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练: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6140081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中考语文练: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中考语文练: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中考语文练: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中考语文练: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pdf(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中考语文精选专题练:现代文阅读训练云上的饭店袁省梅张六九跳下三轮车,手里举着根麻花,说:要是有钱了,我要在这里开个城里最好的饭店。话是说给他媳妇王凤凤的。王凤凤知道这是张六九的第一句话。每天到了麻花铺前,张六九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句,好像这句成了他一天的开始,好像没有这句这一天就没法开始。每天早起,张六九骑着三轮车收破烂时,第一个到的地方就是街头的这个麻花铺,买一根麻花给媳妇吃。刚炸出来的麻花,油乎啦啦的,飘着白腾腾的热气,老远就闻上了香。王凤凤喜欢吃麻花。王凤凤说,这世上没有比麻花好吃的了。就她的这一句话,结婚八年,张六九给她买了八年的麻花。以前他们都在城里的大富豪酒店打工,酒店没有早

2、饭,张六九每天早上爬起来,骑上车子,穿过大半个城,到城西这家麻花铺给她买根麻花。担心凉了不好吃,他就把叮铃口光啷的自行车骑出了摩托车的水平。张六九说了第一句话后呢还有第二句。张六九的第二句话是:开一个最有羊凹岭特色的饭店。羊凹岭有凤凰岭,有状元坡,有百鸟朝凤和江山庙。王凤凤也是这样想的。可是,今天,王凤凤嚼着麻花,想叫他别说了,天天就是这两句话。话说三遍都淡如水了,有这力气,多跑几个地方,年根了,家家扫尘,说不定能多收个东西多挣俩钱。可她嚅嚅唇,没有说,一声悠长的叹息却藤蔓般在心头爬,也无奈,也伤感。嘴上说说跟云在空中飘有啥两样?由着他吧。说到饭店,张六九的眉眼飞扬开了。他说,肯定红火,你信不

3、凤?肯定人人都喜欢。他的饭店在云中热闹了好一会儿,才骑了三轮车,叫王凤凤坐好,猛猛地大吼了一嗓子,走咧一一王凤凤在车厢的编织袋上坐着,手边放着个拐棍。一次车祸中,王凤凤丢了半条腿,张六九坏了一只脚。肇事车至今也未找到。张六九又指着麻花铺旁边的羊汤馆,说,咱可不开这种店,羊肉羊汤,呼呼啦啦的一碗,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有什么劲?这块地方张六九早就看好了,说是来往的人多,饭店生意肯定好。当然是出事前。出事前,张六九是大富豪酒店的厨子,王凤凤刷锅洗碗。面案、菜案上的活儿,张六九都能拿得出手。张六九说是攒够了钱,就开饭店,最起码不用雇厨子不用雇服务员吧,这就省了一笔。王凤凤问他钱呢?一说钱,张六九就没话

4、了。张六九就低了眉眼,继续在饭店给人家打工。王凤凤心疼他,就说,给人家打工也好,少操心。张六九却不同意她的说法。张六九说,不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人活一辈子,不能没个想法。他说,要是咱自己的饭店,我就会开一张我喜欢的饭菜单子,我还会看人下菜,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孩子,做出不同的口味来,不高兴的人我要让他吃出高兴来,高兴的人我要让他吃出满足来,你信不凤?他们出车祸后,就再没去过打工的饭店。去,能干了活?可是,张六九还是想开个饭店。张六九说,等过了年,咱手里的活儿一倒腾,就把这个麻花铺租下开饭店,麻花铺要搬到街头,不远,你啥时候想吃我啥时候买。张六九说,咱的饭店可不是一般的店寒风里,张六九突突地开

5、着三轮车,和王凤凤说得也豪迈,也自信,是欢喜了。王凤凤呢,坐在车里,由着他云来云去,有时嗯一声,有时顾自看街上的热闹,也不理会他。张六九呢,满脑子都是他的饭店,走了好一会儿了,还在说他的饭店。张六九说,咱的饭店就是卖馒头稀饭、油条豆浆,也肯定比别人家的好吃,有羊凹岭的特色呢,少说一天也能挣个二三百吧。一天二三百,一月下来能挣多少呢凤?你算算。王凤凤没有算,她说,要是我的腿不坏,不至于二三百吧,咱还能多挣点。张六九呵呵笑着,不怕,没事,慢慢来。再说了,多了咱也不挣,人活着,不是只图了个挣钱,你说对吧凤?王凤凤怅然地叹息着,那咱也得先把借人家的钱还了啊。张六九说,不急,急啥?过日子跟开车一样,低挡

