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96287455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文言文阅读 四川省达州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人。天圣五年,登进士第,累擢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嘉祐六年,迁给事中,数日,拜枢密使,迁侍郎,辞不受。七年,薨于位,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初拯以大理评事知建昌县辞以亲年高改和州管库,而亲不欲去乡里,遂解官就养,及亲亡,庐墓侧,终丧不忍仕。久之,知扬州天长县,有诉盗割牛舌者,拯曰:“第杀而鬻之。俄有告私屠牛,拯曰:“已割其舌矣,非私杀也。”盗色

2、变,遂引伏。尝使北虏,虏典客曰:“雄州开便门,欲诱纳叛人,刺候疆事邪 拯曰:“诚欲刺之,自有正门,何必便门也,此岂尝问涿州门邪 ”虏有沮色。为御史,言诸道转运,加按察使之名,以苛察相尚,奏劾官吏,更倍于前,皆捃摭细故,使吏不自安,诏为罢之。除陕西转运使,既行数日,有他路监司,对而求章服者,上不悦,因传宣中书曰:“包拯使陕西,未尝自言也。可赍三品服赐之。及知谏院,数论斥大臣,请罢一切内降,又录唐魏征三疏,请置座右,及别条他事,言明慎听纳,辨别朋党,爱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其论甚美。奉使河北,言牧马占邢、沼、赵三州沃壤万五千顷,悉请以予民,从之。开封旧制,讼牒令知牌司收之于门外,拯开府门,使径至庭

3、下辨曲直。京师大水,拯以势家多置园第惠民河上,岁久堙塞,遂尽毁去。宦者伪增地契步数,悉奏劾之,权贵为之敛迹。请裁抑内侍,减节冗费,条责诸路监司,御史府得自举属官,减一岁休暇日,事皆施行。其为人,不苟合,未常伪辞色以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亦皆绝之。人多惮其方严,虽里巷妇人稚子莫不知其名。仕至通显,奉已俭约如布衣时。 (选自隆平集,有刪改) 注章服;唐宋时官员公服,三品以上紫色,五品以上绯色,有时官品不及而皇帝特许服紫或服绯,显示尊荣,称章服。内降:不按常规经中书等省议定,而由宫内直接发出诏令。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

4、,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初A拯以B大理C评事知D建昌县E辞F以亲年高G改和州管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去,指离开。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公然抱茅入竹去”的“去意思相同。 B.色,指脸色、表情。与“年老色衰”的“色意思不相同。 C.座右,指座位右边。文中的意思是要用魏征的奏疏来警醒国君,使之受到教益。 D.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借指平民,后也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包拯考中进士后一直在朝为官,嘉祐六年时,包拯升任给事中,很快又得到升迁,但他推辞没有

5、接受;在包拯去世后,朝廷对其进行褒奖。 B.有农人的牛被偷割掉舌头,包拯让他杀掉牛卖掉,有人来告发农人私自杀牛,包拯据此判断此人为偷割牛舌的人,罪犯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C.包拯认为转运使兼任按察使的制度不合理,他们崇尚苛察,导致被弹劾的官员数量大增,使官吏们不能安心,最终朝廷下诏取消了这种制度。 D.包拯在出任陕西转运使时,并未向朝廷请求章服,其他官员向皇帝请求章服时,皇帝想到了包拯,赐给他三品章服。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雄州开便门,欲诱纳叛人,刺候疆事邪 (2)京师大水,拯以势家多置园第惠民河上,岁久堙塞,遂尽毁去。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

6、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朋党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之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

7、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

8、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英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B.当其同利之时

9、/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C.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D.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与“幸可广问讯”(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幸意思相同。 B.“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与今行而

10、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两句中“信”意思不同。 C.“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两句中“治意思不同。 D.“善人虽多而不厌也”与“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厌”的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指出,朋党的存在有其历史的依据,作者用“同道“同利鲜明地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使自己的观点十分明了。 B.第二段对比分析了“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差异,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 C.第三、四段,作者举例分析,阐述了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信用君子之朋则国兴的道理,表达了作

11、者对当今人君诛戮君子之朋的痛心。 D.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先提出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的问题,接着从多方面举例分析问题,最后达到意味深长地提醒当今统治者的目的。 13.把下血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5分) (2)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5分)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小题。 【甲】 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

12、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 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以九月发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

13、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节选自班固汉书李陵传) 【乙】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

14、一以当千。死伤积野,余不满百。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把需要断句位置的字母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3 分) 诏A陵以九月发B陵将其步卒五千C出居延至D浚稽山E与单于相直G骑可三万F围陵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奇材剑客也”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张衡传)中两“奇”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B.“一以当千与“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中两“当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C.“群臣皆罪陵”与“臣知欺大

