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试题历史含解析.pdf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96585845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55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试题历史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试题历史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试题历史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试题历史含解析.pdf(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秘密秘密启用前启用前枣庄三中枣庄三中 202320232024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1212 月份质量检测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历史试题2023.122023.12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卷两部分,共 8 8 页。满分页。满分 100100 分,考试用时分,考试用时 9090 分钟。答题前,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考生务必用 0.5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规定的位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

2、一并交回。第第卷卷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1.第第卷共卷共 25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2.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用 2B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如需改动,用橡皮擦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全球通史 中指出:“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则使食物有了剩余,从而使得社会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军

3、队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发明出来用以记事的。”这说明()A.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农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要前提之一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真诚的崇拜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2.管子立政中说道:“工事竞于刻镂,女事繁于文章(华丽的色彩和纹样),国之贫也;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这一言论旨在()A.强调手工技术的实用价值B.鼓励“男耕女织”C.宣扬纺织劳动的实践意义D.追求“富国强兵”3.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当时的城市规划(如图):“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下列关于材料说法正确的是()A.“

4、宫城”处于中心体现了小农经济下王权的独尊B.都城规划中的“社稷坛”反映宗法观念的影响C.“后市”中可能使用铜铸币进行商品交换D.“后市”的存在说明“工商食官”的格局突破4.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作为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格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上述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管理水平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皇帝用人制度完善5.表为东晋南朝主要市场类型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正规市”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市场“草市”农民的临时集市“军市”军队设立的专门市场

5、“夷市”与少数民族进行交易的市场“互市”与“敌国”进行边境贸易的市场A.商业活动受到社会环境影响B.国家商业政策具有多样化C.南方形成了完善的市场体系D.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6.唐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谏官制度。谏官不仅要随宰相入阁议事,“有失辄谏”,而且可以随时面奏,不限早晚,“不须令宰相先知”,保证谏官的独立谏诤权。这反映出唐代()A.中枢决策机构形同虚设B.利用监察制加强皇权C.朝廷内部出现再次分权D.实现了监察的全覆盖7.宋代,土地买卖契约的基本格式趋向成熟规范,以下是其中的一份。据此可推知宋代()都方伯淳奉母亲指零(令),将自己标帐内大坞县字号十号夏(下)山二亩。夏(下)地五号计五步并

6、地内一应等物尽行出断卖与李思登仕名下。面议价钱其钱当日交收足讫,契后别不立领,只此随契交足讫。今恐人心无信,立此卖契为照。咸淳三年三月十二日A.租佃风气盛行B.土地流转频繁C.商品经济繁荣D.中央集权加强8.下表是隋唐、五代及两宋、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沿线重要城市举例。古代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兴起时代代表城市经济地位隋唐扬州南北大冲,百货所集五代及两宋汴梁华夷凑集,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殖盛明清天津、德州、济宁、淮安、苏州、杭州形成涵盖京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数省的运河经济带,构建了一大批运河城市群A.加速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B.有助于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完善C.反映出小农经济

7、与市场联系密切D.提升了传统交通方式的运输效率9.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官兵数万人,海船数百艘,抵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浏家港天妃宫通番事迹碑“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责通等昭告于佛事尊曰:仰惟慈尊,布施锡(锡)兰山立佛等寺供养”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两奉救驾海舶人西洋封诸夷国人称三宝太监踪迹建文”明书“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国、暹罗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度亦不货”明史A.郑和航海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B.郑和远航推动了东西方经济交流C.郑和是奉皇帝之命出使海外诸国D.郑

8、和远航是世界史上规模最大的10.1817 年出版的由邱嬉所著的引痘略,将英国的牛痘医术与中国传统的中医理论相结合,将上臂种痘部位定为手少阳三焦经的消泺、清冷渊二穴,并以经络脏腑理论作了诠释,促进种痘术在中国的推广。这反映了()A.中西方医学根出同源B.中医药理论更为科学C.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尊崇D.中西医结合成为潮流11.晚清中国工业企业的资本大体由国家资本、私人资本和借贷资本三部分组成。甲午战争之前,资本构成比例大致为国家资本占 43.44,借贷资本占 11.38,买办和官僚资本占 18.34,商人资本占 26.84。这反映出晚清工业A.成为中国经济支柱B.政府是早期工业化主导力量C.资本构成

