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使用II类X射线装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6532006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27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使用II类X射线装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使用II类X射线装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使用II类X射线装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使用II类X射线装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 GDHL-HP-14-C002核 技 术 应 用 项 目环 境 影 响 报 告 表(报批稿)填 表 人 联系电话 1 项 目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法人代表签字 填报单位全名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填报单位公章2014年5月12 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表 1 项目概况单位名称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路2004 号法人代表邮编联系人联系电话项目名称DSA 应用项目项目地点临床部 1 楼放射科介入治疗室项目用途医疗诊断,治疗项目依据总投资 (万元)550核技术 项目投资500 万核技术项目 环保投资50 万应用类型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密封源射线装置其它/使用II类射线装置/1.1 核技术

2、应用的目的和任务: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为进一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医院拟增加 1 台 DSA(属于 类射线装置)进行血管造影介入诊断和治疗,位于临床部 1 楼放射科介入治疗室,属于核技术应用扩建项目。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部第 3 号令) 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 年, 环境保护部第 2 号令) 规定,使用类射线装置的应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 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08 年, 环境保护

3、部第 3 号令),该报告表应报广东省环 境保护厅审批。受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的委托,广东核力工程勘察院承担该项目的辐射专项环评工作。1.2 项目概况1.2.1 地理位置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路 2004 号。地理位置详见图 1-1,DSA1机房四至图见图 1-2,医院总平面布置图见图 1-3 , DSA 机房平面布置图见图 1-4。项目所在地图 1-1 医院地理位置图绿 化 带动感蓝天教育80m道路北吉儿乐母婴 用品商店40m行政楼90mDSA 机房停 车 场图 1-2 DSA 机房四至图2图 1-33图 1-4 DSA 机房平面布置图1.2.2 履行环境保护手续回顾1)使用射线装置

4、环境影响评价回顾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于 2010 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使 用 的 6 台 医用 X 射线装置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规模为类射线装置 6 台, 于 2010 年 12 月 6 日取得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查批复(深环批2010101828 号,见附件 1);2013 年医院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医用类射线装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评 价 规模为类射线装置 7 台。并于 2013 年 11 月 14 日取得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查批复(深环批2013300093 号,见附件 2)。上述类射线装置均已取得了广东省环境保护厅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粤环辐 证B0

5、116,见附件 3),许可种类和范围为“使用类射线装置” ,上述 12 台射线装置已取得验收批复(深环建验20141026 号,具体见附件 4)。医院现使用的类射线装置环评申请规模见表 1-1。4表 1-1 现有项目环评申请规模序号装置名称规格型号类别用途场所1牙片机Intra牙科 X 射线机保健部2牙片机Intra牙科 X 射线机保健部3口腔全景 X 光机peoMax牙科 X 射线机保健部4口腔锥形束成像peoMax 3D牙科 X 射线机保健部5牙片机Intra牙科 X 射线机临床部6床边 X 光机Praltix160X 射线摄影装置临床部7飞利浦数字胃肠机Essenta RCX 射线摄影装

6、置保健部8诺爱德数字穿刺床MulticarePlatiaum乳腺 X 射线机保健部9数字钼靶机Hologic乳腺 X 射线机保健部10飞利浦 DR 普通照片机DigitalDiagnostX 射线摄影装置保健部11数字钼靶机Hologic乳腺 X 射线机临床部12飞利浦 DR 普通照片机DigitalDiagnostX 射线摄影装置临床部13西门子数字胃肠机R-200X 射线摄影装置临床部3)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医院严格按照环评和相关批复要求落实了各项辐射环境保护措施和个人放射防 护工作制度, 根据最近一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验报告, 个人剂量最高值为刘炳光 0.265mSv/a,低于管理目标值

7、 5mSv/a(详见附件 4)。1.2.3 项目规模2013 年 9 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委托广东核力工程勘察院对 DSA 应用项目进行环 境影响评价。通过与建设单位核实,确定本次评价内容为: DSA 室使用 1 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DSA)用于全身血管检查,位于医院临床部一楼的介入治疗室。根据射线装置分类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6 年第 26 号),DSA 数字减影机为类射线装置。1.3 评价依据1.3.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2 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7 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

