景较好的少数民族学受惠者往往是该地区家庭背景较好的少数民族学生

19、。生。该政策主要惠及高分段考生,对低分短考生意义并不明显,而边远、落后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恰恰很可能集中在低分段第二、政策多年不变,几乎没有考虑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高考成绩上的差异,及差异随时间的变化与国际研究一致:“以种族为基础的招生不会给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好的机会,只会使有限数量具备进入精英学校资格的少数民族学生受益”(刘英宰,2009,155)政策改进设计政策改进设计“平稳推进平稳推进”模式模式“动态递减动态递减”模式模式紫:汉族学生成绩分布红:少数民族学生成绩分布绿:少数民族学生加分之后的成绩分布三、录取机制改革三、录取机制改革高考填报志愿与录取机制高考填报志愿与录取机制对学

20、子而言,如果说高考是第一战场,填报志愿就是第二战场填报志愿时间考前、考后估分、考后知分录取机制梯次志愿(2008以前):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平行志愿:分数优先,依次录取考生志愿考后知分考后知分+平行志愿的改革平行志愿的改革考前考后估分考后知分梯度志愿北京天津、山西、黑龙江、新疆、陕西、河南 福建、江西、内蒙古、宁夏、广东、广西、西藏、海南、河北、云南、青海、重庆、山东、湖北、四川、吉林、甘肃 平行志愿上海 辽宁 浙江、安徽、湖南、江苏 2008年各省填报志愿和录取机制选择年各省填报志愿和录取机制选择2012年,北京仍为考前填报年,北京仍为考前填报+梯度志愿;梯度志愿;上海为考前填报上海为

21、考前填报+平行志愿;平行志愿;黑龙江、山西、辽宁、新疆黑龙江、山西、辽宁、新疆为考后估分为考后估分+平平行志愿;其余均为考后知分行志愿;其余均为考后知分+平行志愿。平行志愿。为什么倾向于知分、平行志愿?为什么倾向于知分、平行志愿?理由:“保护考生利益,促进教育公平”原有制度存在问题考前报:心理压力估分报:误判问题梯度志愿:高分落榜;操纵志愿问题的两面性:问题的两面性:为什么北大、清华、人大总是在京大幅扩招?为什么北大、清华、人大总是在京大幅扩招?知分填报知分填报+平行志愿的负面后果平行志愿的负面后果对地方升学总量的影响对考生心态的影响对高校招生行为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高校分层;专业扎堆;分数扁平

22、;竞争加剧高校分层;专业扎堆;分数扁平;竞争加剧高校不得不被卷进分数竞争的漩涡清华清华北大北大复旦复旦上交上交浙大浙大 人大人大中科大中科大南大南大第一名第一名1810第二名第二名715第三名第三名17111第四名第四名7131第五名第五名111834第六名第六名4811第七名第七名31096第八名第八名211920112011年各省理科分数线排序年各省理科分数线排序清华清华北大北大复旦复旦上交上交浙大浙大人大人大中科大中科大南大南大投档线695698688685682672681680最高分72872569669669469769369520122012年山东省理科分数线排序年山东省理科分数

23、线排序高校为取得生源竞争优势而采取的行动高校为取得生源竞争优势而采取的行动自主招生的扩大中学推荐形式的采用北大:校长实名制清华:新百年领军计划复旦:望道计划;人大:校长直通车;浙大:攀登计划招生联盟的形成与发展北约(11校)、华约(7校)、卓越联盟(9校)考试时间选择高校招生竞争的激烈厮杀高校招生竞争的激烈厮杀2007年,重庆市文科高考状元失学风波 清华争锋北大,上演30年高招史上罕见一幕 新科状元黄文帝的归属,引发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又一次交锋。各种手段被用在吸引人才上,包括物质的刺激。在教育部的协调下,黄文帝经过了几乎无校可读的痛苦后,花落北大。北大招生组成员日记第一天:最早获得秘密第二

24、天:对手清华“暗度陈仓”第三天:担心电话那头的声音第四天:状元心里很乱第五天:试图创造“某省前多少名全部报北大”第六天:两校为何争锋 我想,除了清华,中国再也不会有哪个学校会像我们这样,在高考成绩公布的第一时间,就从省教育厅拿到了该省的文科前50名、理科前200名的名单及联系方式。事实上,其他学校确实没有这样做的必要。因为我们能很明确地知道,这些人是我们的招生对象。战争从此刻开始打响。晚上9点,我给该省文科状元拨通了第一个电话。此时,她还不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数,更不知道自己是状元。科大甘肃招生老师招生日记一篇充满谋略的招生日记敌情分析;我军实力;战前准备;到达战场;初次交火;出师不利;柳暗花明;

25、崩盘溃逃 招生就是一场战争!见分填报志愿,清北不战而胜,生源列车始发站只有这两位贵客上车,先行坐满一号车厢。复交浙科第二站上车,二号车厢座位有限,南大北航人大等学校常有加塞,科大稍有不慎就会被挤入三号车厢。复旦上交借地域优势,常年轮坐甘肃第三把交椅,浙大有武书连排行榜撑腰,号称全国第三,追随者众多。我军目前韬光养晦,生源暂不能与北清抗衡,只能采取远交近攻,争取在第二集团中取得领先。未来的录取机制改革方向未来的录取机制改革方向是否坚持高考?高考如果不是防止大学招生腐败的铜墙铁壁,也至少是阻止人情与关系干扰的坚实屏障。是否坚持集中录取?是否坚持考后填报?北大招办主任:知分填报加剧招生乱象多元化评价下的录取机制如何设计?Gale-Sharpley匹配算法(婚姻稳定算法)香港高校录取机制的启示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理想:建立更加公平和有效率的高校招生制度!建立更加公平和有效率的高校招生制度!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