6、位起步,大油门爬坡,慢放离合,礼让三先,这样车才能跑快跑稳。王凤凤乐了,可她却撇着嘴说,看把你能的,好像你开过车。张六九说,三轮车不是车?王凤凤咯咯笑了。张六九听着王凤凤的笑声,他也乐了。街上人流车流,嘈杂热闹,可他看见自己的心哗地也豁亮,也轻松,是自在了。他就给自己也说了一遍,很重,很响。他说:不怕,没事,慢慢来。寒风里,王凤凤悄悄地擦了一把泪。(原文有删节)1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小说开篇写张六九的第一句话、第二句话,构思新颖,一开篇就抓住了读者眼球,激发了阅读兴趣。B.小说中间插入张六九夫妻出事以及之前生活相关内容的叙写,是为了表

7、达对车祸肇事者的谴责。C.小说刻画了一对患难夫妻的形象,但妻子并不理解丈夫,对丈夫的罗嗦、没钱,有时也感到不满。D.小说善于刻画人物,“眉眼飞扬”“猛猛地大吼了一嗓子”,细腻地写出了张六九说到饭店时的兴奋之态。E.小说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写麻花说“油乎啦啦的,夫妻关于三轮车是车的对话等,都极有生活味。1 8.”云上的饭店”是指主人公张六九想象中的饭店,这个饭店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4分)1 9.小说用大量篇幅描写张六九想象中的饭店,刻画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2 0.小说最后一句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王凤凤怎样的内心世界?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案】1 7

8、 .B.C (6 分)1 8 .是一家价格低廉,处处为顾客着想,讲诚信,具有羊凹岭特色的饭店。1 9 .张六九一直希望自己开家饭店,表现他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张六九设想自己开的饭店可以满足不同人的不同口味,是当时最好的饭店,表现他厨艺好,为人自信;张六九在脚坏了无法上班后,依然不改变自己的想法,表现他为人的坚定与执著;张六九开饭店对一天挣多少钱没有过多的奢望,并认为生活要慢才会稳,可见他为人的乐观。2 0 .张凤凤虽然为家里借了别人的钱没还而着急,但在张六九以开车为喻的宽慰下,明白了生活的坎坷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自信乐观,慢慢地稳稳地生活定会出现转让机。她既为生活的辛酸而哭,又被丈夫的这份自

9、信乐观感动的而哭。【解析】1 7 .本题考查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B有误,小说以张六九二人的对话,表现出张六九面对生活的乐观与自信,“再说了,多了咱也不挣,人活着,不是只图了个挣钱”也表现了张六九的人生追求。从这点来看,写二人残疾的原因,是为了以车祸肇事司机来反衬张六九为人的正直。C.有误,从 文 中 的“可她嚅嚅唇,没有说,一声悠长的叹息却藤蔓般在心头爬,也无奈,也伤感。嘴上说说跟云在空中飘有啥两样?由着他吧”“寒风里,王凤凤悄悄地擦了一把泪”,可以看出妻子王凤凤虽然觉得丈夫的想法不切实际,但是他理解丈夫,并没有感到不满。1 8 .本题考查情节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从文中反复出现的“开

10、一个最有羊凹岭特色的饭店”“咱的饭店就是卖馒头稀饭、油条豆浆,也肯定比别人家的好吃,有羊凹岭的特色呢”可见这个饭店最突出的特点是有羊凹岭特色。“再说了,多了咱也不挣,人活着,不是只图了个挣钱”“过日子跟开车一样,低挡位起步,大油门爬坡,慢放离合,礼让三先,这样车才能跑快跑稳”“我还会看人下菜,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孩子,做出不同的口味来”等句子,可以看出他们所开的饭店以顾客的感受为中心,讲诚信,价格低廉,不会有欺诈顾客的行为。1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从小说的内容可知,张六九原来是一家酒店的厨师,在出车祸前就有开饭店的愿望,“不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人活一辈子,不能没个想法”可见他有上进心:

11、“我还会看人下菜,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孩子,做出不同的口味来”可见他为人的朴实、自信;在脚坏了无法去干活以后,他还有开饭店的想法,可见他的自信与执著;“张六九呵呵笑着,不怕,没事,慢慢来。再说了,多了咱也不挣,人活着,不是只图了个挣钱”“不急,急啥?过日子跟开车一样,低挡位起步,大油门爬坡,慢放离合,礼让三先,这样车才能跑快跑稳”又表现出了他的乐观。20.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理解。文章结尾以王凤凤听了张六九的话偷偷擦眼泪的动作结束,结合前文二人的对话,可见她为车祸后借别人的钱还没还而着急,所以会哭。但是张六九以生动的比喻,告诉她生活得放慢速度,才能稳稳地走下去,她为丈夫的自信与乐观而感动的哭。

12、巴山夜雨钱歌川我对雨虽不特别爱好,也不怎样嫌恶。如果头戴帽子在不大不小的雨中行走,我并不觉得难过,毋宁有一种超然的心情。你只要不以打湿衣帽为意,便可悠然不迫而有余情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真的,那就和春蚕刚吐出来的丝一样光亮、细长,而且整齐地排列着,似乎要把天空和大地缝织起来。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听雨最好是在夜里,没有市声混杂,你可以清晰地辨出什么是芭蕉上的雨声,什么是残荷上的雨声。池中之雨清彻,瓦上之雨沉重。倾盆大雨如怒号,霏霏细雨如呜咽,一个是英雄气短,一个是儿女情长。夜雨中又以巴山夜雨最出色。唐代诗人大半都有写巴山夜雨的诗句,尤以李商隐的一绝最为脍

