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562748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1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华文明之光中华五千年文明浩浩汤汤,无论是流派众多的诸子学说,还是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正如增广贤文中所言:“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只有深刻体悟前人的思想与智慧,学习并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思考未来。这一教学设计立足于人文主题“中华文明之光”,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领会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并在整体把握作品思想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拓展阅读、交流讨论、探究质询、自由创作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本单元的大任务是:课堂大作文写作-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此为本单元的终极任务,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学生

2、需要了解经典(查阅相关背景知识)、学习经典(解读思想内涵)、品读经典(鉴赏文本的表达风格、说理技巧、表现手法等)、探究经典(对文本进行思辨性探究),这几项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学生对于本单元选入的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才能进入最后一项学习任务,即思考与探寻古代文化经典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单元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锻炼学生跨媒介搜索信息、阅读信息、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计划由五个学习任务组成,分9课时完成。任务教学内容教学主题课时安排学习任务一:了解经典第1、2、3课了解经典文本的相关背景知识1课时学习任务二:学习

3、经典第1、2、3课准确理解文本,把握思想内涵3课时设计意图本方案设计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经典的当代意义和价值,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任务教学内容教学主题课时安排学习任务三:品读经典第1、2、3课对文本的表达风格、表现手法、写作特色等进行鉴赏,并撰写鉴赏文字2课时学习任务四:探究经典第1、2、3课对文本内容、思想进行思辨性探究与讨论1课时学习任务五:思考与写作当堂写作就古代文化经典对当代社会的指导意义、学习文化经典对青年人的意义这类话题进行深人的思考,并形成有条理的文字2课时学习任务一:了解经典本单元选了三篇诸子散文,两

4、篇史传文学作品,涉及论语孟子庄子左传史记这五部文化经典。这五部作品的诞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学生要想读懂经典,先要了解与经典相关的知识和背景,才能在一定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中做出准确的解读。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1了解单元所选文本的相关文化知识。2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3熟悉团队合作与分工,练习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达。利用网络、工具书等资源,进行有效的信息筛选和整合。1学习活动一:课前分组查询信息(1)教师公布活动要求:分组查找本单元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并进行全班宣讲和交流,每组不超过7分钟,教师对各组表现进行打分评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小组1:负责子路、曾皙

5、、冉有、公西华侍坐,查找与论语相关的文化知识、孔子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及文中涉及的孔子弟子的相关信息。小组2:负责齐桓晋文之事,查找与孟子相关的文化知识、孟子相关的背景知识。小组3:负责庖丁解牛,查找与庄子相关的文化知识、庄子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及庄子书中经典的寓言或成语。小组4:负责烛之武退秦师,查找与左传相关的文化知识,以及选文部分所涉及的相关历史背景。小组5:负责鸿门宴,查找与史记相关的文化知识、与司马迁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及选文部分涉及的相关历史背景。(2)学生自愿结成小组,共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篇文章,抽签决定所选篇目。(3)组内进行明确分工,包括信息搜索、信息整合、信息宣讲、课件

6、制作等。(4)课下利用网络或工具书,查找、整理相关信息,并制作宣讲课件。2学习活动二:课堂表达与交流(1)教师导入:强调规则-每组宣讲限定在7分钟以内,宣讲结束后要接受老师或同学的提问。教师按照“内容详实、准确(50分)表达清晰、有条理(30分)课件简洁、清楚(20分)”的评分标准,对各组表现进行现场打分。(2)按照篇目顺序,各组代表轮流上台进行知识宣讲。教师根据宣讲情况,酌情进行提问式的补充说明。向小组1提问: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向小组2提问:你能简单概括孔孟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吗?向小组3提问:儒道两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向小组4提问:编年体史书的特点是什么?向小组5提问:纪传体史书和编年体史

7、书从阅读效果来看,其区别是什么?(3)各组宣讲完毕之后,教师公示各组得分情况,并做简单点评。3作业(1)所有同学预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对文本进行详细标注,并熟练诵读。(2)各组按照自己所负责的篇目,做好合理分工,准备次日宣讲和答疑。包括:引领诵读、准确翻译、重点知识讲解、思想内容概括、制作课件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庖丁解牛每组10分钟,齐桓晋文之事15分钟。对文言文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前提,是要对文章非常熟悉,只有在准确理解、整体把握其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谈及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所以了解经典、学习经典是本单元其他学习任务的前

