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单元小结与测评:第一单元.pdf

上传人:景云 文档编号:96162053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9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单元小结与测评:第一单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单元小结与测评:第一单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单元小结与测评:第一单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单元小结与测评:第一单元.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单元小结与测评单元小结与测评 系统梳理知识,理清发展脉络;仿真高考检测,零距离触摸高考!系统梳理知识,理清发展脉络;仿真高考检测,零距离触摸高考!一、中央体制一、中央体制 时期时期 发展历程发展历程 先秦先秦(萌芽萌芽)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制,“家国一体“家国一体”,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 秦朝秦朝(创立创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

2、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 西汉西汉(发展发展)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削弱相权 隋唐隋唐(完善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中书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保证了皇权独尊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保证了皇权独尊 宋朝宋朝(加强加强)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

3、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 元朝元朝(加强加强)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 明朝明朝(强化强化)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清朝清朝(顶峰顶峰)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

4、发展到顶峰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2-二、地方体制二、地方体制 时期时期 发展历程发展历程 周代周代 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 秦朝秦朝 废分封制,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汉朝汉朝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封国制导

5、致“七国之,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七国之乱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朝唐朝 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宋朝宋朝 文官知州通判制文官知州通判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由文官任地方长官,通判监督通判监督,将兵权将兵权、财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行政权收归中央。这一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这一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宋代后从宋代后,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优势优势 元朝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

6、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朝明朝 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 三、选官制度三、选官制度 时期时期 发展历程发展历程 夏、商、西周夏、商、西周 世官制世官制(1)(1)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2)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 战国、秦朝和汉初战国、秦朝和汉初 军功爵制军功爵制(1)(1)内容: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内容: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2)(2)影响:有利于

7、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满足了国家统一的社会需求影响: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满足了国家统一的社会需求 两汉两汉 察举制察举制(1)(1)内容:官吏察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内容:官吏察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握(2)(2)影响影响: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3-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1)(1)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官,查访本州士人,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

8、员兼任原籍中正官,查访本州士人,然后依据品行、门第等将士人评列九品,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然后依据品行、门第等将士人评列九品,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2)(2)影响:推行初期,评判人才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起到了选拔人才影响:推行初期,评判人才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后期,看重门第,沦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的作用;后期,看重门第,沦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 隋、唐、宋、明、隋、唐、宋、明、清清 科举制科举制(1)(1)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2)(2)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人才和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

9、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演变趋势演变趋势 从选拔形式上看从选拔形式上看一般都是经历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组织程序一般都是经历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组织程序,从地方到中央从地方到中央 从选拔标准来看从选拔标准来看经历了从重品德到重门第再到重才学的过程经历了从重品德到重门第再到重才学的过程。标准标准逐步统一逐步统一 从本质上看从本质上看选官制度成为加强统治、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选官制度成为加强统治、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 -4-(时间:时间:4545 分钟分钟 满分:满分:100

10、100 分分)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每小题 5 5 分,分,共共 6060 分分)1 1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之君”。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A A宗法制宗法制 B B分封制分封制 C C郡县制郡县制 D D察举制察举制 解析:解析:选选 A A 材料“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体现天子为诸侯之君材料“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体现天子为诸侯之君主主。由此判断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为分封制

11、由此判断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为分封制,而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基础而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基础,故故 B B 项错误项错误,A A 项项正确。郡县制和察举制分别出现在秦、汉两代,正确。郡县制和察举制分别出现在秦、汉两代,故故 C C、D D 两项错误。两项错误。2 2西晋初年,有大臣向司马炎建议西晋初年,有大臣向司马炎建议:“今四海业已大定宜开启土宇,使同姓必王,“今四海业已大定宜开启土宇,使同姓必王,建久安于万代建久安于万代。”该大臣主张实行”该大臣主张实行()A A宗法制宗法制 B B分封制分封制 C C行省制行省制 D D郡县制郡县制 解析:解析:选选 B B 题干信息“使同姓必王”即指分封同姓王

12、,以此来维护皇权统治,本题正确题干信息“使同姓必王”即指分封同姓王,以此来维护皇权统治,本题正确答案为答案为 B B 项。项。3 3桐叶封弟,典出吕氏春秋桐叶封弟,典出吕氏春秋览部卷十八审应览览部卷十八审应览重言重言。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时用桐叶对弟弟说虞玩耍时用桐叶对弟弟说:“我把它封给你吧“我把它封给你吧!”一旁的周公马上上前表示祝贺。成王说一旁的周公马上上前表示祝贺。成王说:“我“我是开玩笑的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周公说:“天子无戏言“天子无戏言。”于是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这则故事讲的是”于是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这则故事讲的是()A A分封制分封制 B B