13、炙人口。他那一首诗,使得巴山夜雨更多了一重意义,令人联想到高贵的友情。于是乎雨又可话了。说来奇怪,四川的雨,大都是夜里降落,天明又止。我初到四川,住在城中,房子是瓦盖的,夜来雨洒庭前树,仿佛伴我夜读。深夜人倦抛书睡去,梦中还在低吟“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之句。早晨出门,路面已千,夜雨化成朝云横在山腰,遮断树身,构成绝好图画。你想会有人不爱巴山夜雨么?然而妤景不常,城中居不多时,我便被日本的炸弹逐到乡下。乡下田地多而房屋少,于是我出建筑费,在本地人的地上盖茅屋,约定住两年,就把房子送给地的主人,如果再住下去,我另出房租。我知道这房子终将属于他人,不愿投资过多,能蔽风雨就不错了。那茅屋从第一年就

14、漏,愈漏愈甚。第二年,愈漏愈不成样子了。起初是一处漏,后来竟妤几处。南边漏水,恰在床头,只妤把床北移,雨水跟着追来,最后追到床铺靠紧北窗,无法再退。我既不能把床移到墙外,只好以困兽精神,作背水之战。所有的武器,一把雨伞而已。我把它撑在床头,像临到危险的鸵鸟,只要把头部遮住不受雨淋之苦便算满足。巴山多夜雨,室内少睛天,又熬了一年。我拱手把屋子送给那地的主人,满望他可以负责来修理。他果然满口答应,并说要换瓦,以作一劳永逸之计。我只希望早点动工,从春望到夏,从夏等到秋。直到秋尽冬来,房主人才叫匠人预备来兴工了。瓦匠到来,第一步工作,当然是破坏。他们爬上屋顶,把茅草全给掀了。他们答应三天把瓦盖好第二天

15、来钉格子,一片瓦也没有盖,但天气已有雨意。我提心吊胆过了一夜,满以为早晨瓦匠来,谁知直到下午还是毫无人影。天色暗淡,云雾翻涌,看去十分险恶,而时候已近黄昏。原来他们又在别家接了生意,过两天再回头来做。巴山之雨,与夜俱来。起初几滴,后来愈下愈大,万箭齐集;跟着竟像黄河决口,满屋泛滥。我将家中所有草席,全铺在床顶。睡不多时,忽听枕边有滴水声,伸头去看,床顶已聚水成渠。我除了把那一渠积水倾倒地下,别无办法。再也不能安睡,一夜中忙着疏浚,直到天明雨过方停。张 志 和 渔歌子描写渔翁,说“斜风细雨不须归”,似乎很可羡慕。读者读这些诗句时被诗人支配,欣赏那诗中有画,用不着设身处地去为渔翁着想。其实渔翁冒雨

16、打鱼,在他本身并无诗情,也无画意,毋宁是不得已的苦事。你要是遇雨而在家安然读书,我相信你对雨不会发生恶感。你对巴山夜雨,一定会觉得怪可爱的。然而,我可不能和你发生同感了。2 1.关于雨有无诗意,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2 2.本文题为“巴山夜雨”,但文章前四段并未直接描写巴山夜雨。请说明这四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2 3.第二段中画线的比喻句有哪些妙处?请简要赏析。(3分)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2 4.文章第十一段,提及哪些读诗的方法?你更赞同哪一种?请 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简要分析。(5分)【答案】2 1 .在作者看来,雨是否有诗意,不能一

17、概而论,要看人的经验和心境。只有在欣赏文学或现实中悠闲不迫的时候,雨才可能是有诗意的,如初到四川,居住城里,夜雨伴读,充满诗意;当它带来现实生活的妨碍,诗意就不复存在,如居住乡下,夜雨漏屋,饱受雨淋之苦,雨之诗意顿消。2 2 .从雨写到夜雨再到巴山夜雨,渐次引出下文关于巴山夜雨的经历和感受;从看雨听雨到话雨,表现雨的诗意和情趣,与后文中巴山夜雨带来的痛苦经验形成对比。2 3 .用梭子在丝中穿过的情形,生动写出了人在雨丝中穿行的情景。梭子在丝中轻巧穿行的比喻,贴切地表达出雨中行走的惬意。与 前 面“织女机”和以蚕丝喻雨相呼应,前后一体。2 4 .第一问:根据诗中的画境,欣赏诗歌的诗情画意;设身处

