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发展战略研究报告.pdf

上传人:530650****qq.com 文档编号:95941261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发展战略研究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国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发展战略研究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发展战略研究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发展战略研究报告.pdf(5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发 展 战 略 研 究中国经济时报社国研经济研究院“中国智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变革”系列课题2021 年度研究报告2022.03“中国智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变革”系列课题之二“中国智能中国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发展战略研究交通产业生态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课题组课题组总顾问:余斌课题组顾问:马骏袁佛玉课题组组长:王辉课题执行组长:李布课题组副组长:陈铁宝璩静课题组成员:李燕宋紫峰盛朝迅熊鸿儒陈铁宝李扬帆璩静杜军张海林报告主要执笔:李扬帆盛朝迅课题协调人:陈铁宝1目录目录前言.1第一章 智能交通: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标志性工程.3一、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效率的战略牵引.3二、加快关键技术和支柱产

2、业“换道超车”的前沿领域.4三、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机遇.6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路径.7五、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平台.8六、以技术体系加强国家安全建设的可靠保障.9第二章 智能交通产业生态: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范式创新贯通融合的经济系统.11一、硬件、软件、服务在规则制度创新导引下协同发展的“新经济形态”.11二、多层次多方案兼容、车路共创规模效益的迭代升级路径.15三、线上线下相结合、具有鲜明平台经济特征的商业模式创新.18第三章 搭建平台,明确方向我国构建智能交通产业生态的基础条件和前期准备.21一、提供移动端地图导航和分时租赁交通工具,促进

3、交通物流服务智能化.21二、发展智能化轨道交通,加快智能测控传感及下一代通信技术协同创新、迁移应用.23三、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自动驾驶领域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基础平台和数据自主掌控.24四、坚持在竞争中优化技术路线,在测试中完善技术标准.252五、确立战略规划和市场准入机制,加快智能交通示范应用.26六、比拼全球先发优势地位,力争率先构架完整的产业生态.28第四章 服务当下,智联未来以自动驾驶技术平台引领构建智能交通产业生态的实践探索和发展愿景.30一、以自动驾驶开放技术平台引领构建智能交通产业生态的主要优势及重要意义.30二、百度 Apollo 自动驾驶开放平台的主要发展历程.31三、发挥人

4、工智能和大数据优势,打造以高精地图、仿真模拟环境和“交通云”等为基础的智能交通支撑体系.33四、加大核心硬件投资与合作力度,推动构建自主可控智能交通生态系统.34五、探索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运营,增强示范效应和品牌价值.36六、因地制宜、分城施策,推动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37七、我国智能交通“十四五”和 2035 年远景目标展望.38第五章 重点突破,系统推进智能交通产业生态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40一、加强智能交通产业生态结构和推广应用路径的顶层设计.40二、完善智能交通投资与运行的市场化激励机制.42三、优化智能交通领域安全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职能体系.43四、引导企业加强自主研发、服

5、务国家战略,打造智能交通领域的新型举国体制.45五、支持我国智能交通龙头企业、技术体系“走出去”发展.461前言前言智能交通是以高精度感知、大容量通信、全方位计算为基础,实现交通工具与交通设施高度自动化运行、运载方式与运载路径高度自动化配置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智能交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科技创新、总体安全、生态环境和社会治理等诸多方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智能交通产业生态是融合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交通运输、数字服务等多个产业领域的新经济形态,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走向产业化的重要方向。我国智能交通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条件日趋成熟,市场主体快速成长,用户基础更为

6、广泛,目前已逐渐形成体系化的产业生态。“十四五”期间,智能交通是我国扩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快数字经济向智能经济升级发展的关键动力,有望成为智能经济率先形成规模效应的先导领域。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培育壮大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产业,构建基于 5G 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到 2035 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并明确提出“推进智能交通产2业化”,“加强智能化载运工具和关键专用装备研发,推进

7、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能化通用航空器应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打造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平台、集城市动态静态数据于一体的智慧出行平台”。国家对智能交通中长期发展目标、主要路径及任务的明确,为智能交通在新发展阶段下争取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智能交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行业各领域达成战略共识,争取形成技术研发与基础设施投资合力,实现系统兼容、安全可靠、有序竞争、规模经济;需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立足国内、走向全球。为此,需要加强智能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前瞻研究,推动跨部门构建起

