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形成性评价(二)(第二章).ppt

上传人:侯** 文档编号:96464400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形成性评价(二)(第二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单元形成性评价(二)(第二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形成性评价(二)(第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形成性评价(二)(第二章).ppt(6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单元形成性评价(二)(第二章)(75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022南通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群落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就是不同种群的加和B.群落具有一定的季节动态变化C.群落结构的层次性越明显,动物种类往往也越多D.植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分层有助于提高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解析】选A。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并非是不同种群的直接加和,A错误;群落具有一定的季节动态变化,如草原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着季节更替发生有规律变化,B正确;群落的层次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

2、动物种类就越多,C正确;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植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是植物器官在地上不同高度和地下不同深度的空间垂直配置,植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分层有助于提高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D正确。2.(2022贵阳高二检测)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条件的不同B.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C.森林群落中植物为动物的垂直分层创造了条件D.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解析】选A。植物分层现象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缓解植物之间的竞争,故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A错误;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

3、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B正确;动物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植物,故森林群落中植物为动物的垂直分层创造了条件,C正确;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中间关系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正确。3.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类型的说法,错误的是()A.导致群落类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地形以及其他环境条件B.热带雨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物种组成不同,占据优势的物种也不同C.荒漠植物的根系很发达,是适应自然的结果D.苔原中生物数量少,各种生物之间没有竞争现象【解析】选D。地球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A正确;不同类型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明显不同,占据优势的物种类型也不同,B正确;荒漠地

4、带由于缺少水分,植物的根系都很发达,C正确;苔原虽然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但是某些生物之间依然存在竞争关系,D错误。4.(2021天津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中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生活在树下B.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C.一般来说,群落所处的纬度越高,物种丰富度越大D.不同森林群落,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完全相同【解析】选C。森林中不同种群对于光照强度的需求不同,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生活在树下,A正确;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B正确;一般来说,群落所处的纬度越高,物种

5、丰富度越小,C错误;森林群落中的群落结构复杂而且稳定,有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种类繁多的动物,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都有其适应环境的方式,D正确。5.某湖泊是在原河道基础上挖掘的人工湖,为飞禽、水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该湖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该湖的飞禽、水生动植物构成了一个群落C.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湖的白鹭种群密度D.从湖心到湖岸依次分布着不同的生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选B。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该湖泊是在原河道基础上挖掘的人工湖,故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群

6、落指的是该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该湖除了飞禽、水生动植物,还有其他生物,B错误;白鹭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生物,应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正确;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从湖心到湖岸依次分布着不同生物,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6.群落是特定空间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生物群落分为不同类型。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以下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湿地生物群落中的生物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B.在华北地区春天开放的花多数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C.热带雨林

7、中的乔木枝干发达,一般有巨大的叶片,用来争夺阳光D.草原上的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解析】选C。湿地生物群落中的生物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A正确;在华北地区春天开放的花多数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B正确;热带雨林中的乔木枝干不发达,C错误;草原上的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D正确。【补偿训练】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基因库B.森林群落比草原群落结构更复杂C.斑马、狮子是森林生物群落的典型动物D.在森林生物群落中对群落影响最大的是树冠层【解析】选C。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基因库,A正确;与草原群落相比,

8、森林群落结构复杂且相对稳定,B正确;斑马、狮子善于奔跑,适合在草原上生活,C错误;在森林生物群落中对群落影响最大的是树冠层,D正确。7.(2022郑州高二检测)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发生了较显著变化。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占优势的植物命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的分布状况反映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B.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C.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D.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

9、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解析】选A。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反映了该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是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C正确;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方法是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过程,即以现有群落组成及结构为基础,通过同时研究当前植被空间上的组合,揭示植物群落先后变

10、化的时间过程,故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D正确。8.动物适应环境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以下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方式的是()A.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B.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C.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D.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逃避敌害【解析】选B。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逃避敌害,这些都是动物适应森林环境的生活方式;森林里树木众多,土壤中树根遍布,不利于挖洞,又有高大树木或密集灌木丛遮挡,便于隐蔽,不用挖洞,因此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

