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精卫填海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96600370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 精卫填海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3 精卫填海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 精卫填海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 精卫填海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 精卫填海 一等奖创新教案13 精卫填海(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帝、曰”等4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 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 能说出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教学难点 能说出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与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 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课件资源。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大海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心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请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 预设:无边无际、一

2、望无际、波澜壮阔 2. 课件出示精卫鸟图。 教师讲述:在东海上空,有这样一只小鸟,它羽翼鲜艳,头上有花纹,嘴是白色的,还有一双红色的脚。它每天飞来飞去,衔来树枝和石块,发誓要把这片大海填平。 3. 课件出示精卫填海的图片。 思考:看了这只小鸟,你想问些什么或者说些什么吗? 预设1:大海如此辽阔,一只小小的鸟怎能把它填平呢? 预设2:它为什么要填平大海呢?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4.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故事。(板书课题:精卫填海)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和提问,引导学生感受大海和小鸟之间力量的悬殊,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把学生带进神话文本,激发其阅读神话故事的强烈欲望。 初读

3、课文,读准读通 1.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 教师巡视指导。 (1)指名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字“少”。 课件出示:sho :少女少年年少少将少爷 sho :少数很少多少少量 少(sho)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sho)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2)指导识记“溺”。 提示:“溺”读“n”。 怎样记住这个字? 预设:用加一加的方法记:氵弱溺。 引导:“溺” 是什么意思?可以组哪些词? “溺”的意思是“淹没”。组词:溺水、沉溺、溺爱。 3. 男生、女生比赛朗读。 4. 引导学生读出停顿。 (1)学生自读,判断出停顿。 (2)课件出示朗读停顿: 炎帝之/ 少女,

4、名曰/ 女娃。女娃/ 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故为/ 精卫,常衔/ 西山之木石,以/ 堙于/ 东海。 (3)教师示范朗读。 (4)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形成文言文朗读的基本语感,为后面了解故事的内容、讲述故事做好铺垫。 疏通文意,写好生字 1.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课文。 (1)引导:请自由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2)学生自读,教师相机指导。 课件出示: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提问:“之”“曰”分别是什么意思?(的)(叫) 指导书写:注意“曰”和“日”的区别,“曰”字要写得扁平一些,中间的短横起笔靠着左边的竖,右边不能靠着折笔

5、画。 “少女”在本文中是什么意思?现在是什么意思? “少女”在本文中是“小女儿”的意思,现在一般是指“少年女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首句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身份。 课件出示: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于”“返”是什么意思? 点拨1:古人说话的语序和现代人说话的语序有些区别,“女娃游于东海”用现在的语序应该怎么说?(女娃于东海游)“于”的意思是“在”。 点拨2:“返”的意思是“返回”。 “为”怎么解释?(成为、变成) 指导书写:“溺”字左边要窄一些;“返”字要先写“反”,再写“辶”,最后一笔捺是平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女娃到东海去游玩,溺水而亡,再

6、也回不来了,于是化为精卫鸟) 这是课文第二句的前半部分,交代了填海的起因。(板书: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课件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提问:谁能用动作表演“衔”?(学生上台表演) 指导书写:“衔”书写时三个部件占位平均,互相依傍,写得紧凑一些,特别是中间的“钅”尽量写得纤长些。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这部分是故事的重点,写了精卫常常衔木石以填海,想把东海填平。(板书:湮于东海) 2.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文大意。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去游玩,不幸在海里溺水而亡,再也回不来了,于是她化作了一只名叫“精卫”的小鸟,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

7、子来填塞东海,想把东海填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古今语言的比较、做动作等方法,理解词义、疏通文意,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发挥想象,讲述故事 1. 想象女娃游玩的心情以及东海的景象。 (1)课件出示: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2)引导:“女娃游于东海”,心情如何?(快乐、开心)此时,她眼中的东海是怎样的?(波澜壮阔、一望无际)不幸的是她溺水而亡化作了精卫鸟。 2. 想象精卫填海的情节。 (1)课件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引导看插图:此时的东海在女娃眼里是怎样的?(波涛汹涌、十分凶险) (3)引导学生想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卫鸟在浩瀚无边的大

8、海上飞翔着,不断地用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虽然精卫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一直坚持不懈。 (4)教师小结:坚忍执着的精卫鸟形象永远印在每一个读者的脑海里,大家想起精卫鸟就能感受到古代人民渴望战胜大海的强烈愿望。 3. 练习完整讲述故事。 (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2)指名学生讲述,鼓励其他同学适当补充。 引导: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很久很久以前) 女娃是什么样的?(描述想象中的女娃形象) 女娃不幸溺水而亡,化作了精卫鸟后她会怎样想?(想象女娃溺水后的心情与立下的宏愿) 精卫鸟是怎样填海的?(学生想象精卫填海时的动作、心理、神情和遇到的困难) (3)同桌互相讲故事,听后评一评:

9、故事的内容讲清楚了吗? 【设计意图】在逐句启发想象的基础上,依托文本情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具体地讲述故事,换位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为复述故事提供思路和情感支撑。 感悟形象,朗读背诵 1. 再读课文,引发讨论。 (1)小组交流:说说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1:从“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能看出精卫坚忍执着,毫不畏惧。 预设2:从“溺而不返,故为精卫”能看出精卫不屈服于命运、勇于挑战的精神。 (2)朗读并背诵课文。 提示: 炎帝 ,名曰 。女娃 ,溺 ,故为 ,常 ,以 。 自由背诵课文。 2. 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本文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

10、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塑造了坚忍执着的精卫形象。(板书:坚持不懈) 3. 课堂小结:读了这个神话故事,我在想,无边的大海虽然不能这样被填平,但是精卫鸟锲而不舍的精神却是值得赞颂的。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学习精卫鸟身上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这样才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4. 当堂检测:使用“随堂练”的练习题。 5. 课后作业:推荐阅读“读书阁”中的相关内容;建议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精卫填海 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湮于东海 坚持不懈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时,让学生读好句子间的朗读停顿。首先听老师范读,再把课文读通顺,读好难读的句子,然后正确流利地朗读,强调了对学生的文言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照原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复述故事,感悟精卫的形象。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学习换位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时,讲解不是很具体、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总结有一定的影响。 2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