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市农业主推技术.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6251286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PDF 页数:63 大小:10.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上海市农业主推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22年上海市农业主推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上海市农业主推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上海市农业主推技术.pdf(6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上海市农业主推技术序号主推技术名称1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1水稻机械化穴直播技术3稻田杂草“播(插)喷同步”防除技术4BT型杂交粳稻机械化制种技术5设施内鸡毛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6蔬菜废弃物好氧堆肥技术7设施草莓套种鲜食玉米图效生态栽培技术8鲜食玉米缓控释肥一次性施肥技术9大棚草莓肥药双减绿色图效栽培技术模式10羊场高效生产智能化管理关键技术11猪场废弃物源头减量关键技术12高品质中华绒螯蟹“江海21”池塘生态养成技术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一、技术模式概述该技术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保持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为目的,在精细监测、精准预报的基础上,精确指导,减少大田防治用

2、药次数和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前期强化农业措施,降低田间病虫基数,创造有利于水稻生长、天敌繁殖,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农田生态。技术上优化农田生态环境,选择性应用灯诱、性诱等物理措施辅助防治。关键时期,选用生物药剂或高效环保农药防治。二、技术模式内容1、基础性预防技术1.1 选 用 抗(耐)性品种选 用 抗(耐)稻瘟病、稻曲病、条纹叶枯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合理布局种植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选用未发生杂草稻的区域培育的稻种,播种前对稻种进行筛扬,淘汰掉稻种中杂质和杂草种子。1.2 轮作换茬和播前深翻对上年杂草、特别是杂草稻发生严重的田块,改直播稻为移栽稻,或种植其

3、它作物,压低杂草、杂草稻基数。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 1 0 天,降低虫源基数。播栽前灌水整田,捞去下风头稻田边和田角水面浪渣,烧毁或深埋,减少杂草、纹枯病病源等基数。1.3 健身栽培适期播种,避开螟虫一代产卵盛期和灰飞虱集中迁移为害期。加强水肥管理,合理掌握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水的管理掌握湿润灌溉,适时晒田,控制田间湿度。稻纵卷叶螟发生严重时,适当调节搁田时间,降低幼虫孵化期田间湿度,在化蛹高峰期灌深水2 3天,杀死虫蛹。1.4 物理阻隔育秧若育秧期田间灰飞虱或螟虫基数大,在

4、水稻秧苗期,采用 2 0 4 0 目防虫网全程覆盖。阻隔稻飞虱,预防病毒病。阻隔螟虫产卵,减少螟虫基数。2、生态调控及生物防控技术2.1 生态调控农田四周田壤不使用灭生性除草剂除草、不采用焚烧田坎等方式除草,保留禾本科杂草,杂草过旺时采用割草的方式除草,为天敌提供栖息地。田壤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蜷等天敌的控害能力。路边沟边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减少二化螟和大螟的种群基数。2.2 性信息素诱杀根据螟虫冬后调查情况,在螟虫基数较高的区域,于越冬代二化螟、大螟始蛾期开始,集中连片使用性诱剂,通过群集诱杀或干扰交配来控制害虫基数。选用持效期2个月以上的诱芯

5、和干式飞蛾诱捕器,按照外密、内疏的布局方法,平均每亩放置1.5个,放置高度以水稻分票期距地面50cm、穗期高于水稻顶端10cm为宜。2.3 稻螟赤眼蜂控害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 3次,间隔3 5天,每次放蜂10000头/亩。每亩均匀放 置5 8个点,放蜂高度以分票期蜂卡高于植株顶端520cm、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 10cm为适宜。2.4 种养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稻田养鸭、养鱼、稻养虾、养蟹、养蛙等种养结合的种植模式,通过养殖的鸭、鱼、虾、蟹、蛙等取食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病虫草的发生为害。2.5 养草灭草和人工除草往年杂草稻发生重的区域,提前耕翻、上水保湿

6、,诱发杂草、杂草稻种子提早出苗,等杂草基本出苗后(约10/5天)再次耕翻,然后再播种水稻。常规田块在夏熟作物收获后,及时灌水和用拖拉机旋耕耕翻,打碎和淹埋夏熟残杆。对前期防除效果较差,田间发生杂草、特别是杂草稻发生的田块,在杂草稻灌浆前(约 9月上中旬前)人工拔除或剪去稻穗,并及时销毁。3、科学用药技术3.1 用药思路一是明确不同阶段的防控主要任务,根据病虫害发生程度和对象,确定大田防治时间和每次防治的对象。尽可能减少用药次数,水稻生长前期尽量少用药。二是虫害的防治实施达标防治,不打保险药。病害在发病初期用药,以预防为主。三是优先选择对天敌影响小的生物农药,在病虫害大发生时,选用高效、低毒、低