8、提。另外,本单元人选的五篇文言文都是非常具有学习价值的文章,语言典雅、规范,文言现象典型,从文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角度来说,非常适高一学生学习。课时安排:3课时。第二课时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熟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的文本。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借助课文注解、工具书梳理知识点,准确理解文章内容。3以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的方式进行文言文的自主学习。1理解并落实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等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2准确掌握庖丁解牛中生僻字的读音和意义。1导入。教师宣布本节课要求:按照篇目顺序,各小组轮流上台进行文本宣讲,完成引领诵读、讲读文本、强调重要知识点、为老师

9、和同学们答疑。教师根据各组表现进行打分,评分标准为:诵读(20分)讲读(50分)答疑(30分),共100分。2学习活动:模拟教学,互助学习。各组学生以教师的身份,轮流对三篇诸子散文进行梳理和讲解,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问。(1) 引领诵读。各组出一名同学,对本组负责的文本进行范读或领读,要求读音准确,通顺流畅,并为学生们解读重点字的读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千乘(shng)之国 比(b)及三年夫子哂(shn)之 莫(m)春者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wng)乎吾不忍其觳(h)觫(s) 盖(h)亦反其本矣 五十者可以衣(y)帛矣 庠(xing)序之教 孝悌(t)之义庖丁解牛:砉(x)

10、然向(xing)然 奏刀騞(hu)然 莫不中(zhng)音 技盖(h)至此乎 技(zh)经肯綮(qng)大軱(g)謋(hu)然已解(2)讲读文本。各组选出一名同学,对本组负责的文本进行梳理、翻译,并解读重点字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通假字】鼓瑟希(希,通“稀”,稀疏)莫春者(莫,通“暮”)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助词)毋吾以也(以,通“已”,停止)【词类活用】端章甫(端、章甫,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穿礼服、戴礼帽)鼓瑟希(鼓,名词用作动词,弹奏)风乎舞雩(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词用作动词,落在后面)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相

11、、大相)齐桓晋文之事:牛何之(之,往,到去)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爱,爱惜,这里含有吝啬之意)则牛羊何择焉(择,区别,分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老”用作动词,可译为尊敬;第二个“老”用作名词,是老人的意思。下句“幼吾幼”句法相同)犹缘木而求鱼也(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比喻不可能达到目的)罔民而可为也(罔,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庖丁解牛:莫不中音(中,合乎)技盖至此乎(盖,同“盍”,何、怎么)因其固然(因,依照,根据)善刀而藏之(善,揩拭,擦拭)(3)答疑解惑。各组要对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或质疑予以回答,全组同学皆可负责回答。在此过程中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对重点词语和重点

12、语法现象进行补充和强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如”字在本课中出现了几种用法?如果: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至于:如其礼乐或者:如会同“以”字在本课中出现了几种用法?介词,因为:以吾一日长乎尔通“已”,停止:毋吾以也介词,用:加之以师旅连词,来:以俟君子介词,用:为国以礼齐桓晋文之事:本课出现了哪些倒装句?宾语前置句臣未之闻也莫之能御也何由知吾可也 牛何之 夫子之谓也未之有也状语后置句易之以羊也 构怨于诸侯 树之以桑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主谓倒装句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庖丁解牛:本课中出现了哪些成语?目无全牛 游刃有余 踌躇满志 官止神行3小结。教师对各组表现进行打分、点评,并根据这三组同学的表

13、现对后面两组同学加以提醒和强调。4作业。(1)所有同学预习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对文本进行详细标注,并熟练诵读。(2)后两组同学按照自己所负责的篇目,做好合理分工,准备次日宣讲和答疑。包括:引领诵读、准确翻译、重点知识讲解、相关史实介绍、思想内容概括、制作课件等。烛之武退秦师15分钟,鸿门宴20分钟。第三课时1 流畅朗读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文本。2借助课下注解、工具书梳理知识点,准确理解文章内容。3了解相关历史背景。4以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的方式进行文言文的自主学习。1准确掌握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用法。2准确掌握鸿门宴中“因”“而”等重点虚词的用法。1导入。教师宣布本节