8、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 号;5(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理,国务院令第 253 号;(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 2 号;(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第 449 号;(7)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保部 3 号令, 2008年 11 月 21 日修正;(8)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办法的公告,国家环保总局第 26 号公告;(9)广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9 年 1 月。1.3.2 技术导则及规范(1)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的内容和格式(HJ/T10.1-

9、1995);(2)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GB1215-89);(3)环境地表 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93);(4)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1.3.3 评价标准(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表 1-2 剂量限值的相关内容相关条款具体内容B1.1 职业 照射B 1.1.1.1 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 a)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 5 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 20mSv;B1.2 公众 照射B1.2.1 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

10、超过 下述限值:a )年有效剂量, 1mSv。本项目管 理目标值按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要求, 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 取职业照射年平均有效剂 量的四分之一作为职业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管理目标值,即不超过 5mSv/a; 取公众照射年有效剂量的四分之一作为公众成员的年有效剂量管理目标值, 即 不超过 0.25 mSv/a。(2)医用 X 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本标准适用于医用诊断 X 射线机的生产和使用。第6.1款,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邻室及周围场所的防护与安全, 一般可设置在建筑物底层的一端。第6.2款, 机房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新建X射线机房, 单管头20

11、0mA X射线机机6房应不小于24 m2 ,双管头的宜不小于36 m2 。 牙科X射线机应有单独机房。第 6.3 款,摄影机房中有用线束朝向的墙壁应有 2mm 铅当量的防护厚度,其他 侧墙壁应有 1mm 铅当量的防护厚度。设于多层建筑中的机房,天棚、地板应视为相 应侧墙壁考虑, 充分注意上下邻室的防护与安全。机房的门、窗必须合理设置, 并有其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第6.4款,机房内布局要合理,不得堆放与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机房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机房门外要有电离辐射标志,并安设醒目的工作指示灯。第6.7款, 每台X射线机应配备适量的符合防护要求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 如铅橡皮手套、铅橡胶围裙、铅

12、防护座椅等。第6.8款, 各X射线机房内应注意配备专门供受检者使用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 以及固定特殊受检者体位的各种设备。1.4 评价目的(1)在正常工况下, 对现有 DSA 室进行辐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以掌握机房周围的辐射环境质量现状水平;(2)对医院现有的 DSA 装置进行辐射环境影响现状评价及预测评价;(3)对不利影响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 把辐射环境影响减少到“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4)为医院的辐射环境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5 评价范围按照 HJ/T10.1-1995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的 规定,并结合该项目辐射装置污染的特征,确定本项目评价范

13、围为 DSA 室周围 30m区域。1.6 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为该医院 DSA 室工作人员和 DSA 室周围的公众成员。7表 2 放射性同位素及密封源核 素名 称放射性核素出厂活度(Bq)或使用量物理、化学性 状日等效最大 操量(Bq)年等效最大 操作量(Bq)操作 方式贮存方式与地点以下空白注:1.密封源要注明并说明源强(Bq);栏 2 中放射性活度是指核素年使用量(Bq/a)。 2.密封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n/s)。3.等效操作量和操作方式见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表 3 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

14、)废弃物名 称状 态排放口浓度年排放总量暂存情况最终去向以下空白注:1.常规废弃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 mg/L , 固体为 mg/kg , 气态为 mg/m3 ; 年排放总量用 kg。2.含有放射性的废弃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Bq/L 或 Bq/kg,或 Bq/m3) 和活度(Bq)。3.等效操作量和操作方式见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8表 4 射线装置(一)加速器:包括医用、工农业、科研、教学等用途的各种类型加速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加速粒子能量 (MV)流量(A)用途备注以下空白废物类型数量总活度 (Bq)主要感生放射

