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455806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语文必修三其次单元第5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命制学校:沙市五中命制老师:沈华明教学目标:1 .培育同学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力量。2 .学习用比方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育同学联想和想象力量。重点难点:1 .把握作者用比方的手法描写声音的超群技法。2 .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学问链接:一、唐宣宗李忱的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二、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闻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 家境贫困,对社会

2、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 官)。有“兼济天下的抱负,屡次上书针硬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 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痛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 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见“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 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予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 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闻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三、文题背景:这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

3、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潺阳江头,偶逢琵 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立刻触发了天际沦落的苦痛心境,悲 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述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诗 一问世,即广为传送,远扬塞外,直至今日,虽历时千载,仍传不衰。于现状,可是不能施展抱负始终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乐曲“大弦嘈嘈如急 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 刀枪鸣。这都是特别激越雄壮的曲子,正好能释放自己隐蔽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也将白 居易心头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达了心头剧烈的情感。6.请大家想一下,假设琵琶

4、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能否激起诗人如此剧烈 的情感?明确:江南小调是欢快的、流畅的感情,不能表达白居易的心情。而这首琵琶曲所表达 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这种心情正符合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二者产生了共鸣。才激起 了诗人内心如此剧烈的感伤情感?四课堂小作文本文在写作中不但留意了音乐美,而且也留意了画面美。比方像?琵琶行?里面的“去来 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里面的意境就特别美,请大家把它改写成现代文。参考:春江花月夜,一弯江水,一轮明月,寻声凝目月下船,空舱之前一红颜,追前忆 昔信手弹,月浸江水人心寒。五联想积累古今中外还有很多描写音乐的诗都给人们以不尽的美感,你能想出一些吗?参考

5、:如刘长卿写过一首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写出了风入松的感觉。课堂小结: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际歌女,由于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 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沼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 永久记住了这个漂亮而悲伤的故事一一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久都无法抹去。【合作探究】1、文中的琵琶女是怎样的形象?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一形象?作者为什么要竭力铺写这一形象?2、本文的主旨是什么?1、纵观全文,本文运用了那些写作技巧?【当堂检测】拓展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6、一 3题。任盈盈演奏?笑傲江湖曲?金庸令狐冲又惊又喜,依稀记得便是那天晚上所听到、曲洋所奏的琴韵。这一曲时而慷慨激扬,时而温顺雅致,令狐冲虽不明乐理,但觉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 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异。这婆婆所奏的曲调平和中正,令人听着只觉音乐之美,却无 曲洋所奏热血如沸的激奋。奏了良久,琴韵渐缓,好像乐音在不住远去,倒像奏琴之人走出 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微小几不行再闻。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动听,箫声 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渐渐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 几个回旋之后,又再消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

7、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 动,动听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 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地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 雨绵绵,假设有假设无,最终万籁俱寂。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王元霸、岳不群等虽都不懂音律,却也不禁心驰 神醉。易师爷更是如同丧魂落魄一般。摘自?笑傲江湖?)1 .有人说“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中的“遥与“外应当交换位置,这 种看法对吗?2 .第2段最终一个长句子的意境,与?琵琶行?中哪4个诗句描写的情景相像?3 以 下 分 析 不 正 确 的 两 项 是 ( )A.文中说“这位婆婆所

8、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异。”是由于演奏者 的思想性格,情感经受迥异。B.第2段描摹箫声,详细生动地反映了一年四季自然景物变化的情景。C.第3段描写音乐主要采纳侧面衬托和通感的修辞方法。D.文中写王元霸、岳不群、易师爷等都不懂音律,但却听得心驰神醉,丧魂落魄,这样 描写有点儿自相冲突。E. ?笑傲江湖曲?是小说?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所以曲调既粗旷又细腻,既豪放又高雅。自主学习:一、注音钿(dian)头银篦(bi) 水浆迸bOng 迁谪zh6 沾湿zhdn 恬然自安tidn呕哑Gu ya 嘲咖zhdo zha 幽咽y 铁骑 ji 红绡xiao 贾人g。 捻niin 温浦pen 渚(

