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三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5246674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三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三篇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一篇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省、市、县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推行素质教育为主线,以促进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初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根本,以建设现代化优质初中为保障,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精致管理、特色创新为追求,全面提升我校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二、学校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营造清新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彰显独特的人文情怀,创造优异的教育质量。 一年目标: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校园环境优美,教师办公条件有所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三年目标: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

2、创新的科研意识和工作习惯。校园文化富有特色,教育质量保持在全县一类学校的先进行列。 五年目标:再造一个全县知名的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特质的优质示范初中。 (二)学校发展的具体目标 1、德育工作 (1)德育工作总目标 到20xx年,德育工作以管理、教书、活动、环境、特色等为育人载体,理顺拓展德育有效途径,丰富德育内容,创新育人形式,基本形成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各教育阶段纵向衔接、教育内容分层递进,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课外活动联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横向贯通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打造人文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努力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学校德育文化,让每一位学生

3、都能抬起头来,使他们成为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具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能适应将来社会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2)德育工作具体目标 A、德育组织网络化。在五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学校为主渠道,党政齐抓共管、家庭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营造全社会关心的育人氛围。 B、德育内容体系化。按照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努力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年级德育目标、内容、途径体系。 C、德育工作全员化。建立和完善培训和考核制度,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德育。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培养县级以上优秀班主任2-3名,校级骨干班主

4、任占在任班主任50%以上的目标;逐步增加持证上岗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人数;逐步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自我管理作用。 D、德育制度科学化。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改进和完善学生管理的各项制度,特别是学生综合素质星级评定、班级量化考评、班主任绩效考核、学生成长导师制考核、资深班主任激励机制等五项德育评价机制,使之更加科学,容易操作,对我们的工作更具指导意义。 E、德育管理有序化:学校德育管理有序进行,严格按照有关德育制度办事,按照学校、班级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实施,做到管理思路清晰,管理方法科学,管理目标人性化,德育科研规范化。建立德育科研制度,规范德育科研程序,监督和指导德育科研的操作过程,建立德育科研档

5、案。 (3)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进一步加强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强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公民道德和法制教育为重点,突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文明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培养为支撑,提升科学精神,增强人文底蕴;以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培育健康人格。各年级的内容侧重点:七年级为五爱教育、行为养成教育、适应教育;八年级为生命教育、耐挫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九年级为理想教育、生涯教育、责任教育。 2、教学工作: (1)教学工作目标: A、教师专

6、业发展目标: 专任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学历合格率达100%,本科学历达65%以上,教师高级职称达20%以上,中高级职称达55%以上。 教科研能力:所有教师必须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具备相应的普通话、计算机能力证书。大部分教师科研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一线教师都能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B、教科研发展目标 构建教科研梯队。50%以上教师能够独立从事教科研,20%教师能独立承担市级以上课题,形成一支在全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研合一型的教师队伍。未来的五年,县、校级以上名师达20%以上。提高教科研水平。走教科一体化道路。到20xx年,各教研组完成1个市级以上课题,各类课题数量、质量再上一个台阶,并使科研成果

7、迅速转化,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推进课程改革。在未来五年间,有计划、目标明确地开展好课程改革工作,在课程实验改革中寻找出一条办学新路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C、教学质量发展目标: 初中教学质量:教育质量考评稳居一类学校先进行列,各学科合格率、人平均分超过县各学科合格率、人平均分,在各学科竞赛和特长比赛中取得好名次。 (2)教学工作具体措施: A、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学历进修、继续教育。未来五年,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本科、研究生、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继续创设开放型的校本培训方式,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灵活的培训方式。督促老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各种远程培训。 理论学习是教师业务发展的先导

8、。为倡导教师学习,每学年继续给每一位教师负责订阅教育教学杂志,发放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给教研组增订有关教学参考书,每学年定期为全校教师发放前沿理论等资料供教师学习。 继续开展课改的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每学年开展师傅引路课、新手过关课、名师示范课、复习研究课、等教学观摩活动,鼓励全校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同时,每学年举办期中、期末质量分析会、适应性考试质量分析会、中考研讨会等专题活动。为教师提升理念、交流体会、总结经验提供良好的平台。 完善名师工程。学校在培养新教师成为名教师的过程中

9、,要求青年教师:一年适应,三年胜任,五年成为骨干。同时,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开发每个教师的潜能。设立教学专项基金重奖教学骨干,重点开展名教师等教师队伍建设,在骨干教师的管理上,实行责任、义务、待遇并存,健全骨干教师培养机制。鼓励有志气、有报负、有条件的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当名师,让他们参加各种研讨会、学术交流,不断提高他们知名度,在校内,要求骨干教师有课题,上示范课,承担讲座、指导年轻老师任务,使他们尽快成为我校教师队伍中的领头羊。 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为更好地迎接新挑战,获得新一轮课改发展中的生命和动力,为保障在教研中立足创新,大胆改革,开展集体教研、随机教研、环节教研、案例式教研、教学研

10、讨式教研及系列教研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B、实施科研兴校,健全教科研机制 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打造高素质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在今后五年内,学校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研究,先教学定位,再科研接轨。对新教师着重是规范教学要求,力争提前达标;对中青年教师要求走在教育科研的前沿,通过教学探究和教学评比,强化其科研能力,并加速教学转型,从经验型教师转向科研型的教师;对老教师注重总结升华。同时,每学年每一位教师撰写12篇高质量案例或论文进行交流。 创建科研型的成长基地。将科研的重点转到教研组工作中,重点探索如何应用先进教育理论和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以科研为抓手,通过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在

