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12课外文言文 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96591540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12课外文言文 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24-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12课外文言文 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12课外文言文 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12课外文言文 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4-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12课外文言文 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3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12课外文言文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一、课外阅读 (2023四川德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后面小题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

2、,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蒲松龄地震) 注释: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戌刻:晚七时至九时。稷下:地名,现临淄。 链接文本: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后汉书张衡传) 1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B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

3、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C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D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相顾失色 顾野有麦场(狼) B坐地上,随地转侧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C某家楼台南北易向 虽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 D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准确记载了一次地震发生的时间,作者当时所处位置和正在做的事情。 B文章生动描述了地震发生时候的景象,还表现了人们面临未知危险的恐慌。 C诗经中描述了当时的地震令山川河流都发生了极其明显

4、的变化的情景。 D从后汉书可知,从验证陇西地震之后开始设立史官对地震进行预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2022四川攀枝花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昧,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才,愿附

5、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王诸樊卒。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季札礼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吴使季札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卫。说史狗、公子荆、公叔发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有删节) 【注】摄:代理。干:

6、触犯。 5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札谢曰 谢:感谢 B子臧去之 去:离开 C且嘉季札之义 嘉:赞赏 D北过徐君 过:造访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B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C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D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国人本来要立季札,季札却抛弃了家世财产去耕作,吴国人于是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B吴国人坚持

7、要立季札,季札却抛弃了家世财产去耕作,吴国人于是就替他造房屋。 C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季札却抛弃了家世财产去耕作,吴国人于是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D吴国人本来要立季札,季札却抛弃了家世财产去耕作,吴国人于是就替他造房屋。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札遵守节义。当诸樊想把君位让给他时,他认为当国君不是他的应有之节,便决定学习子臧的义举。 B季札是诸樊的弟弟,诸樊将君位传给弟弟馀祭,希望以兄传弟的方式将君位传给季札,是为了完成先王的遗愿。 C季札与子产一见如故,季札出使郑国时,预见子产必定会执掌郑国,于是劝诫子产当以礼治国,否则国将衰败。 D季札坚守初心。徐国国君死后,季札不想

8、违背自己最初的意愿,仍解下宝剑挂于徐国国君墓旁的树上。 (2023四川甘孜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学一首示子侄出 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

9、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有删改)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屏弃而不用 屏:同“摒”,排除 B贫者语于富者曰 语:告诉 C西蜀之去南海 去:距离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鄙:浅陋 10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2)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11作者以蜀鄙二僧的故事阐明了什么观点?对我们“

10、为学有怎样的启发? (2023湖北黄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

11、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节选自古文观止屈原列传) 【注释】左徒:楚国的官,仅次于最高行政长官令尹。害:嫉妒。属(zh):撰写。伐:夸耀。内:接纳,收容。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B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D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任楚国左徒,懂得政治安定和治理混乱的道理。 B屈原深得怀王信任,后因上官大夫的谗言而被疏远。 C在怀王是否赴秦这

12、件事情上,子兰与屈原意见不同。 D怀王逃到赵国不被接纳,他竟然死在秦国并葬于秦。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2)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 (2023江苏南通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独游狼山记 宋刘弇 白狼五山,距通州城南十里。五山者,有以仙蜕其上者曰女仙山,有以阖庐曩军其傍者曰军山,有以形锐且中罅者,曰剑脊,曰马鞍。至临以庙宇,则号宝塔山,有好事者,谓狼尝扰而居也。 元丰四年冬,弇巡田于山旁,至则求观所谓五山者。至狼山,自堂折而少北,道左阁曰栖云,庵曰海桐,亭曰半山,曰望江,皆森然谽豁,可荫以休。方是时,朝日初上

13、,瞳昽如跃金。排天决云,吞嚼淮吴。稻畦葭泽,潮汐上下,疏篁茂木皆得于转瞬之顷。于是忽疑从樊笼出,而思古人之所谓登泰山而小天下者,亦宜有是。 剑脊、马鞍二山,游者罕至。军山宜山茶花,号多蕨薇。女仙山最外峙,有穴通中。或曰妪有自龙舒来者,年七十余,独食息其中,似得道者。山有拇指、鞭痕,皆著石。或云秦始皇履是山,且鞭之以投海中。 有僧语余曰:“今之山跗,虽皆平陆,然前五十载,海也。其深盖碇丝千寻莫能测。余闻而异焉。然五山当潮波撼一方,临高而觉宇宙之博大,指陆而骇溟海之变化。故揽其胜,作独游狼山记。 (选自名山胜概记,有删改) 注释刘弇:宋代元丰年间进士。1081年途经狼山,写下我国历史上第一篇记狼五

