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练习:第一单元测评.pdf

上传人:景云 文档编号:96162253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5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练习:第一单元测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练习:第一单元测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练习:第一单元测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练习:第一单元测评.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第一单元测评(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1.孔子“作揖行礼”的画像曾以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该画像将中华文化的自信大方、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了世界。下列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解析孔子作揖,传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与“和”的精神,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道德规范。A 项是墨家思想;B 项是法家思想;D 项是道家思想;C 项是孔子的

2、言论,体现的是“仁”和“礼”的思想。答案 C 2.“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引自 庄子人间世)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导学号 52400085)A.“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庄子人间世”可知此主张属于道家,D 项中“有为”“难治”可推断其主张“无为”,这正是道家的代表性观点,故 D 项正确;A 项出自儒家心学观点,B 项属于法家观点,C 项出自儒家荀子的观点,皆与材料观点不属于同一思想流派,故 A、B、C 三项错误。

3、答案 D 3.“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解析材料认为施行仁政应该从“正经界”开始,确定土地的界限实际上是确定土地的归属,孟子认为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材料没有关于赋税、均贫富和君民关系的信息,A、B、D 三项错误。答案 C 4.右图为范曾国画精品“竹林七贤”,所绘为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他们“皆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竹林七贤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2 A.孔孟之道的影响 B.

4、老庄哲学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 解析解读图片和材料信息,可知竹林七贤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狂放不羁,隐逸行乐。其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老庄学说中“避世”思想的影响。答案 B 5.有学者评论某思想家时说:“以其对策,开创了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的历史。”这位思想家是()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 解析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为汉武帝所接受,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故选 B 项。答案 B 6.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

5、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峻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故事可知,上天对人间不公正的事会有所反应,这符合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在材料中都未体现。答案 D 7.它是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他们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础上,对佛道二教展开了一种与孟子“辟杨墨”相类似的所谓“辟佛老”的文化攻势,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中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它”指的是()A.孔子的“仁”和“礼”B.

6、宋明理学 C.“大一统”思想 D.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 解析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所谓辟佛老的文化攻势,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中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由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是批判吸收佛道思想的产物,与材料相符,故 B 项符合题意。答案 B 8.学者李泽厚认为,后代的人们,从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指()A.致良知 B.天人感应 C.“心即理也”的思想 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从材料“从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

7、出发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可见“朱熹的孔子”是指朱熹根据自身的需要来理解的孔子,故选择 D 项。A 项为王阳明的思想,B 项为董仲舒的思想,C 项为陆九渊的思想。答案 D 9.黄宗羲评价某先贤时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A.老子 B.荀子 C.朱熹 D.王阳明 解析从材料“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说明该思想融合佛、道思想,应该是理学思想,故 A、B 两项错误;从材料“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强调求理的方式是“发明3 本心”,靠内心自我反省,符合心学观点,故

8、D 项正确,排除 C 项。答案 D 10.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 中写道:“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导学号 52400086)A.否定孔孟权威 B.否定“存天理,灭人欲”C.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D.强调知行合一 解析王阳明强调内心反省达到良知,突显了人的主体地位,带有人性觉醒的意味,被后来追求平等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所利用和发展,故 C 项正确。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以儒学为基础,并未否定孔孟权威,故排除 A 项;其仍然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儒家伦理纲常规范行为,并未否定“存天理,灭人欲”,故排除 B 项;

9、知行合一强调道德实践,并不包含具有思想启蒙的内核,故排除 D 项。答案 C 11.明末“异端”思想家李贽,以“童心”为标准,反对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外在的教条,但他自己却认为:“罪人著书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下列说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李贽的思想与陆王心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B.李贽的思想实际上是一种突出个性解放的思想 C.李贽的思想是与儒学相对立的新式思想流派 D.李贽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体现 解析题干信息“反对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外在的教条”表明李贽反传统思想的特点,B项说法正确。“童心”体现了唯心主义的特点,A 项说法正确。李贽生活在明末,此时商品经济活跃,少

10、数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 项说法正确。李贽只是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并没有完全抛弃,因此不能说李贽的思想与儒学相对立。故 C 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答案 C 12.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下列选项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A.包含有朴素辩证的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解析题中提到的秦朝的郡县制、西汉的郡国并行制等措施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为“一家”服务,并非为天下苍生考虑

11、,故 C 项符合题意。答案 C 13.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西汉时期,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而出现的重要发明是()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 解析材料中木简重而且阅读不便,西汉时期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发明了造纸术。答案 A 14.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求助。你应帮他选择()(导学号 52400087)4 A.“司南”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

12、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始于宋朝,以后雕版印刷技术不再使用 解析“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A 项错误。蔡侯改进了造纸术,最早的纸出现于西汉时,B项错误。活字印刷始于北宋,但是它并没有取代雕版印刷技术,其实雕版印刷一直是古代(直到明清时期)印刷的主流,D 项错误。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军事,C 项为正确选项。答案 C 15.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国传统科学理论时写道:“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见,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A.没有完整体系,支离破碎 B.具有模糊性,无法证伪 C.专制束缚严重,缺乏学术自由 D.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 解析根据材料中“可任人之诬捏

13、”,即可判断黄百家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具有模糊性;从材料“以无所证对也”可知为无法印证真伪,故选择 B 项。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16.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右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 朱熹诞生 880 周年 纪念邮票,由著名国画大师范曾先生设计。邮票主图为站在松柏之下、头戴儒巾、身穿儒服、眼神和悦的朱熹和童子在游学传道,背景是朱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舍”以及武夷山局部风光。朱熹是继孔子、孟

14、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他的新儒学思想,远承孔孟,吞吐诸儒,吸收佛老哲理方法,融入儒学,故能“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形成儒学思想的成熟理论体系。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 原君 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6 分)(2)根据材料二,探究说明朱熹的“新儒学”主要“新”在何处。分析其积极影响。(6 分)(3)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提出了

15、哪些新的思想主张。其对儒学发展有何影响?(8 分)参考答案(1)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用。(2)“新”: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积极影响:使儒学吸收佛、道有益成分,发展成为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成熟理论体系。5 (3)主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影响: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6、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在世界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但是由于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渐趋落后,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汇过程中又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材料三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的制度、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中西 500 年比较(1)根据材料一,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8 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中学西传”有哪些具体表现。(4 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6 分)科学技术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2 分)参考答案(1)内容:好学、诚信、爱国、求知、尊老爱幼。(2)表现:宋元时期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到欧洲。(3)原因: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封建制度的阻碍;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说明: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