13、世袭制世袭制 C C君主专制君主专制 D D禅让制禅让制 解析解析:选选 A A 分封制是天子为巩固统治将土地分给子弟、功臣和前朝贵族的一项政治制度分封制是天子为巩固统治将土地分给子弟、功臣和前朝贵族的一项政治制度。题干中“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说明涉及的政治制度为分封制。题干中“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说明涉及的政治制度为分封制。4 4 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 A朝议裁决朝议裁决

14、 B B集权独断集权独断 C C世袭传承世袭传承 D D政务繁忙政务繁忙 解析:解析:选选 B B 本题材料“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反映了专制集权、独断专行的特点,本题材料“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反映了专制集权、独断专行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B B 项。项。5 5“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摘自全

15、球通史),这些,这些官员不可以官员不可以()A A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 B B征收辖区内的赋税征收辖区内的赋税 C C管理辖区行政事务管理辖区行政事务 D D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5-解析:解析:选选 D D 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从而加强对全国的控制。郡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从而加强对全国的控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郡县长官是地方的最高长官,具有行政权、财权和军权等。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郡县长官是地方的最高长官,具有行政权、财权和军权等。6.6.古代中国某政治制度规定,凡遇军国大事,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

16、拟意见,送门下省古代中国某政治制度规定,凡遇军国大事,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该制度是审议,由尚书省执行。该制度是()A A三省制三省制 B B科举制科举制 C C行省制行省制 D D内阁制内阁制 解析解析:选选 A A 根据材料中“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根据材料中“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可以判断是三省制,可以判断是三省制,故故 A A 项正确。项正确。7 7下图是一幅中国古代“行政机构示意图下图是一幅中国古代“行政机构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 A唐代唐代 B B宋代宋代

17、 C C元代元代 D D清代清代 解析:解析:选选 C C 从材料“行中书省”可以判断是元代的行省制度,从材料“行中书省”可以判断是元代的行省制度,C C 项符合题意。项符合题意。8 8宋初,中书省长官“中书舍人宋初,中书省长官“中书舍人”除特命外,不再起草诏令,而是由皇帝差遣的“知制除特命外,不再起草诏令,而是由皇帝差遣的“知制诰”诰”(或临时差遣的“权知制诰”或临时差遣的“权知制诰”)负责起草。这一变化负责起草。这一变化()A A精简了官僚机构精简了官僚机构 B B理顺了职官权责理顺了职官权责 C C削弱了宰辅权力削弱了宰辅权力 D D提高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行政效率 解析:解析:选选 C C

18、 材料反映了中书省长官材料反映了中书省长官(丞相丞相)的起草诏令的权力被“知制诰”所取代,反映的起草诏令的权力被“知制诰”所取代,反映了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日益削弱。了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日益削弱。9 9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也经历了变化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也经历了变化。与成语与成语“金榜题名“金榜题名”有关的是有关的是()A A世官制世官制 B B察举制察举制 C C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 D D科举制科举制 解析:解析:选选 D D “金榜题名”指科举得中,与世官制、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无关。“金榜题名”指科举得中,与世官制、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无关。1010费正清在中国:传

19、统与变迁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解析:解析:选选 C C 隋唐时期在政治制度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是三省六部的创立和完善,三省分隋唐时期在政治制度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是三省六部的创立和完善,三省分工明确工明确,提高了行

20、政效率提高了行政效率,但其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但其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是封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是封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1111隋唐时期,宰相都是可以坐的。到了宋朝,太祖认为坐着对皇帝不敬,就把椅子撤隋唐时期,宰相都是可以坐的。到了宋朝,太祖认为坐着对皇帝不敬,就把椅子撤走了。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走了。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6-A A中央集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强化 B B封建等级秩序的模糊封建等级秩序的模糊 C C君主专制的加强君主专制的加强 D D古代礼仪制度的不断发展古代礼仪制度的不断发展 解析

21、:解析:选选 C C 题干中宰相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反映了君权不断加强的历史发展趋势。题干中宰相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反映了君权不断加强的历史发展趋势。1212清朝设置了一个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其特点有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清朝设置了一个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其特点有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较高等。该机构是官而无吏,办事效率较高等。该机构是()A A中朝中朝 B B枢密院枢密院 C C军机处军机处 D D宣政院宣政院 解析:解析:选选 C C 中朝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加强皇权的机构,枢密院是北宋设置的分割宰相中朝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加强皇权的机构,枢密院是北宋设置的

22、分割宰相军事大权的机构,宣政院是元朝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军事大权的机构,宣政院是元朝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第第 1313 题题 1818 分,分,第第 1414 题题 2222 分,分,共共 4040 分分)1313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插队”进

23、去进去很像很像“掺沙子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材料二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为本地人。如(郡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

24、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由之故其权极重。故其权极重。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材料三材料三 无论行政无论行政、财政财政、军事军事、司法诸事权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如主要军队军队、官吏任用等官吏任用等)的同时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

25、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请回答:(1)(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生了怎样影响?(4(4 分分)(2)(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6(6 分分)(3)(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