15、性核素废物去向废靶放射性废物年产生 量气态液态固态(二)中子发生器:包括中子管,但不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型号生产厂家电压(kV)靶流(A)中子强度(n/s)用途备注以下空白(三) X 射线机:包括医用诊断和治疗(含 X 射线 CT 诊断)、分析仪器等名称型号最高管电 压(kV)最大输出 电流(mA)数量用途备注DSAGEOEC 980012510001放射诊疗介入治疗室以下空白9表 5 污染源分析(包括贯穿污染辐射)主要放射性污染物和污染途径(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5.1 工作原理数字血管造影(DSA)是计算机与常规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法,是 集电视技术、影像增强、数字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图像

16、处理技术多种科技手段 于一体的系统。 DSA 主要采用时间减影法, 即将造影剂未达到欲检部位前摄取的 蒙片与造影剂注入后摄取的造影片在计算机中进行数字相减处理,仅显示有造影剂充盈的结构,具有高精密度和高灵敏度。5.2 设备组成基本结构是由产生 X 射线的 X 线管、供给 X 线管灯丝电压及管电压的高压 发生器、控制 X 线的“量”和“质”及曝光时间的控制装置,以及为满足诊断需要而装配的各种机械装置和辅助装置即外围设备组成。5.3 操作流程诊疗时,患者仰卧并进行无菌消毒,局部麻醉后,经皮穿刺静脉,送入引导 钢丝及扩张管与外鞘,退出钢丝及扩张管将外鞘保留于静脉内,经鞘插入导管, 推送导管,在 X

17、线透视下将导管送达上腔静脉,顺序取血测定静、动脉,并留 X线片记录,探查结束,撤出导管,穿刺部位止血包扎。5.4 正常工况下由 DSA 的工作原理可知, X 射线是随机器的开、关而产生和消失。因此, 该 院使用的 X 射线装置在非诊断状态下不产生射线, 只有在开机并处于出线状态时 才会发出 X 射线。因此, 在开机期间, X 射线成为污染环境的主要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污染途径为 X 射线外照射。5.5 事故工况下工作人员或病人家属在防护门关闭后尚未撤离机房,设备运行可能产生误照射。事故工况下主要放射性污染物为 X 射线,主要污染途径为 X 射线外照射。10表 6 监测计划和污染防治措施6.1 监

18、测计划6.1.1 工作场所环境监测(1)区域监测:医用辐射项目竣工后在调试阶段时运行到满功率状态,对 DSA 机房及其周围区域(距离观察窗 30cm 处,机房门外左、右 30cm 处,距机 房墙体外 30cm 处,操作台)进行全面的辐射水平巡测(X- 辐射剂量率监测),做出辐射安全状况的评价。(2)监测频率:定期 X 射线机防护性能检测, X 射线机机房防护设施的检 查测试, X 射线机机房周围辐射安全的检查测试。环境 X- 辐射剂量率的监测:每年 1 次。(3)日常监测: 医院应配备监测仪器进行日常的环境 X- 辐射剂量率的监测。6.1.2 个人剂量监测相关工作人员工作时,用 TLD 累计剂

19、量计进行监测,其中 DSA 机操作工作人员须在铅衣内外各佩戴 1 个个人剂量计, 每季 1 次, 并建立个人剂量监测档案。6.2 污染防治措施6.2.1 工作场所分区该院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要求,把工作场所分为控制区、监督区,以便于辐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控制。控制区:对于 DSA 室的控制区, 以防护门为界, 诊断室内确定为控制区, 在控制区的 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处设置醒目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状态指示灯,并设 置防护门的门锁和联锁装置。制定放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严格限制无关人员进 出控制区,在正常诊断的工作过程中,区内不得有无关人员滞留,保障该

20、区的辐射安全。监督区:防护门外部分、控制室、暗室、洗手池和诊断室屏蔽墙外区域。对该区不采11取专门的防护手段安全措施,但要定期检查其辐射剂量。由上述分区可见,该院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的规定, 将放射工作区域进行分区, 同时对控制区和监督区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避免人员误闯入而造成的误照。6.2.2 具体污染防治措施现有污染防治措施: DSA 机房的屏蔽防护措施DSA 机房已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辐射防护设计, 机房四周墙体及顶棚不低于2mm 铅当量,防护门不低于 2mm 铅当量,观察窗不低于 2mm 铅当量。 个人防护用具医院为 DSA 工作人员配备

