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含解析.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354769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含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素养提升 (1)领会史家文字和小说笔法。本文叙事,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来刻画,情节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2)理解对白的特点,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出人物个性。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外交使臣,面对强悍的秦王,他英勇无畏,应对自如。当秦王以“逆寡人”“轻寡人”相责难时,唐雎立即加以否定。他先重申安陵君的立场,再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一语,表明守土的坚定信念,同时激怒秦王,先发制人。当秦王问他有没有听说过“天子之怒”时,他却以“臣未尝闻也”轻轻带过,故作不知,显示出极大的蔑视和自信。他非但没有被秦王吓倒,反而针锋相对

2、,提出“布衣之怒”压制对方。经过一番慷慨陈辞, 以古证今,并且“挺剑而起”,最终让秦王屈服,表现出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士人品质。(3)了解对比与映衬、渲染与烘托的艺术手法。如围绕易地问题,就有秦王的欲求与安陵君的坚守,有秦王的无理狡辩与唐雎的据理抗争;在意志较量方面,则有“天子之怒”与“布衣之怒”的对垒。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唐雎的“未尝闻”;唐雎所说的“布衣之怒”,秦王归之于“免冠徒跣,以头抢地”。一个拒绝回答,非常傲慢;一个丑化描述,极为轻蔑。这样,人物形象对比鲜明,相互衬托,将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出来。作者为了追求夸张、强化的效果,多借助人物语言渲染气势、烘托气氛,增

3、强故事的“现场感”。如秦王说“灭韩亡魏”,目的是从气势上压倒对手;唐雎罗列刺客的壮举,也表明了血拼到底的气概。秦王先说“灭韩亡魏”,气势夺人;后说“韩、魏灭亡”,辞格已卑。这些生动的描写,极力地凸显了人物性格。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故 事 复 述www.zz&st#ep.co*m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易安陵”的要求遭拒。唐雎出使秦国,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取得胜利。最后秦王只好屈服。知识梳理一、 重点字词1. 通假字来源:zzst%&ep#*.com(1)故不错意也_同“_”,意思为:_来#源:&zzste*(2)仓鹰击于殿上_同“_”,意思为:_2.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4、天下缟素原意为:白色丧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2)形容词作动词来源:中教网*&%请广于君原意为:(面积,范围)宽阔,在句中的意思为:_3. 一词多义(1)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F _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F _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 _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_必能使行阵和睦(出师表) _(2)怒: 天子之怒F _怀怒未发 _怒而飞(北冥有鱼) _4. 重点实词(1)唐雎不辱使命 辱:_(2)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谓F:_(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_(4)安陵君其许寡人 许F:_(5)大王加惠 加:_ 惠:_(6)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然F:_(7)秦王不说 说F:_w

5、ww#.zz*ste&(8)且秦灭韩亡魏 灭F:_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9)故不错意也 意:_(10)而君逆寡人者 逆F:_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11)岂直五百里哉 岂直:_ 直:_(12)秦王怫然怒 怫然:_(13)臣未尝闻也 尝F:_(14)伏尸百万 伏尸:_ 伏:_(15)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闻F:_ 布衣:_来#&源:中教网(16)亦免冠徒跣 徒:_ 跣:_(17)以头抢地尔 抢:_(18)非士之怒也 士:_(1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发:_ 休:_ 祲:_(20)若士必怒 必:_(21)今日是也 是F:_(22)挺剑而起 挺:_(23)秦王色挠 挠:_(24)长跪而谢之

6、曰 谢:_(25)寡人谕矣 谕:_(26)徒以有先生也 徒:_5. 文言虚词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_(1)之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_www.*% 聂政之刺韩傀也 _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长跪而谢之曰 _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_来源:#中教%*网& 以君为长者 _(2)以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_ 徒以有先生也 _(3)安陵君其许寡人 _ 受地于先王 _(4)于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_ 来%#源*:中&教网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_(5)何 何至于此 _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_(6)也 非士之怒也 _来源:zzste&p.co*%m(7)且秦灭韩亡魏 _(8)以君为长者