9、渐趋合理D.资本主义已渗透到农业经济12.据调查,1905-1906 年,北京市场上的日用杂货只有少部分土产品,多数是来自上海、广东、天津等口岸的进口机制品,种类繁多,常见的生活用品包括火柴、洋灯、钟表、棉布、衣服、毛巾、手帕、洋伞、文具、皮包等。这表明当时的北京地区()A.民众生活受到世界市场影响B.受列强资本输出波及较明显C.对外开放程度位居全国前列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于停滞13.1907 年,盛京时报记载铁岭兴源德书铺,“今虽设立学堂,彼仍卖三字经 百家姓(四书合讲 五经备旨 八铭 七家诗等书,终日无过局者”。与此相对的西门内新开新华书局,专卖学堂新书,则“获利什倍”。这种情况的出现主

10、要缘于()A.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B.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传统文化已经被彻底抛弃14.1921 至 1927 年间,中国国道路修建里程由 1185 公里达到 29170 公里,平均每年增长 4663 公里,从 1908年至 1926 年,“先后成立的商营汽车运输行或公司,约有 300 余家,拥有各种客货汽车 2400 余辆。”据此可知()A.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B.西方工业技术占据主导C.社会生活方式发生转变D.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15.以下图表展现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概况(单位:个)。这表明我国()A.城乡发展差距明显拉大B.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严峻

11、挑战C.城市化出现了失衡现象D.生产关系调整成果比较显著16.200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下列属于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是()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禽畜饲养过度使用抗生素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A.B.C.D.17.公元前 46 年,凯撒将丝绸幕帘置于罗马剧场坐席上使观众免遭阳光暴晒。此后罗马人纷纷以穿丝绸为时髦。贵族穿着轻薄柔软的丝绸以显示华贵的身份。2 世纪后,丝绸也受到罗马平民的喜爱,罗马帝国对中国丝绸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反映A.罗马帝国重视对外商品贸易B.服装成为表现身份的象征C.对外交往促使民主制度完善D.罗马与中国经济交

12、流加强18.1135 年,意大利北部发现了查士丁尼国法大全原稿,这引起意大利法学家的普遍关注和浓厚兴趣,于是波仑亚大学率先开展国法大全研究,逐渐吸引欧洲各国学生前往该校留学,最多时人数多达万人,这就是著名的“罗马法复兴运动”。这一运动A.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鼓舞了启蒙运动的进行C.推动了宗教改革的进行D.打击了封建君主的权威19.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奴隶贸易,奴隶船还给美洲带来了西非水稻,这种水稻在 18 世纪成为南卡罗莱纳和佐治亚沿海经济的基础。这反映了()A.殖民活动引发了北美的族群变化B.黑奴贸易促进了种植园经济发展C.欧亚作物的传入影响了美洲农业D.物种交流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20

13、.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资产阶级逐渐认识到,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工人们才有可能以此为基础读懂各种布告、通知和广告,能够签名、写信或者是阅读一些机械的操作说明。这表明()A.工业革命提高了工人生活水平B.英国国内阶级矛盾逐渐缓和C.工人文化水平影响工业化进程D.知识的积累触发了工业革命21.1867 年租屋法是美国首部城市住房法,其制定了租屋的消防、照明、通风、安全标准,如要求每个卧室都要有 1 个窗户或通风设施、1 个消防通道;每套租屋都要有好的、足够的抽水马桶或厕所等。但由于执法成本过高等原因,该法案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对当时的美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集聚问题凸显B.政

14、府积极介入城市治理C.社会立法工作正式启动D.司法独立未能有效实施22.法国在拿破仑三世上台后不久,便开始了巴黎重建计划。重建计划的主要起草者视霍乱和革命的星星之火为大敌,最终“用几何直线打破了中世纪城市有机的、却充满疾病的物质和社会肌理”。新的布局和拓宽的街道体现了新的城市美学。这种“新的城市美学”()A.密切关注公共卫生B.不利于工业化建设C.高举理性主义大旗D.注重消弭革命斗志23.1922 年,列宁在一次报告中严厉批评党内的官僚主义作风:一场对国计民生有利且交易双方两相情愿的进口贸易,却经历了“各部门向党中央递送报告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国家政治保卫局和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分别展开调查,并将

