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对比阅读题.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838819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对比阅读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对比阅读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对比阅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对比阅读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较,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更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

2、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 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 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1 .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1)屋舍俨然(2)阡陌交通(3)或请重法以禁之(4)自是数年之后2 .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问所从来,具答之B民之所以为盗者c上哂之曰I)或请重法以禁之3 .翻译下面的句子(1)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4 .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 有

3、 和。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附答案】1. (1)整齐的样子(2)交错相通(3)有的人(4)这或此2.B3 . (1)老人和孩子,都神情愉悦,过得很快乐。(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 呢?4 .赋繁役重,官吏贪求。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59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 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

4、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轻,并怡然自乐。【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日:“此公 欲来,能相容否? ”对日:“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 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 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 之。又戒日:“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选自(康与之昨梦录) 5.解释下列句中加

5、点的词语。(1)渔人甚星之()(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屋舍俨然()(4)老人以杨氏入山()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忘路之远近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B、以耕以蚕以数谏故C、杨氏谢面从之 水落血石出者I)、不可取食王人也生王忧患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8 .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 为线索,甲文段按 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 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9 .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 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答案:5 . (1)觉得奇怪 (2)类 (3)整齐的样子 (

6、4)带领6 . C7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错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8 .行踪 空间人物对话9 .第一问: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第二问:不真 实。这样的生活,只是表达了人民渴望过上平等、安宁、幸福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当时 的黑暗社会中只是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 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

7、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 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 五柳先生传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p话。屡空,晏n如也”其自 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 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 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注颖:才华出众。晏如:安定、快乐的样子。结:收束,完了。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 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1

8、0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1)渔人甚异之()(2)阡陌交通()(3)颖脱不鬟()(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11 .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 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答:12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 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答:13翻译下列句子。(1)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译文:(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文:答案:10 . (1)对感到惊异(2)交错相通(3)束缚,约束(4)停止11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2 .不是,他只是作

9、出抚琴的样子.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 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13 . (1)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2)只要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四)、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 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选自资治通鉴)注房玄龄

10、:唐太宗时任宰相阅:查看上:指唐太宗炀帝:指隋炀帝乂(yi):安定。卒: 终究,终于,完毕。14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 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O15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便要还家要: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诚不可缺诚:至亡天下卒:16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文: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译文:17 .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 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 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11、答:答案.14 .桃花源中人说自从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 地方,就再没有从这里出去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15 . (1)同“邀二邀请(2)与外界隔绝的地方(3)确实(4)终于16 . (1)这个人一一向桃源村里人说明碗面的情况,他们听了都为之叹息。(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17 .示例1 :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 了 “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示例2 :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 在治理水患时亲临

12、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 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 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

13、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 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 “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壹:真是,实在舅:公公古代以舅 姑称呼公婆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8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悉如外人:(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国:(3)壬之哭也:(4)苴政猛于虎也:1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2)今吾子又死焉。译文:20 .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主题。21 .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答案18 . (1)全,都 (2)类 你 苛刻残暴19 (1)(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0 .记叙(描写)虚构(想象)反衬(对比)2L (甲)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 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乙)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 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