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9573865 上传时间:2022-04-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如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A气密性检查B添加试剂C制取并收集气体D气体验满2.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产物是否是二氧化碳B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C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D 先往试管内放入石灰石,再滴入稀硫酸3.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哪项( )A 发展和利用太阳能B 植物的呼吸作用C 人和动物的呼吸D 含

2、碳燃料的燃烧4.“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 )A 碳海绵易溶解于水B 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C 碳海绵有吸附作用D 碳海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5.在书写档案文书时,最好使用( )A 铅笔B 纯蓝墨水C 碳素墨水笔D 圆珠笔6.把8g碳和16g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最终密闭容器中有( )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 二氧化碳和氧气7.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 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D

3、一氧化碳可用做燃料8.某同学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从b端通入氮气 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A B C D 9.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有毒B 可以燃烧C 密度比空气的小D 能还原氧化铁10.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甲

4、是一种化合物B 乙是一氧化碳C 丙是一氧化碳D 丙是二氧化碳11.为了区分O2和CO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中不可行的是()A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B 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C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D 用软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相同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12.硅(Si)是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可制得硅,同时还有一氧化碳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COB 碳发生了还原反应C 碳表现氧化性D 二氧化硅是还原剂13.某文章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文章的标题可能是( )A P

5、M2.5与雾霾天气B 新装修屋内的空气杀手C 酸雨的罪魁祸首D 室内燃气热水器的安全防范14.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说明CO具有还原性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说明CO得氧后的产物是CO2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A B C D 15.常温下,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到氨气B 氨气可用排水法收集C 多余的氨气可排放到大气中D 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氧气相同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老师从实验桌上拿出两瓶常用的但标签已经模糊

6、不清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我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 a,b。(2)如何检验装置B是否不漏气?。(3)猜想:我认为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我能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我知道它的反应类型是。(4)我想制取该气体,发生装置将选取图中的(填序号,以下同),收集装置选取。(5)如果用如图中的F装置收集该气体,我认为气体应从端(填“”或“”)导入。(6)我猜想无色气体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气体,产生它的化学方程式是。收集装置可选取上图中的填序号。(7)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

7、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17.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C的化学式为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中被还原物质的化学式为_。18.根据下列图文回答问题:(1)一个C60分子是由_构成的。(2)古代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褪色的原因是_。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 19.某兴趣小组在做完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后,进行了如图的探究:猜想:把氧化铜还原成铜的物质是:I石墨;II。实验:用天平称量1.5g氧化铜粉末,直接用铝箔纸包裹,按上述操作步骤实验,黑色粉末,那么猜想II不

8、成立。结论:石墨棒能把氧化铜还原成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改进:把石墨棒换成铝粉重复上述操作,又获成功。那么称取等量的铝粉并进行同样的操作,其目的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拓展:如果使用复印件的“碳粉”代替石墨棒还原氧化铜,效果更好,联想在空气中灼烧的铁丝不能燃烧,而铁粉能燃烧,其原因是_。20.在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同学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1)如果推测此气体是二氧化碳,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2)若想制取该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下图中的_,收集装置应选

9、用_(填序号);(3)如用下图中F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由_端导入(填“a”或“b”)。2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填空:(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_。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

10、图中操作错误,其他各项的操作都是正确的。2.【答案】A【解析】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A正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不正确;验满时,必须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C不正确;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D不正确。3.【答案】A【解析】由题中图示显示,A处应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B、C、D都符合这一要求。而发展和利用太阳能既不产生二氧化碳也不消耗氧气。4.【答案】A【解析】碳海绵的成分是碳,碳不溶于水;碳海绵的成分是碳,碳是灰黑色固体;碳海绵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吸附性;碳海绵是成分是碳,碳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5.【答案】C【解析】在书写档案文书时,最好使用碳素墨水笔,碳素墨