8、一个创新活力饱满、监管体系完善的智能交通产业生态。本研究报告立足“中国智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变革”课题上一年度研究成果基础,分析归纳智能交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意义,结合目前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下一阶段发展战略及政策建议。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应坚持车路协同、全国统筹,在技术体系、规模化建设与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力争实现全球领跑,将高度智能化的公路交通打造为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就的重要标志。3第一章第一章 智能交通: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标志性工程智能交通: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标志性工程交通运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现代化强国必须建设在高效运行、广

9、泛覆盖、全面可控的强大交通运输体系之上。我国高速公路网络规模、机动车保有量上升至全球首位,城市道路出行强度、场景复杂度对交通安全畅通保障能力提出了全球最高的要求。构建起全球领先、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将成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极大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历史成就。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球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的关键交汇点,我国交通运输既要树立节能环保与现代化治理的标杆,又要努力孕育更先进技术、提供更多绿色发展机会、创造更舒适乐享的工作和消费环境。只有依靠“智能化”这个终极解决方案,才能统筹兼顾多重目标的实现。一、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效率的战略牵引一、提升经济社会

10、运行效率的战略牵引交通运输是沟通联系不同地理条件、资源禀赋和文化属性,从而促进分工合作、加强国家治理、密切国际交往的经济社会活动形式。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交通运输的发展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当前,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全面展开,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更加广泛深入。更多经济社会活动由线下转向线上,“人的发展需求”日益胜4过“物的加工转化”,成为支配经济价值创造的主导力量;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网络”逐步替代大宗能源商品和高载能产品的长距离运输,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的本地化、定制化供给则促进了供需精准匹配。经济形态的深刻变化,将从需求端对交通运输的

11、规模、方式和形态产生深远影响。在这场“智能革命”中,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部门,需要“先行一步”提升效率和效益,通过高水平自动化的配置和运行,将人的劳动从被动的机械运动需求中逐步解放出来,让交通更加舒适便利、融合更多的服务元素和消费场景,从而呈现“安全、低碳、畅达、普惠、愉悦”的智能交通发展愿景。我国交通运输的大发展大繁荣,是持续数十年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关键支撑和重要表现,但我国也长期面临着物流成本总体偏高、节能减排压力较大、都市通勤高峰拥堵、交通安全事故多发等问题。发展智能交通体系,进一步突破交通运输能力、质量和成本等发展瓶颈,特别是以智能化的自动驾驶为主要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公

12、路交通对人力、能源、生态、时空、金融等经济社会资源的低效占用问题,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二、二、加快关键技术和支柱产业加快关键技术和支柱产业“换道超车换道超车”的前沿领域的前沿领域学科交叉融合、跨领域协同研发创新已成为当今科学技5术进步的重要路径。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走向深入,需要与新一代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仿真模拟等领域相互促进,组合形成现实的应用场景,牵引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以高水平自动驾驶为标志性技术、终极发展目标的智能交通技术与产业体系,作为跨学科跨行业协同创新的典型领域,为我国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和产业整体竞争力提供了全新的赛道。当前,我国汽车制造、集成

13、电路产业链仍处于后发追赶阶段,车载计算单元、信号处理、定位导航所需要的各类芯片已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光学及测控传感基础产业存在短板,投入力量仍显不足;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处于关键并跑期;5G 技术居于领先地位,但应用场景仍不丰富,技术研发和基建投资急需找到理想的回报路径。未来要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产业链自主可控,智能交通是近在眼前、必须抢抓的重要制高点,同时也是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的重大试验田:只有坚持自主研发,形成“以我为主”核心技术体系支撑的智能交通产业生态,才能将局部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延伸到更多的领域;只有借助新技术新产业的跨行业外溢效应,在行业格局相对稳定

14、的成熟领域注入新的技术元素和应用场景,转化形成前沿领域、新兴产业,吸引更多研发投入,才能实现变被动为主动、从后发到赶超;只有从实用场景需求出发,依靠市场的内生6动能,才能形成投入产出良性循环,激发和调动各方面力量投入到智能交通的发展。三、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机遇三、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机遇大国必有“大交通”,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要素分布较不均衡,区域自然禀赋差异较大,催生了强劲的交通需求。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接近 65%,城镇化进入都市化的高级发展阶段,生产生活空间、高附加值经济活动更加集中在都市圈城市群。超大特大城市内部及周边、城市群范围内的出行