11、害,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的生活方式而是与草原环境相适应的生活方式。9.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如干旱、台风、火灾等)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表明,林窗形成后,林窗内的光照、温度和水分等环境条件迅速发生了变化,对此处的林木组成、土壤微生物活性等产生了明显影响。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大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单位质量土壤中微生物的质量)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林窗的形成可使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小林窗提高了秋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降低了春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与其他季节相比,春季土壤微生物的物种丰富度最高D.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夏季偏少,

12、可能与夏季凋落物少有关【解析】选C。林窗的形成可使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变化。由题干可知,林窗形成后,林窗内的光照、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发生了变化,而光照、温度和水分会影响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正确;由图可知,秋季时小林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比对照样地的多,而春季时,小林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对照样地相比更少,B正确;与其他季节相比,春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普遍更多,但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生物数量多不代表物种丰富度就高,C错误;土壤微生物通过分解残枝败叶获取所需的物质与能量,所以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减少,可能与夏季凋落物少有关,D正确。【补偿训练】(2021淮南高二检测)南京玄武湖的

13、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表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pH,而营养盐浓度对玄武湖的细菌群落结构影响不大,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浮游细菌和底层细菌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B.细菌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均具有合理的空间分布C.玄武湖浮游细菌数量越多,生物群落丰富度越大D.游人的活动不会改变玄武湖生物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解析】选B。浮游细菌和底层细菌虽然生活环境不同,但是只要是生活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就可能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由题可知:温度、pH影响浮游细菌群落,其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B正确;生物群落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并不是指个体数量,C错误;人类活动会改变生

14、物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如游人的活动可以改变玄武湖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等,D错误。10.(2022西安高二检测)从种群和群落的水平看,下列有关生命系统具有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高大乔木在森林中均匀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环境容纳量就是任何情况下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D.草原的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于随机分布【解析】选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森林中有很多种乔木,不属于同一个种群,没有种群特征,B错误;环境容纳量指的是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C错误;草原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

15、同的种群,某个特定的种群的分布类型中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都有可能出现,D错误。11.下列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B.在采样时,应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后再进行采样C.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不能打开电灯,以免影响采集D.在同一块土壤中,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解析】选C。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A正确;在采样时,应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后再进行采样,B正确;土壤中小动物有趋暗、趋湿、避光的特点,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一定要打开电灯,以免

16、影响采集,C错误;因为不同的时间,环境条件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会不同,故在同一块土壤中,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D正确。12.(2021合肥高二检测)澳大利亚豪勋爵群岛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岛屿的大部分地区为雨林生态系统,长满了棕榈树等植物,还拥有大量珍稀动物,尤以鸟类著称于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群岛形成后最初进行的演替类型与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不同B.群岛上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体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C.群岛演替的不同阶段,成为优势种群的植物种类和鸟类可能会不同D.人类旅游活动可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解析】选B。群

17、岛形成后,最开始没有土壤条件和繁殖体,在其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正确;群岛不同地段物种分布存在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群岛演替的不同阶段,优势物种会有所不同,可能是不同种类的植物和鸟类成为优势种群,C正确;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补偿训练】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演替过程中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影响B.群落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C.连续降雨使某低洼地形成池塘,该地将会发生初生演替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在于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解析】选A。演替过程中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影响,A正确;群落演替是一个

18、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错误;连续降雨使某低洼地形成池塘,由于原有条件基本保留,因此该地将会发生次生演替,C错误;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在于起始条件不同,D错误。13.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年数14152540物种数量/种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解析】选B。从表格中的信息不难看出,该地区开始只有草本植物存在,随着时间推移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说明该地区进行

19、的是次生演替。14.(2022新乡高二检测)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沿海滩涂上两种水鸟在三种主要觅食环境中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青脚鹬的觅食环境范围大于绿翅鸭的觅食环境范围B.环境污染可能会对绿翅鸭和青脚鹬的生态位产生影响C.二者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完全是两种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解析】选C。据图可知,绿翅鸭和青脚鹬两种水鸟的觅食范围都有环境1和环境3,此外青脚鹬觅食环境还有环境2,故青脚鹬的觅食环境范围大于绿翅鸭的觅食环境范围,A正确;环境污染可能会使绿翅鸭和青脚鹬彻底离开某种觅食环