18、地进入诗中的世界,去感受和认识诗所反映的生活现实。第二问:言之有理即可。【解析】2 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文一段写“如果头戴帽子在不大不小的雨中行走,我并不觉得难过,毋宁有一种超然的心情。”“你只要不以打湿衣帽为意,便可悠然不迫而有余情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夜雨中又以巴山夜雨最出色”第段最后一句“你想会有人不爱巴山夜雨么?”当作者悠闲不迫、有夜雨伴读时,认为雨是有诗意的;一段写作者现实生活“那茅屋从

19、第一年就漏,愈漏愈甚。”“巴山之雨,与夜俱来。起初几滴,后来愈下愈大,万箭齐集床顶已聚水成渠。我除了把那一渠积水倾倒地下,别无办法。再也不能安睡,一夜中忙着疏浚,直到天明雨过方停。”作者遭遇夜雨屋漏,饱受雨淋之苦,“然而,我可不能和你发生同感了。”这 时 候“雨”是没有诗意的。所以说,雨是否有诗意,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人的现实经历以及人的心境如何。【2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语段作用的理解。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 上 启 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

20、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 明 中 心(揭示主旨)、突 出 主 题(深化中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本文题为“巴山夜雨”,文章前四段并未直接描写巴山夜雨,是为了引出下文关于巴山夜雨的经历和感受,为下文做铺垫;前 四 段“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于是乎雨又可话了”从看雨听雨到话雨,写出雨的诗意,与后文中“床顶已聚水成渠。我除了把那一渠积水倾倒地下,别无办法。再也不能安睡,一夜中忙着疏浚,直到天明雨过方停”巴山夜雨带来的痛苦经验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主旨。据此理解作答。【23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而题干已给出赏析的角度,这就相对容易很多。“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

21、,从那些雨丝中穿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人在细雨中漫步比作梭子在线中穿行,与 前 面“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真的,那就和春蚕刚吐出来的丝一样光亮、细长”相呼应,生动形象地表达出雨中漫步的愉悦舒畅、悠然不迫。易于读者的理解。【2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个性化表达。第 一 问 由“欣赏那诗中有画”分析,要根据诗中的画境,欣赏诗歌;“用不着设身处地去为渔翁着想。其实渔翁冒雨打鱼,在他本身并无诗情,也无画意,毋宁是不得已的苦事。”是说要设身处地进入诗中的世界,去感受和认识诗所反映的生活现实。结合这两种方法赏析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即可。如:苏东坡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

22、之画,画中有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只是截取了自己看到的边疆沙漠的一个剪影,大漠宽广无垠,是横向的辽阔,但这份辽阔又不是单调乏味的,在无边的沙漠中,有烽火台燃起的孤烟,“直”直地耸立,这是纵向的扰动,在柔美的沙海之上,在横向水平的天地之间巧妙地安排了这一根劲拔、坚毅的孤烟,没有树木,没有山峦,就只一缕孤烟,傲然挺立,如卓尔不群的气节;九曲回肠的黄河河道,是悠长而婉转的,不 用“长”字不能写尽,天的尽头,又只有一轮“圆”的落日停在天边,为什么是落日呢,一则唯落日才敢直视,才给人温暖的感受,一则落日让人伤感,时空苍桑感更加强烈。正 如 红楼梦中香菱设身处地:“想来烟如何直?口自然是圆

23、的:这 直字似无理,圆 字 似 太 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随风吹笛 林清玄远 远 的 地 方 吹 过 来 一 股 凉 风。风 里 夹 着 呼 呼 的 响 声。侧 耳 仔 细 听,那 像 是 某 一 种 音 乐,我 分 析 了 很 久,确 定 那 是 笛 子 的 声 音,因为箫的声 音 没 有 那 么 清 晰,也 没 有 那 么 高 扬。由 于 来 得 遥 远,使 我 对 自 己 的 判 断 感 到 怀 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 且 天 上 还 有 雨,它 还 能 穿 过 雨 声,在 四 野 里

24、扩 散 呢?笛 的 声 音 好 像 没 有 那 么 悠 长,何 况 只 有 简 单 的 几 种 节 奏。我 站 的 地 方 是 一 片 乡 下 的 农 田,左 右 两 面 是 延 展 到 远 处 的 稻 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 方 是 一 片 麻 竹 林。音 乐 显 然 是 来 自 麻 竹 林,而 后 面 的 远 方 仿 佛 也 在 回 响。竹 林 里 是 不 是 有 人 家 呢?小 时 候 我 觉 得 所 有 的 林 间,竹 林 是 最 神 秘 的,尤其是那些历 史 悠 远 的 竹 林。因 为 所 有 的 树 林 再 密,阳 光 总 可 以 毫 无 困 难 的 穿 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

