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电力局110kV新桐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6576526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电力局110kV新桐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杭州市电力局110kV新桐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市电力局110kV新桐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电力局110kV新桐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0kV新桐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简写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Radiation Monitoring Technical Center国环评证:甲字第2005号二九年二月一、 项目概况1、立项依据项目名称:110kV新桐输变电工程立项部门: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浙发改能源2008253号2、建设地点变电所所址位于富阳市新桐乡春渚村。路径方案110kV新桐输电线路路径方案是由220kV万泉变南侧110kV间隔出线,东南方向上山穿越220kV乔万2411线后左转,东南方向绕

2、过金家、丁家后右转至右溪里水库东侧,左边沿杨家、孙家村往西跨越施家坞南侧山头、左转东南方向沿坎头坞、三山镇、金竹湾东侧至110kV新桐变。新建双回架空线路约14.8km。由于110kV新桐线在跨越110kV泉中1380线时比较困难,因此需断开泉中线6#-11#线路,由220kV万泉变新建一双回架空线路至110kV泉中1380线11#(路径由万泉变东南侧出线经凹里王家南侧上山穿越乔万2411线后,左转向东至金家北侧,右转往东南方向至泉中1380线11#塔),利用其中一回接至中埠变。新建双回架空线路长约2.8km。3、建设性质 新建4、建设内容和规模本工程变电所户外布置,本期规模250MVA主变,

3、远期规模350MVA主变。110kV新桐变进线2回,接入220kV万泉变,采用架空进线,路径长度约14.8km,按同塔双回建设。远期3回,第二电源T接至万泉至新登线路。另外需新建110kV双回架空线从万泉变至泉中1380线11#塔共2.8km。110kV新桐输变电工程建设规模详见表1。表1 工程的建设规模表项目本期终期评价规模110kV新桐输变电工程变电所(户外变)主变250MVA350MVA350MVA110kV配电装置:SF6断路器,户外布置110kV线路1回 3回1回主要型号SZ-110/50000无功补偿装置6-4200kVar电气二次部分均为综合自动化系统计算机5、项目总投资及环保投

4、资项目总投资:约7000万元;环保投资:34万元。6、评价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7、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杭州市电力局二、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环境质量现状无线电干扰新桐变电所所址监测点位在测量频率为0.5MHz时,无线电干扰现状测量值最大为41.2dB(V/m),拟建线路周围各监测点位测量值最大为39.6dB(V/m),其他参考频点的无线电干扰测量值亦未见异常。电磁环境新桐变电所拟建所址及周围敏感点的各监测点位的工频电场强度测量值最大值为36.44V/m,磁感应强度测量值最大为10.63nT,均为一般环境水平,未见异常,工频电磁环境质量良好。声环境新桐输变电工程拟

5、建址周围各监测点昼间噪声值40.3dB41.8dB;夜间噪声值38.6dB39.2dB;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限值要求。线路拟建址周围各监测点昼间噪声值最大为39.3dB;夜间噪声值最大值为37.2dB;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标准限值要求。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表2 环境保护敏感点项目名称环境保护目标环境敏感点描述新桐输变电工程所址陆家坞村所址东侧约100m,共约50户线路无评价范围内无环境保护敏感点三、项目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量汇总输变电工程建成运行后,在电能输送或电压转换过程中,高压线、主变压器和高压配电设备与周围环境存在电位差,形成工频(

6、50Hz)电场;高压输电线路导线内通过强电流,在其附近形成工频磁场。工频电场、磁场可能会影响周围环境。高压线及其配件表面处对周围空气中的电晕放电,形成脉冲电流注入导线,并沿导线由注入点向两边流动;绝缘子污秽或损坏导致电花放电;绝缘子、金具触点松动或接触不良产生的火花放电,该类影响为无线电干扰。它可能会影响其周围环境中的无线通信、信息技术及医疗仪器等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高压输电线及其有关配件构成电磁场源,其评价因子为工频电场、磁场和无线电干扰。运行期的噪声主要来自主变(噪声级55dBA)以及风机(噪声级60dBA)的运行,同类型110kV变电所设置有10台风机。本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表