15、报告递交给中央政治局政治局签发购买指令”的流程。列宁的报告从侧面表明当时A.新经济政策实施遇到了阻碍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彻底失效C.苏联工业化缺乏必要的资金D.西方对苏俄的经济封锁加剧24.世博会的主题反映一定的时代特征。对下表解读最准确的是,时间主题1933 年一个世纪的进步1935 年通过竞争获取和平1937 年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1939 年明日新世界1958 年科学、文明和人性1962 年太空时代的人类1964 年通过理解走向和平1970 年人类的进步与和谐1974 年无污染的进步A.革命与战争成为时代的焦点B.科技和进步是人类关注重点C.可持续发展理念被普遍接受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

16、的主题25.20 世纪 80 年代后,国际贸易争端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下表所示)。20 世纪 80 年代前20 世纪 80 年代后争端领域货物贸岛领域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等领域争端内容削减关税壁垒拆除非关税壁垒争端主体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及大量发展中国家这些新特点反映了()A.世界经济重心转移B.全球化向纵深发展C.大国利己主义膨胀D.区域经济集团扩张第第卷卷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1.第第卷共卷共 3 3 大题,共大题,共 5050 分。分。2.2.考生用考生用 0.5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和计算步骤、过程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直接在试卷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和计算步骤、过程填写在答题

17、纸相应位置,直接在试卷上作答的不得分。上作答的不得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期饮食特色先秦时期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饪、数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秦汉时期外来食物黄瓜、菠菜、胡萝、茴香、芹菜、扁豆、大葱、大蒜登上国人餐桌,炸油饼、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隋唐时期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高升”。唐诗中还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两宋时期“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饼、饺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通宵达旦沿街叫卖。摘编自王学奏中国饮食文化史材料二史料内容史料来源“五谷皆种,以玉黍(即玉米)、

18、荞麦为最,稻获次之。”道光年间陕西留坝厅志“洋芋(即马铃薯),此种不知所自来。山多种之,山民藉以济饥者甚众。”道光九年(1829)宁陕厅志“包谷、洋芋、红薯三种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然犹有高低土宜之异。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光绪十九年(1893)四川奉节县志“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即芟尽草根,兴种番薯、包芦(玉米)、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同治十三年(1874)湖州府志番薯“扑地传生,一茎蔓延至数十百茎,节节生根,一亩种数十石,胜于种谷二十倍”。(明)王象晋群芳谱番薯所需“未半于农功,丰登自倍于百谷”。(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卷上(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

19、识,分析说明中国古代饮食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2)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为我们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及社会生活提供了哪些视角。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契约是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诚信从事买卖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经济活动中产生纠纷时进行法律裁定的依据。宋代契约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如买卖契约、借贷契约、雇佣契约等普遍存在。契约关系中都明确要求必须订立书面契约,“凡田宅、车船、牛马交易只凭契照”。在买卖中凡不依“官版契约”格式,被视为违法买卖,所定契约不具有法律效力。宋代把契约的建立和履行保证的第三人参与作为必要条件,在借贷契约中有中人、保人、见证人,而且要求担保人必须是有一定的担保能力。规定

20、“诸负债违契不偿,官为理索,欠者逃亡,保人代偿”。宋代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客户,佃户、雇工、人力都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有了法律上的民事主体资格,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能够作为民事主体参加活动。摘编自杨卉青宋代社会变革与契约法的发展述论材料二民国初期,上海金融市场已初具规模,征信问题愈益成为决定经济往来的关键。上海、交通、金城等华商银行纷纷借鉴仿照欧美国家银行的做法,设立信用调查机构。1932 年 6 月,中国第一家独立的信用调查机构中国征信所正式成立,其主要业务就是信用调查,“提倡社会信义,便利工商发展”。但是,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不仅战争频繁、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而且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政府