14、课要求:按照篇目顺序,各小组轮流上台进行文本宣讲,需要范读课文、讲读文本、强调重要知识点、为老师和同学们答疑。教师根据各组表现进行打分,评分标准为:朗读(20分)讲读(50分)答疑(30分),共100分。2学习活动:模拟教学,互助学习。各组学生以教师的身份,轮流对两篇史传文章进行梳理和讲解,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问。(1)示范朗读。要求读音准确,通顺流畅,并为同学们解读重点字的读音。烛之武退秦师:共(gng)其乏困 若不阙(qu)秦 失其所与,不知(zh)鸿门宴:无内(n)诸侯 秦地可尽王(wng)也 要(o)项伯 数shu)目项王 道芷阳间(jn)行(2)讲读文本。各组选出一名同学,对本组

15、负责的文本进行梳理、翻译,并解读重点字词。烛之武退秦师:【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退)且贰于楚也。(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晋军函陵(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既东封郑(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古今异义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通假字】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鸿门宴:【词类活用】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

16、,驻军)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籍吏民(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用翅膀那样)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意即带领)【古今异义】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因结婚

17、而产生的夫妻关系。【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进入。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一词多义】因趁机(不如因善遇之 因击沛公于坐)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而连词,表修饰(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顺承(拔剑切而啖之拔剑撞而破之)连词,表递进(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转折(而听细说)(3)答疑解惑。各组要对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或质疑予以回

18、答,全组同学皆可负责回答。在此过程中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对重点语法现象、相关史实进行补充和强调。烛之武退秦师:“无礼于晋”指的是哪段史实?“且贰于楚也”指的是哪段史实?“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指的是哪段史实?“朝济而夕设版焉”指的是哪段史实?鸿门宴:项羽和刘邦在抗秦的大业中分别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发挥了什么作用?鸿门宴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楚汉之争最终的结局是什么?3作业。(1)熟读本单元的五篇文言文,做到通顺流畅。(2)整理课堂笔记,复习本单元的文言知识点。第四课时1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行文结构。2准确把握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3在比较阅读中形成对文本的深度理解。1比较阅读,体会儒道思想的区别。2深度阅

19、读,挖掘文章背后的内涵。1导入。教师明确本课学习活动:前两节课偏重于文言知识点的学习和梳理,本节课重在将文言文整体阅读,我们需要对每篇文章的思想内涵、行文脉络进行整体把握。我们将采用填写表格的方式辅助大家进行全面整理。教师发放本单元文章的全面梳理表格。2学习活动一:梳理与总结。学生按照之前的小组讨论交流,分别对各个篇章进行梳理、总结、完善。(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括号内是要求学生填写的内容)。主要内容(各言己志)人物形貌举止观点态度孔子反馈(子路)(率尔而对)(治理身处内忧外患的中等国家,三年就可使百姓有勇知礼)(哂之)(冉有)(治理小国,三年可使百姓富足,不敢谈礼乐)(唯求则非

20、邦也与)(公西华)(学习去做礼乐祭祀方面的工作)(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吾与点也)孔子形象(温和、含蓄、包容的师长)(2) 齐桓晋文之事。主旨(推行仁政,保民而王)段落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14段)(帮助宣王树立“保民而王”的信心)(第二部分)(15-20段)(解决宣王主观上“为”与“不为”的矛盾,提出“推恩”于百姓的重要性)(第三部分)(21-33段)(论证不推行王道的危害,以及行王道的益处)(第四部分)(34-35段)(提出“保民而王”的具体施政纲领)(3)庖丁解牛。主旨(追求“道”)庖丁状态初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

21、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3) 诸子散文总表(负责诸子散文的三个小组都要填)。处世观念社会理想治国理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礼乐兴盛,天下大同)(为国以礼)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遵循规律,顺其自然)相同之处(百姓衣食丰足,礼义教化盛行) (保民而王)(无为而治)不同之处儒家与道家(思考人与世界的关系,即人如何在乱世中安身立命)(儒家:有为。道家:无为)孔子与孟子(孔子:仁。孟子:爱人,爱惜百姓,反对战争)(孔子:仁和礼。孟子:仁和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5)烛之武退秦师。主要内容烛之武劝秦穆公退兵理由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理由二(邻