25、时 连 阳 光 也 无 能 为 力;再 大 的 树 林 也 有 规 则,人 能 在 其 间 自 由 行 走,唯有某些竹 林 是 毫 无 规 则 的,有 时 走 进 其 间 就 迷 途 了。因 此 自 幼,父 亲 就 告 诉 我 们“逢竹林莫入”的 道 理,何 况 有 的 竹 林 中 是 有 乱 刺 的,像 刺 竹 林。这 样 想 着,使 我 本 来 要 走 进 竹 林 的 脚 步 又 迟 疑 了,在 稻 田 田 壤 坐 下 来,独自听那一段 音 乐。我 看 看 天 色 尚 早,离 竹 林 大 约 有 两 里 路,遂 决 定 到 竹 林 里 去 走 一 遭 我 想,有 音 乐 的 地 方 一 定

26、 是 安 全 的。等 我 站 在 竹 林 前 面 时,整 个 人 被 天 风 海 雨 似 的 音 乐 震 慑 了,它 像 一 片 乐 海,波涛汹涌,声 威 远 大,那 不 是 人 间 的 音 乐,竹 林 中 也 没 有 人 家。竹 子 本 身 就 是 乐 器,风 是 指 挥 家,竹 子 和 竹 叶 便 是 演 奏 者。我 研 究 了 很 久 才 发 现,原 来 竹 子 洒 过 了 小 雨,上 面 有 着 水 渍,互 相 摩 擦 便 发 生 尖 利 如 笛 子 的 声 音。而上面满天 摇 动 的 竹 叶 间 隙,即 使 有 雨,也 阻 不 住 风,发 出 许 多 细 细 的 声 音,配合着竹子的

27、笛声。每 个 人 都 会 感 动 于 自 然 的 声 音,譬 如 夏 夜 里 的 蛙 虫 鸣 唱,春 晨 雀 鸟 的 跃 飞 歌 唱,甚至 刮 风 天 里 滔 天 海 浪 的 交 响。凡 是 自 然 的 声 音 没 有 不 令 我 们 赘 叹 的,每 年 到 冬 春 之 交,我 在 寂 静 的 夜 里 听 到 远 处 的 春 雷 乍 响,心 里 总 有 一 种 喜 悦 的 颤 动。我 有 一 个 朋 友,偏 爱 蝉 的 歌 唱。孟 夏 的 时 候,他 常 常 在 山 中 独 坐 一 日,为的是要听蝉 声,有 一 次 他 送 我 一 卷 录 音 带,是 在 花 莲 山 中 录 的 蝉 声。送 我

28、 的 时 候 已 经 冬 天 了,我 在 寒 夜 里 放 着 录 音 带,一 时 万 蝉 齐 鸣,使 冷 漠 的 屋 宇 像 是 有 无 数 的 蝉 在 盘 飞 对 唱,那 种 经 验 的 美,有 时 不 逊 于 在 山 中 听 蝉。后 来 我 也 喜 欢 录 下 自 然 的 声 籁,像 溪 水 流 动 的 声 音,山 风 吹 抚 的 声 音,有一回我放着 一 卷 写 明 溪水 的 录 音 带,在 溪 水 玲 琮 之 间,突 然 有 两 声 山 鸟 长 鸣 的 锐 音,盈耳绕 梁,久 久 不 灭,就 像 人 在 平 静 的 时 刻 想 到 往 日 的 欢 愉,突 然 失 声 发 出 欢 欣 的

29、 感 叹。但 是 我 听 过 许 多 自 然 之 声,总 没 有 这 一 次 在 竹 林 里 感 受 到 那 么 深 刻 的 声 音。原来在自 然 里 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 美 的 声 音 也 仅 弹 动 我 们 的 心 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可惜的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

30、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选 自 林清玄散文选)1 9.文 章 由“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开篇,有什么作用?(4分)2 0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1)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2)当有人说“风景

31、美得像幅画”时,境界便低了。2 1 .在 描 写“竹林的交响”时,还插入了很多描写蛙声、鸟声、雷声、蝉声、溪水声等的笔墨,有什么用意?(4分)2 2.作 者 通 过 写“随风吹笛”得出了哪些感悟?请简要概括。(6分)答案:1 9.(1)照 应 题 目(2分)(2)为 揭 示“笛声”真 相 做 铺 垫(引出下文“笛声”)(2分)2 0.(1)竹林乐声声势宏大,不同凡响,让作者心存敬畏。(2分)(2)如果把自然风景简单的理解为一幅静态的画,那是没有真正感悟自然。(2分)2 1.多角度渲染“自然的声籁”,使内容更加充实;(2分)与“竹林的交响”映衬比较,彰 显“竹林的交响”的美妙。(2分)2 2.(

32、1)自然的声音是美好的(2分)(2)自然的声音能净化人的心灵(2分)(3)人要亲近崇敬自然(2分)随风吹笛 林清玄微 微 的 雨。远 远 的 地 方 吹 过 来 一 股 凉 风,风 里 夹 着 呼 呼 的 响 声。侧 耳 仔 细 听,那 像 是 某 一 种 音 乐,我 分 析 了 很 久,确 定 那 是 笛 子 的 声 音,因为箫的声 音 没 有 那 么 清 晰,也 没 有 那 么 高 扬。由 于 来 得 遥 远,我 对 自 己 的 判 断 感 到 怀 疑:有 什 么 人 的 笛 声 可 以 穿 透 广 阔 的 平 野,穿 过 雨 声,在 天 地 间 扩 散 呢?笛 的 声 音 好 像 没 有