14、山之胜的游记。白狼五山:即女仙山、军山、剑脊山、马鞍山和宝塔山。谽(hn):指山谷空而大。瞳昽:形容太阳初升由暗而明。樊笼:比喻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山跗(f):山脚。碇(dng):船停泊时沉在水中以固定船身的石墩。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或 云 秦 始 皇 履 是 山 1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方是时: (2)游者罕至: (3)有僧语余曰: (4)余闻而异焉: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有好事者,谓狼尝扰而居也。 18文章引述“妪有自龙舒来者这一传说,有何作用? 19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所闻,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请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一处文字,并

15、说说你的理解。 (2022江苏南京统考中考真题)与梅圣俞 北宋欧阳修 第一封 某启。雨不止,情意沉郁。泥深不能至书局,体候想佳。某以手指为苦旦夕来书字太难恐遂废其一支。岂天苦其劳于笔砚,而欲息之邪?闷中谨白。 第二封 某启。阴雨累旬,不审体气如何?北州人有致达头鱼者,素未尝闻其名,盖海鱼也。其味差可食,谨送少许,不足助盘飨,聊知异物耳。稍晴,便当书局再相见。 第三封 某启。经节阴雨,犹幸且晴,不审尊候何似?闲作归田乐四首,只作得二篇,后遂无意思,欲告圣俞续成之,亦一时盛事。来日食后,早访及为望。 (选自给孩子读短信:古人的尺牍,锺叔河著,现代出版社2020年9月版) 【注】梅圣俞:名尧臣,作者

16、的好友。某启:旧时书信的开头。某,自我谦称。启,陈述、禀告。体候想佳:想必你的身体和精神都很好。盘飨(sn):饭食。 20给画直线的句子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某以手指为苦旦夕来书,字太难,恐遂废其一支 B某以手指为苦,旦夕来书字太难,恐遂废其一支 C某以手指为苦旦夕来,书字太难恐,遂废其一支 D某以手指为苦旦夕来书字,太难恐,遂废其一支 21翻译画波浪线的句子。 北州人有致达头鱼者,素未尝闻其名,盖海鱼也。 22参照示例,分别概括第二、三封短信的主要内容。(不超过7个字) 【示例】第一封:告知好友手指疼 第二封: 第三封: 23这三封短信写出了作者和梅圣俞的友情,下列句中表现的情谊与此

17、类似的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B(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D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张岱湖心亭看雪) (2022贵州遵义统考中考真题)茅阁记 元结唐代 己巳中,平昌孟公镇湖南,将二岁矣。以威惠理戎旅,以简易肃州县,刑政之下,则无挠人。故居方多闲,时与宾客,尝欲因高引望,以抒远怀。偶爱古木数株,垂覆城下,遂作茅阁,荫其清阴。长风寥寥,入我轩楹,扇和爽气,满于阁中。世传衡阳,暑湿郁蒸,休息于此,何为不然?今天下之人,正苦大热,谁似茅阁,阴

18、而庥之?於戏!贤人君子为苍生之庥荫,不如是耶?诸公咏歌以美之,俾茅阁之什,得系嗣于风雅者矣。 (选自文苑英华) 【注】戎旅:军旅,兵事。刑政:刑法政令。与:结交。扇和爽气:像扇子扇出的和爽之风。郁:积聚,郁积。庥(xi):庇护。俾:使。什:书篇。嗣:继承,接续。 2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故居方多闲_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B尝欲因高引望_ 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C垂覆城下 _ 箬篷覆之(核舟记) D何为不然 _ 公欣然曰(咏雪)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平昌孟公镇湖南,将二岁矣。 今天下之人,正苦大热。 26结合文本,分析茅阁与贤人君子

