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案 新人教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5799792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DF 页数:77 大小:1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案 新人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案 新人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案 新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案 新人教版.pdf(7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备/课/方/案教学目标“知识写技能m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2.能说明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4.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提高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与方法1.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提高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F情

2、南度钥i .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2.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e教材分析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载体.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对于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还具体学习了氧气、自然界的水和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对化学有了 定的了解.但是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均用文字表达.这种表示方法只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无法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也无法反映出各个物质间量的关系,使用起来极不方便,不利于

3、进一步学习化学.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入门的三种重要化学用语,掌握了它们才有可能学好化学.前两者前面已经学习了,为本单元的教学作了准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就可以从量的角度了解化学变化,解决用文字表达不方便的问题.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九年级化学入门的三种重要化学用语,只有掌握了它们,才能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本单元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展开,本单元有三个课题.课题1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能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课题2介绍了书写化学方程

4、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课题3 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书写规则.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难点】1.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建议1.质量守恒定律课题的探究是通过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从“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的关系”来创设问题情境的.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尝试和掌握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方法,即通过大量事实和动手实验,分析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注重其应用.可简单概括为“实验一分

5、析一应用”.2.运用对比法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运用口诀法和练习法,达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和程序化.4.练习要讲求质,也要讲求量.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设计练习时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要考虑问题的典型性.在训练中要反复强调反应进行的条件、生成物的气体符号、难溶物的沉淀符号等书写完整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保证练习质量,练习的形式尽可能多一些,像文字改符号、简单配平、错题纠正等;独立练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教师评价、小组互评、板演众评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定的训练量.5.严格把握教学的深广

6、度.本单元的一些内容是需要学生在后继的学习中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理解,才能掌握的.在现阶段,要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不能试图一次完成,而要在以后的不断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可以适度介绍多种配平方法.切忌一开始就做难度很大的练习,增大学习难度,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的计算,虽然教材指出了在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原料很多是不纯的,在进行计算时应考虑到杂质问题,这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一种辩证的思想教育.对于有关含杂质的计算,将在下册第八单元再作介绍,在本单元中不要涉及.课时划分课 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2 课时课题2 如何正确书

7、写化学方程式 2 课时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 课时单元复习教案1 课时课/时/教/学/详/案课 题 1质量守恒定律区L整体设寸一教学目标 知识写技能i.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喃 呈 写 用 辞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情 宇 度 与 你 翊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

8、,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区)教学重难点【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2.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难点】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托盘天平(带祛码)、蜡烛、试剂瓶、火柴、塞子.【学生准备】1.托盘天平、烧杯、锥形瓶(塞子)、玻璃管、气球、玻璃片、石棉网、珀烟钳、火柴.2.红磷(火柴头大小)、硫酸铜溶液、铁钉、蜡烛、镁带、细沙、砂纸.国教学过程M新课导入导入一:【展示图片】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讲解】1756年的某一天,俄国化学家罗

9、蒙诺索夫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他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看见生成了白色的物质,他突发奇想,我何不称一下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质量?这称不得了,一个伟大的定律就此诞生了.他发现在煨烧前后总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守恒的.可惜的是,这一 发现当时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重视.直到1777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间的变化关系.拉瓦锡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导入二:【回顾引入】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如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10、,表示为:P+02整P205,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表示为:Fe+CuSO“一 Cu+FeS(k大家想一下,在这些反应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变化?0新知构建 过渡语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跟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存在什么关系?前后总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难道这是巧合吗?我们共同揭开这个谜团.一、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思路一【活动与探究】学生分两组进行实验一和实验二.实验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实验方案红磷燃烧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的_ _ _ _ _ _ _;放出大量的_ _ _ _ _ _ _;气球先_ _ _ _ _ _ _ _ 后_ _ _

11、 _ _ _ _ _;冷却后称量,天平_ _ _ _ _ _ _ _(填“仍”或“不”)平衡.反应前后总质量是否相等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_ _ _ _ _ _ _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填“”或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实验二: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实验方案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现象铁钉表面有_ _ _ _ _ _ _ _ 色固体生成;溶液1 1 1 _色逐渐变为_ _ _ _ _ _ _ _色;天平_ _ _ _ _ _ _ _(填“仍”或“不”)平衡.反应前后总质量是否相等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_ _ _ _ _ _ _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填或 J).反应

12、的化学符号表达式【说明】实验分两大组进行,分别探究两个实验.【注意事项】1.称量时天平应注意调平.2.纣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铺一层细沙.3.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玻璃管烧红后往锥形瓶中塞时动作要快,塞子要塞紧,不能漏气.4.在铁与硫酸铜反应这个实验中,铁钉在放入硫酸铜溶液之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教师】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并进行纠正.【活动与交流】由学生分组交流实验结果,对不同意见进行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在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看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实验一结果的不同意见】生成物的质量