15、,愈发成为国内交通的主要形态。应对集中而又频密的中短途出行需求、缓解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为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舞台。同时,我国汽车产业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呈现稳中有增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年产销分别完成 2608.2 万辆和 2627.5 万辆,连续 13年保持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我国作为世界第一汽车市场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正向世界汽车强国迈进。这也意味着我国发展智能交通可以借助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打造平台经济,用平台构建市场、扩大需求,用市场吸引技术、集聚要素,从而转化形成整个产业生态的国际竞争力。构建超大规模的智能交通产业生态,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16、相辅相成。我国大城市经历了快速的城镇化发展阶段,一些城市中心城区较早形成的路网结构难以适应如今都市圈核心地带的频密行车需求,导7致经济要素外流新兴城区、旧城经济活力下降。城市更新不搞“大拆大建”,意味着“拆楼拓路”不应成为主流解决方案。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在老城与新城一体化布设智能交通系统,形成统一协调、互联互动的智能化城市交通管理体系,可以大幅提升通行效率,缓解中心城区拥堵,从而改善中心城区人居环境、生活品质。搭建全国统一标准的城市智能交通网络平台,可以增进都市圈各区域间、邻近的都市圈之间、各大城市群之间的高水平协作,使我国交通运输业成为更加全面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平台载体。四、实现碳达

17、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路径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路径交通运输是化石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领域,目前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占全社会碳排放的 10%左右。而公路交通是交通运输碳排放的主体,占交通运输碳排放的85%左右。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能够从三方面直接促进公路交通的绿色低碳发展:一是优化行驶路线、速度及启动制动时点,降低机动车单次行程能耗、单位行驶里程能耗,延长机动车使用寿命,并节约交通管理系统的设备和能源投入。二是通过智能化的共享交通工具出行,特别是与轨道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的便捷化接驳,提升公交系统运行效率和公交出行率。三是与分布式的充能、储能系统相结合,通过建立智能化的能源供给调度

18、体系,优化公路交通能源供给网络布8局,降低新能源汽车运行的综合成本,提升新能源汽车相对于燃油汽车的整体竞争力。智能交通体系的建设完善,“让天下没有难走的路”,还将深刻影响我国经济地理格局,帮助一部分生态本底良好、但欠缺经济发展条件的地区克服交通物流短板,在国内大循环乃至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从而缓解欠发达地区人口向中心城市流动压力,助力全国的均衡协调、绿色低碳发展。特别是通过智能交通与智慧物流相结合,优化组合长途低频运输,提高一部分低交通密度地区的交通物流运行效率,在确保服务覆盖面、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减配车辆和驾驶人员,有效降低交通不便地区的物流成本,增强一部分山高路险乡村、地广人

19、稀区域的可达性,促进生态涵养区域的“绿水青山”通过碳汇、文旅、康养等产业形态转化为“金山银山”。五、五、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平台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平台交通运输具有全地域、全时段、全天候运行的特点,是经济社会运行状态的集中反映,也是在将现代化治理体系根植于微观层面的有力抓手。精细化掌握、精准化调控交通运输,是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越性、全面助力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对我国这样庞大的交通运输规模而言,智能交通系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基础平台:一是作为交通运输“安全网”,有效降低交通事9故及相关纠纷发生率,化解家庭、用车单位、交通运输企业

20、及保险机构面临的人身安全、经济和法律风险,为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把交通运输行业占用的一部分公共管理资源、金融资源用于更有经济社会效益的领域。二是作为经济运行“传感器”,通过充分收集和汇总分析交通物流信息,增强对经济运行态势的全面实时研判,及时发现区域经济、行业发展等不同层面的潜在问题,提升宏观、微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前瞻性。三是作为公共管理“控制台”,运用更加完善的实时监控和事后追溯体系,充分掌握人员、车辆和货物流动情况,在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六、六、以技术体系以技术体系加强国家安全建设的加强国家安全建设的可靠可靠保障保障当今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1、,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合作、博弈关系日趋复杂。在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更加依赖于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信息安全、产业安全、核心技术安全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要基础。美国“智慧地球”、日本“超智能社会”等战略,体现了发达国家抢先布局全球“万物智联”时代的战略意图。智能交通是全球“万物智联”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领域的智慧互联进程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已成为新一轮全球战略竞争的焦点之一;智能交通体系所处的网络环境是广泛互联互通的,面临来自不同方向的潜在威胁。从智能交10通体系发展伊始就强化自主可控、安全防护能力,掌握核心软硬件、算法和平台,是保障国家总体安全的战略选择。同时