22、之厚,君之薄也)理由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理由四(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之所知也)理由五(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主要内容晋文公退军理由一(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理由二(失其所与,不知)理由三(以乱易整,不武)人物形象(四字短语)烛之武形象(深明大义 足智多谋 勇敢无畏 不计得失)郑伯形象(能屈能伸 礼贤下士)(6)鸿门宴。人物形象(四字短语)文本依据刘邦(善于纳谏 圆滑机变 能屈能伸 果决狠辣)(略)项羽(刚愎自用 偏听冲动 优柔寡断)(略)张良(忠心耿耿 机敏果断 善于劝谏)(略)范增(老谋深算 张扬跋扈)(略)项伯(偏听偏信立场不清)(略)樊哙(勇猛无畏粗中有细)(略)3学习活动二

23、:交流与讨论。各组派代表轮流上台对本组表格内容进行展示和宣讲,其他组的同学可以提建议、做补充。在此过程中,全班所有同学要边听边记,完成所有表格的填写。教师根据学生填表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订正和提示。可适时补充阅读材料:(1)论语公冶长片段。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片段。“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

24、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黄仁宇孔孟。略。(4)庖丁解牛前后文。庄子养生主片段: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

25、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4作业。背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全文。本单元选文除了在思想内容方面极具学习价值,在艺术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高的鉴赏价值。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虽然是语录体文章,但这是论语中篇幅最

26、长的一章,也是最具文学色彩的一章,在精练简洁的语言中传神地表现出孔子师生对话的场景和情态;齐桓晋文之事则是非常典型的孟子风格的文章,在层层推进的说理过程中巧妙设喻,充分展现了孟子强大的论辩技巧;庖丁解牛作为一篇寓言体散文,语言优美动人,生动鲜活。而史传类的两篇文章中,烛之武退秦师语言简洁,重在以对话塑造人物形象;鸿门宴则重在表现生动曲折的情节、复杂多样的人物关系,二者风格不同,但都非常精彩。因此,学生在对文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需要尝试着对文言文的表现技巧、艺术魅力加以品读和鉴赏,争取能够逐步体会到文言文阅读的乐趣。课时安排:2课时。第五课时1学习鉴赏文本的基本方法。2深入阅读文本,对本单元五篇

27、文本的艺术魅力加以鉴赏。3撰写主题清晰、有条理的鉴赏文字。1导入。经典文章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其思想内容的深刻,更是因为它们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那么鉴赏经典文言文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行文结构(论说类文章)-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呼应、伏笔等)-语言特色-人物形象(传记类文章)2学习活动一:小组讨论。学生按照之前划分的小组,就本组负责的文章进行讨论。讨论主题: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个方面(段落)写得最精彩?为什么?讨论时间:10分钟。3学习活动二:交流分享。(1)各小组派代表轮流发言,每组只能就一点来谈,发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2)其他各组可以补充发言。(3)教师进行小结和补充。子

28、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语言特色:精练,传神。举例:子路率尔而对 夫子哂之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前后呼应。夫子哂之-夫子何哂由也齐桓晋文之事:层层递进的论说结构。行王道的可能性-行王道的必要性-不行王道的危害性-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的使用。举例:曰:“不为1导入。经典文章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其思想内容的深刻,更是因为它们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那么鉴赏经典文言文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行文结构(论说类文章)-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呼应、伏笔等)-语言特色-人物形象(传记类文章)2学习活动一:小组讨论。学生按照之前划分的小组,就本组负责的文章进行讨论。讨论主题:你认为

29、这篇文章哪个方面(段落)写得最精彩?为什么?讨论时间:10分钟。3学习活动二:交流分享。(1)各小组派代表轮流发言,每组只能就一点来谈,发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2)其他各组可以补充发言。(3)教师进行小结和补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语言特色:精练,传神。举例:子路率尔而对 夫子哂之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前后呼应。夫子哂之-夫子何哂由也齐桓晋文之事:层层递进的论说结构。行王道的可能性-行王道的必要性-不行王道的危害性-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的使用。1导入。经典文章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其思想内容的深刻,更是因为它们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那么鉴赏经典文言文可以从

