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13文言文对比阅读 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96591973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13文言文对比阅读 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24-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13文言文对比阅读 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13文言文对比阅读 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13文言文对比阅读 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4-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13文言文对比阅读 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3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13文言文对比阅读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一、对比阅读 (2023内蒙古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2、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

3、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东西: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3)佳木秀而繁阴 秀: (4)太守谓谁 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西南诸峰 其真无马邪 B山之僧智仙也 辍耕之垄上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尝射于家圃 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择其善者而从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山水之乐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同是山水,不同的作者表达的感情不同。根据【甲】【乙】两文,仿照示例,将句子补充完整 吴均在富春江中自述心志,劝说友人: 太守于醉翁亭里_,_。 5【甲】【乙】两文在山川溪泉中以声传情,请分别找出文中描写声音的语句,凝神想象画外之音,写下你的感受。 【甲】 【乙】 (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5、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峰之阳不散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初启然。 (节选自赵垣云阳洞北小港记) 【注释】凉樾低荫:树荫低垂,十分凉爽。樾,树荫。解箨(tu):脱壳。奁(li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6解释下

6、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澈: (2)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_ 北: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鸣珮环,心乐之 港之上芳树丛生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安陵君其许寡人 D全石以为底 不足为外人道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9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说说【甲】文第段为何要描写清冷幽寂的环境? 10【甲】文中直接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乙】文中“池如镜,如奁初启然写出了池水 的特点。 (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

7、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

8、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记) 【注】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罅(xi):缝隙,裂隙。掉:摇动。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掣折:转折。欹(q):斜靠。 11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疾 趋 度 石 罅 瀑 见 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 (2)良多趣味( ) (3)从山门右折( ) (4)虚空皆纬(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14请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特点。 15(2023山东

9、淄博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景祐中,范文正公知开封府,忠亮谠直,言无回避,左右不便,因言公离间大臣,自结朋党。乃落天章阁待制,黜知饶州。余靖安道上疏论救,以朋党坐贬。尹洙师鲁言:“靖与仲淹交浅,臣与仲淹义兼师友,当从坐。贬监郢州税。欧阳永叔贻书,责司谏高若讷不能辩其非辜。若讷大怒,缴其书,降授夷陵县令。 (节选自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乙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

10、,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谠(dng):正直。落:革除。天章阁待制:官职名。余靖:人名,字安道。疏:给皇帝的奏议。坐:犯罪。尹洙:人名,字师鲁。司谏高若讷:司谏,专管提意见的官职;高若讷,人名。党引:结为朋党,互相勾结。贼:伤害。 (1)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 释义 范文正公知开封府 查阅字典:知道;见解;主持,主管 A 惟君子则有之 课内迁移: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湖心亭看雪) B 则同心而共济 参考成语:同舟共济 C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

11、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朋党坐贬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B及其见利而争先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C君子则不然 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D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下面句子。 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范仲淹贬官饶州后,余靖、尹洙、欧阳修三人分别为他做了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写出。 余靖、尹洙、欧阳修三人所为可印证乙文中“君子有朋”这一观点,请具体分析。 (2023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12、。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凑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樟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

13、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改动) 【注】棺椁(gu):内棺和外棺。文梓:纹理细致的梓木。穿圹(kung):挖掘墓穴。太牢:牛、羊、猪各一头,是最高的祭礼。历:通“鬲,似鼎炊具。赍:通“剂”,调配。属:交付,委托。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6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

14、处) 马 者 王 之 所 爱 也 1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老弱负土 诸侯闻之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请循其本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19【甲】文中楚庄王对待死马的处理方式前后有何不同? 20请分别指出优孟和庄子语言的高妙之处,并加以阐述。 21(2022广东深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15、 公为学好明经术,每道圣贤事业,辄勉慕,皆欲行之于己。自始仕,慨然有康济之志。凡所设施,必本于仁义而将之以刚决,未尝为人屈挠。诸孤无所处,官为假屋韩城以居之。历补外职以严明驭吏使不得欺于是民皆受其赐。立朝益务劲雅,事有不安者,极意论辨,不畏权幸,不蹙忧患。故屡亦见用,然每用必黜之。黜则欣然而去,人未始见其有悔色。或唁之,公曰:我道则然,苟尚来遂弃,假百用百黜,亦不悔。噫!如公,乃韩愈所谓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 (选自富弼范文正公墓志铭) 【注释】公:指范仲淹。蹙:愁苦。黜:贬谪。 (1)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 ) A或异二者之为/一食或尽粟一石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官为假屋韩城以居之 C