33、 那 么 悠 长。而 且 只 有 简 单 的 几 个 音 节。我 站 的 地 方 是 乡 下 的 一 片 农 田,左 右 两 面 是 延 展 到 远 处 的 稻 田,我 的 后 面 是 一 座 山,前 面 是 一 片 麻 竹 林。音 乐 显 然 是 来 自 于 麻 竹 林。而 后 面 的 远 方 仿 佛 也 在 回 响。竹 林 里 是 不 是 有 人 家 呢?小 时 候 我 觉 得 竹 林 是 最 神 秘 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的竹林。因 为 树 林 在 密,阳 光 总 可 以 毫 无 困 难 的 穿 透 它,唯 有 树 林 的 密 叶,有时连阳光也无 能 为 力;再 大 的 树 林 也 有

34、规 则,人 能 在 其 间 自 由 行 走,唯 有 有 些 树 林 是 毫 无 规 则 的,有 时 走 在 其 间 就 迷 途 了。因 此 自 幼 父 亲 就 告 诉 我 们“逢 竹 林 莫 入”的 道 理,何况有的树 林 中 是 有 乱 刺 的,像 刺 竹 林。这 样 想 着,使 我 本 来 要 走 进 竹 林 的 脚 步 又 迟 疑 了,在 稻 田 边 坐 下 来,独自听那一段音 乐。过 了 一 会 我 看 看 天 气 尚 早,离 竹 林 大 约 两 公 里 路。遂 决 定 到 竹 林 里 去 走 一 遭 一-我 想,有 音 乐 的 地 方 一 定 是 安 全 的。等 我 站 在 竹 林

35、前 面 时。整 个 人 被 天 风 海 雨 的 音 乐 震 撼 了,它 像 一 片 乐 海,波 涛 汹 涌,声 威 远 大,那 不 是 人 间 的 音 乐,竹 林 中 也 没 有 人 家。竹 子 本 身 就 是 乐 器,风 是 指 挥 家,竹 子 便 是 演 奏 者。我 研 究 了 很 久 才 发 现,原来竹子 洒 过 了 小 雨,上 面 有 过 水 渍,互 相 摩 擦 便 发 出 了 尖 利 如 笛 子 的 声 音。而上面满天摇动 的 竹 叶 间 隙,即 便 有 雨,也 阻 不 住 风,发 出 许 多 细 细 的 声 音,配 合 着 竹 子 的 笛 声。每 一 个 人 都 会 感 动 于 自

36、 然 的 声 音,譬 如 夏 夜 蛙 虫 的 鸣 唱,春 晨 鸟 雀 的 啾 唧,甚至刮风天 里 滔 天 海 浪 的 交 响。凡 是 自 然 的 声 音 没 有 不 令 我 们 赞 叹 的,每 年 到 冬 春 之 交,我在寂 静 的 夜 里 听 到 远 处 的 春 雷 乍 响,心 里 总 有 一 种 喜 悦 的 颤 动。我 有 一 个 朋 友,偏 爱 蝉 的 歌 唱。孟 夏 的 时 候,它 常 常 在 山 中 独 坐 一 日,为的就是要听 蝉 声,有 一 次 他 送 我 一 盒 录 音 带,是 在 花 莲 山 中 录 的 蝉 声。送 我 的 时 候 已 经 冬 天 了,我 在 寒 夜 里 放

37、着 录 音 带,一 时 万 蝉 齐 鸣。冷 漠 的 房 宇 像 是 有 无 数 的 蝉 在 盘 飞 对 唱,不逊 于 在 山 中 听 蝉。后 来 我 也 喜 欢 录 下 自 然 的 声 籁,比 如 流 动 的 声 音,山 风 吹 拂 的 声 音。有一回我放着一 盒 写 明 溪水 的 录 音 带,在 溪 水 淙 淙 之 间,突 然 一 两 声 山 鸟 长 鸣 的 锐 音,盈耳绕梁,久 久 不 灭,就 像 人 在 平 静 的 时 刻 想 到 往 日 的 欢 愉,突 然 失 声 发 出 欢 欣 的 感 叹。虽 然 我 听 过 许 多 自 然 之 声,但 是 都 没 有 这 一 次 在 树 林 里 感