20、境,因此可能会对二者的生态位产生影响,B正确;两种水鸟的觅食环境、食物种类等均存在差异,说明它们的生态位存在差异,这是两种水鸟之间及水鸟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错误;两种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减少了对环境的竞争,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正确。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5.耕地退耕还林后,经历了草地、灌木、森林阶段的演替。P为生产者同化的太阳能总量,R为所有生物总呼吸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退耕还林是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的生态工程B.群落演替过程中,P和R都逐渐增大,森

21、林阶段P/R小于1C.从灌木演替到森林群落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始终保持相对稳定D.群落演替到草地阶段时,只具有水平结构,不具有垂直结构【解析】选B、C、D。退耕还林可以改善环境,有利于生物生存,提高生物多样性,A正确;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的过程中,P和R都逐渐增大,到森林群落时,P/R应该大于1,B错误;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生物数量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群落演替到草地阶段时,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D错误。16.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垂直带海拔/m3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

22、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光照、温度等外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不同海拔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解析】选A、C、D。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受光照、温度等外界因素影响,A正确;不同海拔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特征,B错误;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动物的垂直结构,所以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C正确;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如光照、温度)有关,D正确。【补偿训练】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

23、述,正确的是()A.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B.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C.农田生物群落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要高于森林生物群落D.某种鱼成年个体分布在水体的底层,幼年个体分布在水体的上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分布特征【解析】选A、B。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影响大熊猫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A正确;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增多,物种丰富度增加,B正确;农田生物群落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要低于森林生物群落,C错误;某种鱼类的分布,是关于种群的相关内容,而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分布特征,D错误。17.烟粉虱直接刺吸番茄植株的汁液

24、,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与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种植模式番茄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叶)若虫(头/叶)天敌昆虫多样性指数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番茄单作22.73.20.816.51.2番茄与玫瑰邻作1.40.20.11.82.2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数量下降,群落结构更简单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D.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未发生演替【解析】选B、D。由单作转为邻作,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所占比例不同,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A正

25、确;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数量下降,但昆虫种类数增加,群落结构更复杂,B错误;由单作转为邻作,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C正确;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发生变化,发生次生演替,D错误。18.(2022安顺高二检测)某处森林发生火灾后,林区物种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林区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速度相对较快B.与相比,中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对光的利用更充分C.在发生火灾后的40年内,随着乔木增多,灌木获得的光能减少D.在发生火灾后的100年内,草本、灌木与乔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相同【解析】选A、B、C。林区发生的是次生演替,次生演替的起点

26、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则速度通常相对较快,A正确;为草本和灌木阶段,为阔叶林阶段,故与相比,中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对光的利用更充分,B正确;据图可知:在发生火灾后的40年内,乔木逐渐增多,由于其比较高大,故在光能的竞争中占优势,灌木获得的光能减少,数量减少,C正确;据图可知:在发生火灾后的100年内,乔木的物种数先增多后趋于稳定,而草本和灌木的物种数目逐渐降低后趋于稳定,故草本、灌木与乔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不相同,D错误。19.生态位指的是群落中一个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物种之间的功能关系,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

27、位、作用和重要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高斯的两种草履虫竞争关系实验证明在两个生态位完全重叠的物种竞争有限资源时,竞争优势大的物种会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B.生态位重叠的生物一定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关系C.生物在垂直和水平空间上的不同分布,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有利于降低竞争和充分利用资源D.演替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生物生态位的改变,生态位是固定不变的【解析】选A、C。高斯所做的两种草履虫竞争关系的实验,当两种草履虫混合培养时,一种草履虫数量降低至0,实验证明在两个生态位完全重叠的物种竞争有限资源时,竞争优势大的物种会把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A正确;在自然界中,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持久性重叠的事件是很罕见的,

28、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生态位相同的物种之间,常常通过多种方式减少生态位的重叠,生态位重叠的生物不一定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只有当资源短缺时才会发生激烈竞争,B错误;生物在垂直和水平空间上的不同分布,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有利于降低竞争和充分利用资源,C正确;演替的过程中会发生生物生态位的改变,生态位不是固定不变的,D错误。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7分)20.(12分)有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混交林,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逐年进行统计,并把马尾松存有量与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为C,作曲线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两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2)两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3)在a年的优