16、每道圣贤事业/不得志,独行其道 D乃韩愈所谓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博学而笃志 (2)翻译下列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 自始仕,慨然有康济之志。 (3)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B甲文是作者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C乙文是选自范仲淹的墓志铭选段。“铭”是一种文体,多是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乙文就是陈述功德的。 D乙文划线句子正确的断句是:历补外职/以严明驭/吏使不得欺/于是民皆受其赐。 (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范仲淹被贬官后为什么仍能“欣然而去? (2022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阅读

17、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 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

18、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焉?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 (选自国语王孙圉论楚宝,有删改) 【注释】王孙圉(y)聘于晋:王孙圉访问晋国。聘:访问。飨(xin):用酒食款待,宴享。鸣玉以相:弄响身上的佩玉给(王孙圉)看。鸣:弄响。相:本义察看,这里指给看。珩(hn):系在玉佩上部的横玉。观射父:楚国大夫。倚相:人名,楚国史官。圣:通达事理。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_ 见余大喜曰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 战于长勺 C未尝为宝 _ 或异二者之为 D其为宝也几何矣_

19、其真无马邪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楚之白珩犹在乎? 24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 25甲文中作者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对待人才? 26甲、乙两文都论述了人才的重要性。甲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乙文用“_, 揭示人才之所以成为国宝的原因。(请用乙文中原句回答) (2022辽宁锦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20、”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 荆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荆:古代楚国的别称。沟洫(x):指护城河。洫,沟渠。宁国:楚国臣子。罢:通“疲,疲乏,疲劳。 27解释

21、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肉食者鄙 神弗福也 对曰 遂取陈焉 2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忠之属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B何故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C兴兵伐之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D必以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2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荆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 3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而 蓄 积 多 赋 敛 重 也 则 民 怨 上 矣 31【甲】【乙】两文共同揭示出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_。 32(2022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

22、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乙】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今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

23、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陈三策。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选自三国志 吕蒙传 表传 【主释】六韬三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著作。后泛指兵书、兵法,是反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代表作。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 ) A蒙辞以军中多务停数日,辞去 B见往事耳才美不外见 C省三史吾日三省吾身 D宜乎众矣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 (2)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的是( ) A吾谓

24、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B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C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D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2021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

25、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先主托孤) 【注释】股肱(gng):用以比喻辅佐的大臣。敕:告诫,嘱咐。 33用“/给文

26、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3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_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遂许先帝以驱驰_高可二黍许 C属以后事_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召亮于成都_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35下列对句子的翻译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翻译:(我)在兵败危难的时候接受任命,担当重任。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诸葛亮在国家危难之时被委以重任。 B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理解:这句话表现了诸葛亮消极避世、自命清高。 C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27、。 翻译:如果他不成才,你可以取代他。 理解:这句话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充满信任和对蜀国前途命运的担忧。 D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翻译:你和丞相一起治理国家,对待他要像对待父亲一样。 理解:这句话表现了刘备对刘禅的谆谆告诫,父子之情和君臣之情跃然纸上。 36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诸葛亮多次提到“先帝”,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直接表达诸葛亮效忠刘备父子的句子是“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C【甲】文中诸葛亮回顾往事,一方面表达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以及对蜀汉的忠诚;另一方面激励刘禅以先帝为榜样,励精图治。

28、D【乙】文中“先主托孤”的史实在【甲】文中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来概括,此事距诸葛亮出山已有二十一年了。 37阅读了【甲】【乙】两文后,有人为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忠诚点赞,也有人认为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是愚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 向东或向西 同“返”,返回 茂盛 是 2C 3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像奔腾的骏马。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4 醉情山水 与民同乐 5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声和猿声混杂在一起,似是一种非常喧闹的景象,却是一种幽静美妙和谐悦耳的天籁。山间自然音响,既反衬山间的寂静,又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生命欢乐的律动。