9、zh。)清 教坊(fdng)间关(jidn) 名属(zhO)*二,翻译并疏理课文思路。序言局部:交待写作动机。第一段:潺阳江边闻琵琶。其次段:江心倾听琵琶曲。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重问琵琶青衫湿。合作探究:一、分析小序局部问题探究:(1)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小序交代了时间(无和十年)、地点(溢浦口)、人物(作者和琵琶女和故事的主要 经过巧遇琵琶女、听琵琶女演奏和为琵琶女作曲),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2)小序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小序说明白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3)小序中有这样一句话“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

10、始觉有迁谪意,对 此,你有何看法?作者是否真的“恬然自安,是否真的“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明确:“恬然自安者,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患病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始终无法自 安,而“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抑 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大事给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际沦 落人来说的。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 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白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具 有深厚抒情颜色的长篇叙事诗。二、观赏这千古绝唱的音乐描写。1 .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几个局部?音乐并不

11、象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翁郁青翠的林木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 缥缈难以捕获,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的就更罕见。白居易的?琵琶 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可以说到达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自唐以来历咏不 衰,实乃千古绝唱,现在我们就来观赏它。第一局部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是诗人 描写音乐的开头,音乐的魅力在其能抒发感情,琵琶女是一个演奏的高手,她通过自己的演 奏诉说自己凄惨的患病和内心的哀愁:河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独凄凉。 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消沉抑郁。而白居易那么是一个听曲的高手,他通

12、过听琵琶女的演奏, 由琵琶女的患病联想到自己遭贬,心情特别低落,因而最终发出了“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 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所以这两句写出了漂泊流浪之恨,写得特殊入神。其次局部是“欢快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 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动听动听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 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那时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 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胜利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 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动听圆润、轻快舒徐,形象生动。“大珠小珠落玉盘更使人觉 得在这里落

13、下的哪里是珠子,清晰是她往日的盈盈笑语,和欢快时滚烫的泪水,让人过耳不 忘。接着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写弦音像黄莺在)花下唱着轻快动听的歌曲,美丽动听。 这更进一步写出了琵琶女内心的欢快。第三局部“深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 有生。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被寒冰堵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 琶女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旋律变得“冷涩 “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在间歇中琵琶 女心中深深的愁和怨在压抑着,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愁女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此时此 刻真是无声胜有声呀。是呀,琵琶女好景不长,“弟走参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她“年长

14、色衰,生活 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怎不肝肠寸断?最终一局部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留神画,四 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心情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毅急促、震 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这时她的幽愁怨恨一下子如破瓶 而出的水浆滚滚而出,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为何?明确: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 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懊悔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 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生气控诉。“四

15、弦一 声如裂帛,如裂帛,这是琵琶女的心的碎裂,也是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宏大抱负被撕 裂,是愤激的哀号。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超群,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 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 的曲调,令普天下难过人听见一哭!这一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一个笔下写忧怨,一个弦 上弹忧怨,他们都有一样的愁怨,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 的心。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何作用?它给我们(造成了)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美感:琵琶女的演奏停息了,东船西舫悄然无声, 这是奇妙绝伦的琵琶声引人入胜,引发了每一个

16、人内心的郁闷和苦痛的结果;在茫茫的江水 上,江面微波荡漾,落花渐渐漂流,只看到倒映在水中的明月,它盛满忧愁,充满着凉意, 将人们引入一个凄清和悲凉的意境。它渲染了当时凄清的气氛又衬托出琵琶女弹奏的超群技 艺,给人造成余音绕梁的感觉。3 .读了这一段,你能想到当时是怎样的社会现实?尘世太污浊、黑暗,诗人包括如诗人一样的有志之士)报国无门,请缨无路,他只能 在诗歌世界成为士大夫。凭他的才华,他原来应当是这个尘世王国中的一个宠儿,结果却成 了尘世的遗弃儿。他满怀的愁怨,就算是甘醇的杜康酒也化解不了,诗人的命运是苦楚的, 即使醉了也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醒来后又只能连续走他飘泊的人生路。4 .此段关

17、于音乐的描写,是不是直接描写?白居易对琵琶曲的总体感受是什么?5、总结本课描写无形的音乐所运用的方法:明确:第一就是运用比方修辞方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 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 的联想;其次就是用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嘈嘈切切,“幽咽,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表现出来。第三就是运用的比照(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的方法:在学校的作文中,曾常常写到 “我们教室里特别的静,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它的声音,那么,以这种手法来写, 就能突出教室的静,这种写法,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应借鉴一下。第四就是运专心情来表现音乐:如“