13、总和略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可能是由于锥形瓶没有塞紧,漏气所致.【实验二现象】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个实验中,用砂纸把铁钉打磨干净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儿看到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的铜析出;同时溶液的颜色也略有改变,由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溶液.【实验二结果】用天平称量,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教师总结】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看到,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存在相等的关系.其实不仅仅这两个实验如此,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教师】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我们再来进行

14、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验证一下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正确.【活动与探究】分两大组进行实验,探究:1.蜡烛燃烧前后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其反应物的质量之和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是否相等?【陈述实验结果】1.蜡烛燃烧前后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也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教师】为什么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大于或小于反应物的质量的情况呢?【回答】1.在蜡烛燃烧这个实验中,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都是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所以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这种情况.2.在镁带燃烧这个实验中,因为反应物有空气中的氧气参加,而我们反

15、应前所称量的仅是镁带的质量,所以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的质量这种情况.【追问】这两个反应到底遵守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遵守.只要改进实验装置,就会出现正确的结果.【追问】如何改进实验装置呢?【回答】1.蜡烛的燃烧可以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如红磷燃烧的装置,则会得到正确的结果.2.红磷、蜡烛和镁带的燃烧应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塞子中央应该有孔,然后系一小气球.【介绍】取-密闭小玻璃瓶,待蜡烛燃烧后迅速放入瓶中并塞紧瓶口.【思考】在红磷燃烧那个实验中,若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回答】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则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因为有

16、一部分白烟会从玻璃管口进入空气中,从而引起生成物的质量减小.思路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幻燃烧的实验现玻璃?Z-.磷燃烧的实验.观察红磷,象.打小气球【交流】红磷燃烧的实验发生的变化.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回答】三种可能:(1)增大.(2)减小.(3)相等.让学生大胆质疑并阐明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二、质量守恒定律归纳和微观分析 过渡语 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为何相等呢?从微观上该如何分析量与反应生成的各物

17、质的总质量之间有无变化呢?【猜想与假设】(1)反应前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质量总和.(2)反应前质量总和小于反应后质量总和.(3)反应前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质量总和.【制订方案和完成实验】从讨论的情况来看,有三种不同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根据教材第9 2页的探究:方案-:红磷燃烧前后物质总质量的测定.方案二: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测定.【交流】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完成实验.使学生将个人探究所得与他人的经验互相借鉴和补充,实验学习过程的合作、动手、思维创新,使学习成果不断丰富和提升.【收集证据】组织与适时点拨,进一

18、步归纳定律的内容.【交流】课堂上,在教师的组织下,各组展示实验并得出结论,同时其他各组相互评议,取长补短.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交流与讨论】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交流】讨论、归纳小结.通过师生问答等形式,使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使知识得到构建.【反思与评价】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适用呢?实 验 1: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在烧杯中进行、敞口).实验2: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3: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选做实验:蜡烛燃

19、烧前后质量的测定.【交流】学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讨论.再次激发学生对定律的思索,以使学生深入体会知识,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呢?思路一由上面的探究实验,可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思考】现有一反应A+B C,有 1 0 g A和 5gB反应,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 g A,B无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为多少克?【回答】生成C的质量为1 2 g,因为A还剩余3 g,可见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7g,B 无剩余,可见5gB全部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C的质量为7 g+5 g=1 2 g.【强调】质量

20、守恒定律指的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而不是有多少反应物,一定注意“参加”二字的真正含义.【介绍】质量守恒定律是十八世纪的重要发现之一,它把对化学的学习由生成何种物质(即质的研究)引向生成多少物质(即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质量守恒定律是谁发现的,又是如何发现的呢?请阅读教材第95页的资料卡片.【活动】安排学生阅读资料卡片.【补充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过了非常漫长的过程,很多科学家曾经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拉瓦锡是其中之一.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同样的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到了 20世纪,这一定律得到充分发展,和能量守恒定律合称为质能守恒定律.【讲解

21、】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它的发现,我们再从微观方面来研究一下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展示】展示红磷燃烧实验的微观过程,从分子、原子角度进行分析.:+貉8TM掇 一 一6红磷 氧 气 璘 原 子 氧 原 子 五氧化二磷【思考】从展示的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回答】从展示的红磷燃烧实验的微观过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说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教师总结】大家回答得很好.从微观过程以及前面所学的分子、原子知识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事实