22、,智能交通所需的测控感知、智能识别、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也是国防现代化所需关键技术。开展人工智能等智能交通基础科技研发,促进军民统筹发展,筑牢交通领域的国家安全屏障,有助于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11第二章第二章 智能交通产业生态智能交通产业生态: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制度创新、范式创新范式创新贯通融合的经济系统贯通融合的经济系统智能交通的“多要素配合、全局式优化”基本属性,决定了发展智能交通必须进行整体谋划、统筹布局。智能交通以“规则制度依赖型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技术进步路线,和以平台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商业模式,决定了智能交通产业生态的发展路径将会不同于其他诸多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特别

23、是需要更好发挥政府在统一技术标准、引导车路协同、加大基建投资和完善监管体系方面的作用。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放大规模经济效益、守住安全可控底线、做好规则制度保障,是培育智能交通产业生态的重要原则。一一、硬件硬件、软件软件、服务服务在规则制度创新导引下协同发展在规则制度创新导引下协同发展的的“新新经济形态经济形态”智能交通产业生态涉及装备制造、交通物流、工程建筑、能源供应、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软件等多个产业门类,每个产业领域都有各自的发展规律、市场结构、龙头企业和技术体系,在智能交通新需求场景下整合形成新的发展逻辑。在智能交通产业生态的形成过程中,市场规则创新、监管制度创新是硬件、软件、服务等各环节

24、协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从参与价值创造与分配的关键要素视角看,可以在智能交通产业生态中确立几个主要环节:12第一,配有智能化功能硬件的机动车制造配有智能化功能硬件的机动车制造。在汽车制造产业链中,车载计算单元、车载雷达、定位系统等具有“智能化赋能”属性的硬件成为产业链关键环节,而决定这些关键零部件性能的芯片又成为其中的重中之重。在整车设计制造方面,随着无人驾驶的逐步实现,车辆的整体结构设计也会发生适应性的变化,甚至出现重大变革,如在车身形态、座位布局、安全系统等方面加以调整,以进一步增强车辆的经济性、安全性。图 1 不设方向盘的百度“汽车机器人”体现了汽车设计理念的进化第二,作为自动驾驶基础设

25、施的作为自动驾驶基础设施的“智慧道路智慧道路”建设建设。车路协同是实现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重要路径。高水平的自动驾驶离不开智慧化的行驶环境、辅助设施,将推动市政建设行业形态演进。以道路和路口为基本单元,一体部署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路面传感器、监控识别装置等各类智慧化设施,并通过路侧单元(RSU)、智慧杆桩等集成化设备,13实现与移动通信网络、智慧建筑共建共享,融入智慧城市建设运行体系。第三,支撑智能交通体系的能源供应支撑智能交通体系的能源供应。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充足的清洁能源保障。智能交通能够降低车辆和人力成本,激发潜在的交通物流需求,因而更需要加大绿色低碳能源供给,丰富能源供给

26、形式。在分布式能源、储能充能设施、移动换电服务、生物燃油、车载氢能转化、充电马路等领域,将培育形成新模式新业态。第四,保障智能交通体系运行的大容量通信网络运营保障智能交通体系运行的大容量通信网络运营。“车联网”需要以大容量移动通信网络为基础,实现安全稳定的实时交互功能。为此需要开设专用频段,建设或升级交通专用通信网络,形成移动通信服务的细分市场,从而为电信运营商及通信领域设备供应商、技术服务企业提供重要发展机遇。图 2 支撑智能交通的计算单元和通信网络14第五,卫星高精定位卫星高精定位、高精度地图及车道级行驶线路解高精度地图及车道级行驶线路解析导航服务析导航服务。按照高水平自动驾驶、伴随式服务

