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灾害公报.doc

上传人:uij****hh 文档编号:96017241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海洋灾害公报.doc(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2013年,各级政府进一步强化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在海洋灾情总体偏重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对2013年海洋灾害情况调查、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国家海洋局编制了201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现予以发布。 2013年,各级政府进一步强化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在海洋灾情总体偏重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对2013年海洋灾害情况调查、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国家海洋局编制了201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现予以发布。一、概 况 2013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灾害为主,绿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

2、咸潮入侵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3.48亿元,死亡(含失踪)121人。 与近10年(20042013年)海洋灾害平均状况相比,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于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低于平均值(见图1)。在近5年(20092013年,下同)中,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列第一位,死亡(含失踪)人数列第二位。 2013年各类海洋灾害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占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的94%;人员死亡(含失踪)全部由海浪灾害造成。单次过程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1319“天兔”台风风暴潮灾害,为64.93亿元;造成死亡(含失踪)人数最多的是

3、1321“蝴蝶”台风浪灾害,为63人。 2013年海洋灾害分灾种损失统计见表1。 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广东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74.41亿元;较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福建省和浙江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45.08亿元和28.23亿元。 2013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海洋灾害损失统计见表2和图2。二、风暴潮灾害 (一)总体灾情 2013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过程26次,其中台风风暴潮过程14次,11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52.45亿元,温带风暴潮过程12次,3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1.51亿元,均未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 20

4、13年,发生3次达到红色预警级别的台风风暴潮过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期最多,受其影响,风暴潮总体灾情偏重,直接经济损失为近5年平均值(95.96亿元)的1.60倍。其中,广东省、福建省和浙江省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74.20亿元、45.06亿元和28.17亿元,占风暴潮灾害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的96%。另外,9月下旬以后的灾害过程影响明显偏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占台风风暴潮全年直接经济损失的67%。 2013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风暴潮灾害损失统计见表3。(二)主要风暴潮灾害过程 1. 1319“天兔”台风风暴潮 9月22日19时40分前后,台风“天兔”在广东省汕尾市附近沿海登陆,受风暴潮和近岸浪

5、的共同影响,福建和广东两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合计64.93亿元。 沿海最大风暴增水201厘米,发生在广东省海门站。增水超过100厘米的还有福建省东山站(103厘米)和厦门站(102厘米),广东省遮浪站(163厘米)、汕头站(160厘米)、汕尾站(150厘米)、惠州站(137厘米)和南澳站(125厘米)。 福建省东山站最高潮位超过当地红色警戒潮位14厘米。 广东省汕尾站和盐田站最高潮位分别超过当地警戒潮位39厘米和10厘米。 “天兔”台风风暴潮过程部分站位最大风暴增水见图3。 福建省受灾人口9.2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4.46万人,水产养殖受灾面积3.03千公顷,毁坏渔船40艘,损坏渔船264

6、艘,损毁码头1.26千米,损毁防波堤7.36千米,损毁海堤、护岸4.86千米,淹没农田0.50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36亿元。 广东省受灾人口579.3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6.52万人,倒塌房屋785间,损坏房屋2 925间,水产养殖受灾面积23.64千公顷,毁坏渔船188艘,损坏渔船4 636艘,损毁码头0.28千米,损毁防波堤15.05千米,损毁海堤、护岸53.55千米,淹没农田10.5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8.57亿元。 2. 1323“菲特”台风风暴潮 10月7日01时15分前后,台风“菲特”在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沿海登陆,受风暴潮和近岸浪的共同影响,浙江和福建两省因灾直接经济