22、上是旧的分子破裂,原子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板书】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日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思路二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水电解的微观动画.【讲解】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来归纳定律:“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学生活动【交流结果】观看、自主发言总结,得出质量守恒的原因:五个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没有

23、改变,元素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两个一定改变:物质种类和分子种类.一个可能改变:分子个数.设计意图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认识.【强调与深化】在质量守恒定律中,有几个关键词“化学变化”“参加与生成”“质量总【交流】听、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表 知识拓展 质量守恒是普遍规律,但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损失”的质量到哪去了呢?这与质量守恒定律矛盾吗?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蜡烛燃烧前后应测量哪些物质的质和”等,易被学生忽视,教师要用着重号标明.述,便于学生记忆.检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24、高镒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交流】小组讨论现象后,互相交流各自的看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量?能否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结论?演示实验:将蜡烛固定在木块上,放在装有水的表面皿中,用大烧杯倒扣于蜡烛上,用托盘天平称量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结论:如果设计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杜绝反应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天平指针就不会偏转.无论是密闭还是敞口系统,质量守恒的规律都客观存在.巨 课堂小结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对象是化学变

25、化,对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2)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守恒,也不是分子总数守恒.(3)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参加反应的”和“反应生成的”.(4)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会发生改变,分子的个数不一定相等.3.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存在三个不变:(1)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2)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3)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q检测反馈1.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10 g 水受热变成10 g 水蒸气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C.镁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D.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解析: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

26、化学反应,但是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物理变化.水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纸张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答案为BC.2.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 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2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 A 错误;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B 错误;C.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 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 C正确;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1,

27、故 D错误.故答案为C.3.将一定量的乙醇(C z H Q)和氧气置于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乙醇 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4.68.0000反应后质量/g005.44.4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中a的值为2.6B.X 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 g,则无X生成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醇的质量减少了 4.6 g,故乙醇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4.6 g;同理可以确定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0g;水是生成物,生成的水的质量为5.4 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由质量

28、守恒定律,X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X的质量为4.6 g+8.0 g-5.4 g-4.4 g=2.8 g,故表中a的值为2.8;X 的质量增加,故一定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反应物乙醇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4.6 g X X 1 0 0%=0.6 g,生成物水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5.4g X X 1 0 0%=0.6 g,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故X中不含氢元素.故答案为D.区 板书设计课 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第 1 课时、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国 布置作业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9 8 页练习与应用的第3 题.教材第9 8 页练习与应用的第4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 .用下

29、列装置进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2 .现有化学反应X+Y=Z,若将a g X 和 6 g Y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Z的质量()A.等于(a+垃g B.大于(a 处)gC.小于(a+6)g D.不大于(a+6)g3 .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判断参加反应的8、和 反应后生成的招的个数 比 是()A.2 :1 :2 B,5:1 :2C.1 :1 :1 D,2 :3 :14 .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如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D 装 置:锥 形 瓶 的 底 部 铺 有 一 层 细 沙,其 作 用 是

30、.(2)燃烧前称量:总质量为2 7.6 g,则图中托盘天平游码的读数为 g.(3)白磷燃烧:白 磷 燃 烧 过 程 中 看 到 的 现 象 是.(4)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原因可能是.(5)反思、:白磷燃烧(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能力提升】5.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若O 表示氧原子,表 示氢原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甲乙 丙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6.如图为甲分子与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图:修。+忆 甲 丙 丙表 示A原于 O表

31、示B原T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甲是单质B.丙分子中A和 B原子个数比为3 :1C.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分子的个数也没有改变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学式为即【拓展探究】7.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 四种物质,在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YZQ反应前质量/g41 012 5反应后质量/g未测2 11 0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X与 Q 的质量比是1 :4C.X中未测值为零D.若 Q 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答案与解析】1.C(解析:A.白磷燃烧能生成五氧化二磷,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并且装置是一个密

32、闭系统,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相等;B.虽然容器敞口,但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不产生气体,所以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相等;C.容器敞口,稀盐酸和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氢气逸出,使得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D.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虽然生成气体,但是装置是一个密闭系统,生成的氢气不能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相等.)2.D(解析:a g X和 6 g Y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时,两物质不是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Z的质量小于(a M)g;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质Z的质量等于(a M)g,即生成Z的质量不大于(a+)g.)3.A

33、(解析:观察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反应前有5 个8 分子和1 个分 子,反应后有3 个8 分子和2 个 盘 分子,则有3 个8 分子未参加反应,可判断反应中的各种分子个数为:2 个8 分子、1 个一 子、2个 超 分子.参加反应的8、与 反应后生成的魂3 的个数比为2 :1 :2.)4.(1)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炸裂(2)2.6 (3)产生白烟,气球胀大,后 又 缩 小(4)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5)遵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解析:(1)锥形瓶应预先装少量细沙的原因是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灼热的五氧化二磷炸裂锥形瓶.(2)燃烧前称量,总质量为2 7

