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23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33082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23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23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23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23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3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业质量水平要求1通过分析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生命观念)2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关系及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的图示,构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模型。(科学思维)3通过“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提高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的能力。(科学探究)4通过列举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爱生命、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社会责任)考点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与内环境。(2)体液各部分的相互转化关系。(3)下列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连一连)答案:cdeab2内环境的成

2、分和理化性质(1)内环境的成分。血浆的主要成分。与血浆相比,组织液、淋巴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3内环境的作用(1)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4内环境的稳态1血液是细胞外液中最活跃的成分。()2血浆渗透压取决于Na、Cl的浓度。()3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直接来自血浆。()4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5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血浆pH明显降低。()6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教材细节命题】1(选择性必修1 P6“概念检测”T3拓展)肺泡、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中氧气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3、肺泡,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细胞内液。2(选择性必修1 P10“思考讨论”)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可能会变小(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带来的后果有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肿胀,进而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1内环境相关易混淆概念辨析(1)血液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红蛋白是存在于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3)体液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内环境)。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2内环境组成的“存在”与“不存在”举例

4、(1)4类内环境物质。(2)4类非内环境物质。(3)发生在内环境中的4类反应。酸碱缓冲对参与的碱或酸的缓冲反应。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的反应。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反应。激素与靶细胞膜外侧特异性受体的结合。3内环境稳态的实例分析渗透压变化引起的组织水肿4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5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稳态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均位于下丘脑。(2)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组胺等)通过体液传送对机体进行调节,其中主要是激素调节。(3)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考向1|内环境的组成、

5、成分与理化性质1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D解析:骨骼肌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中,B正确;组织液中的O2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2(2023湖北荆州模拟)下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为细胞外液。下

6、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和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中蛋白质含量比和中多,所以的渗透压高于和D高原地区缺氧,人体内产生的CO2增多,所以的pH会明显下降B解析:题图中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其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表示组织细胞,其所处的内环境为组织液,A错误。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则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液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血浆中含有大量的血浆蛋白,因此其在成分上比组织液和淋巴液含有的蛋白质多,但血浆、组织液以及淋巴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

7、C错误。高原地区缺氧,人体细胞无氧呼吸增强,产生的乳酸增多,导致血浆的pH有所下降,但是血浆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因此血浆的pH不会明显降低,D错误。考向2|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及其调节机制3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但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Na摄入多于排泄)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B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与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C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D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C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A正确;高

8、盐饮食一段时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机体可以通过主动饮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B正确;细胞内液可以与细胞外液相互交换成分,因此,细胞内液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C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饮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均会增加细胞外液总量,体液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组成,故体液的总量也会增多,D正确。4同学们在1 500米体育测试过程中,机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中产生大量乳酸参与调节,血浆pH不会明显降低B运动中消耗能量较多,肝

9、糖原和肌糖原会大量分解,补充血糖C运动中大量产热出汗,机体体温不会明显升高、血浆渗透压降低D运动中呼吸增强,是由于血液中CO2增多刺激了下丘脑的呼吸中枢A解析:运动中产生大量乳酸,但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存在,血浆pH不会明显降低,A正确;肌糖原不能分解形成葡萄糖进行供能,B错误;运动中细胞代谢加强使产热量增加,由于机体大量出汗而增加了散热,故机体体温不会明显升高,由于水分散失,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C错误;呼吸中枢位于脑干,D错误。考点二(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1实验原理在溶液中加入酸或碱,缓冲对(如NaH2PO4/Na2HPO4)能使溶液pH的变化减弱;与自来水相比,生物组织匀浆更

10、类似于缓冲液。2实验材料:自来水、缓冲液、肝匀浆等。3实验方法(1)模拟酸性物质:每次滴加1滴0.1 mol/L的HCl溶液,加5滴再测一次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2)模拟碱性物质:每次滴加1滴0.1 mol/L的NaOH溶液,加5滴再测一次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4实验结果缓冲液加入少量酸或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 其中NaH2PO4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Na2HPO4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自来水则不同,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明显。5实验结论: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

11、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1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2某人饮用一瓶苏打水后,其内环境的pH会大幅上升。()3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4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方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教材细节命题】1(选择性必修1 P9图1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通过皮肤、肾脏、肺等(填器官)排出体外的。2(选择性必修1 P9正文拓展)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这会影响血浆的pH吗?不会。在这种情况下,机体是如何维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度的?当大量乳

12、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O2和水,血液中的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反应,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排出。1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pH的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2实验结果的直观表示3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维持的因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H2CO3、NaH2PO4/Na2HPO4等。(2)维持机制:

13、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1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同时用蒸馏水做对照,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B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沉淀物C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D图2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D解析:依题意可知,上清液的成分为血浆,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