27、的基本要求,提供高精度车辆定位服务。通过智能化地图工具,提供道路实时交通状态信息,预测出行时间及相应的未来路况,动态优化行驶路径,并通过车载智能终端、手机终端、远程驾驶集中控制系统等平台,确立地图导航的功能定制等增值服务、基于地图导航界面的推介引导等商业模式。第六,自动驾驶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自动驾驶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及自动控制技术,为各机动车厂商定制提供自动驾驶操控系统及智能驾驶软件,并打造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商的研发设计公共平台,形成设计制造解决方案服务业态。在此基础上,力争为存量的各类非智能化、半智能化车辆提供接入式或改装型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第七,基于智能网联汽

28、车移动终端的信息增值服务基于智能网联汽车移动终端的信息增值服务。借助智能化的人机交互界面,拓展“车上大屏”移动互联网终端信息增值服务新业态,涵盖传媒、娱乐、教育、电商购物、远程办公、大健康、养老助老等诸多功能,探索适于车内和户外生活消费需求特点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充分考虑硬件、软件、服务等方面的各类市场主体,以及规则、制度等方面的市场环境要素提供者,可以将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参与者大体归纳为基础设施层、解决方案层、增值服务层三大层次(见表 1):15表表 1 1 智能交通产业生态的主要参与者及分工智能交通产业生态的主要参与者及分工主体分层主体类型在智能交通产业生态中的职能分工基础设施层政府部

29、门、智能交通技术测试评价机构、行业自律组织研究制定行业标准,主导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智能交通发展方案,确定自动驾驶服务范围和水平,进行交通安全执法、行业监管等公路建设管理企业、公路智能化建设企业新建智慧公路,对已有公路及配套设施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智能交通运营商运行整个城市或区域的智能交通系统,提供车辆接入以及“云代驾”等增值服务能源服务商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换能服务,为智慧公路及停车场提供能源供给电信及卫星定位服务商为智能交通体系提供专用通信服务保障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为智能交通体系的运行提供算力支持、数据储存和处理服务解决方案层整车制造商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的系统集成和整车制造,存量汽车智能化

30、改装升级服务通信技术供应商为智能交通所需大容量通信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地图服务商提供地图导航、高精地图、出行路线计算生成及其他基于地图的智能交通增值服务智能交通硬件设备制造商提供智能交通所需要的车载及路侧芯片、测控传感及视频监控等设备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平台,提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增值服务层公交、出租车、长途客运企业,共享汽车服务公司提供以自动驾驶为特色的车辆乘坐服务、车辆租赁服务智慧高速公路及停车场管理企业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自动行驶、自动停泊等接入式服务物流服务企业运用智能交通和智慧物流体系提供综合物流服务交通出行方案服务商面向出行消费者提供涵盖公共交通、共享交

31、通工具的“一站式”出行服务金融机构为整个产业生态提供融资服务和保险服务二二、多层次多方案兼容多层次多方案兼容、车路共创规模效益的迭代升级路径车路共创规模效益的迭代升级路径构建基于高水平自动驾驶的智能交通体系,是一个渐进式提升、复合型迭代的发展过程。从全球主要经济体机动车增量、保有量、使用寿命看,这一进程需要借助中长期的车16辆更新,不利于智能交通规模经济效益的爆发式释放。我国机动车产销规模已达到阶段性高点,存量机动车中相当大部分执行环保标准较高、剩余使用寿命较长;但机动车新能源化、智慧化需求中也孕育着充足的消费升级潜力,增量空间、迭代动力仍然较为充足。这就要求增强智能交通的系统兼容性,一方面重

32、视增量市场,力争让搭载自动驾驶平台、可通过软件不断升级的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形成规模效应;一方面又要深耕存量市场,发挥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通信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以“更加智能的路”辅助一部分“不够聪慧的车”,以规模经济优势争取全球智能交通技术体系、行业标准、商业模式定义话语权:一是加快车路协同部署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一是加快车路协同部署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为了放大智能交通体系的规模效应,需要形成智慧道路的统一技术标准体系,尽可能为不同技术路线、不同平台的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兼容服务,并且加快在中心城市、新城新区、国家骨干路网展开部署。同时,车辆端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对整个体系也十分重要。对于价格低廉、不提供自动