19、有何相似之处。 (2022江苏南通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李少翁传(节选) 李少翁者,名莳,字德春,豫章人。翁家世受医,精脉法。翁乃沉默长者,入门无流视,未尝预问病者病,第令伸臂出示,手指一着腕上,形神忽往。久之,指离于腕,徐以一二语病者隐结,少焉投药,犹掇之耳。余尝谓翁诊脉甚苦,而投药甚快。 余始不甚识翁,会余弟妇病风眩,状类尸蹶,举家喧言“瞑矣”!翁至,视其脉:“治也!进一匙而苏。期以逾月,法当病如前,再进一匙,乃愈。余始奇其言,神其术。后余数患奇疾,法当死,翁数起之。已而,友得绵疾,翁起如之,以是益神翁医。 于是,人争家之,念缓急可立应。翁赴人急甚于己,百里外,中夜

20、叩门,不以家累为解,不以风雨寒暑为辞。会岁两大祲,翁煮药如池,积片成丘。翁所医者莫知其名,安问糈? 翁性不忤物,不以人所不能而愧人,不以人所不知而傲人。翁足迹半朱门,不传言,对主人未尝暴僮仆之过。所游病者家,酒法食单,丰约优劣之数,不挂齿牙。其为长者如此。 翁为人诊脉,思虑与病者相通。与人处,不相疑。余以知李翁,几乎道者也,非医者也。 (选自钟惺散文选集,有删改) 【注】形神忽往:全身心迅速投入到诊断病情上。隐结:隐伏的病根。掇(du):拾取。尸蹶:一种病症,类似休克。祲(jn):瘟疫。糈(x):粮食。这里指报酬。忤物:冲撞人。 27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余尝谓翁诊脉

21、甚苦 28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期以逾月 _ ( ) (2)余数患奇疾 _( ) (3)会岁两大祲 _( ) (4)安问糈 _ ( ) 2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余始奇其言,神其术。 30文中有多件事能体现李少翁医术高明,请概括其中的两件事。 31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李少翁作为医者的“仁心”。 32(2022湖北黄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所学礼乐等,皆融之弟子传授。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东归,融叹曰,“礼乐皆东。 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

22、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未久,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已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之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与之,终成服氏注。 (选编自世说新语中华书局) 注薄言往愬:出自诗经;愬,诉说。服子慎: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 B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 C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 D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

23、确的一项是( ) A在马融的指点下,郑玄学习转动浑天仪测算天体位置。 B郑玄家的婢女因做事不符合他的心意而遭到了毒打。 C面对后来婢女的发问,前面婢女用诗经的话作答。 D服子慎的服氏注实际上是抄袭郑玄的春秋传。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融叹曰:“礼乐皆东。” 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 33(2021山东淄博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杂记一则 薛福成 阶前两蚁穴,东西相望。天将雨,蚁背穴而斗。西蚁数赢什伍。东蚁败,乘势蹙之,将傅垒矣。东蚁纷奔告急,渠出穴如潮涌,济师可三倍,逆诸础下。相齮者,相捦者,胜相嗾者,败相救者,相持僵毙不动者,沓然眩目。西蚁

24、伏尸满阶,且战且却,又有蚁自穴中出,向东蚁若偶语 者,盖求和也。东蚁稍稍引退,西蚁亦分道收尸。明日视之,则西蚁徙穴益西,无敢东首者矣。 夫蚁,知相若,力相等,两陈交锋,数多者胜,蚁似能用其众者,然倏忽之间而胜负异焉,则一胜乌 足恃哉? 【注释】什伍:军队,指蚁兵。蹙:逼近。傅:同“附”,附着,靠近。垒:原指营墙,这里指蚁阵。渠:大。济:增。础:柱下的石墩。齮:咬。捦:同“擒,捉。嗾(su):教唆指使。沓:纷多。 偶语:相对而语。 乌:何。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天将雨 济师可三倍 且战且却 则一胜乌足恃哉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蚁背穴而斗 面山而居

25、 B相齮者,相捦者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 C沓然眩目 屋舍俨然 D明白视之 怅恨久之 (3)第一段中的“战斗”过程写得非常精彩。请任选一画线句品析其表达之妙。 A相齮者,相捦者,胜相嗾者,败相救者,相持僵毙不动者,沓然眩目。 B又有蚁自穴中出,向东蚁若偶语者,盖求和也。 (4)作者写两蚁大战,从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写出。 (2021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阳峤,河南洛阳人,其先自北平徙焉,北齐右仆射休之玄孙也。 仪凤中应八科举,授将陵尉,累迁詹事司直。长安中,桓彦范为左御史中丞,袁恕己为右御史中丞,争荐峤,请引为御史。内史杨再思素与峤善,知峤不乐搏

