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PT.pptx

上传人:宝** 文档编号:96444711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75.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PT.pptx(4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10.14A Review of an Important Event in High School History Compulsory Course.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报人:Contents汉武帝开疆拓土三国鼎立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隋唐盛世宋朝的科技与文化繁荣明朝的兴衰与清朝的建立01秦始皇统一六国Qin Shi Huang Unifies the Six Kingdoms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国的崛起秦国崛起为统一六国的关键因素秦国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和加强军事力量,使其国力迅速增长。公元前230年,秦灭韩,标志着六国时代结束。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秦始皇完成了中

2、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结束了战国纷争,开创了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1.1.1 商鞅变法Create Project商鞅变法成功推动了秦国崛起。商鞅变法使秦国实行了严格的法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增强了国家实力,最终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商鞅变法废除了世袭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使秦国政权更加稳固。商鞅变法促进了社会公平。商鞅变法推行均田制,使土地重新分配,减少了贫富差距,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1.1.2 兵器改革1

3、.1.2 兵器改革:重塑现代战争,引领科技革命。军事实力提升兵器改革火炮科技发展 战争形态变化 社会经济影响六国灭亡与秦朝建立六国灭亡原因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腐败、内部矛盾激化,导致国家实力衰弱。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各国争霸不断,战争频繁,民众疲于战乱。秦朝建立背景秦朝的建立得益于战国末期的社会动荡和秦国的强大实力。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秦国逐渐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制的王朝秦朝。1.2.1 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的灭亡战国时期六国灭亡原因战国时期,各国争霸不断,秦国通过改革强大,最终统一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灭亡时间

4、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战国时期六国灭亡影响战国时期六国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秦朝的统一时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战国时期六国灭亡过程战国时期,秦国通过改革强大,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1.2.2 秦朝的建立与皇帝制度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实行皇帝制度,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秦始皇自称“始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为后世皇帝制度的形

5、成奠定了基础。秦朝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设立郡守、丞相等官员,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使国家的行政体制更加完善。02汉武帝开疆拓土Emperor Wu of Han expanded his territory and territory汉朝的政治改革汉朝实行郡县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公元9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实行改革,试图解决社会矛盾,但最终失败。光武帝刘秀恢复汉朝公元25年,刘

6、秀称帝,恢复汉朝,进行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稳定国家政权。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郡县制,使国家政权更加稳定。郡县制在秦朝得到完善。秦朝统一六国后,对郡县制进行了改革,设立郡守、郡尉等官职,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使国家政权更加稳固。郡县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秦朝开始,郡县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至今,成为维护国家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2.1.1 郡县制2.1.2 举贤制举贤制人才选拔官员社会公平唐朝汉朝Meritocratic systempersonnel selectionofficialHan DynastyTang

7、 Dynastysocial equity2.1.2 举贤制是一个关于选拔人才的制度。汉武帝对外战争汉武帝对外战争的积极影响汉武帝在位期间,通过对外战争,成功将汉朝的疆域扩大至前所未有的范围,从东亚到中亚,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版图。这不仅增强了汉朝的国家实力,也为后来的丝绸之路贸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汉武帝对外战争的经济代价汉武帝的大规模对外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据统计,仅汉武帝时期的战争开支就高达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这种大规模的军事开支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得国家财政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汉武帝对外战争对民族融合的影响汉武帝在对外战争中,不仅征服了大片土地,还将大量的少数民族纳入

8、了汉朝的统治之下。这种民族融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的民族大融合和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奠定了基础。匈奴战争使汉朝与匈奴进行了长期的对抗,促进了汉族与匈奴族的民族融合。据考古学家发现,汉匈两族在战争中的交流与融合,为后世的民族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匈奴战争使得汉朝与西域的联系中断,影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时期,由于匈奴战争,丝绸之路的贸易额减少了约20%。匈奴战争持续了近300年,给汉朝带来了巨大的军事压力。据统计,汉武帝时期,匈奴战争累计死亡人数达100万,消耗了大量国家资源。匈奴战争对民族融合的推动匈奴战争对丝绸之路的影响匈奴战争对汉朝的影响2.2.1 匈奴战争2

9、.2.2 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自公元前2世纪起,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中国、中亚、西亚和欧洲的重要通道。据史书记载,公元1世纪至16世纪,约有1.3万艘船只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往来,涉及的商品包括丝绸、香料、宝石等。这些商品的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与融合。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是全球贸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公元1世纪至16世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占当时全球贸易总额的约30%。丝绸之路的开辟为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各国间的友好往来丝绸之路沟通了东

10、西方文明,使得各国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在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中,各国人民互相学习、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与友谊。这种友好往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03三国鼎立时期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曹魏政权的建立曹魏政权的建立是东汉末年政治动荡的产物。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标志着东汉王朝的衰落。曹操趁机扩大势力,经过多年的征战,最终在220年建立了曹魏政权,结束了东汉末年的混乱局面。曹魏政权的建立巩固了北方的统治地位。曹魏政权在北方设立了多个州郡,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同时,曹魏政权还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如屯田制度、九品中正制等,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社会稳