14、明含血浆蛋白,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A错误;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而血清属于血浆的范畴,因此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上清液,B错误;图2实验中,蒸馏水和上清液为自变量,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分别为无关变量和自变量,C错误;由图2可知,分别滴加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溶液后,上清液的pH变化幅度比蒸馏水的pH变化幅度小,说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D正确。2某生物学小组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生物组织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理。该小组以等量的肝匀浆、自来水和pH为7的磷酸盐缓冲液为实验材料,向三组溶液中加入酸或碱后,测定溶液pH的变化。下列叙述正

15、确的是()A向肝匀浆中加入酸或碱后,调节pH的缓冲物质有所不同B向各种溶液中一次性加入足量的酸或碱来确定其调节pH的能力C在一定的范围内,三组溶液中,自来水的pH变化可能最小D即使加入的酸或碱过多,肝匀浆的pH依然能保持稳定A解析:在肝匀浆中,存在能调节酸碱度的缓冲对,如加入的酸可与NaHCO3反应,加入的碱可与H2CO3反应,A正确;向一种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滴数的酸或碱,不同溶液中加入的酸或碱应等量,并测定各实验材料的pH,以确定其调节pH的能力,B错误;由于肝匀浆、磷酸盐缓冲液中都含有缓冲物质,在一定范围内,这两组的pH变化都较小,而自来水组的pH变化最大,C错误;缓冲物质调节pH的能力是

16、有限的,加入的酸或碱过多,肝匀浆的pH就不能保持稳定,D错误。【命题动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调会危及人体健康。健康生活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也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之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与生物学相关的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考查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一般以客观题形式出现,难度较低。1(2022广东卷)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 B血糖C肾上腺素 D睾酮思维培养A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

17、符合题意;血糖属于营养物质,可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不符合题意;肾上腺素属于激素,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不符合题意;睾酮属于雄激素,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不符合题意。2(2022湖北卷)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内、外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正常情况下,不同氧分压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变化曲线如下图实线所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

18、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有利于肌肉细胞代谢思维培养A解析:由题意可知,R型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更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温度下降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A正确。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液要为肾脏细胞提供氧气,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B错误。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强,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

19、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C错误。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相对缺氧,氧分压偏低,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偏低,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这样便于释放氧气用于细胞呼吸,D错误。1(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下列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环境的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剧烈变化B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C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略有降低D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环境酸碱平衡的基础C解析:细

20、胞外液中有缓冲对,能将人体的pH维持在7.357.45,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发生剧烈变化,A正确;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它含有/H2CO3、等离子有关,B正确;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成乳酸,C错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环境酸碱平衡的基础,D正确。2(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科学家研究发现,节食减肥的中学生出现了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计算能力下降。过度节食还能诱发骨质疏松、贫血、低血钾、内分泌失调、情绪低落等多种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度节食可能使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对膜面积较大的神经细胞的更新影响较大B钾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元素,血钾过低会影响神经、肌

21、肉的兴奋性CNa、Cl等离子的摄入量减少可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尿量增多D情绪低落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使免疫细胞功能下降C解析:过度节食可能使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对膜面积较大的神经细胞的增殖和更新影响较大,A正确;钾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大量元素,其作用主要是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血钾低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B正确;Na、Cl等离子摄入量减少可使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尿量增多,C错误;情绪低落会使作用于免疫细胞的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导致免疫力下降,D正确。3(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新冠感染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

22、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组织液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电解质的含量基本相同B患者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导致出现肺水肿现象C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D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A解析:血浆中的电解质和组织液基本相同,血浆中的蛋白质的含量较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的含量高,A错误;细胞内液外渗和血浆蛋白外渗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加而引起肺部组织水肿,B正确;正常情况下,肝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这些酶就会从肝细胞中释放出来,进入血液,使血液里的肝酶含量高于正

23、常值,C正确;血氧饱和度正常可以保证细胞有机物正常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能量,D正确。课时质量评价(二十三)(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23广东六校联考)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O2、神经递质、血浆蛋白等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内环境酸碱平衡的维持与肺和肾两种器官密切相关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能力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D正常人体内,组织液渗入血浆的体积和血浆渗入组织液的体积相等D解析:O2、神经递质、血浆蛋白分布在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肺部呼吸功能和肾脏泌尿功能与内环境酸碱平衡的

24、维持密切相关,B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等调节能力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C正确;血浆渗入组织液的溶液体积等于组织液渗入血浆的溶液体积与组织液渗入淋巴液的溶液体积之和,D错误。2(2023广东汕头模拟)农民在用镰刀收割小麦时,手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疱内液体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的高B水疱主要由淋巴液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所形成C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可以不断更新D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能且只能渗入毛细血管C解析:水疱内的液体是组织液,组织液和血浆的组成成分

25、和含量都很接近,但是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高,A错误;水疱主要是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中形成的,B错误;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的物质是不断更新的,如果不更新就不会有相关状态的改变,C正确;水疱的自行消失是因为水疱中的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使组织液减少,水疱自行消失,D错误。3(2023广东佛山模拟)某同学因关节疼就医,被诊断为尿酸过高引起的痛风,医生告诉该同学嘌呤代谢会产生尿酸,建议他多喝水、控制饮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尿液中有尿酸而细胞外液中没有尿酸B多喝水可以促进尿酸通过尿液排出C该同学要少吃富含嘌呤的海洋鱼类D该同学痛风发作说明内环境稳态失衡A解析:尿液