26、击【注】之任,谓彦范等曰:“闻其不情愿,如何?彦范曰:“为官择人,岂待情愿?唯不情愿者,尤须与之。所以长难进之风,抑躁求之路。”再思然其言,擢为右台侍御史。景龙末,累转国子司业。峤恭谨好学,有儒者之风。又勤于政理,循循善诱。及在学司,时人以为称职。奏修先圣庙及讲堂,因建碑前庭,以纪崇儒之事。 睿宗即位,拜尚书右丞。又历魏州刺史,充衮州都督、荆州长史,为本道按察使,所在以清白闻。魏州人诣阙,请峤重临其郡,又除魏州刺史。入为国子祭酒,累封北平伯,荐尹知章、范行恭、赵玄默等为学官,皆称名儒。 峤素友悌,抚孤侄如己子。常谓人曰:“吾虽位登方伯,而心不异于曩时一尉耳。识者甚称叹之。寻以年老致仕,卒于家,

27、谥曰敬。 (选自旧唐书卷一八五,有删改) 【注】搏击:弹劾。 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引为御史 引:举荐 B内史杨再思素与峤善 善:友好 C所在以清白闻 闻:听说 D抚孤侄如己子 抚:抚养 3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所以长难进之风 辍耕之垄上 B又勤于政理 皆以美于徐公 C以纪崇儒之事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而心不异于曩时一尉耳 濯清涟而不妖 36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官择人,岂待情愿?唯不情愿者,尤须与之。 (2)魏州人诣阙,请峤重临其郡,又除魏州刺史。 37阳峤在为官方面有哪些优秀品质?请根据第

28、卷中的文言文材料,概括作答。 (2021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魏文侯改过 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师经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溃之。文侯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左右曰:“罪当烹。”师经曰:“臣可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释之,是寡人之过也。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不补旒,以为寡人戒。” (节选自说苑) 【注释】无见违:没有人违抗我。中旒(li):击中了冠冕上的玉串。溃之:把玉串撞散了。符:凭证。 38解释加点的词语。 师经鼓琴 鼓: 是寡人之过也

29、过: 39翻译句子。 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 40有人认为师经撞文侯是“失臣礼,魏文侯“释之”是“失君道。对此,你怎样评价? 参考答案: 1C 2B 3D 4.(1)译文:河水翻腾出河岸一丈多远,全城都是鸡鸣狗叫的声音。过了一个多时辰,才开始稍稍安定下来。(2)译文:每次从藏书的人家里借书,(我)都亲自动手用笔抄录,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句意:过了

30、好久,才醒悟过来是地震,急忙冲出屋子。只见外面的楼阁房屋,一会儿斜倒在地上,一会儿又直立起来。 “久之表时间,单独断开。“方知地震”句意完整,单独断开。“见是动词,与前面断开。“仆而复起”表意完整,单独断开。 故可断句为: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 故选C。 2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A.顾:都是动词,“看的意思; B.转:动词,颠簸/量词,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 C.易:都是动词,“交换”的意思; D.真:都是副词,“真的的意思; 故选B。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有误。“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句意是: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由

31、“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可知选项中“设立史官对地震进行预测”表述有误。 故选D。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倾泼:翻腾。逾:过了、超过。始:才。 (2)假借:借。手:动手。自:亲自。笔:用笔。录:抄录。计:计算。还:归还。 【点睛】参考译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发生了大地震。当时,我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

32、在灯下喝酒。忽然听见有种像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过来,向西北方向滚去。大家都很惊骇诧异,不知是什么缘故。不一会儿,只见桌子摇晃起来,酒杯翻倒;屋梁房柱,发出一片咔咔的断裂声。众人大惊失色,面面相觑。过了好久,才醒悟过来是地震,急忙冲出屋子。只见外面的楼阁房屋,一会儿斜倒在地上,一会儿又直立起来;墙倒屋塌的声音,混合着孩子号哭的声音,一片鼎沸。 人头晕得站不住,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颠簸。河水翻腾出岸边一丈多远;鸡叫狗吠,全城大乱。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都光着身子聚在一起,争相讲着刚才的事情,都忘了没穿衣服。后来,听说这次地震时,某处有口水井井筒倾斜了,不能再打