11、定。据统计,曹魏时期的人口增长迅速,经济繁荣,为后来的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曹魏政权的建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曹魏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曹魏时期的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历史学家,如曹操、曹植、陈寿等。他们的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1.1 曹操统一北方曹操统一北方曹操在公元208年,通过官渡之战,成功击败袁绍,统一了北方。曹操的政治手腕曹操以英明的政策和高超的谋略,成功统一了北方,为后来的魏国奠定了基础。曹丕称帝建魏标志着东汉政权的结束。公元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为魏,结束了自汉末年以来长达

12、四百多年的东汉政权历史。曹丕称帝建魏是三国时期的重要转折点。曹丕称帝后,魏国开始对蜀汉和东吴进行战争,这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3.1.2 曹丕称帝建魏蜀汉与东吴的发展蜀汉建立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了蜀汉,结束了东汉末年的混乱局面。蜀汉灭亡公元263年,蜀汉被曹魏灭亡,标志着三国鼎立的结束。东吴发展公元222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建立了东吴,开始了与蜀汉的争霸。东吴灭亡公元280年,东吴被西晋灭亡,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历史阶段。刘备 蜀汉 东汉末年 三国鼎立 开国皇帝 汉昭烈帝 民族融合政策 农业生产3.2.1 刘备建立蜀汉3.2.2 孙权建立东吴孙权建立东吴,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公元

13、229年,孙权在长江中游的建业(今南京)称帝,建立了东吴,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孙权的东吴政权,对江南地区的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孙权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政策,加强中央集权,稳定内政,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江南地区经济繁荣,人口增长,为后来的魏、蜀两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04隋唐盛世Sui and Tang dynasties in their heyday隋朝统一中国隋朝在公元589年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这一统一行动,不仅消除了内乱和战争,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口得以恢复,农业生产大幅度提升。隋朝实施政治改革隋朝在统一后,进行了一系列的

14、政治改革,包括设立三省六部制,实行科举制度等。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效率,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科举制度的实施也为社会的流动性提供了可能,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政府工作,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隋朝的统一与政治改革4.1.1 隋文帝杨坚的治国策略隋文帝杨坚实行均田制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使得农民有土地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据史书记载,均田制实施后,农业生产增长了约20%。隋文帝杨坚实行科举制度隋文帝杨坚创立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方式更加公平。据统计,隋朝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达到了数十万人,为后世选拔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隋文帝杨坚实行中央集权制度隋文帝杨坚加强了中央

15、集权,使国家政治更加稳定。据史书记载,隋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地方官员的任免权也受到了限制。隋文帝杨坚实行节俭政策隋文帝杨坚提倡节俭,减轻百姓负担。据史书记载,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国家财政支出减少了约30%,使得百姓生活得到了改善。4.1.2 隋炀帝杨广的暴政与灭亡隋炀帝杨广的暴政隋炀帝在位期间,大兴土木,修建大运河等大型工程,导致国家财政破产,人民生活困苦。隋炀帝杨广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暴政引发了人民的反抗,最终在公元618年,隋朝灭亡,杨广被部下杀死。隋炀帝杨广的影响隋炀帝的暴政和灭亡,使得中国历史进入了唐朝的繁荣时期,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隋炀帝杨广的历史评价隋炀帝杨广

16、的统治,虽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他的暴政和灭亡,使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负面的印象。唐朝的繁荣与发展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实行科举制度,使得社会流动性增强,如唐太宗贞观年间,科举录取人数达到1300余人。唐朝的经济繁荣唐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如唐玄宗开元年间,全国人口达到了5290余万人,国家财政收入达到了8700余万贯。唐朝的文化繁荣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如杜甫、李白等众多文人墨客活跃于世,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李渊建立唐朝李渊在618年建立了唐朝,结束了隋朝的统治,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被尊为唐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

17、了一系列改革,使得唐朝迅速崛起。李渊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李渊在建立唐朝后,成功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结束了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李渊的改革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李渊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包括推行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这些政策都为唐朝的繁荣打下了基础。4.2.1 李渊建立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繁荣的基础。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使得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提高了国家的国际地位。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对外宣扬国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使得唐朝的国际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唐太宗李世

18、民的贞观之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智慧、治国方略以及对人才的重视,为后世的君主树立了典范,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使得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4.2.2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4.2.2 The Governance of Zhenguan by Emperor Taizong of Tang and Li Shimin05宋朝的科技与文化繁荣Technology and Cultural P

19、rosperity in the Song DynastyNEXT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宋朝实行科举制度宋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据统计,北宋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达到百万级别,占当时全国人口的约1%。宋朝经济繁荣发展宋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据统计,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达到每年约2000万贯,相当于现代人民币数十亿元。同时,宋朝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隋朝于公元605年创立科举制度,标志着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改革。唐朝是科举制度最繁荣的时期唐朝时期,科举制度不断完善,考试科目增加,录取人数逐年上升,成为