7、残留、对天敌安全的应急防治药剂。3.2 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按 照 每 1公斤种子用1 7%杀螟乙蒜素W P 1 0 克浸种催芽,参与绿色食品认证的选用2.5%咯菌睛悬浮种衣剂(适乐时)按 照 每 1公斤种子4 5克的量进行拌种,阴干后再浸种催芽。移栽稻,秧苗移栽前2 3天施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胱等,带药移栽,预防螟虫和稻蓟马、稻飞虱、叶蝉及其传播的病毒病。3.3 大田第一阶段用药重点对象为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防控任务是降低基数,抑制本地病虫的发展,减轻后期防控压力。稻纵卷叶螟严格达标用药,不打保险药,防治时间尽可能后移。根据田间发生的轻重程度差异,选择对应药剂。稻纵卷叶螟选择苏云 稻纵颗、

8、短稳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药剂,或芾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氟虫甲虫肿等对天敌相对安全的化学药剂。3.4 大田第二阶段用药重点对象为纹枯病、稻纵卷叶螟、螟虫和稻飞虱,防控任务是控制危害。稻纵卷叶螟和螟虫选择防控适期相对较宽的高效药剂,纹枯病防治药剂根据第一次用药效果和发生程度选择井冈霉素类药剂或者氟环嗖、喂味酰胺类药剂。3.5 大田第三阶段用药防控任务是穗期保护,根据穗期主攻对象组合用药,预防穗颈瘟、纹枯病、稻曲病、穗腐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稻纵卷叶螟和螟虫选择高效药剂,病害明确主攻种类,选择相应药剂组合。三、增产增效情况与常规田相比,水稻生长期间化学农药使用

9、量减少3 0%以上,大田施药减少2次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内,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1 0 0%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水稻稻米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产量与常规田相当或略高于常规田。四、推荐单位及联系方式推荐单位: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系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6 2 8 号邮政编码:2 0 1 1 0 3联系人:武向文联系电话:水稻机械化穴直播种植技术一、技术模式概述为了切实解决常规品种的机械化种植问题,农机、农艺部门密切配合,以机械直播为途径,积极引进多种直播机型,包括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型号的条播机、穴直播机械,进行农机、农艺技术的综合示范和筛选,逐步确立了以机械穴播为主的机直播

10、栽培路线,不断改进机械性能,完善配套农艺技术,在市郊逐步推广应用。全市机直播面积由“十二五”初 的 1 0 余万亩,逐步发展到“十三五”末的8 0 万亩,并主要以穴直播栽培为主。至 2 0 2 1 年,全市机穴播种植面积8 0.7万亩,机穴播种植成为了市郊水稻的主要种植方式。二、技术模式内容与传统的人工直播栽培比较,水稻机械化穴直播种植具有 4个方面优势:一是机播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二是作业质量均衡,大田播种量和基本苗,可通过机械调节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实现标准化生产;三是机械化种植后大田秧苗成行成穴,通风透光条件好,有利于提高植株抗逆性,减轻病虫害发生;四是机械穴播技术环节简单,作业成本

11、低,易于被种植户接受和掌握,便于推广。1、核心技术一是精细整地,沟系配套。采用“一耕一耙”或“二耕一耙等方式实施播前机械耕作,力求田块平整一致;同时,针对不同机型,加强纵、横沟系的配套,有条件的区域加开中间“丰产沟”,有利出苗整齐和后续水浆管理;二是适时早播,正确掌握播量。结合当地茬口条件,常规稻品种力争在5月底 至6月上旬播,亩播种量折净干谷3.5 4.0公斤,折芽谷4.7 5.3公斤,穴 距12 14cm,亩 播1.9万穴以上,基本苗力 争 达8.5 9.5万株;迟熟类杂交稻品种,5月中下旬播种,宜早不宜迟,亩播种量折净干谷1.8 2.0公斤,折 芽 谷2.52.7公斤,穴 距14 1 6

12、厘米,亩 播1.7万穴以上,基本苗力争4.5 5.5万株。三是加强前期化除措施落实,严防草害发生。根据种植田块的杂草基数和草相、草龄,有针对性选用防除药剂,采用播前或播后苗前“一封、一杀、一补”或“二封一补 的防除策略,结合农业综合防除措施的应用,有效防控草害发生。2、配套技术一是合理茬口搭配和品种选择。对 于 早 茬 口 田 块(绿肥或冬耕休闲地),应选用生育期较长的中、迟熟晚粳类杂交品种,以充分利用早茬口早播优势,发挥杂交稻增产潜力;对于中、晚 茬 田 块(大小麦、油菜茬),宜选用生育期相对较短的早、中熟晚粳类常规品种,力求适期早播;对于迟熟小麦茬田块,宜选用早熟晚粳或中熟中粳类品种,以满

13、足不同品种对生育期的需求,实现高产稳产目标。二是科学肥水管理,有效调控群体质量。宜采用“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策略,注重氮、磷、钾养分平衡施用,结合水浆管理,有效调控各阶段群体指标。常规稻品种基本苗9万左右,高 峰 苗36-40万,成 穗 率65%左右,有 效 穗 数25-27万穗;杂交稻品种,基 本 苗5万左右,高 峰 苗32-35万,成 穗 率65%以上,有效穗 数21-24万穗。三是注重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提倡专业化统防统治。三、增产增效情况以市水稻产业体系建设项目和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点产量为测算依据,2017-2021年,全市累计推广机穴播面 积356.4万亩次,示范点