26、方面的特征。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4(4 分分)(4)(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4(4 分分)解析解析:第第(1)(1)问第一小问,问第一小问,从西周分封制的意图来考虑从西周分封制的意图来考虑;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西周政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来概括来概括。第第(2)(2)问第一小问问第一小问,-7-根据材料二“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根据材

27、料二“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必为本地人”来概括;第二小问,从郡县制的作用来回答。第来概括;第二小问,从郡县制的作用来回答。第(3)(3)问,根据材料三第一句话并问,根据材料三第一句话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第(4)(4)问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不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答案:答案:(1)(1)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影响:形成了二元体制。影响:形成了二元体制。(2)(2)特点:郡县长官由中

28、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关系: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关系: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答地方仍有较大权力或答地方仍有较大权力)。(3)(3)特征: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特征: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4)(4)趋势:地方自主性趋势:地方自主性(地方权力地方权力)削弱,权力集中于中央。削弱,权力集中于中央。14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谈教育者,不可不知孔子。其收徒讲学,传承礼乐文化,倡谈教育者,不可不知孔子。其收徒讲学,传承礼乐文化,倡“己欲立而立人,己己欲

29、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欲达而达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影响至深且远。汉兴,选用儒学之士,设立太学,影响至深且远。汉兴,选用儒学之士,设立太学,由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隋唐以后,实行科举,由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隋唐以后,实行科举,“社会孤寒之士,亦得平地拔起,厕身仕社会孤寒之士,亦得平地拔起,厕身仕宦宦”。岁月如歌岁月如歌,回顾历朝选士之路回顾历朝选士之路,漫步于故宫保和殿漫步于故宫保和殿,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儒生向往的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儒生向往的“天天子堂子堂”!据中国政治史大纲据中国政治史大纲、历史历史选修整理选修整理 材料二材料二 关于科举制,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以往流

30、行的看法认为,以科举考试为目的关于科举制,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以往流行的看法认为,以科举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新精神。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新精神。2020 世纪末,一些学者发现以前对科世纪末,一些学者发现以前对科举制的看法,过于简单化。放在古代的历史上考察,它打破了社会、阶级之间不可跨越的鸿举制的看法,过于简单化。放在古代的历史上考察,它打破了社会、阶级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使平民子弟通过苦读,也有可能成为状元、榜眼、探花。仅凭这一点,都应该为它谱上沟,使平民子弟通过苦读,也有可能成为状元、榜眼、探花。仅凭这一点,都应该为它谱上一曲赞歌。一曲赞歌。

31、选自李伯重八股之外等选自李伯重八股之外等(1)(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指出孔子“收徒讲学“收徒讲学”与西汉与西汉“设立太学“设立太学”办学性质的不同办学性质的不同,概括孔子的教育目标。说明保和殿成为儒生向往的“天子堂”的原因。概括孔子的教育目标。说明保和殿成为儒生向往的“天子堂”的原因。(10(10 分分)(2)(2)在历史的变迁中在历史的变迁中,科举制留下深刻的烙印科举制留下深刻的烙印。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12(12 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分。

32、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解析:第解析:第(1)(1)问第一小问,孔子“收徒讲学问第一小问,孔子“收徒讲学”,创办的是私学,西汉“设立太学”属于政,创办的是私学,西汉“设立太学”属于政府设立的官学;第二小问,材料一中孔子收徒讲学,传承礼乐文化,培养“文质彬彬,然后府设立的官学;第二小问,材料一中孔子收徒讲学,传承礼乐文化,培养“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第三小问,从保和殿作为科举制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的场所这一角度分析。第第三小问,从保和殿作为科举制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的场所这一角度分析。第(2)(2)问问,评价科举制度,言之有理即可。如果选择观点,可以从科举制培养专制奴仆、阻碍古代科评价科举制度

33、,言之有理即可。如果选择观点,可以从科举制培养专制奴仆、阻碍古代科技发展等方面分析;如果选择观点,可以从推动官员选拔公平公正、提高官员素质和行政技发展等方面分析;如果选择观点,可以从推动官员选拔公平公正、提高官员素质和行政效率、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等方面分析。效率、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等方面分析。答案:答案:(1)(1)不同:一为私学,一为官学。不同:一为私学,一为官学。-8-目标:培养学生“成人目标:培养学生“成人”,培养“君子,培养“君子”。原因:保和殿是举行殿试的地方,殿试是科举制最高一级的考试。原因:保和殿是举行殿试的地方,殿试是科举制最高一级的考试。(2)(2)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简意赅。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简意赅。观点一:儒生因科举而地位提升,但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士人醉心功名利禄,导致观点一:儒生因科举而地位提升,但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士人醉心功名利禄,导致专心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专心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观点二: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读书风尚,观点二: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读书风尚,有益于形成重学风气。以考选官,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合理性。有益于形成重学风气。以考选官,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合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