21、甚至“视法律如弁髦”。在这样的环境下,信用难以成为社会的普遍认同,银行信用制度演进和有效运作的社会基础极为薄弱,携款潜逃、亏蚀公款等金融舞弊现象突出。据统计;仅 1934 年 1 月至 1935 年 4 月,全国发生金融舞弊案件达 38 件之多,金额达到 140 余万元。摘编自谢冬慧民国时期社会诚信机制及其当代启示(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契约关系发展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金融业诚信机制的发展特征。(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诚信问题的认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巴斯位于伦敦以西 100 英里,坐落于群山环绕的谷地中,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小城。从城市

22、中心的每个方向看去,都能看到绿意融融的田园景观,优雅古典的建筑与周边乡村风光相映相称,文化与美景融于一体。巴斯浴场从 3000 米深的地下,每天喷出 127 万升泉水,温度常年保持在 46.5 摄氏度,既可饮用,又可治病。巴斯城自古罗马帝国统治英格兰岛时就已出名,罗马人最早在这里发现了具有神奇疗效的矿泉,修建了许多大型浴场,英文中“洗浴”(bath)一词便来源于此。17 世纪 60 年代,巴斯人口尚不到 2000 人,1760 年代为 13000 人,1780 年城市人口为 19000 人,18 世纪末,巴斯的人口数为 33196 人,较世纪之初增长了 10 多倍,成为英国十大城市之一。185

23、1 年,巴斯的人口达到了 54000 人。1841 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巴斯城中有 87%的工人都在从事旅游业或相关行业。为游客服务的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新房屋成批涌现,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据傅广生英国旅游文化史等整理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斯城的崛起”自拟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秘密秘密启用前启用前枣庄三中枣庄三中 202320232024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1212 月份质量检测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历史试题2023.122023.12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卷两部分,共 8 8

24、页。满分页。满分 100100 分,考试用时分,考试用时 9090 分钟。答题前,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考生务必用 0.5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规定的位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第卷卷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1.第第卷共卷共 25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2.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用 2B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25、涂黑,如需改动如需改动,用橡皮擦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全球通史 中指出:“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则使食物有了剩余,从而使得社会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军队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发明出来用以记事的。”这说明()A.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农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要前提之一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真诚的崇拜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26、。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世界。根据材料“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可知,农业生产养活的人口比采集食物养活的人口多,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兴阶级的出现,进而促进文字的发明,说明农业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要前提之一,B 项正确;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唯一”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A 项;根据材料信息,古代文明产生于农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而非对神灵的崇拜,

27、排除 C 项;根据材料信息,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关键一环,而非结果,排除 D 项。故选 B 项。2.管子立政中说道:“工事竞于刻镂,女事繁于文章(华丽的色彩和纹样),国之贫也;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这一言论旨在()A.强调手工技术的实用价值B.鼓励“男耕女织”C.宣扬纺织劳动的实践意义D.追求“富国强兵”【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工事竞于刻镂,女事繁于文章,国之贫也;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可知,题干描述了工匠追逐过于繁复的雕镂,妇女做女红追求华丽的色彩和纹样,国家就会贫穷;

28、工匠不追求雕刻镂空,女红不追求花纹装饰,国家就会富裕起来。这说明手工制品和纺织品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为主要功用,如果过于追求华丽的装饰,容易造成资源和财富的浪费,那么国家必然会变得贫困,反之则国家变得富裕。管仲在此强调手工业技术的实用性,A 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男耕女织”的劳作模式,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材料并未强调纺织劳动的实践意义,不符合主旨,排除 C 项;材料未涉及强兵的信息,排除 D 项。故选 A 项。3.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当时的城市规划(如图):“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下列关于材料说法正确的是()A.“宫城”处于中心体现了

29、小农经济下王权的独尊B.都城规划中的“社稷坛”反映宗法观念的影响C.“后市”中可能使用铜铸币进行商品交换D.“后市”的存在说明“工商食官”的格局突破【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周代的场景,根据所学可知,周代已经出现了铜制的货币,C 项正确;周代没有实现王权独尊,排除 A 项;“社稷坛”反映的是民本,而不是宗法,排除 B 项;“工商食官”的格局突破是在春秋时期,排除 D 项。故选 C 项。4.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作为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格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上述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