15、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两“罪”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D“兵尽矢穷与“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苏武传)中两“穷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甲文条理清晰地记载了李陵请缨出塞、勇战单于、突围失败、被迫投降、病死匈奴的一系列事件。 B.据甲文,因兵少无援突围不成,加上韩延年等战死、四百多人逃还,李陵见大势已去,于是投降。 C.乙文中,李陵屡用强烈对比,极力渲染双方兵力悬殊,意在表达自己投降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 D.两文都描写了李陵与匈奴作战的经过,甲文为史传,偏于客观,乙文为书信,更具文学感染力。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6、(10 分) (1)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5 分) (2)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5 分)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

17、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

18、。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 (节选自后汉书 班固传,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吏椎A呼之B奴C醉骂D兢大E怒F畏宪G不H敢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编辑,

19、编撰,与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意思不同。 B阙,古代宫殿、祠庙门前两边可供瞭望的楼台,常借指皇帝所居之处、朝廷。 C本纪,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和诸侯传记,始于司马迁史记。 D闻,听到,听说,与桃花源记中“村中闻有此人”的“闻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班固聪颖多才,年轻有为。他刚成年,就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向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B班固勤奋好学,他广泛阅读大量古籍,等成年后发现父亲先前续写的史书还不够详尽时,想继承父亲的事业。 C班固经历磨难,矢志修史。他被人举报私修国史而遭遇了牢狱

20、之灾,在班超营救澄清冤情后,被皇帝召到校书部继续著书。 D班固以中护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窦宪派遣班固迎接北单于的使臣,班固因未到达迎接地点完成任务而免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 (2)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青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九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教,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

21、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隋日内外庶官,政以依违,而致祸乱,人多不能深思此理。当时皆谓祸不及身,面从背言,不以为患,后至大乱一起,家国俱丧,虽有脱身之人,纵不遭刑戮,皆辛苦仅免,甚为时论所贬黜。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因令诸司,若诏教颁下有未稳便者,必须执奏,不得顺旨便即施行,务尽臣下之意。 贞观四年,太宗问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克己复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宿卫之士,传飧而食,虽

22、性非仁明,亦是励精之主。”太宗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虽则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宰相以下,惟即承顺而已。朕意则不然,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节选自贞观政要)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

23、答案标号涂黑。 夫心暗A则照有不通B至察C则多疑于物D又欺孤儿E寡妇F以得天下G恒恐H群臣I内怀不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拟相防过误”与“本自无教训(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本”字含义相同。 B. “因令诸司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C. “皆委百司商量”与“如土委地(庖丁解牛)两句中的“委”字含义相同。 D. “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与“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两句中的“察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书省、门下省要相互纠正在颁发诏令时出现的错误,如果门下

24、省所颁发的皇帝诏令不合规范,中书省就要驳正违失。 B. 隋文帝事必躬亲,使大臣们无法过多参与政事,即使隋文帝决策失误,也少有人劝谏。 C. 唐太宗认为萧瑀对隋文帝的了解不全面,在唐太宗看来,隋文帝之所以如此勤勉,和他自身性格有很大关系。 D. 唐太宗认为天下之大,会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诏令在颁布之前,应该先和百官商量,同宰相谋划。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有脱身之人,纵不遭刑戮,皆辛苦仅免,甚为时论所贬黜。 (2)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 14. 文中两段都是唐太宗与臣子在谈论治国理政,但又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文言文

25、阅读 四川省达州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人。天圣五年,登进士第,累擢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嘉祐六年,迁给事中,数日,拜枢密使,迁侍郎,辞不受。七年,薨于位,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初拯以大理评事知建昌县辞以亲年高改和州管库,而亲不欲去乡里,遂解官就养,及亲亡,庐墓侧,终丧不忍仕。久之,知扬州天长县,有诉盗割牛舌者,拯曰:“第杀而鬻之。”俄有告私屠牛,拯曰:“已割其舌矣,非私杀也。盗色变,遂引伏。尝使北虏,虏典客曰:“雄州开便门,欲诱纳叛人,刺候疆事邪

26、”拯曰:“诚欲刺之,自有正门,何必便门也,此岂尝问涿州门邪 虏有沮色。为御史,言诸道转运,加按察使之名,以苛察相尚,奏劾官吏,更倍于前,皆捃摭细故,使吏不自安,诏为罢之。除陕西转运使,既行数日,有他路监司,对而求章服者,上不悦,因传宣中书曰:“包拯使陕西,未尝自言也。可赍三品服赐之。”及知谏院,数论斥大臣,请罢一切内降,又录唐魏征三疏,请置座右,及别条他事,言明慎听纳,辨别朋党,爱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其论甚美。奉使河北,言牧马占邢、沼、赵三州沃壤万五千顷,悉请以予民,从之。开封旧制,讼牒令知牌司收之于门外,拯开府门,使径至庭下辨曲直。京师大水,拯以势家多置园第惠民河上,岁久堙塞,遂尽毁去。宦