14、平均亩产621.3公斤,较 对 照(全市平均单产)平均增产49.1公斤、增 幅8.6%;累计新增稻谷6.94万吨,新 增 产 值1.47亿 元(稻 谷 按3.0元/公斤测算),新 增 利 润1.47亿 元(生产成本同人工直播),亩 均 增 效147.47 G o四、推荐单位及联系方式推荐单位: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系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628号邮政编码:201103联系人:李刚联系电话:稻田杂草“播(插)喷同步”防除技术一、技术模式概述稻田杂草“播(插)喷同步“防除技术是指在机直播或机插秧的同时,利用加装在播种机和插秧机上的喷雾装置,把土壤封闭除草剂同步施入田中,将水稻播种(移栽)与

15、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同步一次性完成,从而实现水稻播种(移栽)和杂草防控机械化、精准化。稻田杂草播(插)喷同步技术可以提升机械作业效率,节约劳动用工,降低劳动强度,解决当前机直播和机插秧稻田前期管理既要控草、又要防止水稻出苗或秧苗发生药害的技术难题。同时,因为用药及时、施药时不翻动土层、喷雾均匀,可大大降低稻田前期杂草发生基数,进而减少除草剂使用频次和使用剂量,对促进稻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发展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技术在本市奉贤、松江、崇明、金山、浦东和宝山等区进行示范应用。图1直播机“播喷同步”装 置 图2插秧机“插喷同步”装置二、技术模式内容“稻田杂草”播(插)喷同步 防除技术

16、”是稻田杂草全程 防 控“一封一杀”中最重要的核心之一,是稻田全生育期杂草防控成败的关键所在。具体技术要点如下:1、养草灭草。这是实施稻田杂草“播(插)喷同步”防除技术的基础。养草灭草,是指利用冬季农田休耕或绿肥茬口,在水稻播种或移栽前提早灌水,诱导杂草种子萌发出苗,至水稻播种或移栽前利用机械整地时耕翻消灭已出苗杂草。该技术措施集土壤耕翻一水管养草一机械灭草于一体,是实现稻田杂草绿色防控和除草剂减量使用的有效手段。具体操作要求是,4月中下旬水稻直播或插秧前2030天耕翻田块,耕翻后及时上深水层,并让其自然落干,期间保持干湿交替的水浆管理,诱导杂草种子萌发。休耕田至水稻直播或插秧前13天、绿肥田

17、至水稻直播或插秧前5-7天进行机械翻耕,消灭已出苗的杂草。图3通过“养草灭草”诱发的杂草图4通过翻耕消灭已萌发的杂草2、播(插)喷同步。这是实施稻田杂草“播(插)喷同步”防除技术的核心。作业前在直播机或插秧机上安装好”播喷同步”装置,同时储备好推荐的相关除草剂产品以及专用安全解毒剂。除草剂应是农业农村部颁布的绿色食品推荐使用除 草 剂(A级)或上海市绿色防控推荐使用除草剂名录中的产品,安全解毒剂也已获国家主管部门农药登记证。作业时,按照每亩使用量及兑水比例配制成药液,再把配制好的药液加 入 到“播喷同步”装置的药桶中照据机直播或机插秧栽培要求播种稻谷或移栽秧苗,完成边播种(插秧)边喷施除草剂作

18、业,随后按照水稻栽培管理要求进行正常水浆管理即可。图5“播喷同步”作业现场图6“插喷同步”作业现场图7 机插秧田实施“插喷同步”的效果3、封杀结合。这是实施稻田杂草“播(插)喷同步”防除技术的保障。稻田杂草萌发有先后,是伴随水稻整个生育期而持续发生的,所以当前生产上通常要采取“一封两杀三补”等34次用药防除田间杂草。本技术通过种植前的“养草灭草”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田间杂草基数。种植时的“播(插)喷同步”技术因喷药均匀,除早除小,防控效果卓越。在水稻种植后的早期再辅以一次“封杀结合”复配剂产品的使用,后期通过水浆管理调控抑制杂草生长,就可以较好地控制水稻整个生育期草害问题,较常规防除技术减少用药

19、12次,实现既减次又减量。“封杀结合”复配剂产品的选用原则同“播(插)喷同步”。图8植保无人机使用“封杀结合”复配剂产品防除杂草综上,本技术是以“播(插)喷同步”技术为核心的集成技术,该技术以稻田杂草绿色防控为遵循以高效省工省力农机农艺结合为原则,以化学除草剂减量使用和农民增效增收为导向,实现稻田杂草可持续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之目标。三 增产增效情况根据2 0 2 1 年对全市应用情况的不完全统计与机直播稻田杂草常规防除方案相比,采用稻田杂草“播(插)喷同步”防除技术,在水稻全生育期可减少使用除草剂2次,还可省去相应的施药用工,不计算水稻增产增收的效益,仅除草剂减次减量这一项,每亩至少可节约生产