30、哪些方面入手呢?-行文结构(论说类文章)-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呼应、伏笔等)-语言特色-人物形象(传记类文章)举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设计意图本学习任务的设定旨在引导学生对文本从理解层面进入鉴赏层面。2学习活动一:小组讨论。学生按照之前划分的小组,就本组负责的文章进行讨论。讨论主题: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个方面(段落)写得最精彩?为什么?讨论时间:10分钟。3学习活动二:交流分享。(1)各小组派代表轮流发言,每组只能就一点来谈,发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2)其他各组可以补充发言。(3)教师进行小结和补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语言特色:精练,传

31、神。举例:子路率尔而对 夫子哂之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前后呼应。夫子哂之-夫子何哂由也齐桓晋文之事:层层递进的论说结构。行王道的可能性-行王道的必要性-不行王道的危害性-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的使用。举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庖丁解牛:生动鲜活的动作描写。举例: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瓠乎!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善用寓言讲述道理。烛

32、之武退秦师:语言简洁,详略突出。详写烛之武说服秦君的过程,其他略写。在人物对话中塑造人物形象。举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鸿门宴:构建复杂的人物关系,在对比中凸显人物形象。刘邦-项羽 张良-范增 项庄-樊哙在综合描写中塑造人物形象。综合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举例: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

33、安足辞!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4作业。整理课堂笔记。第六课时1 落实上节课的讨论成果,训练撰写鉴赏文字的能力。2在展示与交流中,发现并弥补自己行文中的不足。1学习活动一:限时写作。学生在本单元文本中任选一篇文章,集中选择一个角度,撰写一段鉴赏文字。要求: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结合文本,不少于200字,限时20分钟。2学习活动二:展示交流。(1)学生前后左右互相交换阅读,然后采用自荐和他荐的方式,推荐优秀的作品。(2)使用实物投影,对推荐的优秀作品进行朗读、展示。(3)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补充点评。学生习作举例:我认为鸿门宴中的人物塑造特别精彩。项羽刚愎自用、优柔寡断,范增老谋深

34、算、手段狠辣,刘邦善于纳谏、能屈能伸,张良忠心耿耿、善于劝谏,樊哙勇猛无畏、忠心护主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生动鲜活。其中我觉得塑造最成功的就是樊哙的形象。樊哙作为刘邦的护卫,在关键时刻勇敢闯帐,喝酒吃肉,赢得了项羽的好感,而且还慷慨陈词,些许说服了项羽,为刘邦的成功脱身立下了功劳。很明显,作为武将,樊哙比只知听从命令的项庄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我很喜欢樊哙这个人物形象,我认为司马迁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教师点评:课堂听讲落实比较好,人物形象界定准确,有对重点人物的分析。但是鉴赏人物不能仅仅停留于“怎么好”,还要注意分析“怎么写”。文段中缺少对人物塑造手法的分析。3作业。思考:诵读、复习本单元的文章

35、,并思考其中是否有存疑之处或不合理之处,写在小纸条上,次日上交。学习任务四:探究经典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本单元文章多年来为无数学者所关注、研讨,在学界当中也形成了不同的声音。比如关于曾皙的社会理想究竟应该如何解读,关于孟子的“王道”究竟有无社会实践价值,关于司马迁对鸿门宴的记述有没有不合情理之处等问题,学界都有很多的讨论。引导学生去深入阅读文本,探究文本中的存疑之处,提出自己不同的声音,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不必要求学生做出多么详实、缜密的学术推断,但是要注意培养他们结合史料、借助工具书,大胆质疑、勇敢发声的学术研究精神。课时安

36、排:1课时。1通过质疑、讨论、交流,对文本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2尝试通过横向比较、多角度阅读的方式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教学重难点对文章阅读中的疑点、难点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1导入。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自身所具备的跨越时间的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绝对的权威、不容置疑的典范。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有一些令人费解的难点或者疑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针对这一单元文本中的疑难点做一个讨论和交流。2学习活动一:疑点讨论。教师对学生所上交的存疑纸条进行分类整理,有选择地进行宣读。对其中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为什么只对曾皙的话表示赞同?曾皙描

37、述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理想?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杨树达论语疏证)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礼乐治国的理想。(刘盼遂等主编中国历代散文选)今以论语考之,孔子本有行道救世之心,而终不得志,因此他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和“欲居九夷”的想法;孔子又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先秦文学参考资料)这不是儒家思想,而是道家的思想;而且这篇文字在论语中篇幅亦长,恐怕是战国时期孔门后学所记。(刘盼遂等主编中国历代散文选)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