11、水含有炭,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保存长久。6.【答案】C【解析】根据C + O2CO2,可得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8,根据2C + O22CO,可得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4,碳与氧气的质量比小于3:8时,说明氧气过量,剩余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氧气,碳与氧气的质量比在3:8和3:4之间,说明剩余气体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如碳与氧气的质量比大于或等于3:4,说明氧气不足,剩余气体为一氧化碳,因此选C。7.【答案】A【解析】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一氧化碳有毒,会造成空气污染;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做燃料。8.【答案】D【解析】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使

12、用石蕊进行检验,首先将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纸花放入瓶内,通入二氧化碳,观察不变色,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从b端通入氮气,将二氧化碳排出,然后再将水滴下,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纸花变色,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9.【答案】C【解析】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所以有毒性、可燃性、还原性,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大于29,所以密度比空气的大。10.【答案】C【解析】由黑色固体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气体可推断是碳,在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时产生一氧化碳,则乙、丙物质为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又丙点燃也能生成乙的转化关系,则丙为一氧化碳气体、乙为二氧化碳

13、气体。11.【答案】B【解析】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氧气与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无法区分;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用软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相同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盛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会变瘪。12.【答案】A【解析】根据提示信息可以判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CO,在反应中,碳能夺取二氧化硅中的氧具有还原性,碳是还原剂,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只有A正确。13.【答案】D【解析

14、】雾霾天气主要是由烟尘过多形成的;新装修房屋内空气中甲醛含量增加,对人体有伤害;酸雨主要是空气中二氧化硫增多而形成的;燃气热水器主要是利用燃烧天然气获得热量,但天然气的不充分燃烧可产生一氧化碳,从而使人受到伤害。14.【答案】D【解析】结合装置图可以判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反应后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可以说明反应后有二氧化碳生成,把尾气再在酒精灯上燃烧,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同时也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所以以上四种说法都是正确的。15.【答案】A【解析】根据氨气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

15、能用排水法收集,由于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排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由于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所以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氧气不相同,因此只有A正确。16.【答案】(1)试管 集气瓶(2)加水形成液封,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锥形瓶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不漏气(3) 2H2O22H2O+O2 分解反应(4)B D或C(5)(6)CaCO3+2HCl=CaCl2+H2O+CO2 D (合理即可)(7)AC或AE【解析】结合实验装置图可以确定a是试管,b是集气瓶;检验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加水形成液封,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锥形瓶的外壁

16、,观察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不漏气;用固体与液体制取氧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与氧气,属于分解反应,发生装置选用B装置,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因此需要加热,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因此能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17.【答案】(1)CO2(2)C+2CuO2Cu+CO2 CuO【解析】C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是二氧化碳,根据A与B反应生成C与D的现象,

17、出现黑色变红色,可知该反应为氧化铜变成铜,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又因为A、B是粉末,只能是炭粉与氧化铜之间的反应,该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被还原。18.【答案】(1)60个碳原子 (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解析】一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用墨汁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19.【答案】铝箔 不变红 C2CuO2CuCO2对比实验(或控制变量法)2Al+3CuOAl2O3+3Cu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或物质形状)影响反应速率(或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解析】猜想中给出的物质中有氧化铜、石墨棒和铝箔,因此能还原氧

18、化铜的物质就从石墨和铝箔进行猜想;实验中氧化铜是黑色的粉末,被还原以后生成的铜粉是红色的,如果猜想II不成立,则看不到黑色粉末变红的现象;结论中石墨的组成元素是碳,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能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改进中设计实验要称量等质量的铝粉,是采用了控制变量法,铝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能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铜,据此可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拓展中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铁粉能燃烧,说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或物质形状)影响反应速率。20.【答案】(1)CaCO3+ 2HCl = CaCl2+ H2O + CO2 (2)B E (3)a【解析】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证明

19、是二氧化碳气体;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发生装置应该选用固液不加热型,应选用B装置,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果用F装置收集气体,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应该从长导管通入。21.【答案】(1)水 (2)纸花由紫变红 CO2+H2O=H2CO3(3)密度比空气大【解析】(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水。(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纸花由紫变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O=H2CO3。(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