7、损失合计34.92亿元。沿海最大风暴增水375厘米,发生在浙江省鳌江站。增水超过100厘米的还有浙江省坎门站(167厘米)、澉浦站(166厘米)、洞头站(121厘米)和健跳站(107厘米),福建省琯头站(142厘米)和沙埕站(133厘米)。(风暴增水即“风暴潮”、也称“气象海啸”。是一种由热带气旋(例如台风、飓风等)、温带气旋或冷锋强烈天气系统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是一种海洋灾害.主要分热带风暴引起的风暴增水和温带气旋引起的风暴增水两类。另外,于春秋过渡季节时在北方冷高压配合南方低压槽的天气形势影响下发生在中国北部海区的风暴增水属于特殊类型的风暴增水。前一种风暴增水在其

8、历经的沿海地区均可发生,常伴有急剧的水位变化,破坏力强,多见于夏秋季节。其余两类风暴增水在中纬度沿海各地均可见到,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并以潮位变化稳定和持续为其特点。中国是世界上多风暴增水灾害的国家和地区之一,据记载最大风暴增水高度超过4.5米,居世界前位。风暴增水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灾害。如果风暴增水正与天文潮高潮相叠,使水位超过“警戒线”,就会导致水位暴涨,海水冲垮堤岸,造成工业、农业、渔业、交通运输、港口建筑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浙江省鳌江站、坎门站、澉浦站、镇海站、洞头站和健跳站6个潮(水)位站的最高潮位超过当地警戒潮位,其中,鳌江站超过当地警戒潮位148厘米。 福建省三沙站和平

9、潭站的最高潮位超过当地橙色警戒潮位,崇武站、厦门站和东山站的最高潮位超过当地黄色警戒潮位,其中,三沙站超过当地橙色警戒潮位10厘米。 “菲特”台风风暴潮过程部分站位最大风暴增水见图6。 浙江省受灾人口666.0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99.97万人,损坏房屋38间,水产养殖受灾面积32.56千公顷,毁坏渔船811艘,损坏渔船572艘,损毁码头3.06千米,损毁防波堤4.01千米,损毁海堤、护岸5.87千米,直接经济损失23.38亿元。 福建省受灾人口17.6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3.63万人,倒塌房屋116间,损坏房屋351间,水产养殖受灾面积13.87千公顷,毁坏渔船406艘,损坏渔船1

10、 820艘,损毁码头3.31千米,损毁防波提9.29千米,损毁海堤、护岸9.88千米,直接经济损失11.54亿元。 3.“130526”温带风暴潮 5月2628日,受黄海气旋的影响,渤海和黄海沿海出现了一次较强的温带风暴潮过程,山东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44亿元。 沿海最大风暴增水138厘米,发生在山东省潍坊站。辽宁省东港站、小长山站、老虎滩站、鲅鱼圈站、葫芦岛站和芷锚湾站,河北省秦皇岛站,山东省潍坊站、蓬莱站、石岛站和日照站11个潮(水)位站的最高潮位超过当地警戒潮位,其中,鲅鱼圈站超过当地警戒潮位29厘米。 “130526”温带风暴潮过程部分站位最大风暴增水见图9。 山东省倒塌房屋5间,损

11、坏房屋406间,水产养殖受灾面积7.24千公顷,毁坏渔船64艘,损坏渔船45艘,损毁码头4.00千米,损毁防波提1.58千米,损毁海堤、护岸5.23千米,直接经济损失1.44亿元。三、海浪灾害 (一)总体灾情 2013年,我国近海共出现43次有效波高4米以上的灾害性海浪过程,其中台风浪20次,冷空气浪和气旋浪23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6.30亿元,死亡(含失踪)121人。 2013年,海浪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偏重,为近5年平均值(5.49亿元)的1.15倍;死亡(含失踪)人数为近5年平均值(84人)的1.44倍。海浪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重的是海南省,为5.89亿元,占海浪灾害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的9