27、者伪增地契步数,悉奏劾之,权贵为之敛迹。请裁抑内侍,减节冗费,条责诸路监司,御史府得自举属官,减一岁休暇日,事皆施行。其为人,不苟合,未常伪辞色以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亦皆绝之。人多惮其方严,虽里巷妇人稚子莫不知其名。仕至通显,奉已俭约如布衣时。 (选自隆平集,有刪改) 注章服;唐宋时官员公服,三品以上紫色,五品以上绯色,有时官品不及而皇帝特许服紫或服绯,显示尊荣,称章服。内降:不按常规经中书等省议定,而由宫内直接发出诏令。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初A拯以B大理C评事知D建昌县

28、E辞F以亲年高G改和州管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去,指离开。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公然抱茅入竹去的“去”意思相同。 B.色,指脸色、表情。与“年老色衰的“色意思不相同。 C.座右,指座位右边。文中的意思是要用魏征的奏疏来警醒国君,使之受到教益。 D.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借指平民,后也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包拯考中进士后一直在朝为官,嘉祐六年时,包拯升任给事中,很快又得到升迁,但他推辞没有接受;在包拯去世后,朝廷对其进行褒奖。 B.有农人的牛被偷割掉舌头,包

29、拯让他杀掉牛卖掉,有人来告发农人私自杀牛,包拯据此判断此人为偷割牛舌的人,罪犯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C.包拯认为转运使兼任按察使的制度不合理,他们崇尚苛察,导致被弹劾的官员数量大增,使官吏们不能安心,最终朝廷下诏取消了这种制度。 D.包拯在出任陕西转运使时,并未向朝廷请求章服,其他官员向皇帝请求章服时,皇帝想到了包拯,赐给他三品章服。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雄州开便门,欲诱纳叛人,刺候疆事邪 (2)京师大水,拯以势家多置园第惠民河上,岁久堙塞,遂尽毁去。 10.A E G(评分参考:每涂对一处给1分,共3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解析原句为:初,拯以大理评事

30、知建昌县,辞以亲年高,改和州管库。意思是:最初,包拯凭借大理评事的身份担任建昌县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而辞去职务,改任和州管库。 11.A 解析 A项“去乡里”的“去是“离开”的意思,“公然抱茅入竹去的“去”是“前往,到别处的意思,意思不同; B项“色变”的“色指“脸色”,“年老色衰的“色” 指“容貌,意思不同; C、D两项正确。 12.A 解析包拯并未一直为官,根据后文,他曾因双亲原因,有一段时间没有为官。 13. (1)雄州城开了一个便门,是不是想招引接纳我国叛逆之人,来刺探边疆情报呀 (评分参考:诱纳、刺候、疆事各1分,句意2分) (2)京城发大水,包拯认为有势力的人家很多在惠民河上

31、修筑园林楼榭,日子久了堵塞河道,于是全部毁掉。 (评分参考:大水、置、堙塞、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人。天圣五年考中进士,连续升迁担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嘉祐六年,升迁担任给事中,几天后,被任命为枢密使,随即又升为侍郎,包拯推辞不受。嘉祐七年,在任上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孝肃”。最初,包拯凭借大理评事的身份担任建昌县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而辞去职务,改任和州管库,可是父母不想离开乡里,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等到父母去世之后,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不忍出仕。过了很长时间,包拯担任了扬州天长县的知县,有上

32、诉盗贼割掉牛的舌头的,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掉卖了。不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道:“已经割掉了牛的舌头,不是私自杀掉耕牛。”盜贼脸色改变,于是认了罪。包拯曾出使契丹,契丹的典礼官对包拯说:“雄州城开了一个便门,是不是想招引接纳我国叛逆之人,来刺探边疆情报呀 包拯说:“如果我们想要刺探情报,自然有正门,何必开便门呢,难道我们曾经问过你们的涿州开便门的事吗 ”契丹人露出沮丧的神情。包拯担任御史,指出当时各路转运使,都兼任按察使,以苛刻的考察来相互标榜,上奏弹劾官员,比以前多几倍,往往摘取无关紧要的小事,使得地方官吏十分不安,上奏朝廷废止了按察使之职。包拯担任陕西转运使,前往任