7、 _ 来源:%中*教网&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_(9)而 长跪而谢之曰 _来%源#:zzstep.*com&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_ 轻寡人与 _(10)与 与臣而将四矣 _(11)虽千里不敢易也 _(12)岂直五百里哉 _(13)秦王怫然怒 _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14)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_(15)与臣而将四矣 _二、重点句子翻译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课后习题)2.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课后习题)3.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课后习题)(2018乌鲁木齐)中国教育出版网*%#4.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8、(2018贵港)三、文意理解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秦王向安陵君提出“以小易大”的换地想法,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满足自己非分的要求,表现出秦王的骄蛮欺诈、盛气凌人。B. 秦王的政治骗局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恼羞成怒,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天子之怒”引起的可怕场景。C. 唐雎列举专诸王僚等史实,一方面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另一方面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D. 本文句式丰富多彩,有长有短,有整有散,有质疑,有陈述,有判断,有斩钉截铁之决然,有柔中带刚之委婉,多种形式糅合,艺术表现力非凡。针对

9、训练来源:#*中教网%(2020原创)文言文阅读。(10分)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夕日欲颓B.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内外异法也C. 臣未尝闻也 未尝稍降辞色中%*&国教育出版网D. 怀怒未发 苍颜白发2.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轻寡人与与儿女讲论文义B. 受地于先王 达于汉阴C. 以君为长者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 长跪而谢之曰 朝而往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第1段秦王先设骗局,以大欺小,安陵君不甘示弱,以安陵是祖先的遗产为由严词拒绝,导致矛盾激化,安陵国前程险恶,后派唐雎出使秦国。

10、来源:zzstep.%com&B. 第2段中唐雎面对秦王的压力,沉着冷静,从容应战,在假设与让步中带着坚定,在反诘与蔑视中含有嘲讽,在言语中激怒秦王。C. 文中用“不说”“怫然怒”“色挠”等词语,如同一条暗线,串连起秦王情绪的变化,从自以为是、不可一世到赔礼道歉,富有戏剧性。D. 文章在人物对话中展开,自然形成对比,造成相互映衬的效果。如在意志较量方面,以“天子之怒”与“布衣之怒”对垒,形象对比鲜明。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中%国教育*出版网#来%#源:&中教网参考答案及解析w*#ww

11、.zzs唐雎不辱使命来源:zzstep%#.c&om战国策来#源*:%中教网知识梳理一、1. (1)错措在意(2)仓苍青色2. (1)穿白色丧服(2)增广、扩充3. (1)派出使使唤使者致使,让(2)生气,发怒愤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4. (1)辱没、辜负(2)对说(3)交换(4)答应(5)施予恩惠(6)虽然如此(7)同“悦”,高兴 (8)灭亡(9)意图(10)违背(11)哪里只是 只是(12)愤怒的样子(13)曾经(14)横尸在地 趴着,面向下俯卧(15)听说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16)裸露赤脚(17)碰,撞(18)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19)发作吉祥不祥(20

12、)一定 (21)这样(22)拔(23)胆怯(24)道歉(25)明白,懂得(26)只,仅仅5. (1)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从先王那里接受的封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指唐雎(2)介词,用介词,把介词,凭借介词,因为(3)表示祈使语气(4)介词,从介词,到(5)疑问代词,为什么疑问代词,怎么(6)表反问语气表陈述语气(7)连词,表递进,况且(8)动词,当作(9)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但是(10)语气助词,表疑问,相当于“吗”连词,和(11)表假设,即使(12)表反问语气(13)的样子(14)表疑问语气(15)表陈述语气二、1. 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

13、就答应我吧!2. 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3.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充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4.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三、A【解析】由文中“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可知,秦王提出的换地想法为“以大易小”。针对训练1. (2分)C【解析】A项中“欲”,前者意思是“想要”,后者意思是“将要”。B项中“使”,前者意思是“派”,后者意思是“让”。C项中“尝”,意思都是“曾,曾经”。D项中“发”,前者意思是“发作”,后者意思是“头发”。2. (2分)D【解析】A项中“与”,前者为语气词,表疑问,后者为介词,可译为“给,向”。B项中“于”,都为介词,前者可译为“从”,后者可译为“到”。C项中“为”,前者为动词,可译为“当作”,后者为介词,可译为“向,对”。D项中“而”都为连词,表修饰,可不译。3. (2分)A【解析】由第1段中“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弗敢易”可见,安陵君态度和言辞都十分婉和。4. (1)(2分)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1分)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1分)(意对即可)中国*教育出%版网&#(2)(2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1分)只是因为有先生啊。(1分)(意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