7、3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类型内容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新建变电所施工扬尘水污染物110kV变电所值守人员1人/所生活污水BOD5CODcrSS生活污水:55t/aBOD5:100150 mg/LCODcr:250300 mg/LSS:200250mg/L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用作所区绿化用水固体废物110kV变电所值守人员 1人/所生活垃圾0.5kg/d人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噪声变电所的噪声主要来自主变及风机等设备的运行其他特征污染物为无线电干扰和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四、主要环境影响分析结论1电磁环境预测评价结论

8、根据电磁环境质量现状测量及类比测量结果可以预测,本工程变电所建成运行时对围墙外20m处频率为0.5MHz的无线电干扰贡献值将低于无线电干扰评价标准值。由类比监测结果分析,五福变所址周围各监测点的电磁场强度符合评价标准,故可预测新桐变电所周围各环境敏感点的工频电磁场强度也将符合对居民区的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值,满足电磁环境保护要求。根据类比测量结果可以预测,本项目110kV架空输电线路正式运行后,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对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的无线电干扰贡献值将符合110kV高压交流架空线路的无线电干扰评价标准值(0.5MHz时为不大于46dBV/m);其所跨越和临近的居民楼房屋顶和地面

9、的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将符合对居民区的评价标准值(电场强度4kV/m,磁感应场0.1mT)。根据理论计算可知,在符合设计规程情况下,即使线路跨越或临近的居民楼,其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亦将低于对居民区的评价标准值,符合电磁环境保护的要求。2生态影响本输变电工程位于富阳市新桐乡春渚村,根据富阳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图(图6-1),本工程位于限制准入区内,不会对所在生态功能区产生影响,符合生态功能区划。该工程变电所总占地约3720m2,所址区现为低洼地及水塘,建成后将永久占有土地。110kV进线2回,角管塔架空路径长度约17.6km。需新建塔基约40座,除少数位于平地外,其余均位于山地和丘陵上,建成

10、后平均每基占地约40m2,总占地面积约1600m2。线路施工结束后,除塔基永久占地外,牵张场及施工便道等须进行场地复原。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3噪声预测评价结论在主变与东南侧3台风机同时运行情况下,变电所边界外1m处的噪声预测值能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的要求,符合声环境保护要求。输电线路运行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产生的电晕也会产生一定的可听噪声。一般输电线路走廊下的噪声增量在2dB以下,不会改变线路周围的声环境质量现状。4废水影响预测评价结论新桐变电所均实行无人值班,1人值守方式,运行期污水主要来自值守人员生活污水,无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

11、理后,用作所区绿化用水。所区雨污分流,雨水可设置雨水井汇集后外排;突发事故时可能产生少量漏油或油污水,由有资质的单位收集集中统一处理。5固废简析变电所运行期间的固废主要为生活垃圾,产量约每人每天0.5kg,设置垃圾箱分类收集,定期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废蓄电池由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回收。五、主要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污染防治措施见表4。表4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类型内容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变电所施工扬尘增湿作业施工管理每日增湿作业5次以上,减少70%施工扬尘水污染物变电所值守人员生活污水化粪池处理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所区绿化用水固体废物变电所值守人员生活垃

12、圾集中堆放,与厂区其他废物一起处置城市垃圾填埋场处理噪声防治措施在设备招标时,对主变、风机等高噪声设备应有声级值要求(主变噪声级(1m处)55dB、风机噪声级(1m处)60dB等),选择低噪设备。其他变电所设集油坑、事故油池架空输电线路在设计时已对路径进行优化。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1.变电所内空地广泛种植草皮等绿化植物。2.施工结束后,应采取必要措施,对塔基施工基面遗留的废弃碎石等进行清理。对硬化地面进行翻松,以便原有植被以及原种植经济作物的恢复。六、公众参与本输变电工程的公众参与采用登报公示和现场公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媒体和现场公示反馈情况可知,建设单位、行政审批部门和环评单位均未收到社会各界及个人其它反馈情况和意见,也没有收到环境保护目标处打来的电话。七、结论110kV新桐输变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和建成投运后,在全面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各项环境指标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其建设可行。110kV新桐输变电工程项目环评课题组 2009年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环评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