20、成本5 0-8 0 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可观。四 推荐单位及联系方式推荐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联系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齐路1 0 0 0邮政编码:2 0 1 4 0 3联系人:田志慧联系电话:联系人:沈国辉联系电话:BT型杂交粳稻机械化制种技术一、技术模式概述1、技术基本情况长江中下游地区杂交晚粳主要为BT 型,是我国杂交粳稻影响最大、推广面积最广的地区。针 对 BT 型杂交粳稻不育系败育时间晚,混杂退化速度快;杂交粳稻恢复系的花粉量一般较杂交釉稻恢复系小,制种父母本花时不一致,制种产量也相对较低等特点,通过融合现代农机农艺栽培理论与技术,形成了 BT 型杂交粳稻机械化制种技术。该技术提升了

21、杂交粳稻亲本质量,构建了高效制种群体,实现了杂交粳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解决了长期以来杂交粳稻制种产量水平较低、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难题,实现了长三角地区杂交粳稻种源的高质量安全生产。2、技术示范推广情况BT 型杂交粳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已连续多年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杂交粳稻种源生产基地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该技术实施,杂交粳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 0%以上,制种平均产量达到2 0 0 kg/亩以上,生产的杂交种纯度全部达到 9 6%以上,符合国家标准。目前该技术在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应用。二、技术模式内容1、种子生产基本要求1.1 隔离条件为防止父本以外异品种花粉串花,制种田块要连片种植,采取空

22、间隔离或时间隔离。空间隔离要求与异品种距离100米以上,或利用建筑物、河流等障碍物进行的屏障阻断花粉传播。杂交粳稻制种隔离可用父本或杂交种F1代隔离,但与制种田相邻的田块必须用父本隔离。采取时间隔离要达到GB/T 17314-2011的规定,要求相邻品种抽穗期相差20天以上。1.2 田块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且肥力均匀、灌排方便、无检疫性病虫害、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四周田埃可行驶拖拉机、便于机械化辅助授粉等操作的田块。1.3 亲本种子质量制种需用的父、母本种子质量应达到GB4404.1-2008的规定。2、制种田栽培管理2.1 培育壮秧2.1.1 父母本播种差期由于本地区杂交粳稻制种亲本感光

23、性较强,受气温影响较小,播种到始穗有一定规律性,一般推迟6 天播种,始穗期 推 迟 1 天。因此建立了播差期通用公式:双亲播差期二双亲播始历期之差x6。如:申优26父母本播始历期相差4 天,制种父本第一期父本5月1 5日播种,母本推迟24天播种,于6月8日播种;为实现父本盛花期对母本全覆盖,一般情况下再推迟7天播种第二期父本。2.1.2 种子处理晒种:播种前选晴天晒种1天,以增强种子发芽势,提高种子发芽率和秧苗抗逆能力。选择适宜的杀虫、杀菌剂进行浸种,浸种时间50-60h。有氧催芽,掌握谷堆温度35-38C,不宜超过40,防止持续高温烧芽。2.1.3 播种母本机插的,采用秧盘育秧,每亩用种量2

24、 k g,每盘播干 谷80-100g,每 亩17-18盘左右;母本精量穴直播的,每亩用种量2.5kg o父本人工栽插的,大田亩用种量0.75kg;播种量第一期父本每亩10kg,第二期父本每亩15kg;父本机插的,第一期父本每盘播干谷80-90g,第二期父本每盘播干谷90-100go2.1.4 秧田管理秧盘移入秧田后立即灌水,保持秧沟有水、秧板无水,湿润不发白。齐苗后上水(揭去覆盖物),做到竖苗薄板水、秧盘不露出,二叶一心保浅水层,插 秧前1-2天排除沟水,以利于起秧。做好条纹叶枯病的防治。2.2合理行比母本采用机插秧的行比为2:8-2:10,父母本行株距为25cm xl4cm,每穴2-3株种子

25、苗,基本苗5 万株/亩左右。母本采用精量机穴播的行比为2:10-2:12,父母本间行距为25cm,母本间行株距为20cm xl6cm,每穴3-5株种子苗,基本苗5-7万株/亩。为防止漏插及保证成苗率,应提高大田平整度,及时补苗,力保足够的母本基本苗。2.3 肥料运筹总用氮量折合纯氮20-25kg/667m2o具体为:基肥施25kg复合肥,返青肥施10kg尿素,分藻肥施15kg尿素+5kg氯化钾,穗 肥(结合花期调节,增加粒重和结实率)施 1-2次偏肥(10kg尿素/次)。2.4 水浆管理制种田的水浆管理以促进分票生长为主,分票期保持浅水层,达穗数苗及时搁田,但须轻搁,以不陷脚为标准,以后以间歇