33、驾驶功能的新车,也应考虑设置一定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以较低成本合理预留自动驾驶软硬件接口、车路协同功能接口等基本条件,确保将来有条件改装升级,或主要依托路侧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实现高水平自动驾驶。17二是统筹新车自动驾驶能力提升和存量车智能终端搭二是统筹新车自动驾驶能力提升和存量车智能终端搭载率提升载率提升。在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设计中,既需要展望未来的高水平自动驾驶体系特征,推出设计理念全面革新,又要考虑到自动驾驶汽车与非自动驾驶汽车长期共存的条件,让驾驶员能够适应于不同自动驾驶水平的车辆,在特定需求下安全平稳切换,保障整个道路交通体系的安全性。同时,构建开放兼容的智能驾驶平台,确保汽车厂商能够

34、以相对合理的成本提供已售车辆智能化升级(改装)服务,促进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在竞争中各显其能,构成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图 3 存量机动车智能化是加快智能交通形成规模效益的重要路径三是坚持汽车智能网联化与新能源化相互促进三是坚持汽车智能网联化与新能源化相互促进。以更多的电力驱动辅助功能为基础,把智能交通与绿色交通的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推出新一代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综合运用平台经济效应、消费理念倡导、购置行驶准入政策,汇聚形18成汽车消费升级的强大动力,加快机动车迭代进程。以智能化避险和新型结构材料作为核心安全保障,同时不断提高车载储能系统效率、增强电池等部件安全性,提升分布式能源的多元接入、灵活使

35、用、柔性储放能力,从而逐步实现车身的轻量化,提高交通综合能效。三三、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具有鲜明平台经济特征的商业模式创具有鲜明平台经济特征的商业模式创新新智能交通产业生态既具有装备制造业的全产业链竞争属性、通信行业的技术密集属性,也具有互联网应用领域的线上线下结合型平台经济属性。创新定义智能交通产业生态的核心商业模式,是我国打破传统意义上汽车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路径依赖、以市场规模优势弥补技术后发短板的关键之一。在车辆智能化行驶技术创新基础上,还需要遵循交通运输的内在规律、发展趋势,积极创造和融合相关新业态,形成一套完整的新型商业模式。一是在基本价值的创造中一是在基本价值的创造中,驾

36、驶方式智能化与车辆所有驾驶方式智能化与车辆所有权共享化相结合权共享化相结合,提升交通效率和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提升交通效率和城市空间利用效率。自动驾驶为汽车由专属消费品向共享交通工具的转变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在潮汐式通勤压力较大、公务出行较密集的中心城市,具有高水平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可以成为长时间连续高效运行的共享出租车,特别是主要在城郊运行、服务轨道交通站点与社区之间、能够召之即来的“接驳车”;或者19成为多用途私人车辆,分时切换于通勤出行“顺风车”、上班时间“短租车”、休闲度假“私家车”,实现“跑在城里、停在家里”的理想状态。这样,让车辆智能共享、让通勤便利舒适,有限的道路和停车空间就可以容纳

37、更多车辆,同时减少通勤消耗的时间精力,扩大经济有效的通勤半径,从而提升都市圈外圈层空间的经济价值,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住房改善需求。为此,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借助智能交通对城市空间格局的重塑,从城市更新、城市开发、城市交通系统重构的层面放大智能交通的经济效益。二是在平台经济的延伸拓展上二是在平台经济的延伸拓展上,以以“软件定义汽车软件定义汽车”和和车载信息增值服务实现商业模式创新车载信息增值服务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智能网联汽车是主要由软件定义功能属性的产品,一方面仍然可以依靠大批量标准化制造降低成本,一方面可通过软件实现功能的差异化、个性化,允许用户以“购买解锁”“升级套餐”“限时体验”等方式

38、在同样车辆上获得不同驾乘功能。自动驾驶汽车还将把汽车转化为重要的娱乐空间、流量入口,有望在汽车的智能系统中打造集成互联网应用的“超级平台”。此外,可以通过线上的远程服务与线下车辆服务站点配送货品的配合,在传统“得来速”模式基础上形成“移动的购物中心”,植入丰富业态;发挥汽车封闭空间带来的沉浸式体验特点,强化相对于手机等“消费电子级智能终端”的优势,可探索发展环绕式影院、VR/AR 游戏、虚拟旅游等产品。20三是在细分市场的率先突破上三是在细分市场的率先突破上,以特定场景和特种车辆以特定场景和特种车辆为先导为先导,逐步普及高水平自动驾驶逐步普及高水平自动驾驶。为了加快自动驾驶的普及,需要先在路况