38、 受 得 如 此 深 刻。原来在自然 里 所 以 的 声 音 都 是 独 奏,可 是 竹 林 的 交 响 整 个 包 围 了 我,像是百人的交响团刚开始演 奏 的 第 一 个 紧 锣 密 鼓 的 乐 章。那 时 候 我 才 真 正 知 道,为什么中国很多乐器都是竹子制 成 的。因 为 没 有 一 种 自 然 的 植 物 能 发 出 像 竹 子 那 样 清 脆、悠 远、绵 长 的 声 音。可 惜 的 是 我 并 没 有 能 录 下 竹 子 的 声 音,后 来 我 去 了 几 次,不 是 无 雨,就 是 无 风,或者有 风 有 雨 却 不 像 原 来 配 合 的 那 么 好。原 来 要 听 上 好

39、 的 自 然 声 音 是 要 有 福 分 的,它变化无 穷,每 一 刻 全 不 相 同,如 果 没 有 风,竹 子 只 是 竹 子,有 了 风,竹 子 才 变 成 音 乐,而有 风 有 雨,正 好 能 让 竹 子 摩 擦 生 籁,才 成 为 交 响 乐。1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作者认为,每一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这“自然的声音”所表达的本质意义是相同的。比如,百灵鸟画眉的声音与蝉蛙的声音,对热爱自然的人来说,都是悦耳的。B.在寒夜里放着万蝉齐鸣的录音,至少会给听众带来两种感受:一是让自己走进自然之中;二是从心里驱赶了冬天的寒意,心里渐渐暖合起来

40、。C.听 溪水的录音时,听到了两声山鸟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候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着说明作者更喜欢鸟声。D.“我”后来去了几次,要么有雨无风,要么有风无雨,其实就是有了和那天一样的风和雨,还有竹子,“我”的感受也不会和那天一样,因为一种感受只属于那个瞬间。E.文章最后说“有雨有风,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才成为交响乐”,这句中的“交响乐”与我们平时听到的那些高超的音乐家演奏的“交响乐”给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1 6.请 说 出“我的故乡在遥远的地方”这一句中的“遥远”与 文 中“由于来得遥远,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句 中 的“遥远”的含义。(4分)前

41、 者 的 遥 远 _后 者 的“遥远_1 7.为 什 么 说“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2分)1 8 .每逢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请把我喜悦的内容有自己的话写出来。(4分)答案:1 5、C E【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C说作者更喜欢鸟声没有根据,作者在装有录音带的盒子上写了 溪水,就足以说明他特别喜欢溪水的淙淙声。E音乐家演奏的“交响乐”永远都是人为的痕迹,与文中所写的“交响乐”是不能等同的,给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1 6、答案:前 者“遥远”指路途很远。后 者“遥远”指文中笛子的声音所飘到的地方比一般音乐传送的地方远。【分析】本题考查

4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从题干来看“我的故乡在遥远的地方”这一句话不是来自本文,可以只看本句话,“遥远”在这个句子中是之空间距离远,用的是本义;“由于来的遥远,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这几话来自本文,必须联系上下文,“怀疑”后面用冒号,表明了后面的句子是对前面的解说,从这些解说句可以看出,本 句 中 的“遥远”不是指空间距离远,而是笛声所飘到的地方比一般的音乐传送的地方远。17.答案:因为作者认为:音乐是美好的象征,产生音乐的地方应该是美好之地、善良之地、文明之地。(意思对即可)【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点语句的含意。作者潜意思里认为竹林是不安全的,因 为“小时候我觉得竹林是做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

43、史悠远的竹林”“幼 时 父 亲 就 告 诉 我 们 逢竹林莫入 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所以,到了竹林边,作 者“要走进竹林的脚步有迟疑了,在稻田边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但作者认识到,音乐史美好的,美好的音乐应该是安全的,战胜了对竹林的恐惧,“遂决定到竹林中走一遭。这样联系上下文答案就出来了。18、答案:春雷响起,表明冬天的结束,明媚的春天来临了;春雷响起,这是自然的声音,它粗矿、豪放、惊天动地,给人一种抖落冬天的寒意。迎接万物苏醒的时刻的快乐。【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这句话出自第十段,全句是这样说的:“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

44、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春雷的咋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此句中有几个短语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自然的声音”“令我们赞叹”“冬春之交”,这几个短语就是我们推断和想象的根据。春 雷 在“冬春之交”乍响,预示着冬天的结束春天的来临,这是令人喜悦的;春 雷 是“自然的声音”,自 然“令 我 们 赞 叹 ,再联系全文,作者对自然之音的敬仰,听到春雷咋响能不欣喜若狂?这样分析答案就出来了。雪中芭蕉 林清玄王 维 有 一 幅 画 雪中芭蕉,是 中 国 绘 画 史 里 争 论 极 多 的 一 幅 画,他在大雪里画了一 株 翠 绿 芭 蕉。大 雪 是 北 方 寒 地 才 有 的,芭 蕉 则 又 是 南

