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2)》 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550349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力学(2)》 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筑力学(2)》 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力学(2)》 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力学(2)》 课程教学大纲.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力学(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s of Building课程编号:1000372学分:2.5 学时:38+2 (实验)一、课程教学对象本课程教学对象土木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的本科学生。二、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建筑力学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 对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有必不可少的作用,解决工程结构中构件及简单结构设计的要求,为学习有关专业 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研究作用在结构(或构件)上的力及其简化,力系的平衡条件以及平衡方程 的应用,分析构件的内力以及绘制构件的内力图,为保证结构(或构件)的设计既安全可靠又

2、经济合理提供必 要的理论基础。三、对先修知识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建筑力学(上学期)。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数:40)本课程授课计划38学时,实验2学时,授课学时分配如下:理论课部分共38学时知识模块知识点要求学时学习方式课外学习要求4、平面体 系的几何 组成分析4.1.几何组成分析的基本概念C0.5课堂讲授42几何不变体系的几何组成规则 及其应用A2课堂讲授4.3 .几何组成规则的应用续A1.5课堂讲授7、弯曲内 力7.1平面弯曲的概念C0.5课堂讲授7.2梁的内力一剪力和弯矩B1课堂讲授7.3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 弯矩图

3、A2课堂讲授7.4弯矩、剪力与荷载集度之间的关 系及其应用A2.5课堂讲授7.5静定刚架的内力A2课堂讲授7.6三较拱的内力A2课堂讲授7.7组合结构的内力B1自学辅导8、弯曲应 力8.1梁的弯曲正应力及其强度条件A2课堂讲授8.2梁的弯曲切应力及其强度条件B1.5课堂讲授8.3梁的合理强度设计B0.5课堂讲授9、弯曲变 形9.1弯曲变形的基本概念C0.5课堂讲授9.2梁的绕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其 积分B2课堂讲授9.3用叠加法求梁的位移A2.5课堂讲授9.4梁的刚度条件提高梁刚度的措 施B1课堂讲授知识模块知识点要求学时学习方式课外学习要求10、一般静 定结构的 位移计算10.1结构位移计算概

4、述C0.5课堂讲授10.2虚功原理和位移计算的一般公 式A1课堂讲授10.3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 计算A2.5课堂讲授10.4图乘法A1课堂讲授10.5静定结构在温度变化作用下的 位移计算C1课堂讲授10.6线性变形体系的互等定理C课堂讲授11、超静定 结构的内 力计算一 力法11.1超静定结构概述C1课堂讲授11.2力法的基本概念B课堂讲授11.3力法的典型方程A0.5课堂讲授11.4荷载作用下超静定结构的内 力计算A2.5课堂讲授11.5对称结构的计算B2课堂讲授11.6支座移动和温度变化时超静定 结构的内力计算C1自学辅导11.7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C自学辅导11.8超静定结构的特

5、性C课堂讲授注:1。知识点中粗体字部分为本课程的重点或难点 2。了解(C)、熟悉(B)、熟练掌握(A)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 .教材苏振超.建筑力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2 .主要参考文献1重庆大学.建筑力学第一分册,理论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2干光瑜等.建筑力学第二分册材料力学(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31李家宝等.建筑力学第三分册结构力学(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4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第六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5孙训方等.材料力学(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16J龙驭球、

6、包世华.结构力学教程(1)(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六、课程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结合平时、试验及作业综合评定成绩。七、课内实验环节及要求(2学时)序号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及要求学时1直梁弯曲正应力实验测定梁在纯弯曲和横力弯 曲下的弯曲正应力及其分 布规律1.初步掌握电测法的基本 原理和多点应变测量方 法,测定梁在纯弯曲和横 力弯曲下的弯曲正应力 及其分布规律;22.材料力学的一些理论是序号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及要求学时以假设为基础而导出的, 用实验验证这些理论的 正确性和使用范围,更可 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理 解:3 .具,熟练整理实验数据、 分析误差、独立完成实验 报告的能力;4 .锻炼分析能力、实验方法 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 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