18、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表现了心情 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消沉。第五就是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有了画面感:比方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 私语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诗人把抽象的东西 详细化、形象化的表达了出来,并能区分音调音色的变化,真是妙不行言。三,赏析第三自然段第一层从“自言开头到“秋月春风等闲度。写琵琶女自述青春年少时色艺超辟,红极一 时的歌女生涯。其次层从“第走至段末,主要写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嫁给商人后生活,孤 独?凄凉的境况。问题探究:这一段的结构弄清晰了,我们就来详细解读琵琶女的身世。“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介绍自己的籍贯(京

19、城女)、住处(蛤蟆陵。第一层接下去四句都是写琵琶女才貌双全,色艺出众,但又有所不同。在这里诗人分别用了正面 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方式来描写琵琶女的才貌双全。大家认真分析一下,哪些是正面描写, 哪些是侧面描写。明确:“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直接陈述了琵琶女的才貌双全。“钿头银篦 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那么是正面描写她欢快豪华的歌妓生涯,描写抓住了细节,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红歌女,在五陵年少这些纨挎子弟的簇围下,那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的奢华生活。而“善才服“秋娘妒那么从别人的眼中侧面写出了她的色艺出众,用笔精 炼。接下来“五陵两句也是侧面描写她当时红极一时的盛况。我们说正面描写直截了当,

20、 侧面描写委婉含蓄。大家在作文中也可以实行这种方法,不要一味的铺陈直叙。比方说你写 一个人的和善,除了一味的夸赞他是如何的和善,也可以写写其他人眼中的他。有时候侧面 描写的效果甚至远远超越铺陈直叙。“今年欢乐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概括表达了追欢逐乐的逝水流年,也是一个过渡, 过渡到其次层表达自己凄惨凄凉的患病和境况。“秋月春风在这里借指珍贵的青春年华, 最奇妙的时刻。其次层我们说“以色示人者,色衰那么爱弛。琵琶女也正是这样。当她容貌年轻,年华不再, 她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弟走参阿姨死接着“颜色故。从前面描述 琵琶女弹奏的技艺来看,并没有因年长而衰败,而是依旧精妙绝伦。然而那些豪

21、门子弟都不 来光临了,这说明什么?明确:它从一个侧面告知人们:原来“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并不是真的观 赏她弹奏琵琶的超群技艺,而是被她的容貌所吸引,一旦年长色衰,门前必定是“冷落鞍马 稀 了。被逼无奈,琵琶女最终“嫁作商人妇。这和我们现代社会是不是很相像。现在很多 的明星最终也是选择了嫁作商人妇。但是“商人重利轻别离,留下琵琶女独守空船。接下来它蕴含了什么情,我们请人说说。“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句是环境描写,但景中有情,是比照表达身世患 病之后的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明确:过去是那么的欢快奢华,名噪京师,而今围围着自己这一叶孤舟的却是清冷的月光, 带着寒意的江水。诗人

22、把秋江月夜的寒冷同琵琶女内心感受的寒冷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 衬托出琵琶女无限凄凉悲苦的心境,催人泪下。这种渲染衬托意境的手法特别超群。它通过 比照、反衬,有力地表现了琵琶女的身世患病。用琵琶女的年轻貌美反衬她的年长色衰;用 门庭冷落反衬独守空船;用从前的欢乐反衬今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反衬醒后孤寂感伤的情 怀,从而鲜亮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污辱的妇女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 利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3、小结在这一段中,诗人将琵琶女的受宠与失宠进行了比照,下面我请人概括一下是怎样的比 照描写。板书:少年得意一一老年失意年轻貌美一一年长色衰门庭假设市一一独守空船恣情欢乐一一满腹辛酸四,赏

23、析第4自然段1、 我们来分析诗人的身世有何曲折,为什么会与琵琶女产生共鸣。“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写出了 诗人的感慨。“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听琵琶声叹息是由于琵琶女声情并茂的弹奏技艺打动了诗人。“又闻此语重唧唧是 诗人听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以后更加怜悯琵琶女的患病。琵琶女的患病又使诗人想到了自 己,从而很自然地揭示了彼此产生感情共鸣的思想根底,发出了“同是天际沦落人的感慨, 进而自叙了贬居江州的凄苦生活和郁闷心情,交代了产生感慨的缘由是由于彼此有着共同的 患病。“同是天际沦落人诗人与琵琶女无论社会地位还是生活态