26、灌溉为主,直至抽穗。3、花 期预测和调节通过杂交粳稻制种父母本播差期合理安排,制种双亲花期基本相遇。但父母本的生长发育进程还受到光、温、水、肥等诸多因素影响,加上田间管理的差异,父母本花期不完全相遇时常会发生,因此花期预测及微调是制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3.1 花期预测采用幼穗剥查法,结合叶龄余数法,根据幼穗发育8 个时期预测。从 8月上旬开始及时组织人员逐田进行父、母本幼穗发育进度剥查诊断,每天检查一次。3.2 花期调节花期调整应遵循“宜早不宜迟,以促为主,促控结合”的原则。一般杂交粳稻制种母本对水分比较敏感,田间较干情况下,母本相对父本抽叶孕穗快,在田间深水灌溉条件下,母本抽叶孕穗较慢。

27、一般在倒4叶末剥叶预测花期结合田间水浆管理进行水调。对幼穗分化处在IV 期前的亲本,以水肥调节为主,对发育偏快的亲本偏施氮肥,一般以每亩施尿素1 0 kg,施肥前要放干田间水浆,使偏迟的一方吸收不到肥料,提高调节的效果。对幼穗分化达到w 期后的偏慢亲本,可用磷酸二氢钾每亩2 0 0 g兑水进行叶面喷施;到皿期后,可待偏慢亲本幼穗变绿即喷施赤霉素,可提早抽穗1-2 天。4、病虫防治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情报,充分应用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式、车载式、无人机等植保机械,及时做好病虫防治。5、机械辅助措施5.1 机械割叶在 始 穗 5%时用园林修割专用机器进行机械割叶,母本割去剑叶长度的1/3-2/3

28、,父本割叶可稍重些,一般可割去剑叶的2/3。5.2 喷施“赤霉素”在见穗期割叶后父本喷施赤霉素6-8 g/亩,隔天父母本普打 6 g/亩。如遇父母本抽穗期不一致,则对偏迟一方先喷施赤霉素,促其早抽穗。5.3 机械辅助授粉始穗后开始赶花粉,即实施机械辅助授粉,根据田间道路条件选择合适的拖拉机型号,至终花结束。赶花粉时间应以母本开花时间为准,每天首次赶花粉时间尽量迟,粳稻不育系开花集中,待 8 0%以上的开颖母本花丝完全伸长时即可进行;以后间隔1 0-1 5 分钟再进行一次单向赶粉,直至所有母本闭颖为止。另外即使遇阴雨天,也应该抓住雨隙不放弃,最大限度赶好花粉,因为机械辅助授粉,花粉弹的距离远,小

29、雨不影响花粉进入母本柱头受精。拖拉机赶粉速度以2 0-3 0 公里/小时为宜。6、种子质量控制杂交粳稻制种从两个方面防杂保纯,一是防止异品种串粉造成生物学混杂,应通过严格隔离可以避免;二是防止生产过程中的机械混杂,收割、烘干、包装、装运等环节严格按标准操作,可有效降低混杂风险。在具备良好隔离条件下,严格控制杂交粳稻制种亲本质量。6.1 田间去杂田间去杂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抽穗前,主要是拔除株型、叶型、叶色异常、早抽穗的植株;第二阶段在始穗期,主要是拔除母本中的散粉株及父本中的异常株;第三阶段在成熟收割前,父本刚沉头就开始整株拔除母本中结实率明显偏高的植株;第四阶段收割父本,要求尽可能

30、完整收割父本,完全清理田间遗留的父本单株和单穗,然后再在母本行间反复去杂。6.2 收贮经田间验收合格后,机械收割母本,一般齐穗后4 5-5 0天收割,速度为6-8 亩/小时为宜,降低损失率。收割时要将收割机清理干净,防止机械混杂。最后进行烘干(温 度 3 8-4 2)、精选、包装,种子贮藏于专用仓库。图1标准化制种基地图2机械辅助授粉三、增产增效情况和传统制种技术相比,应 用 BT 型杂交粳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可增产杂交粳稻制种产量6 0%以上,节约劳动力4 0%,制种田亩增收节支2 5 0 0 元左右。同时通过BT 型杂交粳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应用,杂交粳稻种源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纯度合格率1 0

31、 0%,有效保障了上海及周边地区杂交粳稻生产用种的安全。四、推荐单位及联系方式推荐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联系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齐路1 0 0 0邮政编码:2 0 1 4 0 3联系人:曹黎明联系电话:电子邮箱:设施内鸡毛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一、技术模式概述鸡 毛 菜 即 苗 用 青 菜(不结球白菜)上海及周边地区重要蔬菜种植品种。设施内鸡毛菜全程机械化技术实现了鸡毛菜生产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采收、采收后运输等全程机械化生产,春夏季亩产2 5 0-4 5 0 k g,秋冬季亩产达4 5 0-7 5 0 k g。该技术已经在上海地区进行广泛应用,并辐射到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二、技术模式内容1