29、势树种是_,在d年的优势树种是_。排除气候条件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随着前一种群的繁盛,逐步改变了当地的_,使之反而适合后一种群的生存需求。(4)由此可见,群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群落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种群_了,而另一些种群兴起了,从而使整个群落的结构和_都发生了变化,一直到群落达到动态平衡,这就称为群落的_。【解析】(1)两树种在任何年份都会因争夺空间、光照、水分等而存在竞争关系。(2)在bc年份段,两树种C值为1,达到平衡状态。(3)a年时C值1,马尾松相对数量较多,为优势树种;d年时C值1,山毛榉相对数量较多,为优势树种。(4)物种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一些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种群兴起

30、了,使整个群落的结构和物种组成都发生了变化,一直到群落达到动态平衡,这种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答案:(1)Oe(2)bc(3)马尾松山毛榉环境(4)消失物种组成演替21.(11分)(2022盐城高二检测)当土地停止耕种时,演替便开始了,最早入侵耕地的植物称为先锋植物,先锋植物的出现是演替开始的标志。随着演替的发展,弃耕地周围环境中的物种逐渐向弃耕地中扩散。在自然状态下,演替会使植被得以恢复,最终发展为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学家在研究某弃耕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对不同时期群落的丰富度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弃耕土地上的演替属于_类型。土地在经过数年

31、精耕细作之后,以往植被的痕迹往往被彻底清除,同时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环境,这种环境不仅适于作物,还适于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生长,所以最早入侵弃耕土地的先锋植物是_。(2)随着演替的发展,物种数量增多,群落内不同植物种群之间的_关系明显加剧,依据曲线图,请描述物种丰富度在50a内的变化:_。(3)经研究调查发现,群落中有一部分植物能在自然条件下无性繁殖,属于克隆植物。在群落演替的中后期,这些克隆植物占据优势地位,与大部分非克隆植物相比,克隆植物能通过分株之间的连接物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了克隆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这种现象叫生理整合。请据此推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曲线下降的原因:_。(4)在自然

32、条件下,这片弃耕土地最终发展成为森林生态系统,在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这属于群落的_,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_的能力。【解析】(1)弃耕土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土地在经数年精耕细作之后,以往植被的痕迹往往被彻底清除,同时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环境,这种环境不仅适于作物,还适于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生长,所以最早入侵弃耕土地的先锋植物是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或一年生杂草)。(2)随着演替的发展,物种数量增多,群落内不同植物种群之间的竞争关系明显加剧。根据曲线图可知,在演替的前20a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到达顶点,2030a间物种丰富度下降,30a后物种丰富度达到稳定状态。(3)因为克隆

33、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克隆植物与非克隆植物相比有很大竞争优势,阻碍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发展,所以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降低。(4)在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答案:(1)次生演替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或一年生杂草)(2)竞争在演替的前20a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到达顶点,2030a间物种丰富度下降,30a后物种丰富度达到稳定状态(3)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克隆植物与非克隆植物相比有很大竞争优势,阻碍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发展,使得物种丰富度降低(4)垂直结构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22.(14分)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优势

34、鼠种之一,营地下生活,主要采食植物根系。它在挖掘过程中向地表推出土丘,覆盖植物造成植物死亡。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高寒草甸,研究了高原鼢鼠对草甸的影响。(1)根据鼢鼠土丘的分布密度,将样地分为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三个水平,研究干扰强度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如表。干扰水平植物物种数优势种优势种生物量占植物群落总生物量的比例轻度干扰21早熟禾,细叶苔草,垂穗披碱草60%中度干扰32银莲花,甘肃蒿草,细叶苔草,垂穗披碱草45%重度干扰15火绒草,甘肃蒿草,鹅绒委陵菜50%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_的集合。生物量是指在某一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的量。取样调查各物种

35、生物量时,需在每个干扰水平内_设置50cm50cm的样方若干个。如表结果表明,在_干扰下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高。试分析在该水平干扰下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可能原因_。(2)形成的土丘中氮、磷、钾等无机盐的含量显著高于周围环境,主要是因为被鼢鼠推至地表的土壤透气性良好,受日光照射后温度较高,促进了_。(3)在高原鼢鼠形成的土丘上会发生规律性的演替,对此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有_。A.多年生草本会逐渐取代一年生草本成为优势类群B.一年生草本的活动促进了多年生草本的生存C.该群落的演替进行到森林阶段才会终止D.群落的稳定性随着演替的进行逐渐增高(4)大量研究表明,过度放牧导致草甸退化促进了鼠类数量增