12、3%。 2013年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浪灾害损失统计见表5。(二)主要海浪灾害过程 1. 1321“蝴蝶”台风浪 9月2830日,受今年第21号强台风“蝴蝶”影响,中沙群岛、西沙群岛、海南岛以南海域出现了69米的狂浪到狂涛,受其影响,广东、海南两省4艘渔船沉没,死亡(含失踪)63人,直接经济损失合计0.66亿元。 2.1330“海燕”台风浪 11月911日,受今年第30号超强台风“海燕”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我国南海海域出现了69米的狂浪到狂涛,受其影响,海南省毁坏渔船152艘,损坏渔船326艘,死亡(含失踪)2人,直接经济损失4.60亿元。 3. 131124冷空气浪 11月2425日

13、,受冷空气影响,浙江外海出现了34米的大浪到巨浪,受其影响,浙江省3艘渔船沉没,死亡(含失踪)14人,直接经济损失0.05亿元。(波高是指相邻的波峰和波谷间的垂直距离。通常以H表示。波高的表示法很多,通常使用几种有代表性的波高,如平均波高、均方根波高、最大波高、有效波高等等。使用何种波高,决定于使用的目的,利用波高的分布函数,可求出各种波高间的关系,能够对各种波高进行换算。平均波高为所有波高的平均状态,并且用它作为各种波高换算的媒介,理论工作及某些海洋水文台站工作中使用这种波高;由于波浪的能量比例于波高的平方,故均方根波高能反映出海浪能量的平均状态,在某些理论工作中应用这种波高;最大波高有时指

14、观测中出现的最大的一个波高,有时指推算出的在某种条件下出现的最大的波高,有时又规定其它种波高的若干倍为最大波高,通常以Hmax表示;如将观测的波高按大小顺序排列,并把最高的一部分波的波高计算出平均值,称部分大波的平均波高,例如对最高的1/10、1/3的波,其平均波高分别以符号H1/10、H1/3表示,如观测了100个波,它们分别代表最高的10、33个波的平均波高。习惯上将H1/3称为有效波高,具备这种波高的波称为有效波。)四、海冰灾害 (一)总体灾情 2012/13年冬季,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域受海冰灾害影响,直接经济损失3.22亿元,是2011/12年的2.08倍,主要为水产养殖损失。 2012

15、/13年冬季海冰灾害损失统计见表7。(二)冰情特征 2012/13年冬季,渤海和黄海北部的冰情等级为常年略偏重(3.5级),最大浮冰范围出现在2013年2月8日,覆盖面积 34 824平方千米。辽东湾最大浮冰范围出现在2月8日,浮冰离岸最大距离89海里,覆盖面积23 041平方千米;渤海湾最大浮冰范围出现在1月10日,浮冰离岸最大距离22海里,覆盖面积6 490平方千米;莱州湾最大浮冰范围出现在1月10日,浮冰离岸最大距离28海里,覆盖面积4 102平方千米;黄海北部最大浮冰范围出现在1月29日,浮冰离岸最大距离24海里,覆盖面积6 821平方千米。 2013年2月8日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分布见

16、图10。 2012/13年冬季渤海及黄海北部冰情见表8。五、海啸灾害 2013年,我国未发生海啸灾害。国家海洋局对54次发生在我国周边海域及全球大洋其他海域的海底地震共发布了94期海啸信息。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其中3次地震引发了海啸,这些海啸事件均未对我国产生灾害性影响。 2013年我国发布海啸信息的地震源分布见图11。六、赤潮灾害 2013年,我国沿海共发现赤潮46次,其中有毒赤潮7次。 2013年,我国沿海赤潮高发期为56月,5月发现赤潮19次,累计面积1 593平方千米;6月发现赤潮15次,累计面积511平方千米。引发赤潮的优势种共13种,多次或大面积引发赤潮优势种主要有东海原甲藻和抑食金

17、球藻。 2013年我国沿海各月发现赤潮次数见图12。 2013年最大面积大于等于100平方千米赤潮过程统计见表9。 2013年,我国沿岸海域东海原甲藻赤潮次数最多,发生在5月4日7月4日间,共16次,其中浙江沿海发现15次,福建沿海发现1次,累计面积1 470平方千米。发生在河北秦皇岛沿岸海域的抑食金球藻赤潮,为2013年持续时间最长和单次过程影响面积最大的赤潮,分别为98天和1 450平方千米,对当地滨海旅游业等影响较大。七、绿潮灾害2013年38月,绿潮灾害影响我国黄海沿岸海域,覆盖面积于6月27日达到最大值,约790平方千米,分布面积于6月30日达到最大值,约29 733平方千米。 20