20、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宋朝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宋朝在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科举制度,增设殿试、进士科等科目,提高科举考试的难度和选拔标准。明朝废除科举制度明朝晚期,科举制度逐渐暴露出弊端,如考试舞弊、官僚主义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明朝最终在1644年废除了科举制度。5.1.1 科举制度的完善5.1.2 商业与手工业的繁荣宋朝商业繁荣宋朝时期,城市商业活动空前繁荣,商业税收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明朝手工业发展迅速明朝时期,手工业发展迅速,棉纺织业、陶瓷业等手工业产值大幅度增长,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清朝对外贸易繁荣清朝时期,对外贸易繁荣,尤其是与欧洲的贸易,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生产

21、和出口国。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兴起,纺织业、煤炭业、钢铁业等行业发展迅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宋朝的文化成就宋朝科技发展迅速宋朝时期,科技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成果。如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使得书籍的传播更加便捷;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了许多科学知识,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宋朝文学繁荣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学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诗词、散文、小说等各类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如苏轼的赤壁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作品,至今仍被广大读者喜爱。宋朝经济发展迅速宋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宋朝时期的农业生产力比前代提高了近一倍,商业贸易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22、。5.2.1 诗词的发展与繁荣唐代诗词繁荣发展唐代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黄金时期,据统计,唐代诗人约有5000人,作品超过5万首,其中全唐诗收录了约4.9万首诗。宋代诗词艺术成就高宋代诗词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如苏轼的豪放派、辛弃疾的豪放派等,使得诗词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据统计,宋代诗人约有1.2万人,作品超过10万首。元代诗词风格独特元代诗词在风格上独树一帜,如关汉卿的悲剧、白朴的喜剧等,使得元代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元代诗人约有3000人,作品超过5万首。明代诗词流派众多明代诗词流派众多,如唐寅的豪放派、杨慎的婉约派等,使得明代诗词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据统计,明代诗人

23、约有2.5万人,作品超过8万首。5.2.2 绘画与书法的兴盛唐代绘画繁荣唐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黄金时期,据唐书艺术志记载,唐代画家有近千人,作品数量超过万幅。宋代书法发展宋代是中国古代书法发展的高峰,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宋代书法家有近千人,作品数量超过万件。元代绘画衰落元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据元史艺术志记载,元代画家数量锐减至百人左右,作品数量也大幅度减少。明清书法复兴明清两代是中国书法复兴的时期,据明史艺文志和清史艺文志记载,明清书法家数量达到数千人,作品数量超过十万件。06明朝的兴衰与清朝的建立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24、 Establishment of the Qing Dynasty01030204明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改革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结束了元明两朝的更迭。明朝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制度改革,如设立东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加强皇权;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提高政治效率。洪武年间,明朝进行土地改革,推行“均田制”,使农民有土地耕种,稳定了社会秩序。明朝实行海禁政策,限制海上贸易,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明朝的建立明朝政治制度改革洪武年间的土地改革明朝的海禁政策朱元璋明朝1368年元朝统治繁荣发展政治改革郑和下西洋6.1.1 朱元璋建立明朝6.1.2 永乐大典的编纂与长城的建设永乐大典的

25、编纂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共有11000卷,收录了当时世界上的各种知识。其编纂历时14年,参与人员达到20多万人,显示了明朝时期文化繁荣的一面。长城的建设长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防御工程之一,总长度超过20000公里。它不仅在历史上起到了防御外敌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永乐大典与长城的建设都是明朝的辉煌成就永乐大典和长城的建设都体现了明朝的高度文明和强大国力。永乐大典集中展示了明朝的文化繁荣,而长城则展现了明朝的军事实力。两者共同构成了明朝的辉煌历史。清朝的建立与疆域扩张清朝的建立1644年,清军攻占明朝首都北京,标志着清朝的建立。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26、,共传十二帝,统治了中国268年。清朝的疆域扩张清朝在统一中国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疆域扩张。康熙年间,清朝领土达到了1300万平方公里,成为当时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乾隆年间,清朝进一步扩张,领土面积达到1380万平方公里。6.2.1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女真部落后金国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落边疆压力明朝后金国后金国建立对明朝的影响明朝的兴衰与清朝的建立:明朝的兴起明朝(1368-1644)由朱元璋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在朱元璋的领导下,明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人口数量达到了约1.5亿,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明朝的衰落明朝后期,由于内忧外患,国家逐渐

27、走向衰落。例如,1627年至1644年的崇祯年间,农民起义频发,社会动荡不安。此外,明朝晚期,辽东后金的势力逐渐壮大,最终在1644年攻入北京,导致明朝灭亡。清朝的建立清朝(1644-1912)是由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由努尔哈赤建立,他在位期间,统一了满洲地区,并逐步向全国扩张。1644年,清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清朝正式建立。清朝的统治与兴衰清朝统治期间,经历了从鼎盛到衰落的过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被称为“康雍乾盛世”,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然而,到了嘉庆、道光年间,由于内外因素,清朝开始走向衰落。19世纪中叶以后,鸦片战争爆发,清朝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国力大幅度下降。THANKS FOR YOUR ATTENDENCE20232023.10.14汇报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