33、职几天后,有其他路的监司,到宫中回答皇帝提问时向皇帝请求赐给自己章服,皇帝很不高兴,于是传令宣召中书说:“包拯任陕西转运使,不曾自己说过这样的话。可以带着三品的章服赐给他。等到包拯掌管谏院,多次议论和斥责大臣,请求朝廷停止所有内降行为,又罗列上陈唐代魏征的三篇奏疏,希望皇帝把 它们当作座右铭,又.上章陈述另外几件事,天子应当明智地听取和采纳臣下的意见,辨清结党营私的人,爱惜有才能的人,不能坚持先入为主的主观意见,他的观点非常好。奉命出使河北,进言说牧马占据了邢、洛、赵三州一-万五千顷肥沃的民田,请求全部给老百姓耕种。朝廷答应了他的请求。开封府以前的制度规定,诉状让收受讼状的府吏在门外收取,包拯

34、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开封府院中陈述是非曲直。京城发大水,包拯认为有势力的人家很多在惠民河上修筑园林楼榭,日子久了堵塞河道,于是全部毁掉。官员们增加自己地契的步数,包拯全部上奏弹劾这些弄虚作假的人,权贵们因为此事收敛行迹。包拯请求裁减内廷侍臣的人数,减损和节约浩大的开支,责成各路行政机构尽职尽业,御史府可以自行推荐属官,减少每年的休假日期,这些事情都得到了实行。他的为人,不随意附和别人,不装模作样地取悦别人,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亲旧故友的消息都断绝了。人们都害怕他方正严厉,即使是街巷中的妇女儿童没有不知道他的名字的。他官位高、名声大,他奉养自己节俭就像做平民百姓的时候。 四川省

35、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朋党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之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

36、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

37、,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英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

38、为朋者/伪也 B.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C.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D.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与“幸可广问讯(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幸”意思相同。 B.“所

39、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与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两句中“信意思不同。 C.“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两句中“治”意思不同。 D.“善人虽多而不厌也与“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厌的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指出,朋党的存在有其历史的依据,作者用“同道“同利”鲜明地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使自己的观点十分明了。 B.第二段对比分析了“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差异,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 C.第三、四段,作者举例分析,阐述了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信用君

40、子之朋则国兴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人君诛戮君子之朋的痛心。 D.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先提出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的问题,接着从多方面举例分析问题,最后达到意味深长地提醒当今统治者的目的。 13.把下血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5分) (2)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5分) 10.A 11.D(D,“厌”通“餍,满足;A,都是“希望”意思;B,忠诚/信物;C,太平/治理) 12.C(“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人君诛戮君子之朋的痛心于文无据) 13.(1)用这些来修养自身,志趣相同的人就能相互帮助;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心思(观

41、点)相同的人就能共同渡过(难关)。(大意2分,落实“益:帮助”“事:为动用法,为做事“济:渡过”各1分) (2)唉!国家兴盛灭亡安定动乱的旧迹,做君王的人可以把这些作为借鉴。(大意2分,落实“治乱;安定动乱“述;事迹、旧迹”“鉴:作为借鉴各1分) 【参考译文】 我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大概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但是我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原因呢 小人所爱所贪的是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

42、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亲人,也不会互相保护。所以说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修养自身,(大家)就会志趣一致相互帮助;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大家)就会心思(观点)相同取得成功。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觉,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唐尧的时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结为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八恺等十六人结为一个朋党。舜辅佐尧,斥退“四凶”的小人朋党,而进用“元、恺的君子朋党,唐尧的天下因此非常太平。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菱、稷、契等二

43、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廷。他们互相称颂,互相谦让,一共二十二人结为一个朋党。但是虞舜全都进用他们,天下也因此得到大治。尚书上说:“商纣有亿万臣,是亿万条心;周有三千臣,却是一条心。”商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可以说不成朋党了,于是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后汉献帝的时候,把天下名士都关押起来,把他们视作“党人。等到黄巾贼来了,汉王朝大乱,然后才悔悟,解除了党铟释放了他们,可是已经无可挽救了。唐朝的末期,逐渐生出朋党的议论,到了昭宗时,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杀害了,有的竟被投入黄河,说什么“这些人自命为清流,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唐朝也就随之灭亡了。

44、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商纣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汉献帝:能杀害“清流们的朋党的,谁也不及唐昭宗之时;但是都由此而使他们的国家招来混乱以至灭亡。互相称颂、谦让而不相疑忌的,谁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舞也毫不猜疑地进用他们。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虞命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蒙骗,却赞美虞舜是聪明的圣主,原因就在于他能区别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作为朋党又多又大的,谁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 唳!作为国家统治者(作为皇帝的)可以把这些使国家兴盛衰亡的史事作为借鉴。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

45、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小题。 【甲】 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 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以九月发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