30、国古代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管理水平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皇帝用人制度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格的考绩制度”可以看出,秦到清对官员考核的日益严密,反映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C 项正确;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并不涉及君主专制,排除 A 项;BD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BD 项。故选 C 项。5.表为东晋南朝主要市场类型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正规市”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市场“草市”农民的临时集市“军市”军队设立的专门市场“夷市”与少数民族进行交易的市场“互市”与“敌国”进行边境贸易的市场A.商业活

31、动受到社会环境影响B.国家商业政策具有多样化C.南方形成了完善的市场体系D.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东晋南朝主要市场类型统计表。”及所学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国家处于长期混战状态,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对商品交易市场的设置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夷市、互市”,A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国家商业政策具有多样化的信息,排除 B 项;材料无法得出南方形成了完善的市场体系,表述有误,排除 C项;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6.唐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谏官制度。谏官不仅要随宰相入阁议事,“有失辄谏”,而且可以随时面奏,不限早晚,“不须令宰相先知”

32、,保证谏官的独立谏诤权。这反映出唐代()A.中枢决策机构形同虚设B.利用监察制加强皇权C.朝廷内部出现再次分权D.实现了监察的全覆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谏官制度。谏官不仅要随宰相入阁议事,而且可以随时面奏,不限早晚,“不须令宰相先知”,保证谏官的独立谏诤权。这反映出唐代利用监察制加强皇权,皇帝通过谏官制度,使得下情能够更好地上达,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B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枢决策机构形同虚设,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朝廷内部出现再次分权,排除 C 项;材料未体现实现了监察的全覆盖,排除 D 项。故选 B 项。7.宋代,土地买卖契约的基本格式趋向成熟

33、规范,以下是其中的一份。据此可推知宋代()都方伯淳奉母亲指零(令),将自己标帐内大坞县字号十号夏(下)山二亩。夏(下)地五号计五步并地内一应等物尽行出断卖与李思登仕名下。面议价钱其钱当日交收足讫,契后别不立领,只此随契交足讫。今恐人心无信,立此卖契为照。咸淳三年三月十二日A.租佃风气盛行B.土地流转频繁C.商品经济繁荣D.中央集权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宋代,土地买卖契约的基本格式趋向成熟规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出现格式成熟规范的土地买卖契约,这应该是土地流转频繁

34、,在不断的买卖中逐渐发展成熟的,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土地买卖,不是土地租佃,排除 A 项;材料内容与商品经济是否繁荣无关,排除 C项;材料中没有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论述,排除 D 项。故选 B 项。8.下表是隋唐、五代及两宋、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沿线重要城市举例。古代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兴起时代代表城市经济地位隋唐扬州南北大冲,百货所集五代及两宋汴梁华夷凑集,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殖盛明清天津、德州、济宁、淮安、苏州、杭州形成涵盖京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数省的运河经济带,构建了一大批运河城市群A.加速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B.有助于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完善C.反映出小农经济与

35、市场联系密切D.提升了传统交通方式的运输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隋唐时扬州为“南北大冲,百货所集”,两宋时汴梁“华夷凑集,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殖盛”,至明清时形成涵盖京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数省的运河经济带,构建了一大批运河城市群,说明大运河有助于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完善,B 项正确;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在宋朝时已经完成,排除 A 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不密切,排除 C 项;材料主要强调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与运输效率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9.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和等自永乐初,奉使

36、诸番,今经七次,每统官兵数万人,海船数百艘,抵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浏家港天妃宫通番事迹碑“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责通等昭告于佛事尊曰:仰惟慈尊,布施锡(锡)兰山立佛等寺供养”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两奉救驾海舶人西洋封诸夷国人称三宝太监踪迹建文”明书“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国、暹罗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度亦不货”明史A.郑和航海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B.郑和远航推动了东西方经济交流C.郑和是奉皇帝之命出使海外诸国D.郑和远航是世界史上规模最大的【答案】C【解析】【详解】“(郑)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布施锡(锡)兰山立佛等寺供养”“两奉救驾