2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大自然是禽鸟的家园,当人去山空后,它们归巢之际,和鸣林间,唱出欢乐的歌。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东西:向东或向西。 (2)句意: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 (3)句意: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茂盛。 (4)句意:太守是谁呢?谓:是。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代词,它副词,难道; B.助词,的动词,去,往; C.都是介词,在; 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湍:湍急;甚:比;若:好像;奔,指

30、飞奔的马。 (2)乐:乐趣;得,领会;寓,寄托。 4本题考查情景补写。 结合【乙】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等内容可得:太守于醉翁亭里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感受。找出两文描写声音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合理即可。 示例:【甲】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一句描写泉水冲击岩石发出清越的声音,美丽的鸟儿在林间鸣叫。感受:山林间清澈的流水与林间鸟儿们的美妙鸣叫交相辉映,共同谱写出一曲美妙的乐曲。令人仿佛置身其中,沉醉于美丽怡人的风光之中。 【乙】文“渐闻

31、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一句描写出山间瀑布倾泻而下所发出的声音。感受:循着山路偶然听到阵阵水声,峰回路转发现不远处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葱茏的山峰和极速奔腾而下的酿泉,为琅琊山增添了无限活力。 【点睛】参考译文: 【甲】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

32、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乙】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

33、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

34、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6(1)穿透 (2)向北 7B 8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9寓情于景,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内心的落寞、孤寂、凄凉。 10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平静、明亮、澄澈、透明 【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

35、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澈:穿透。 (2)句意:(我们)从云阳洞口向北走四十步。北:向北。 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看到的、听到的景物/结构助词,的; B.连词,因为/连词,因为; C.代词,它/助词,表示祈使语气; D.介词,作为/介词,对、向;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蒙盖缠绕;摇缀,摇曳牵

36、连;参差,参差不齐;披拂,随风飘拂。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作者被贬内心忧愁苦闷,作者通过游览自然之景来排遣内心的忧伤凄苦,作者发现小石潭,听到小石潭的水声清脆,内心为之喜悦;在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的场景,内心喜悦;“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作者一经眼前凄凉景色的触发,内心的忧愁便随之而来,表现了作者内心难以排遣的孤寂、凄凉、忧伤。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文“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中的“清”直接点明潭水清澈的特点。 乙文“池如镜,如奁初启然意思是:池潭像镜子,好像镜匣刚刚打开一样。将池水比作刚刚打开的镜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池水平静、明亮、澄澈、透明。

37、 【点睛】【甲】参考译文: 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

38、,(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参考译文: (我们)从云阳洞口向北走四十步,就到了一处小港。小港的上面花草树木丛生,树荫低垂,十分凉爽。沿着小港向西行,竹篱映照在水中,古老的房屋高高低低。当时刚下过一阵稀疏的雨,新笋脱壳,蔷薇盛开,听不到人的说话声。只能听见山间的鸟儿叫晴,草中的青蛙鸣叫罢了。村庄的旁边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石头山峰

39、,就像一个大钟覆盖在地上。山峰的南面不能行走,向下看可以看见百尺悬崖,石壁环绕着池潭,石壁像佩玉,池潭像镜子,好像镜匣刚刚打开一样。 11疾趋/度石罅/瀑见。 12 同“缺”,中断 很,甚 向右 都 13(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 14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写水又是按季节来写。描写山水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乙文调动各种感官写水,如,听觉、视觉、触觉等。 【解析】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时根据句意进行断句。本句句意为: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疾趋与“度石罅”是先后两个动作,“瀑见表示结果。据此可

40、以断句为:疾趋/度石罅/瀑见。 1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中断。 (2)句意为:的确有很多趣味(趣味无穷)。良,很,甚。 (3)句意为:从五泄寺大门往右拐。右,向右。 (4)句意为: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皆,都。 1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月,日月。 (2)闻,听到。疾雷声,很响的打雷声。悸,害怕。 1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先写山,后写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对山的正

41、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对山的侧面描写,突出了山的连绵和高峻。写水按季节顺序来写,先写夏天,再写春冬之时,最后写秋天。“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对水的正面描写,“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对水的侧面描写,突出了夏天江水的盛大与湍急。 乙文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写水。“数步,闻疾雷声,心悸是听觉。“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是视觉。“以面受沫,乍若披丝是触觉。 【点睛】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消防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