32、、适合机收鸡毛菜品种选择蛋白质根据适宜机械采收、口感、耐热、抗病害、产量等参数对鸡毛菜品种进行遴选,选择新夏青6号、长征四号等品种,作为主推种植品种。2、施肥有机肥的施用:有机肥施用充分腐熟的商品有机肥,每亩 施 用0.5吨,每 年 施 用1-2次。基肥的施用:作畦前撒施硫酸钾型复合肥(N:P 2 O 5:K2O为2 1 :6 :1 8),亩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 0 k g-1 5 k go3、精细化整地、作畦技术(1)深翻1)适用机具:采用深翻机进行深翻,可根据生产情况每年深翻一到两次。2)深耕深度35cm以上,深浅一致。3)实际耕幅与犁耕幅一致,避免漏耕,重耕。4)机具必须合理配套,正确安装

33、,正式作业前必须进行试运转和试作业;建议深耕的同时应配合施用有机肥,以利用培肥地力。(2)作畦采用具有旋耕、开沟、作畦等联合作业功能的作畦机,实现蔬菜设施内机械精细化耕整地、作畦作业取代人工作业,达到后续机械种植农艺要求。具体参数为:作畦后畦底宽1.3m、畦面宽1.1 m、畦 高15.0 cm;畦面较为平整,以满足后续精量播种及机械化采收的要求。4、精量播种技术播种机采用精量播种轮与工作部件等机构的优化组合,具有播种、镇压的作业功能,实现设施内鸡毛菜精量播种,满足后续机械收获作业要求。使用小粒种子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机幅宽1.1m,播种行数2 1 3行,行距9.5 c m,带镇压功能,根据不同

34、季节适宜的亩播种量约为1.5kg-2.2kg,同时根据不同季节认为适宜的采收天数18d-25d(3叶1心到4叶1心时)。5、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在播种后应及时使用微喷灌进行喷水灌溉,当看到沟内有明显积水时即停止喷水,以便浇足底水。此后可依天气情况于出苗5 d 后,采用比例式施肥泵实施浇水、施肥,肥料一般采用叶菜专用水溶肥(高氮型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每亩约施用4 kg-5 kg(或根据具体肥料用量施用),在采收前根据生长情况喷1-2 次,采收前5 d-7 d 不再进行施肥、浇水,以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保证鸡毛菜的正常生长。6、病虫害防治技术贯 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推广应用

35、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保证鸡毛菜的安全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杀虫灯、黄板、性诱剂、诱捕器等绿色防控措施防治害虫。(1)农业防治合理安排轮作,及时清洁田园。(2)物理防治黄板、性诱剂、诱捕器、频振式杀虫灯杀灭成虫、防虫网覆盖防虫。(3)化学防治1)农药选用A.所选用的农药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获得国家农药登记许可。B.应选择对主要防治对象有效的低风险农药品种,提倡兼治和不同作用机理农药交替使用。C.农药剂型宜选用悬浮剂、微囊悬浮剂、水剂、水乳剂、微乳剂、颗粒剂、水分散粒剂和可溶性粒剂等环境友好型剂型。D.绿色食品青菜生产农药使用应按照NY/T393的规定,优先从NY/T393表

36、A.1 中选用农药。在 NY/T393表 A.1所列农药不能满足有害生物防治需要时,还可适量使用NY/T393表 A.2章所列的农药。2)农药使用规范A.应在主要防治对象的防治适期,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特点和农药特性,选择适当的施药方式,但不宜采用喷粉等风险较大的施药方式。B.应按照农药产品标签或GB/T8321和 GB 12475的规定使用农药,控制施药剂量(或浓度)、施药次数和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7、机械化收获技术根据市场需要和鸡毛菜生长情况适时采收,植株在3 叶1 心和4 叶 1 心时可进行采收,适宜的采收天数18d-25do采用叶菜收获机进行采收,110cm畦面宽种植的配套收割幅宽在

37、 120cm以 上(幅宽过大会干涉相邻畦面)的叶菜收获机,轮 间 距 为 130cm-145cm0割茬高度根据鸡毛菜品种不同为2.5 cm-5.5cm。采用叶菜收获机生产每小时可收获(1-1.5)亩,实现一次性采收、输送、装框。叶菜机械化收获取代繁重的体力作业,提高生产效率。三、增产增效情况通过对鸡毛菜人工和机械种植用工量、用种量和产量等方面进行成本核算和对比,与人工作业相比,在机械化深翻、机械化灭茬旋耕、机械化作畦、机械化播种以及机械化收获5个环节,机械化综合水平是传统种植方式的1 9.4 8 倍;机械化播种较人工撒播平均节种为3 4.8%;产量方面机械化与传统方式相比产量基本持平,但大大减

38、少由于手工抓握造成的叶片损伤,提升了菜品质量,延长了保鲜期,提质增效作用明显。四、推荐单位及联系方式推荐单位: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系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6 2 8 号邮政编码:2 0 1 1 0 3联系人:李建勇联系电话:电子邮箱:蔬菜废弃物好氧堆肥技术一、技术模式概述蔬菜废弃物好氧堆肥技术,即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蔬菜的藤蔓、茎秆、叶片等废弃物堆腐有机物料与填充物料进行混合,并对于通气条件和水分状况进行控制,从而为微生物的繁殖创造有利的条件,促进其进行繁殖并降解有机质,通过这一活动产生高温,达到杀死废弃物中杂草种子及病原菌的目的,并使得有机物趋于稳定化的一种蔬菜废物处理方法。由于应用