21、了必要的防护用品,具体见表 6-1。同时,也配备了一些供受检者使用的辅助防护用品,如铅衣和铅围脖等。表 6-1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一览表名称生产厂家数量铅当量使用机房个人剂量计3DSA 室铅衣华亿医疗仪器科技有限公司30.5mmPb铅帽华亿医疗仪器科技有限公司/SHIELDING INTERTNATIONAL USA30.5 mmPb铅面罩华亿医疗仪器科技有限公司20.25mmPb铅围脖SHIELDING INTERTNATIONAL USA30.5 mmPb铅围裙BAR-RAY30.5 mmPb 其他安全防护措施(1)在机房的防护门上适当位置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2)防护门上方的墙壁设置了工

22、作指示灯;(3)DSA 机房应设置防护门与机器的联锁; 制度建设医院依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的有关防12护要求,已制定如下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辐射安全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放射科个人健康管理放射科人员培训计划辐射防护和安全保护制度(见附件 610)。 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之前工作人员的培训证已过期, 医院应尽快组织 DSA 工作人员参加辐射防护培训。 个人剂量管理医院往年均按时进行了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今后也将继续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继续监测。 职业健康检查医院对放射工作人员进

23、行上岗前、在岗和离岗的健康检查。 放射防护档案管理医院已初步建立放射防护档案,妥善保存诊疗设备的技术档案和辐射防护设计档案,档案包括如下资料:(1)主管部门发文、证件和医院上报的材料;(2)个人剂量监测档案;(3)个人健康检查档案;(4)放射工作人员培训档案;(5)放射诊疗设备和机房防护的常规监测报告。还需改进的污染防治措施:(1)个人防护用具个人防护用具基本满足医用诊断 X 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GBZ 176-2006)对于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的要求, 但还需要在各 DSA 机房内配备专门 供受检者使用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如:阴影屏蔽器具、性腺防护裙、阴囊和卵巢屏蔽器具等,以及固定特殊

24、受检者体位的各种设备。13(2)制度建设医院现有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没有上墙,应尽快落实该措施。(3)剂量仪器医院应配备监测仪器进行日常的环境 X- 辐射剂量率的监测。14表 7 环境影响分析7.1 DSA 机房屏蔽防护分析表 7-1 DSA 机房屏蔽防护措施项目实际情况标准要求是否满 足要求机房位置一层最好底层,且不影响周围的安全是机房的大小36.1 m2单管头 200mA X 射线机机房应不小 于 24m2 ,双管头的宜不小于 36 m2是有用线束朝向 的墙壁24cm 实心砖+2mmpb 防护涂料2mm 铅当量的防护厚度是各侧墙24cm 实心砖+2mmpb 防护涂料1mm 铅当量的防

25、护厚度是天棚20cm 混凝土+2mmpb 防护涂料1mm 铅当量的防护厚度是门2mmpb与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是观察窗防护2mmpb与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是机房内布局合理,设备整齐摆放要合理, 不得堆放与诊断工作无关的 杂物是标志、指示灯安装警示标志和指示 灯机房门外要有电离辐射标志, 并安设 醒目的工作指示灯是7.2 辐射环境现状监测DSA 室辐射环境质量现状水平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进行调查。(1)监测目的掌握该医院 DSA 室设备正常运行时机房周围的辐射环境质量现状水平, 为现状评价及预测评价提供基础数据。(2)监测内容根据污染因子分析,对 DSA 室周围进行环境X- 辐射剂量率现状水平

26、监测。 (3)监测点位DSA 室周围,重点考虑人员可能到达的场所。(4)监测仪器与规范监测仪器的参数与规范见表 7-2。表 7-2 X- 射线剂量率监测仪器参数与规范仪器名称X- 剂量率仪仪器型号BH3103B生产厂家北京核仪器厂量 程X-:110-8110-4Gy/h;15检定证书广东省辐射剂量计量检定站(检定证书编号: GRD(1)第 20130771 号) 有效期: 2013 年 08 月 21 日2014 年 08 月 20 日监测规范环境地表 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93)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5)监测结果2013 年 9 月 25 日评价单