36、加,鼠类的密度过大又加剧了草甸退化,这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_。【解析】(1)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取样调查各物种生物量时,需在每个干扰水平内随机设置样方。上述结果表明,在中度干扰下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高。鼢鼠的造丘活动使草地土壤的异质性增加,优势种的竞争受到了抑制,进而为不同类型的植物共存创造了条件,使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增加。重度干扰时,鼢鼠的造丘活动及取食对植被过度破坏,导致物种丰富度下降。在轻度干扰时,群落为少数优势种所统治,导致物种多样性也不高。(2)土壤透气性良好,温度较高,促进了土

37、壤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生命活动。(3)多年生草本比一年生的草本存活的更久,在相同的繁殖速度下多年生的草本比一年生的草本数量更多,会成为优势类群,一年生的草本让土壤条件变得更好,促进多年生草本的生存,并不是所有的群落演替都要进行到森林阶段才会终止,这与该群落所处环境有关。群落的稳定性随着演替的进行逐渐增高。故选A、B、D。(4)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适度放牧,防止草甸退化。答案:(1)各种生物种群随机中度鼢鼠的造丘活动使草地土壤的异质性增加,优势种的竞争受到了抑制,进而为不同类型的植物共存创造了条件,使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增加。重度干扰时,鼢鼠的造丘活动及取食对植被过度破坏,导致物

38、种丰富度下降。在轻度干扰时,群落为少数优势种所统治,导致物种多样性也不高(2)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A、B、D(4)适度放牧23.(8分)某实验小组欲探究外界环境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目的:探究酸雨对水体中原生动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材料器具:干稻草、蒸馏水、池塘水、量筒、滴管、载玻片、一定浓度的H2SO4溶液、盖玻片、显微镜、镊子、酒精灯、铁架台、烧杯等。探究过程:a.取适量的干稻草加水煮沸,冷却至室温后,取一滴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结果。b.将冷却后的干稻草水均分到两个大烧杯中,并标号为A、B。向A烧杯加入_;B烧杯加入_。c.向A、B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池塘水,混合

39、均匀后,取水样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以后每隔3d对原生动物的_进行观察并记录。d.分析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补充探究过程中的空缺部分。(2)干稻草加水煮沸的目的是_;干稻草水的作用是_。(3)观察到的生物来源于_。【解析】(1)硫酸是酸雨的成分之一,观察酸雨对群落中生物的影响可设置有无硫酸的对照实验。实验的检测指标为各种原生动物的种群密度。(2)干稻草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有机物,但不能有其他生物干扰,所以要灭菌。(3)最终观察到的生物来源于加入的池塘水和空气。在研究群落中种群数量变化时只能从其种群密度来考虑。答案:(1)b.适量的一定浓度的H2SO4溶液等量的蒸馏水c.种群密度(2)灭菌提供有机

40、物(3)加入的池塘水和空气24.(12分)(2022咸阳高二检测)研究者调查了大别山不同海拔的9个马尾松林群落的丰富度,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注:字母AI代表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1)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_。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马尾松种群的准确年龄,通常以马尾松立木的胸径结构(种群中不同胸径大小的个体数)代替其_,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2)在野外群落调查中,首先识别组成群落的物种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的方法。调查发现,群落A以马尾松林形式存在,群落物种丰富度_(填“

41、较高”“较低”或不变”),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马尾松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_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_(填“早”“中”或“晚”)期最高。(3)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_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_现象,这能提高群落_的能力。(4)若群落A由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此种演替属于_演替,该演替过程中群落所含有机物的变化情况是_。【解析】(1)大别山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种群(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在野外调查中,很难从外部特征确定马尾松的准确年龄,因此其年龄结构也难以确定,通常以马尾松立木的胸

42、径结构代替其年龄结构,来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2)群落A以马尾松林形式存在,通过坐标图可知,群落物种丰富度较低,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马尾松林群落物种丰富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且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发育的中期最高。(3)在群落发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间的竞争加剧,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能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的能力。(4)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没有较好的土壤条件,此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该演替过程中群落所含有机物先增加后保持稳定(演替进入乔木阶段后,有机物的含量逐渐稳定)。答案:(1)种群年龄(2)较低先增加后减少中(3)竞争分层利用阳光空间等环境资源(4)初生先增加后保持稳定本本课结课结束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