24、度都有着明显的不同,那么他 为什么要说他和琵琶女“同是天际沦落人。大家结合上下文,以及我们在预习的时候所讲 到的内容,概括一下诗人和琵琶女有什么样的共同患病? 明确:琵琶女自诉身世苦诗人自叹谪居苦本是京城女去年辞帝京名满京都的艺人才华横溢的诗人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因直言进柬而遭贬谪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小结:尽管诗人与琵琶女的社会地位、生活道路和生活态度不同,尽管他们素昧平生,但“同 是天际沦落人的失意者的感受却是相通的。第一,彼此都自京都沦落江州。其次,彼此都 怀才不遇。(名艺人一大诗人)第三,彼此都有着不幸的患病年长色衰嫁商人一才华横溢 遭贬谪,过着孤寂的生活(守空船一酒独倾)。第四

25、,诗人是琵琶女的知音弹出幽愁暗恨 尽通曲中之情),失意者同病相怜。正由于如此,诗人在最终重听了琵琶女的再次弹奏之 后,洒下了怜悯之泪。接下来几句都是描述诗人的患病,我请同学为我们翻译一下。明确:我从去年离开京城,贬居在济阳,其间始终卧病在床。沼阳这地方偏僻荒芜,一年到 头到听不到动听的音乐。我住在地势低洼潮湿的溢江四周,房屋四周尽长些黄芦苦竹。每天 早晚都听到什么?除了杜鹃鸟的悲啼,就是猿猴的哀鸣。每逢春暖花开的早晨和明月高悬的 秋夜,常常摆酒自酌独饮。莫非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尽是些嘈杂刺耳的声音实在难听。 今晚听了你奏的乐曲,就好似倾听仙乐一般使我耳目清明。请你不要推辞肯定要坐下来再弹 一

26、曲,我为你谱写歌词?琵琶行?。大家觉得诗人为什么要“为君翻作?琵琶行?呢?明确:由于诗人通过琵琶的乐声沟通了与琵琶女的情感,同命相怜,要把“同是天际沦落人 的感受写出来,这既是对琵琶女的怜悯和敬重,也是自己感情寄予的需要。3、名句解析分析“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一句内涵。明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唱女不幸患病的怜悯,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 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苦痛,意义深刻。“天际沦落有着丰富的 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 精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五,解析第5自然段第三次演奏:重闻琵琶青

27、衫湿问题探究:这一段是本诗的结尾,我们承接到上一段,诗人要为琵琶女翻坐?琵琶行?。而琵 琶女对此的反响是“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这说明白什么?明确:这说明琵琶女被诗人的一片盛情与悲怀深深打动,她既怜悯诗人的不幸患病,又感谢 诗人的知遇之恩,这简单的情感共鸣化作了不似前声的凄凄之音致使“满座重闻皆掩泣。 尽管“凄凄不似向前声,但诗人并没有绽开笔墨描绘这“凄凄之声,而是以一句高度的 概括写出了重弹的特点,语言精炼,笔墨经济得当。写重弹的效果,也一改前面借景抒情的 笔法,而为直接写听者的反响,“满座重闻皆掩泣,使悲剧气氛更为浓烈。简约含蓄的表 达给读者留下了更宽阔的想象余地。“座中泣下谁最

28、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最终两句以设 问收束全诗,从侧面表现自己重闻琵琶之后的剧烈感受,哀怨之情令人潸然泪下。这两句紧 扣了 “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句,使全诗的主题表达,在感情的层次上 得到了升华。点评:以音写声、以人衬声、惜墨如金、无尽感伤三、分析琵琶女、白居易的共同命运。1 .在这首长诗叙事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明确:两个:琵琶女、诗人2 .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明确: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 .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一一同是天际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 么共同的命运提示:从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来查找答

29、案。明确:乐妓:早年的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现在的境况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诗人:早年的境况是“身居高位、名动京师 1高官厚禄);现在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落天际(沦落凄凉)。他们有着相像的经受: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际、境 况凄凉)。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 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4 .诗人被贬到此地后根本上做到了“恬然自安,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情感波动。提示:(从小序中找)铮铮然有京都声。5 .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剧烈的愤懑,愁闷之情?明确:诗人有着宏大抱负和抱负,长安城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他被贬之后,外表上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