37、海舶人西洋封诸夷国人称三宝太监”“(郑)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凡三十余国”等信息,共同指向的的历史事实是,郑和奉皇帝之命出使海外诸国,C 项正确;郑和航海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只适用于第四则材料,不是全部材料共同支持的结论,A 项错误;郑和远航推动了东西方经济交流在材料中没有明确具体的说明,B 项错误;只有中国航海的信息,没有世界其他国家的材料不能说明“郑和远航是世界史上规模最大的”,D 项错误。10.1817 年出版的由邱嬉所著的引痘略,将英国的牛痘医术与中国传统的中医理论相结合,将上臂种痘部位定为手少阳三焦经的消泺、清冷渊二穴,并以经络脏腑理论作了诠释,促进种痘术在中国的推广。这反映了()A

38、.中西方医学根出同源B.中医药理论更为科学C.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尊崇D.中西医结合成为潮流【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邱嬉在引痘略中介绍英国牛痘医术,但借助了中国的传统中医理论进行诠释,这说明中国传统医学文化影响深远、深受尊崇,C 项正确;中西方医学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并非根出同源,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对中西医进行比较,不能说明中医药理论更为科学,排除 B 项;材料无法体现当时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朝流,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1.晚清中国工业企业的资本大体由国家资本、私人资本和借贷资本三部分组成。甲午战争之前,资本构成比例大致为国家资本占 43.44,借贷资本占 11.38,买办

39、和官僚资本占 18.34,商人资本占 26.84。这反映出晚清工业A.成为中国经济支柱B.政府是早期工业化主导力量C.资本构成渐趋合理D.资本主义已渗透到农业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统计可知,国家资本在国内投资中远远超过私人资本,在近代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早期工业化的中坚力量,B 项正确。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生产远比传统生产薄弱,A项不符合史实;这种民族资本薄弱情况,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并不合理,C 项错误;材料只有工业投资的统计,D 项不符合题意。12.据调查,1905-1906 年,北京市场上的日用杂货只有少部分土产品,多数是来自上海、广东、天津等

40、口岸的进口机制品,种类繁多,常见的生活用品包括火柴、洋灯、钟表、棉布、衣服、毛巾、手帕、洋伞、文具、皮包等。这表明当时的北京地区()A.民众生活受到世界市场影响B.受列强资本输出波及较明显C.对外开放程度位居全国前列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于停滞【答案】A【解析】【详解】20 世纪初北京日杂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来自口岸进口的外国商品,这说明当时民众的生活受到了世界市场的影响,A 项正确;上述内容属于商品输出而非资本输出范畴,排除 B 项;材料没有对不同地区的开放程度进行对比,排除 C 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排除 D 项。故选 A 项。13.1907 年,盛京时报记载铁岭兴源德书铺,“今虽

41、设立学堂,彼仍卖三字经 百家姓(四书合讲 五经备旨 八铭 七家诗等书,终日无过局者”。与此相对的西门内新开新华书局,专卖学堂新书,则“获利什倍”。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缘于()A.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B.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传统文化已经被彻底抛弃【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今虽设立学堂,彼仍卖三字经 百家姓(四书合讲 五经备旨 八铭 七家诗等书,终日无过局者”、“与此相对的西门内新开新华书局,专卖学堂新书,则获利什倍”可知,传统儒学类书籍滞销,而学堂新书的行情却大好。结合材料时间“1907 年”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缘于清末新政废除了科举制,推行学堂选官制,A

42、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 1915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 项;辛亥革命后使得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 项;“彻底抛弃”的说法过于绝对化,而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D 项。故选 A 项。14.1921 至 1927 年间,中国国道路修建里程由 1185 公里达到 29170 公里,平均每年增长 4663 公里,从 1908年至 1926 年,“先后成立的商营汽车运输行或公司,约有 300 余家,拥有各种客货汽车 2400 余辆。”据此可知()A.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B.西方工业技术占据主导C.社会生活方式发生转变D.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

43、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国道路修建里程由 1185 公里达到 29170 公里”、“商营汽车运输行或公司,约有 300 余家”可知,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的公路里程迅速增加,商营汽车运输公司数量也在增长,反映了公路在交通运输方面越来越重要,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公路里程增加,无法直接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排除 A 项;材料信息不足,不能体现西方工业技术占据主导,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结构相关信息,排除 D 项。故选 C