39、相对简单的半封闭环境中测试应用,逐步积累运行数据,完善技术标准、监管法规,增强社会认可度,并取得一定投资回报。在厂内、港口、园区、校园等特定封闭区域,可率先完成智慧道路基础设施部署,投放完全自动驾驶的载客车辆和物流车;在开放型道路环境中,可率先在专线公交车、市政环卫车、干线长距离物流车等专用车辆实现高水平自动驾驶。此外,适应老龄化社会特点,推出适应老年人出行需求的低速自动驾驶车辆;适应乡村学生在城镇集中就学需求,推出自动驾驶校车。21第三章第三章 搭建平台搭建平台,明确方向明确方向我国构建智能交通产业生态我国构建智能交通产业生态的基础条件和前期准备的基础条件和前期准备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

40、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和发展中大国优势,大规模建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国家级基础设施,普及移动互联网,探索形成了“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引进吸收+自主创新”“模式导向+技术保障”“海量需求+用户反馈”网络平台经济综合优势,为智能经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近年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中长期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发展智能交通所需要的技术储备、硬件设施、市场环境、商业模式、用户习惯等各方面条件日趋成熟,加快部署应用智能交通的共识合力日益增强。一一、提供移动端地图导航和分时租赁交通工具提供移动端地图导航和分时租赁交通工具,促进交通促进交通物物流流服务智能化服务智能化2009 年我国开启 3G 商业运营,

41、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启了智能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地图导航作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先驱之一,是最早形成规模效应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其中,地图数据的积累和细化、图层由二维向三维的进步、定位精度的提升、出行方式及路线推荐算法的改进、路况信息大数据预测的完善,都是发展智能交通的必要条件。地图导航 APP 也逐渐由单一功能延伸到公交实时信息、网约车服务、商户信息综合查询推介、房屋租售价格数据等22相关领域,“一站式出行服务接口+基于位置的综合服务”商业模式日臻成熟。在地图定位服务的基础上,面向消费者的智慧物流服务平台得以搭建。目前部分平台已经可以显示寄收货物的实时定位,提升了物流服务的精准性、时效

42、性。2016 年我国率先推出规模化的“无桩共享单车”服务,标志着智能交通开启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的实用阶段。共享单车成功发挥了我国特有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迅速形成平台经济效应,为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便捷化、绿色化提供重要解决方案,成为我国“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自行车”绿色交通骨干网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此后,共享电单车、分时租赁汽车也相继投入城市运行,交通工具的分时租赁、非固定点位取用返还的出行模式获得更大的用户认可度,为下一步推出自动驾驶的共享汽车积累了有益经验。从共享交通工具的运营经验看,未来推出自动驾驶的共享汽车必须解决好投放量、停放点、巡游路线选择问题。在大城市推出运营的初期,

43、需要综合考虑市场认可度、出租车和网约车逐步转型过渡所需缓冲期等问题,在一个时期内有序规划、逐步增加投放。在运营策略方面,可能需要在城郊地带建设少量集中停放点,并借助共享停车场、共享停车位等合作方式,优化利用存量停车空间资源、充电设施。这就要求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前瞻谋划,为自动驾驶共享汽车新业态确定合理的准入门槛、以科学标准审批运营方案,并提供23必要的软硬件设施支持,避免陷入无序竞争;城市建设、自然资源等部门着眼智能交通发展需求,在城市整体空间布局和微观空间利用上做好相应的准备。二二、发展智能化轨道交通发展智能化轨道交通,加快智能测控传感及下一代通信加快智能测控传感及下一代通信技术协同创新、迁移

44、应用技术协同创新、迁移应用2019 年是我国 5G 商用元年,5G 及未来通信技术赋能的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必将成为下一个十年的经济增长焦点,智能交通由此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发展阶段。5G 时代的互联网应用产业生态由人与人之间、市场主体之间、平台与供应链之间的互联,逐步发展到万物智联、实时交互的更高阶段。在我国 5G 技术优势基础上,争取形成技术和产业全面领先的格局,重点围绕智能交通拓展应用场景、创新迭代商业模式,已成为近年来我国交通和通信等行业领军企业的共识。测控传感是我国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领域,而车载激光雷达是实现高水平自动驾驶所需的核心硬件之一,路测感知设备也需要应用激光雷达。我国在激光技术