33、水;某家楼台南北掉了个方向;栖霞山裂了道缝;沂水陷下了一个有几亩大的地穴。这真是少有的奇异灾变啊! 链接文本: 雷电轰鸣又闪亮,天不安来地不宁。江河条条如沸腾,山峰座座尽坍崩。高岸竟然成深谷,深谷却又变高峰。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曾经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5A 6D 7C 8B 【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

34、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为:季札推辞说。谢,推辞;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季札贤能,因而寿梦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推辞不答应,于是寿梦让长子诸樊继位,总理诸种事务,代理执掌国政。“季札”“寿梦是人名,做主语;“之”代词,代“季札做宾语;“让”的意思是“推辞; 故选D。 7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

35、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固,坚持;弃,抛弃;耕,耕作;乃,于是;舍,放弃; 故选C。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诸樊死去时,留下了君位兄弟相传的遗命;其目的是希望最终把君位依次相传给高风亮节的弟弟季札,来满足先王遗愿;而且因为兄弟们都赞赏季札让国的高风亮节。并不仅仅“希望以兄传弟的方式将君位传给季札,是为了完成先王的遗愿”;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二十五年,王寿梦死。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三子叫余昧,四子叫季札。季札贤能,因而寿梦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推辞不答应,于是寿梦让长子诸樊

36、继位,总理诸种事务,代理执掌国政。 王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满,要把君位让于季札。季札推辞说:“曹宣公死后,各国诸侯和曹国人都认为新立的曹君不义,要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曹君继续在位。君子评论子臧说他能遵守节义。您本是合理的继位人,谁敢冒犯您呢!当国君不是我应有之节。我虽无能,也愿学习子臧那样的义举。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他就抛弃了家室财产去耕田,吴国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王诸樊死去。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其弟余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一定要把国位最后传至季札为止,来实现先王寿梦的遗愿;而且因为兄弟们都赞赏季札让国的高风亮节。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号为延陵季子。 吴国派季札出使郑国。见

37、到子产,如见故人。对子产说:“郑国掌握政权的人穷奢极侈,大难将临,政权定落于你身上。你执政时,要小心地以礼治国,否则郑国将要衰败!”离开郑国后,季札到了卫国。非常欣赏史狗、公子荆、公叔发说:“卫国君子很多,因此国家无患。 季札刚出使时,北行时造访徐国国君。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但嘴里没敢说,季札心里也明白徐君之意,但因(自己)还要到中原各国去出使,所以没把宝剑献给徐君。出使回来又经过徐国,徐君已死,于是季札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坟墓树木之上才离开。随从人员说:“徐君已死,又把宝剑给谁呀?” 季子说:“不对,当初我内心已答应了他,怎能因为徐君之死我就违背我自己的心愿呢! 9D 10(1)等到学成,也就

38、不知道自己的糊涂与平庸了。 (2)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 11第一问:事情的难易与成败没有必然关系,唯有树立目标,坚定地朝目标行动,才能实现目标。 第二问示例:我们的学习不能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应树立明确目标,并付出不懈努力。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辨析。 D.句意: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鄙:边境; 故选D。 1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迄:到、等到;亦:也;昏与庸:糊涂和平庸。 (2)恃:依靠;聪与敏:聪明和敏捷;败:毁。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启示。 第一问,结合“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

39、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等内容可知,四川距离南海路途遥远,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本文阐述了事情的难易与成败没有必然关系,唯有树立目标,坚定地朝目标行动,才能实现目标的道理。 第二问,示例:我们在学习中要树立目标,并为之坚定不懈去前行。不要在意客观条件的限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创造成功。 【点睛】参考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

40、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

41、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12A 13D 14(1)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 (2)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 【解析】1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句意:(因此)他入朝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对外就接待各国使节,处理对各诸侯国的外交事物。“以出号令是“入则与王图议国事”的结果;“应对诸侯是“出则接遇宾客”的目的。 故断句为: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故选A。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有误,“并葬于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消防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