39、这一方法时,堆体温度通常较高(一般在5(r c 以上,最高可达到6 5),因此这一方法也被称作“高温堆肥法二该技术能够高效处理废弃物中所包含的各类病原菌,同时快速降解有机物,因此在有机蔬菜废物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二、技术模式内容1、堆肥前期准备1.1 地点选择堆肥地点要求通风良好,地势较高、利于排水,且在夏季下风向地区。搭建遮挡棚、防日晒雨淋,为了防止渗漏污染环境,还有翻堆时便于操作,堆肥应放在坚固的水泥地面上。1.2 原料准备堆肥原料包括主料、辅料,其中主料为蔬菜废弃物,辅料为猪、牛、鸡粪等畜禽粪便和菌剂。1.3 原料除杂和储存干物料和湿物料分别储存,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原料的渗透造成污染

40、。堆肥物料调配、贮存、粉碎要保持洁净,不得有污染物或重金属混入,并用人工和机械方式将堆肥内的棚膜,碎石,铁丝等杂物进行清理,确保在后面生产中不会伤害到机械,更不会有污染风险。1.4 粉碎番茄、黄瓜等蔬菜藤蔓,芦笋茎杆等木质化程度较高的废弃物料需先用秸秆粉碎机粉碎,长度2 c m-5 c m。1.5 原料配比混合堆料中各废弃物的配比,由于各种蔬菜废弃物的含水率和成分均有差异,一般是3:7 至 4:6 (3、4指畜禽粪便;6、7指蔬菜废弃物),另可添加堆体质量0.1%-0.3%的微生物菌剂。根据配比进行混合然后进行堆肥处理。2、堆肥工艺流程3.1 碳氮比调节通过控制蔬菜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的配比来调节

41、起始堆料的碳氮比,碳氮比控制在2 0-3 0 为宜。3.2 含水量调节通过添加干、湿物料或加水调节蔬菜废弃物堆料的含水量至 5 0%-6 0%o3.3 微生物菌剂接种应选用能有效分解纤维素和蜡质表面的微生物菌剂,通过这种方式加快腐熟进程。微生物菌剂应符合GB 2 0 2 8 7 要求,并且通过相关试验确定无毒无害。添加量为堆体质量的0.1%-0.3%,通过机械或人工方式翻入。3.4 起堆一般采用条垛式堆肥,并采用人工或机械进行翻堆,保持堆体内的有氧状态,条垛形状是3-5 米宽、2-3 米高的堆体,条垛之间间隔至少在1 米以上。3.5 翻堆翻堆作用是调节通气量即供氧量,实际操作应根据不同堆肥时期

42、和堆体温度及时翻堆,并及时进行自然通风。控制堆肥的发酵单元含水量控制在4 5%-6 5%,碳氮比在2 0:1-3 0:1。堆肥升温期,堆体内部温度首次上升至5 5 9,翻堆一次。堆肥高温期,堆体内部温度保持在6(T C-7(T C,每 3天翻堆一次,但当堆体温度超过7(r c 时应及时翻堆,并控制水分。温度在7 0 9 以上保持一昼夜时间,即可达到无害化的目的。堆肥降温期,当堆体温度下降至3 5 9 以下,且连续两天温度差不超过2 七时,停止翻堆。3.6 堆肥后处理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调整和处理,若腐熟不完全,可将堆体移出堆肥场继续堆置5 d-1 0 d,中间翻堆1-2 次;若水分偏高,则料堆要多

43、翻几次,可使水分下降。3.7 除臭和渗液处理对车间内的臭味进行监测,恶臭气体进行收集,统一采取生物净化之后再将其排出。如果是露天发酵则使用吸附剂或者除臭剂进行辅助除臭。应让排出气体符合GB 3 0 9 5 和G B 1 4 5 5 4 相关要求。4、腐熟度判定4.1 物理指标堆料温度与环境温度趋于一致;无臭味,具有潮湿泥土的气味;呈黑褐色或黑色。4.2 化学指标碳氮比(C/N)应不大于2 0:1;含水率应控制在4 0%以内;p H 值不超过8.5 0。三、增产增效情况目前全市每年产生蔬菜秸秆废弃物3 7 0 万吨,折合风干基质3 7 万吨,这些蔬菜秸秆的资源价格在1.2 亿左右,且秸秆中N、P

44、 2 O 5、K2。的循环再利用率分别可达到4 7.3%,8 2.9%,8 4.4%。加强蔬菜废弃物好氧堆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使蔬菜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大大减少化肥使用量,节约用肥成本,将有助于本市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蔬菜生产的生态农业良性循环。四、推荐单位及联系方式推荐单位: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系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6 2 8 号邮政编码:2 0 1 1 0 3联系人:李建勇联系电话:电子邮箱:设施草莓套种鲜食玉米高效生态栽培技术一、技术模式概述设施草莓套种鲜食玉米高效生态栽培技术是针对上海地区设施草莓连年耕种造成土壤盐渍化现象持续加剧,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下