45、、小型无人机机载雷达等领域具备一定基础,有望向公路交通领域加快迁移应用。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批激光雷达领域初创企业,积极投入研发应用,形成了争取与全球领军企业并跑的积极竞争态势。激光雷达与动力电池等关键环节的比拼,打响了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面赶超汽车制造强国的决定性战役。24与公路交通相比,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的智能化进程起步更早,在专用通信网络、车路协同技术、卫星定位及通信技术、空间信息模型等领域率先探索,并加快发展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无人驾驶技术,形成一部分可迁移应用至公路交通智能化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基础。2019 年底,智慧动车组在京张高铁运行,广深港高铁实现 5G 覆盖,意味着

46、中国高铁由网络化步入智能化阶段,在风驰电掣中“耳聪目明”,进一步提升安全运行能力、改进乘坐体验,并加载更丰富的信息消费服务新业态。轨道交通智能化的建设和运营经验,为公路交通的智能化增添了可借鉴的模板。三三、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确保自动驾驶领域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自动驾驶领域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基础平台和数据自主掌控基础平台和数据自主掌控人工智能是以算法为核心、以硬件为保障的新兴技术与产业领域。我国坚持自主研发,持续加大人工智能算法领域的研发投入,在图像识别等智能交通关键技术基础领域具备了国际竞争力;近年来人工智能芯片领域成为投资热点领域,国产车载智能芯片初出茅庐,积极争取智能网联汽车的

47、市场增量空间。百度、华为、大疆等我国智能经济代表性企业均深刻认识到自动驾驶领域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的战略意义,依托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发展基础,采取自建软硬件生态系统、与国内企业合作构建开放型产业生态等方式,推25动我国智能交通领域朝着研发平台、核心算法、硬件供应链、运行网络及数据存储完全自主可控的方向发展。在企业提升智能交通技术和产业体系安全水平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汽车数据安全问题。2021 年 10 月,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正式施行,倡导汽车数据处理者在开展汽车数据处理活动中坚持车内处理原则、默认不收集原则、脱敏处理原则,要求重要数据依法在境内存储。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自动

48、驾驶功能的升级,汽车产生和传输数据的渠道将更加复杂多样。进一步完善汽车数据安全监管体系,更需要从核心软硬件及其研发平台抓起,从源头上保障我国庞大体量的汽车数据安全。四、四、坚持坚持在竞争中优化技术路线,在测试中完善技术标准在竞争中优化技术路线,在测试中完善技术标准我国智能交通的风起云涌,快速吸引多个行业领域的资金投入、研发力量和人才,在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之间、互联网平台企业与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企业之间、细分领域新锐与行业巨头之间、本土企业与海外收并购企业之间,呈现纵横交错的竞争合作态势。而发达国家的行业领军企业也积极布局我国市场,扩大其主导的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影响力。从技术和产业发展路线看,智

49、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至少存在着人工智能基础研发平台之争、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之争、充电网络与换电服务之争、机器视觉主导与“激光雷达+视频辅助”之争、车载高性能计算与物联网云计算之争、高端26乘用车突破与专用车辆先行之争等一系列不同技术路线、不同产品体系、不同发展理念之间的选择。要权衡兼顾规模经济、安全属性、绿色低碳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不同发展目标,目前还难以完全论定最优的发展路线。在产业体系的具体架构尚不稳定、发展路线尚不明晰的阶段,实施积极有为的产业政策,是对我国产业政策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大考验。一要坚持公平竞争的准则,在竞争中优化技术路线。既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又要鼓励产业生态多元化,合

50、理保留初创企业和颠覆性创新的发展空间;既要努力争取自主可控,又要让全球最优秀的企业、最先进的技术进入我国市场,摒弃“走不出去”的技术、淘汰“走不长远”的模式。二要注重技术经济的综合评价,在测试中完善技术标准。更好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下属专业机构、大型国企等权威平台的作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测试技术手段、行业标准,长周期、高频次、广覆盖式地测试各种产品性能,验证技术路线优劣,让行业自律机制成为加快优胜劣汰的“催化剂”、高效配置资源的“指挥棒”。五五、确立战略规划和市场准入机制确立战略规划和市场准入机制,加快智能交通示范应用加快智能交通示范应用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着眼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