18、082013年我国黄海沿岸海域绿潮最大分布面积和最大覆盖面积见表10。 2013年3月中下旬在江苏如东沿岸海域发现零星漂浮绿潮藻;5月10日,黄海南部海域绿潮覆盖面积约5.5平方千米,分布面积约330平方千米;5月中下旬,绿潮持续向偏北方向漂移,分布面积不断扩大;6月初开始有绿潮陆续影响日照、青岛、烟台和威海沿海;6月27日前后,绿潮外缘线最北端到达威海乳山南侧近岸海域;7月,绿潮主体向北偏东方向漂移,分布面积逐渐减小,进入消亡期;8月中旬,绿潮全部消失。 本年度绿潮影响岸线长,整体位置偏西;达到卫星可监测规模的时间较早;持续天数仅次于2008年和2012年;对渔业、水产养殖、海洋环境、景观和

19、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较重。八、海平面变化海平面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2013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2.9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013年,我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19751993年的平均海平面,下同)高95毫米,较2012年低27毫米,为1980年以来第二高位。 2013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区域特征明显,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特征。与常年相比,渤海和南海海平面上升较明显,均超过100毫米;黄海和东海海平面分别上升88毫米和77毫米;与2012年相比,2013年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降低,其中东海海平面低45毫米,渤海海平面基本持平,黄海和南海海平

20、面分别低20毫米和22毫米。2013年1月渤海到黄海北部海平面、5月全海域海平面、10月黄海南部到东海北部海平面均达到1980年以来同期最高位,较常年同期分别高180毫米、155毫米和180毫米;78月南部至台湾海峡沿海海平面较常年同期低28毫米,为2000年以来同期最低位。九、海岸侵蚀2013年重点岸段海岸侵蚀监测显示,我国砂质海岸和粉砂淤泥质海岸侵蚀严重,局部地区侵蚀速度呈加快趋势。河北省滦河口至戴河口砂质海岸岸段平均侵蚀速度为9.1米/年。江苏省振东河闸至射阳河口粉砂淤泥质岸段平均侵蚀速度为26.4米/年。海岸侵蚀造成土地流失,房屋、道路、沿岸工程、旅游设施和养殖区域损毁,给沿海地区的社

21、会经济带来较大损失。 2013年重点监测岸段海岸侵蚀情况见表11。十、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 (一)海水入侵2013年,渤海滨海平原地区海水入侵较为严重,主要分布于辽宁盘锦地区,河北秦皇岛、唐山和沧州地区,山东滨州和潍坊地区,海水入侵距离一般距岸1030千米。与2012年相比,辽宁锦州、山东潍坊滨海地区个别站位氯离子含量明显升高,辽宁盘锦和唐山监测区入侵范围有所扩大。(海水入侵是源于“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动力平衡的破坏”。海水入侵使灌溉地下水水质变咸,土壤盐渍化,灌溉机井报废,导致水田面积减少,旱田面积增加,农田保浇面积减少,荒地面积增加。最严重的会导致工厂、村镇整体搬迁,海水入侵区成为不毛

22、之地。中国科学院院士薛禹群分析称:“淡水抽水量超过了它的补给量,使海岸带附近地下水水头不断下降,出现了淡水体的水头低于附近海水水头的现象,海水与淡水之间的水动力平衡被破坏,导致咸淡水界面向陆地方向移动,就会出现海水入侵。”即海水入侵是源 于“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动力平衡的破坏”,自然因素只是对海水入侵起一定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黄海、东海和南海沿岸海水入侵影响范围较小,除江苏盐城和浙江台州滨海地区监测区海水入侵距离稍大外,其他监测区海水入侵距离一般距岸5千米以内。与2012年相比,江苏连云港滨海地区海水入侵范围略有扩大,福建长乐滨海地区监测区海水入侵呈加重趋势。 2013年重点监测区海水入