27、位对 DSA 室周围进行 X - 辐射剂量率现状水平监测,监测结果分别见表 7-3,监测点位示意图见图 7-1。表 7-3 DSA 机房周围 X- 辐射剂量率现状监测结果机房名称点 位点位描述监测结果(nGy/h)范围值平均DSA 机房(医院一 层) 1内防护门外 30cm 处关机106-113108开机(50kV,0.69mA)110-1201152控制室观察窗外 30cm 处关机106-119112开机(50kV,0.69mA)110-1201153外防护门外 30cm 处关机119-130126开机(50kV,0.69mA)130-1401354机房北侧走廊关机110-118115开机(

28、50kV,0.69mA)120-1301255DSA 机房内关机125-135130开机(50kV,0.69mA)130-1501406操作室操作位关机110-125118开机(50kV,0.69mA)130-1401377机房医生操作位(无铅衣)关机125-135130开机(50 kV,0.69mA)2245-297525008机房医生操作位(有铅衣)关机125-135130开机(50 kV,0.69mA)343-378361院外停车场9停车场关机98-105101开机(50 kV,0.69mA)102-110106DSA 机房楼 上(二层) 10药房关机106-114110开机(50 kV

29、,0.69mA)110-118114 11治疗室关机103-112108开机(50 kV,0.69mA)111-119115注: 每个点位监测 5 次,取平均值; 监测结果未扣除宇宙射线的响应。(6)监测布点1643562781停车场9北药10房11治 疗 室DSA 机房楼上(二层)图 7-1 DSA 机房平面布置及监测布点图根据表 7-3 监测结果可知: DSA 机房所在位置周围 X- 辐射剂量率范围为 106 nGy/h 150 nGy/h,由广东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可知,深圳市室内 辐射剂量率在 127.4-153.1nGy/h 之间,可见, DSA 室及其周围 辐射剂量率17

30、未见异常。7.3 辐射环境现状评价在对该院DSA 室周围的X- 辐射剂量率现状监测的基础上进行辐射环境影响现状评价(1)估算公式按照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2000 年报告附录 A,X射线产生的外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按下列公式计算:HEr = Dr t 10-6 (mSv) ( 1)其中: HEr : X 射线外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 mSv/a;Dr: X 辐射剂量率, nGy/h;t: X 射线照射时间, h/a;(2)估算结果1)DSA 手术工作人员根据监测结果可, DSA 机房内, 医生操作位 X - 辐射剂量率为 2500nGy/h, 其余各监测点位开机时

31、 X - 辐射剂量率与未开机时相比未见显著升高。根据上 述监测结果, 结合医院实际操作情况分析从事 DSA 操作的辐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成员的受照剂量。根据医院 DSA 工作的实际情况, 并依据实际工作量选取参数, 每组操作人 员每月的病人数为 30 人;每次检查在操作位处( 辐射剂量率取 2500nGy/h,该监测数据为辐射工作人员身体位受到的辐射照射剂量)停留 30 分钟。在上述偏保守的条件下, 由公式(1)可以计算出在近距离操作的辐射工作人员接受的附加年有效剂量当量约为 250030301210-6/60=0.45mSv。2)DSA 操作室工作人员根据监测结果可知操作室医生操作位开机情况

32、下 X - 辐射剂量率为 137nGy/h 则操作室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为 13730301210-6/60=0.025mSv。本评价项目以 5mSv 作为管理限值, 相比之下, 该院从事 DSA 操作的辐射工18作人员所接受的年附加有效剂量当量低于剂量管理限值,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关于“剂量限值 5mSv”的要求。3)DSA 机房周边公众根据监测结果可知,公众成员可停留的各监测点位在开机情况下机房外防护门外 30cm 处 X- 辐射剂量率最高, 为 135nGy。居留因子按 1/16 计算, 则公众年有效 剂量为 13530301210-6/(60