34、.6 g,则图中托盘天平游码的读数为2 7.6g-(2 0+5)g=2.6 g.(3)白磷易燃,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生成时以小颗粒的形式出现,看上去为“白烟(4)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则右边偏重,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5)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思:白磷燃烧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5.D(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甲、乙是氧化物,丙不是氧化物;B.该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是分解反应;C.由反应的情况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35、,而原子的种类未变;D.由图示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结构特点以及对三种物质的了解可知,上。2、上 0、。2 均由分子构成.)6.C(解析:从图示分析,物质甲和乙都是单质,丙是化合物,故此说法正确;B.从图示看出,丙分子中A和 B原子个数比为3 :1,此说法正确;C.从图示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但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由4个分子变成了 2 个分子,故此说法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可推知,乙的化学式为A2,此项正确.)7.A(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Y反应前为1 0 g,反应后为2 1 g,反应后增加了 2 1 g-1 0 g=l lg,说明该物质是生成物;Z 反应前

36、为1 g,反应后为1 0 g,反应后增加了 1 0 g-1 g=9 g,说明该物质是生成物;Q反应前为2 5 g,反应后为9 g,反应后减少了 2 5 g-9 g=1 6 g,说明该物质是反应物;由于Y和 Z 增加的质量(1 1 g+9 g=2 0 g)Q 减少的质量(1 6 g),说明X也是反应物.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有两种反应物,不符合分解反应的概念,因此选项A错误;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此选项B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在反应中减少的质量应等于物质在反应后增加的质量,也就是X减少的质量+Q 减少的质量=Y 增加的质量+Z 增加的质量,即4 g-未测值+1 6 g=l

37、 l g+9 g;所以,未测值=0,因此选项C正确;由于 Q为反应物,若Q为氧气,则说明该反应是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符合氧化反应的概念,属于氧化反应,因此选项D正确.)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个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由于学生的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了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形成和发展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和做好结果记录,对实验现象进行思索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采用电脑动画模拟

38、出在化学变化中,原来的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分子或直接构成物质这一过程,使学生看到整个过程中原子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原子种类也没有改变,卜分直观地引出质量守恒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增强了本节课的色彩,教学效果明显.5备课资源质量守恒定律易错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规律,也是九年级化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和重点内容,其具体应用相当广泛,几乎是每年中考必考的知识点,因此,对它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十分重要.质量守恒定律主要共有以下理解形式:(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注意是“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是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

39、),不包括物理变化.例1将 1 0 0 g 酒精和5 0 g水混合后得到1 5 0 g 酒精溶液,由此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这种说法对吗?(解析)酒精和水混合,这一变化虽然前后质量不变,但它是物理变化,不能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注意是“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体积”“重量”等方面不一定守恒.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2 C 0+02-2C02,这个反应前后都是气体,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质量和氧气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质量是守恒的,从体积方面来看,在相同条件下是2体积的一氧化碳和1 体积的氧气发生反

40、应,只能生成2体积的二氧化碳,其体积在反应前后并不相等.有的反应体积可能守恒.例2用 A、B、C、D四个相同的封闭装置进行某物质在氧气中缓慢氧化实验.实验前用弹簧秤称重,四个装置的重量均恰好等于10 牛.A装置留于本地观察,假设B装置运到月球称重,C 装置运至南极称重,D装置在太空轨道上的“神舟”七号飞船上称重.结果A装置仍为10 牛,B装置重量小于10 牛,C 装置重量大于10 牛,D装置重量为0牛.由此说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一定守恒,你认为正确吗?(解析)质量守恒定律中强调的是质量守恒,而题中四个装置在实验前后称量的却是重量.物质的位置不同,所受重力不同,所以重量当然不一定守恒,但是其质量

41、是永远守恒的.注 意“参加反应”和“反应后生成”这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不包括反应物过量的部分.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指反应后新生成的,不包括原先就存在的.例311 g 碳和3 3 g 氧气充分反应,可以生成4 4 g 二氧化碳,对吗?(解析)判断是否正确的关键,就是要看11 g 碳和3 3 g 氧气是否都参加了反应.由化学方程式:C+O?乂 可 知,每 12 份质量的碳和3 2 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可生成4 4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很显然,3 3 g 氧气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要小于(11+3 3)g,即小于4 4 g.此题的说法是不对的.例4现