38、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风干身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干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审矣。(论衡明雩篇)(2)齐宣王会接受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吗?为什么?参考:孟子勾画出一幅美好的政治蓝图-衣食无忧,守礼知义,天下归心,远人来附。然而,当时的诸侯醉心于征战杀伐,武力兼并,尽管个别君王可能愿意让孟子陈述自己的主张,也对他的思想主张表示叹服,但没有一个统治者真正愿意践行。更何况,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孟子的思想主张更适用于太平盛世时期的国家建设,而不适用于天下分崩离析、战乱频仍的战国时代,他的政治思想在当时是“不合

39、时宜”的,因此必然无法实现。(3)烛之武游说秦穆公成功,除了辞令巧妙之外,还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参考:烛之武能说动秦穆公,根本在于他敏锐地抓住了秦国对晋国的“隐忧”。秦晋两国在晋惠公时期有过战争,惠公被俘,在秦穆公助重耳成为晋文公之后,秦晋关系密切,此间没有发生过战争。但在秦晋围郑前两年,晋文公在践土之盟上受周天子册命,成为霸主,当年的秦强晋弱之势已经改变。对于与自己毗邻的晋国的日益强大,秦穆公不会没有想法,所以二者并不是亲密无间的盟友,而是暗流涌动的利益伙伴。烛之武的高明之处在于看出了表面上亲密的秦晋两国之间存在的隐而未发的矛盾,并加以利用和挑拨,这才直接击中了秦穆公心中的疑虑,最终成功说服

40、了秦穆公退兵。所以无论是围郑,还是退兵,归根结底不过是一个“利”字。(4)项羽不杀刘邦仅仅是因为“为人不忍”吗?参考:观点一:这是因为项羽存在比较严重的性格缺陷,一方面残暴倨傲,逞匹夫之勇;另一方面又优柔寡断,好沽名钓誉。观点二:这是因为项羽虽然勇冠三军,但在政治上稍显稚嫩,先后被刘邦、樊哙的话所迷惑,于是放走刘邦。观点三:项羽不杀刘邦,一是不必,二是不能。一方面,刘邦已经示弱,并表示愿意让出所占领的咸阳城,项羽气平,且项羽虽然兵力胜于刘邦较多,但两军相战必有损伤,因此“不必杀”;另一方面,项羽的大军是“联军”,如果杀了道义上占据优势的刘邦(怀王信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其他诸侯可能会有所

41、不满,对自己的名声不利,因此“不能杀”。(5)司马迁对鸿门宴的记述有没有“不合常理”的地方?参考:项伯的做法令人匪夷所思。无论从亲疏远近还是立场站位,他都应该站在项羽一方,他的半夜报信和立场转变令人不解。项羽的反应令人难以理解。项伯为刘邦说情,项羽竟不生疑?项庄拔剑起舞,项伯舍身救刘邦,项羽竟然无动于衷?刘邦等人遁走良久,项羽、范增居然都没有发觉?军帐外竟然没有守卫?3学习活动二:难点探究。教师提出难点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1)儒家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道家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究竟哪一种思想更适合当代人去学习和践行?参考:儒道两家思想虽然不同,但并没有优劣高下之分。对于当代人而言,

42、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两家思想,并从中汲取适于自身发展的精神养料。比如在求学和发展事业的过程当中,我们应当吸纳的是儒家积极进取的入世思想,无惧困难,知其不可而为之;而在面对情感、生活中的困境时,可以适当汲取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不必钻牛角尖,顺着情势发展,坦然面对。(2)如果左传史记中的描述与历史真实有出入,那么我们学习史书的意义是什么?参考:任何一部史书都是由人创作的,那么就必然带有作者自身的立场和一定的主观性。在史书创作中,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如三国志就明显带有扬刘抑曹的倾向。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史书存在的价值。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史料的相互参照来尽量还原历史原貌,但必须要明白,绝对的历史真实是不存在的;其次,我们在阅读史书的过程中也可以领略作者的文学才华和个性风格,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融入了自己非常鲜明的价值观,如“士为知己者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他把自己的热情与理想、痛苦与挣扎都融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描述中,产生了巨大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样的历史著作不仅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参考,而且具有流传千古的文学价值。4作业。整理本单元笔记,全面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