45、降,严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产等一系列问题,研究形成的技术体系。通过实施设施草莓+鲜食玉米高效茬口轮作,既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增加种植效益,又能改良土壤,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和人工成本;玉米鲜果穗采收后通过秸秆还田和高温闷棚发酵技术,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消毒土壤,杀灭有害病菌。该技术在长三角地区都能示范推广。二、技术模式内容1、套种模式1.1 大棚为6米宽、3 0 米长,种 植 1 0 行草莓。两行草莓之间插种一行玉米。1.2 大棚为8米宽、3 0 米长,种 植 1 4 行草莓。两行草莓之间插种一行玉米。2、品种选择筛

46、选早熟、矮杆型优质鲜食玉米品种如“金银2 0 8”、“和粟 1 号”、“雪甜7 4 0 1”等。2.1 播种和套种时间2月下旬播种,采用保护地育苗。3月中下旬移栽,移栽苗龄为3叶1心。3、种植于草莓生产结束前提早30 40天套种鲜食玉米,确保草莓的生长和采收不受影响。鲜食玉米种植密度为2800-3000株/亩,株距30 35厘米,与草莓苗呈梅花型套种。3.1 田间管理3.1.1 肥水管理:耕翻时每亩施商品有机肥800公斤1000公斤,作畦前施入复合肥50公斤。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追肥。当玉米在8片 9片叶展开时,进入拔节期,每亩追施水溶性肥料(15-10-17)5公 斤 8公斤。14叶期,即大喇

47、叭口期,每亩追施高钾肥水溶性肥料8公 斤 10公斤。3.5.2授粉:5月上中旬吐丝授粉期间,连续3天人工摇动玉米植株,促使玉米鲜穗授粉均匀。4、采收5月底玉米鲜穗成熟后及时采收销售,并及时处理棚内的玉米秸秆。4.1 秸秆粉碎还田4.1.1 作业前准备发生严重病虫害的秸秆不宜还田,应及时移除;进行玉米秸秆粉碎作业时,秸秆含水率应N25%,此时秸秆本身含糖分、水分大,易被粉碎,对加快腐解、增加土壤养分大为有益;若秸秆含水率320%,宜选择根茬还田,将玉米秸秆上部严重干枯的部分移出田外。4.1.2作业质量指标秸秆合格粉碎长度010厘米,粉碎长度合格率次5%,秸秆抛撒不均匀率020%,残茬高度05厘米

48、;深耕翻埋作业,耙磨压实,松碎平整,无大土块,表土层上虚下实,耕深之30厘米,以打破犁地层为佳。开垄宽度S35厘米,闭垄高度01/3耕深,耕幅一致,重耕率和漏耕率0%,立堡、回堡率03%,翻埋秸秆覆盖率N85%;旋耕翻埋作业,耕深7 厘 米 15厘米,耕深合格率N90%,碎土率*0%,耕后地表植被残留量S200克/平方米,旋耕后地表平整度0 4 厘米。进行根茬粉碎还田时,根茬破碎率应290%。旋耕或耙地灭茬作业耕深N15厘米。4.2 配套措施4.2.1 增施氮肥玉米秸秆在土壤中腐解时,要吸收土壤中原有的氮、磷和水分等,因此,秸秆粉碎还田后,补施氮肥调节碳氮比,宜在常规施底肥的基础上每亩撒施2

49、公斤 3 公斤折纯氮或100公斤有机肥,施肥后立即进行深耕翻埋作业。4.2.2 喷洒微生物菌剂玉米秸秆还田后,浇水时宜配合喷施加速秸秆发酵分解的专用微生物菌剂,菌剂与水1:2000混合拌匀后均匀泼洒。4.2.3 闷棚休耕为加速土壤沉实和秸秆腐解,消灭秸秆携带的病原菌,对于设施大棚玉米秸秆还田地块,采取封闭措施进行高温闷棚,闷棚时间2 3个月。三、增产增效情况该技术率先在上海市奉贤区进行试验示范,并逐步推广到嘉定、金山和崇明。期间,开展了不同套种时间对比试验、不同种植密度试验和肥料运筹试验等,为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平均亩产值增加达1 万元,最高亩产值可增加1.8 万元。大棚草莓科学

50、套种早熟优质鲜食玉米品种,不仅提高了大棚利用率,还提早了鲜果穗上市时间,销售价格比常规鲜食玉米提高6倍以上,鲜果穗品质优,口感鲜甜爽嫩,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供不应求。和常规种植技术相比,该技术平均亩产值可增加1万元,节约人工成本5 0 元/亩,肥料利用率提高1 0%以上,降低化肥、农药用量1 0%以上,同时设施草莓套种鲜食玉米高效生态栽培技术能吸收消耗土壤里过剩的肥料,可显著减少土壤盐分累积,以维持土壤消长平衡,增强土壤活力和自身修复力,可提高下茬作物生长抗逆力,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四、推荐单位及联系方式推荐单位: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系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6 2 8 号邮政编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