26、来源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和尿液中都有尿酸,A错误;多喝水可以促进尿酸通过尿液排出,B正确;嘌呤代谢会产生尿酸,尿酸过高引起的痛风,因此该同学要少吃富含嘌呤的海洋鱼类,C正确;该同学痛风发作是由于内环境中尿酸含量过高,说明内环境稳态失衡,D正确。4某同学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D解析: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

27、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A正确;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降低,清水组的结果不合理,B正确;当加入的HCl达到一定量后,血浆组不能继续维持pH的相对稳定,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C正确;缓冲液组的曲线较血浆组先下降,说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D错误。5(2023安徽十校联考)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运动员在比赛期间身体会发生一些物质或生理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中各成分的含量稳定不变B肌肉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显著降低C肾上腺素的含量会增加D比赛过程中需要下丘脑调节呼吸、小脑调节平衡C解析:血浆中各成分含量是动态变化

28、的,不是稳定不变的,A错误;肌肉产生的乳酸不会使血浆pH显著降低,因为血浆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能使血浆的pH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运动员比赛过程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会增加,以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提供更多的能量,C正确;比赛过程中需要脑干调节呼吸、小脑调节平衡,D错误。6房水是由睫状体突产生的,充满在眼前、后房内的一种透明清澈液体。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主要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B泪液是房水外排形成的一种液体,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29、C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D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B解析:根据房水能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可知,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A正确;泪液是泪腺分泌的一种液体,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B错误;房水中蛋白质含量、葡萄糖含量均低于血浆中的相应含量,由此推测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C正确;若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因此可推知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D正确。7感染性肺水肿的病理过程中,会出现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肺毛细血管压力增加、淋巴循环障碍等症状。下图为肺组织的结构示意

30、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下列关于感染性肺水肿的分析,表述错误的是()A肺组织中绝大多数细胞可与A进行物质交换B血液流经肺组织,动脉端O2含量比静脉端高C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肺组织水肿D肺静脉闭塞症或肺静脉狭窄、输液过量均可能导致肺毛细血管压力增大B解析:肺组织中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组织液是这些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因此肺部绝大多数组织细胞可与A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血液流经肺组织,在该部位发生气体交换,将二氧化碳排出,氧气吸收进来,显然动脉端O2含量比静脉端低,B错误;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肺

31、组织水肿,C正确;肺静脉闭塞症或肺静脉狭窄、输液过量均可导致血流速度加快,进而导致肺毛细血管压力增大,D正确。8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整理的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的示意图,表示相关物质,、表示相关系统,甲、乙、丙、丁表示四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四种液体所含的物质种类和含量有差别,其中乙的蛋白质含量最高B当吃的食物过咸时,在垂体释放的激素作用下,B过程会减弱C给病人输入的NaCl会按照体液中甲、乙、丙、丁的含量比进入各种体液D口服药物后,药物分子发挥作用离不开、系统的作用D解析:乙、丙、丁依次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它们的物质种类和含量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

32、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甲为细胞内液,其中的物质种类和含量与乙、丙和丁相差很大,甲的蛋白质含量最高,A错误;当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来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即B过程会加强,导致尿量减少,B错误;给病人输入的NaCl溶液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来源于Na和Cl,输入的 NaCl大部分在细胞外液(由乙、丙和丁组成),进入甲(细胞内液)比较少,C错误;口服药物后,药物分子要经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浆中,再经过(循环系统)运输,作用于靶细胞,D正确。二、非选择题9血浆渗透压可分为

33、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_。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胶体渗透压是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而晶体渗透压是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

34、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致使血浆中无机盐等小分子的浓度变小,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说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1)血浆(2)增加降低(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0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请回答下列问题:(1)脑脊液_(

35、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_(填“双向”或“单向”)的。(2)脑脊液不仅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_。(3)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_,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4)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试验,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编号使用药物治疗时间治疗前水肿指数治疗后水肿指数停药两周后

36、水肿指数A组ACTH(79例)3个月4.19.61.12.91.12.9B组地塞米松(79例)3个月5.17.13.34.95.19.8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该实验方案体现了_对照。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_;_。解析:(1)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相当于组织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双向的,即血浆渗出毛细血管成为组织液,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成为血浆。(2)脑脊液不仅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脑脊液的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是脑外伤时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相对升高,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4)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ACTH的治疗效果,显然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药物的种类,因变量是组织水肿的相关指标。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实验方案体现了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对照,同时还有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ACTH治疗后基本无反弹情况出现。总之,ACTH治疗效果比地塞米松强。答案:(1)属于双向(2)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相对)升高(4)相互对照和自身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ACTH治疗后基本无反弹情况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