23、侵范围见表12。(二)土壤盐渍化2013年,土壤盐渍化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和山东滨海平原地区。与2012年相比,河北秦皇岛和唐山土壤盐渍化范围稍有扩大,山东潍坊监测区在枯水期时近岸站位含盐量略有上升,威海监测区近岸站位含盐量明显上升。十一、咸潮入侵2013年,珠江口、长江口和杭州湾均多次发生咸潮入侵,其中珠江口咸潮入侵较为严重。(一)珠江口咸潮入侵 珠江口全年共监测到咸潮入侵过程4次,前3次集中出现在12月,第4次出现在12月。广东省中山市南镇水厂监测显示,影响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咸潮入侵过程开始于2月19日,持续时间8天,过程最高盐度为9.72(氯度5 380毫克/升),出现在

24、2月20日23时。(二)长江口咸潮入侵 长江口全年共监测到咸潮入侵过程9次,其中34月出现3次,912月出现6次,咸潮入侵次数较2012年增加6次。长江口宝钢水库监测到咸潮入侵过程7次,其中影响较严重、持续时间较长的过程开始于12月6日,持续时间10天,过程最高盐度为1.59(氯度880毫克/升),出现在12月10日05时。(三)杭州湾咸潮入侵 杭州湾钱塘江全年共监测到咸潮入侵过程2次,分别在8月中下旬和10月上旬。浙江省杭州市南星取水口监测显示,影响较严重的咸潮入侵过程开始于8月21日,持续时间3天。 2013年珠江口、长江口和杭州湾咸潮入侵统计见表13。附录 名词解释 海洋灾害 海洋自然环

25、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带发生的严重危害社会、经济和生命财产的事件,称为海洋灾害。 本公报涉及的海洋灾害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赤潮、绿潮、海平面变化、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以及咸潮入侵灾害。风暴潮 由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海上飑线等风暴过境所伴随的强风和气压骤变而引起叠加在天文潮位之上的海面震荡或非周期性异常升高(降低)现象,称为风暴潮。分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两种。 警戒潮位指防护区沿岸可能出现险情或潮灾,需进入戒备或救灾状态的潮位既定值,从低到高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等级(见附表1)。海浪 海浪是海面由风引起的波动现象,主要包括风浪和涌浪。按照诱发海浪

26、的大气扰动特征来分类,由热带气旋引起的海浪称为台风浪;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海浪称为气旋浪;由冷空气引起的海浪称为冷空气浪。 将某一时段连续测得的所有波高按大小排列,取总个数中的前1/3个大波波高的平均值,称为有效波高。有效波高大于等于4米的海浪称为灾害性海浪。根据国际波级表规定,海浪级别按照有效波高进行划分(见附表2)。海冰所有在海上出现的冰统称海冰,除由海水直接冻结而成的冰外,还包括源于陆地的河冰、湖冰和冰川冰等。海啸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巨大岩体塌陷和滑坡等导致的海水长周期波动,能造成近岸海面大幅度涨落。赤潮赤潮是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绿潮绿潮是海洋中一些大型绿藻(如浒苔)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导致生态环境异常的一种现象。海平面变化海平面变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地壳的构造运动等原因引起的海面高度变化。海岸侵蚀海岸侵蚀是海岸在海洋动力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后退的现象。海水入侵海水入侵是海水或与海水有直接关系的地下咸水沿含水层向陆地方向扩展的现象。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是因海水入侵漫溢以及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沿海土地含盐量增多的现象。咸潮入侵咸潮入侵是感潮河段(感潮河段指的是潮水可达到的,流量及水位受潮汐影响的河流区段)在涨潮时发生的海水上溯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