44、项。15.以下图表展现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概况(单位:个)。这表明我国()A.城乡发展差距明显拉大B.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C.城市化出现了失衡现象D.生产关系调整成果比较显著【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 年-2017 年(中国)。据图示信息可知,从 1978 年到 2017 年,中国不同规模城市的数量都显著增加,这说明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调整成果比较显著,D 项正确。根据图表,仅从城市规模的扩大,无法判定城乡发展差距状况,排除 A 项;材料体现的是

45、城市规模的扩大,无法得出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且城市规模的扩大不一定会使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挑战,排除 B 项;材料说明了从 1978 年-2017 年中国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概况,没有体现出城市化失衡现象,该现象也不属于城市化失衡,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6.200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下列属于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是()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禽畜饲养过度使用抗生素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A.B.C.D.【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禽畜饲

46、养过度使用抗生素、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正确,A 项正确;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属于粮食安全问题,并非食品安全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17.公元前 46 年,凯撒将丝绸幕帘置于罗马剧场坐席上使观众免遭阳光暴晒。此后罗马人纷纷以穿丝绸为时髦。贵族穿着轻薄柔软的丝绸以显示华贵的身份。2 世纪后,丝绸也受到罗马平民的喜爱,罗马帝国对中国丝绸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反映A.罗马帝国重视对外商品贸易B.服装成为表现身份的象征C.对外交往促使民主制度完善D.罗马与中国经济交流加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2 世纪后,丝绸也受到罗马平民的喜爱,罗马帝国对中国丝绸需求量越来越大

47、。”可以看出,中国的丝绸大量出现在罗马,反映出中国与罗马的交流加强,D 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商品贸易,也没有体现政府的态度,排除 A 项;材料反映只是丝绸,并没有特批服装,排除 B 项;材料与民主制度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点睛】18.1135 年,意大利北部发现了查士丁尼国法大全原稿,这引起意大利法学家的普遍关注和浓厚兴趣,于是波仑亚大学率先开展国法大全研究,逐渐吸引欧洲各国学生前往该校留学,最多时人数多达万人,这就是著名的“罗马法复兴运动”。这一运动A.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鼓舞了启蒙运动的进行C.推动了宗教改革的进行D.打击了封建君主的权威【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

48、“吸引欧洲各国学生前往该校留学,最多时人数过万,形成了罗马法研究的发源地和第一个中心”,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影响深远,是近代欧洲国家法律的源泉,再结合材料中的时间,此时正处于意大利商品经济发展时期,所以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 项正确;启蒙运动是 17-18 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时间不符,排除 B 项;宗教改革发生于 1517 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 C 项;“罗马法复兴运动”是对于罗马法的研究,罗马法代表着统治阶级,所以不体现对封建君主的打击,排除 D 项。故选 A 项。19.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奴隶贸易,奴隶船还给美洲带来了西非水稻,这种水稻在

49、18 世纪成为南卡罗莱纳和佐治亚沿海经济的基础。这反映了()A.殖民活动引发了北美的族群变化B.黑奴贸易促进了种植园经济发展C.欧亚作物的传入影响了美洲农业D.物种交流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奴隶贸易,奴隶船还给美洲带来了西非水稻,这种水稻在 18 世纪成为南卡罗莱纳和佐治亚沿海经济的基础”,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物种交流,同时改变了美洲的经济结构,D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北美的族群变化,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不是黑奴贸易的影响,而是物种交流的影响,排除 B 项;材料涉及的是西非水稻对美洲产生的影响,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50、。20.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资产阶级逐渐认识到,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工人们才有可能以此为基础读懂各种布告、通知和广告,能够签名、写信或者是阅读一些机械的操作说明。这表明()A.工业革命提高了工人生活水平B.英国国内阶级矛盾逐渐缓和C.工人文化水平影响工业化进程D.知识的积累触发了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工人们才有可能以此为基础读懂各种布告、通知和广告,能够签名、写信或者是阅读一些机械的操作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认为,一定文化水平的工人会更好的操作机械以及完成其他工作,反映出工人文化水平影响工业化进程,C 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