33、16)=0.002mSv,低于公众年有效剂量管理值 0.25 mSv。7.5 实践正当性分析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 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 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 学科。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 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 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 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 、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明 显缩短。对于需内科治疗类疾病, 介入治疗相对与内科治疗优点在于: 药物可直 接作

34、用于病变部位, 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 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对于需外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于外科治疗优点在于:它无需开刀暴 露病灶, 一般只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表皮损伤小、外表美观; 大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 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损伤小、恢 复快、效果满意,对身体正常器官的影响小;对于目前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 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 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部分肿瘤在介入治疗后相当于外科切除。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 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一些疾病(如: 肝癌、肺癌、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瘤、 血管畸形、子宫肌

35、瘤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因此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使用DSA 机所产生的危害同社会和个人从中取得的利19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 因此, 该院使用 DSA 机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辐射防护“ 实践正当性” 的要求。7.6 选址合理性分析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位于福田区红荔路 2004 号, DSA 机房位于医院临床部一 楼。机房东侧为治疗室, 南侧为停车场(较少有人行走),西侧为暗室, 北侧为走 廊。从环境影响角度来说,机房布置在角落位置有利于减少对过往的公众成员的 辐射影响,并且机房四周 30m 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因此从环保角度来说 DSA机房选址较为合理。

36、7.6 功能布局合理性分析DSA 机房设有相应的控制室、医生更衣间、洗手池及办公室、病人准备间等 辅助用房,功能设置齐全,可实现医生和患者双向通道,机房的功能布局基本合理。7.7 结论与建议7.7.1 结论实践正当性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使用 DSA,目的在于开展放射诊疗工作, 其产生的危害同 社会和个人从中取得的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该院辐射诊疗装置的建设 和运行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辐射防护“ 实践的正当性”要求。DSA 机房的屏蔽防护设计方案均能达到医用 X 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的要求。DSA 机房所在位置周围 X-

37、辐射剂量率范围为 106 nGy/h 150nGy/h,由广 东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可知,深圳市室内 辐射剂量率在127.4153.1nGy/h 之间,可见, DSA 室及其周围 辐射剂量率未见异常。工作人员、公众成员受照剂量估算手术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为 0.45mSv,低于年有效剂量管理值 5mSv;操作室20工作人员所受剂量最大为 0.025mSv/a,低于年有效剂量管理值 5mSv;公众年有效剂量 0.002mSv,低于公众年有效剂量管理值 0.25mSv。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制度医院依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 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电离辐射防护

38、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的有关防 护要求, 已制定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辐射安全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辐射防护和安全保护制度等制度,基本满足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培训及健康管理医院已组织 DSA 工作人员参加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组织的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班,均通过培训考试,成绩合格。医院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和离岗的健康检查,并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综上所述,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DSA 应用项目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 安全基本标准和医用 X 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 DSA 运行时对周围环境辐射影响能满足国家标准。因此,本项目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是可行的。7.7.2 建议严格按照环评和环保行政部

39、门的意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项目投入运行前应申请辐射安全许可证。项目投入运行后应申请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应在 DSA 机房内配备专门供受检者使用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医院应配备辐射剂量仪,进行日常监测。21表 8 审批主管单位环保机构预审意见经办人签字 单位盖章年 月 日县(区)环保部门意见单位盖章年 月 日市(地区)环保部门意见单位盖章年 月 日22省级环保部门意见单位盖章年 月 日23附图 1 环境现状图治疗室DSA防护用品走廊DSA 室北面数字钼钯室DSA 室西面拍片 DR附件6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为加强核事故与放射事故的管理, 及时有效处理核事故与放射事故, 减轻事 故造成的后果,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放射事故管理规定(2001 年卫生部令第 16 号)的要求,制定本预案。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放射源泄漏污染; 放射源丢失; 人员到受超剂量照射。一、成立核事故与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医院成立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监督检查核医学与放射安全工作, 防止核 事故与放射事故的发生; 针对防范措施失效和未落实防范措施的科室提出整改意见;组织、开展核事故与放射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组长:谢肇峰 13500051561副组长:朱志军 13500053458成员:蒋红兵 13500052521 赵宏: 13500052561二、应急处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环评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