42、有A、B、C 三种物质的混合物,A为 2 5 g,B为 10 g,C 为 5 g,将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共热至反应停止后,发现容器内含有A为 10 g,B为 2 1 g,并有新物质D生成,求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弄清反应物有哪些,生成物有哪些,以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分别是多少.A 和 C 质量减少,为反应物.A、C 参加反应的质量分别是:A:2 5 g-10 g=15 g;C:5 g;B、D质量增加,为生成物,生成的B的质量为2 1 g-10 g=l lg.设生成1)的质量为x.则由质量守恒得:15 g+5 g=l l g+”,尸9 g.故

43、反应中A、B、C D之间的质量比为15 :11:5 :9.(2)如果在封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不管反应进行如何,反应前后质量始终保持不变.这个可以看作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拓展,由质量守恒定律发展而来,也不难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5纯净的锌片6.5 g 恰好和9 3.7 g 稀盐酸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Z n+2H C 1=Z n C l2+l l2 t 可知,6.5 g 锌可生成0.2 g 氢气和 13.6 g 氯化锌,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锌溶液,如果反应在封闭容器中完成,反应前后质量始终为(6.5+9 3.7)g,反应后

44、的物质为氯化锌溶液和氧气,所以氯化锌溶液质量=(6.5+9 3.7)g-0.2 g=100 g,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X 100炉13.6%.物位 现 有 100 g 澄清石灰水和20 g 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质量为2 g,求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与沉淀质量总和等于(100+20)g,即 120 g.所以过滤后所得溶液质量为(120-2)g,即 118 g.根据化学方程式:C a(0H)2+Na 03=C a C 03 I +2Na OH可知,过滤所得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根据沉淀质量2 g 可求出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 g,所以过滤所得溶

45、液中溶质质量分数=X 100%=1.36%.(3)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同种元素质量相等.这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即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例7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关于该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C、H、0 三种元素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0 元素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0 元素D.可能含有C、H、。元素(解析)从燃烧产物上0 和 C O?的组成来看,共含有三种元素,即碳、氢、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可知反应物中必定也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由于可燃物是在氧气中燃烧的,即氧气中肯定含有氧元素,而且也只含氧

46、元素,所以可燃物中就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而是否含氧元素就不能确定了.故答案为C.(4)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也不变.既然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当然原子种类也就不变了.各类原子的个数不变,这实际上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含义,也是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顺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原理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2K NO3+3C=K 2S+N2 t +3X t ,贝 IJ X 的化学式是()A.C O B.S O2 C.NO D.C 02(解析)由题给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硫元素、钾元素、氮元素的原子数目均已守恒,反应物中还有3 个碳原子、6个氧原

47、子,生成物X 显然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X前的系数为3,所以每个X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和2 个氧原子.故答案为D.课 时第旧整 体 设 计教学目标 知识写技能11.能说出什么是化学方程式.2.能说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过 程 会 制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i.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彳)教学重难点【重点】1 .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2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质”的含义和“量”的含义.【难点】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微观含义.6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课件或学案.预习

48、本课题第二部分内容,复习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教 学过程M新课导入导入一:【回顾引入】用文字表达式表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析它的含义,引入化学方程式.“掣 反s和r“生成”碳+I 氧气型I,/二氧化碳_,v/反应物 生成物【活动】要求学生用分子和原子的符号表示以下的粒子,写出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强调分子或原子都有质量,用各自的相对质量表示.+0 型 0C +02 C 0-212:(1 6 X 2):(1 2+1 6 X 2)1 2 :3 2 :4 4L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微观的化学变化图解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更直观而且更具有说服力.通过具体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引出化学

49、方程式.导入二:【练习】用符号表达出下列化学反应(由两名学生板演,为讲课作准备).(1)碳在氧气中燃烧;(2)磷在氧气中燃烧;(3)电解水;(4)过氧化氢分解;(5)加热高篇酸钾.【板演】(D C+O?鲤 c o?;P+O2 P2O5;(3)I W H I 2+O 2;.、MnOz H 2 O 2-H20+02;(5)K M n O 1 史理 K a M n O,+M n O z+O z.【思考】上述5个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回答】遵守.(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h l 发生了变化)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1=1 发生

50、了变化)不遵守.(因为原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讲解】这样表示化学反应并不准确,我们下面学习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防 新 知构建 过渡语 前面我们学过原子和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分子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那么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呢?它又具有哪些意义呢?三、化学方程式思 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写出“c+o?骂.【提出问题】讨论、总结:(1)化学方程式的读法.(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交流】带着问题自己学习教材第96页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反馈练习1 +_ H2+CL-2 HC1【反馈练习2 +通 通 一(2 U g 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