45、方 热 带 的 植 物,“一棵芭蕉如何 能 在 大 雪 里 不 死 呢?”这 就 是 历 来 画 论 所 争 执 的 重 心,像 渔 洋 诗 话 说 他“只取远 神,不 拘 细 节”。沈 括 的 梦溪笔谈引 用 张 彦 远 的 话 说 他“王 维 画 物,不 问 四 时,桃 杏 蓉 莲,同 画 一 景”。但 是 后 代 喜 欢 王 维 的 人 替 他 辩 护 的 更 多,宋 朝 朱 翌 的 猗 觉 寮 杂 记 说,“右丞不误,岭 外 如 曲 江,冬 大 雪,芭 蕉 自 若,红 蕉 方 开 花,知 前 辈 不 苟。”明 朝 俞 弁 的 山樵 暇 语 谈 到 这 件 事,也 说 都 督 郭 在 广

46、 西“亲 见 雪 中 芭 蕉,雪 后 亦 不 坏 也”。明朝的 王 肯 堂 郁 冈 斋 笔 麝 为 了 替 王 维 辩 护,举 了 两 个 例 子:一是梁朝诗人徐好的一首诗,“拔 残 心 于 孤 翠,植 晚 玩 于 冬 余。枝 横 风 而 色 碎,叶 渍 雪 而 傍 孤”,来证明雪中有 笆 蕉 是 可 信 的;一 是 松 江 陆 文 裕 宿 建 阳 公 馆 时“闽 中 大 雪,四 山 皓 白,而 芭 蕉 一 株,横 映 粉 墙,盛 开 红 花,名 美 人 蕉,乃 知 冒 着 雪 花,盖 实 境 也”。这 原 来 是 很 有 力 的 证 据,说 明 闽 中 有 雪 中 的 芭 蕉,但 是 清 朝

47、 俞 正 燮 的 癸 已 存 稿 又 翻 案,意 见 与 明 朝 谢 肇 的 文海披沙一 样,认为 如右 丞 雪 中 芭 蕉,虽 闽 广 有 之,然 右 丞 关 中 极 雪 之 地,岂 容 有 此 耶”。我 整 理 了 这 些 对 王 维 一 幅 画 的 诸 多 讨 论,每 个 人 讲 得 都 很 有 道 理,可惜王维早就逝去 了,否 则 可 以 起 之 于 地 下,问 他 为 什 么 在 雪 中 画 了 一 株 芭 蕉,引起这么多人的争辩和 烦 恼。我 推 想 王 维 在 作 这 幅 画 时,可 能 并 没 有 那 么 严 肃 的 想 法,他 只 是 作 画 罢 了,在 现 实 世 界 里,

48、也 许“雪”和“芭 蕉”真 是 不 能 并 存 的,但 是 画 里 为 什 么 不 可 以 呢?记 得 传 灯 录 记 载 过 一 则 禅 话:六 源 律 师 问 慧 海 禅 师:“和 尚 修 道,还 用 功 否?”师 曰:“饥 来 吃 饭,困来即眠。”六 源 又 问:“一 切 人 总 如 师 用 功 否?”师 日:“不 同,他 吃 饭 时 不 肯 吃 饭,百 种 须 索,睡 时 不 肯 睡,千 般 计 较。”这 一 则 禅 话 很 可 以 拿 来 为 雪 中 芭 蕉 作 注,在 大 诗 人、大画家,大音乐家王 维 的 眼 中,艺 术 创 作 就 和“饥 来 吃 饭,困 来 即 眠”一 样 自

49、 然。我 并 不 想 为“雪 中 确 实 有 芭 蕉”翻案,可 是 我 觉 得 这 个 公 案,历 代 人 物 争 论 的 只 是 地 理 问 题,而不能真正触及王维作画的 内 心 世 界,也 就 是 有 两 种 可 能:一 种 是 雪 中 真 有 芭 蕉 为 王 维 所 眼 见,是 写 景 之 作;另 一 种 是 雪 中 果 然 没 有 芭 蕉,王 维 凭 借 着 超 人 的 想 像 力 将 之 结 合,做 为 寓 意 之 作。也就 是“精 于 绘 事 者,不 以 手 画,而 以 心 画”的 意 思。他 的 绘 画 不 能 光 以 写 实 写 景 观 之,里 面 不 可 免 的 有 抒 情

50、和 寄 意。他 自 己 说 过:“凡 画 山 水,意 在 笔 先。”新 唐 书 的 王 维 本 传 说 他:“画 思 入 神,至 山 水 平 远,云 势 石 色,绘 工 以 为 天 机 独 到,学 者 所 不 及 也。”我 认 为,一 位“意在笔 先”“天 机 独 到”的 画 家,在 画 里 将 芭 蕉 种 在 大 雪 之 中,并 不 是 现 实 的 问 题,而是天 才 的 纤 运。王 维 的 诗 作 我 们 读 了 很 多,可 惜 的 是,他 的 绘 画 在 时 空 中 失 散 了。故宫博物院有一幅 他 的 作 品 山阴图,花 木 扶 疏,流 水 清 远,左 角 有 一 人 泛 舟 湖 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