11、教学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到20xx年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教科研能力、能持续稳定地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教师。 教育科研管理机制建设。 制定、完善一整套符合学校实际,便于具体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科研考核评价制度,每年度组织一次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教科研先进备课组、先进个人的评选。使考核评价、评选能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 成立学术委员会。学校聘请专家、校内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高级教师组成学术委员会。其职能为参与、指导或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创办学校教科研刊物。 加强课程改革。 成立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建立由校长挂帅、教学副校长负责、教务处具体指导的业务培训机制。

12、成立新课程指导小组,明确职责,各司其职,要求各成员认真学习与新课程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及时将新课程教育思想传输给全体教师,使旧观念得以转变。 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前往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课改名校进行理论及业务学习,同时聘请有关专家莅校进行专题讲座; 加强备课组活动,同时,加强校际间的相互交流,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C、强化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教学管理: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的管理工作。 备课管理:注重实效,鼓励创新,不用单一的备课模式来要求所有教师。 教案管理:注重激发教师的创造性,突出教师自身的优势,实行有利于教师设计个性化教案的教案管理。 上课管理

13、: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业管理: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作业量,避免机械式的重复训练,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性、实践性与操作性的作业。鼓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自己设计作业,分类分层布置作业,注重多样化、富有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杜绝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使学生快乐学习。 学习辅导管理: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予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求教师与基础差的学生搞结对帮补,不利用节假日和其他时间进行集体补课。 信息化管理: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教

14、育模式,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建立资源库(主要是课件库),每年购买教学课件,将课件存入课件库。此外,要求每学期教师自制课件上传十个,教研组上传各年级段的全册课件。同时要求教师全面应用现有设备进行教学活动,到20xx年,规定专任教师课堂使用媒体率达到50%以上,并将此作为考核依据之一。 教学评价:改革评价的方法与途径,采用更科学化的、人性化的评价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教师、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通过教科研手段不断加强评价机制的研究,从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的功能等方面进行大胆实践,构建适应21世纪师生发展的新型评价体系。 3、后勤

15、工作 (1)后勤工作目标: 优化育人环境,开源节流,管好经费,理好财产,完善教学设施,关心师生生活和福利,让师生能专心工作和学习。 (2)后勤工作具体措施: A、校园改建、美化绿化。 把校园设计成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个功能区块,校园环境在校园改造中,统一设计规划,20xx年建成学校综合楼,新建两面水泥球场,将校内砖头路面全部变成水泥路面,同步绿化美化校园环境,20xx年建成两桥之间河南绿化景观带;20xx20xx年建成学校塑胶跑道,营造向上和谐的文化氛围。创建花园式学校。 B、现代化教学装备 积极筹措资金,为教师配置办公电脑,建立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现代图书阅览室,进一步推进现代教育技

16、术为教师、教学的功能。 C、专用教室配备 按照新课程实验需要增添教学设施和设备,为新课程顺利实施提供物质条件保障。进一步充实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建好音乐室、语音室,多功能教室等,为课程内容提供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科学实践活动的场地,为开放式探究实验提供方便。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依法治校,文化立校,规范办学,高效管理;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先进组织、优秀教师及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行为规范、举止文明、仪表端庄的师生风范和教风纯、学风浓、校风正的育人环境; 3、加强人际环境建设,提高学校凝聚力。创建目标一致、观念共鸣、竞争合作、荣辱与共的学习型团队。形

17、成充满关爱,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崇尚一流,积极进取的人际环境。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机制和措施,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身心健康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追求学校景观的人文气息,完善学校文化环境,丰富师生文化活动,让校园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6、加强教学管理。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索有效教学理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潜力生有更大提高,中等生更优秀,优秀生更出色; 7、加强德育管理。突出学生的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教育,自主发展; 8、加强教科研工作。

18、强化求实创新的教科研意识,注重教育教学研究及成果的推广应用,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不断开发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加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广度及深度; 9、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发挥服务教育教学的功能; 10、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注重青年干部培养,建立能上能下、岗位轮换的干部流动机制。完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选拔使用机制。 11、加强全员竞争上岗和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建设。完善能者上、庸者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校内管理制度; 12、进一步夯实控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长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加大

19、对控辍工作的考核力度,完善控辍目标责任制,继续开展无流生班级的创建活动,并加大表彰和奖励力度,形成关心控辍工作的合力。关注学困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全面关怀学习困难的学生,从起始年级、起始学科抓起,耐心、细致地分析其成因,采取定人帮扶、补缺补差等办法,真正实现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不让每一个学生因学习困难流失。深入开展扶困助学活动,继续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予资助,不让学生因生活困难辍学。 13、加强后勤保障建设。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使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重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四、实施步骤 本规划实施时间为五年,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宣传阶段。

20、(20xx年1月-20xx年3月)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红正中学未来五年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朱乃勤任组长,蔡古堂、徐滔、金正海任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 2.形成五年规划编制文本。未来五年规划包括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教育科研和教研、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主要部分。 3.宣传学习规划。召开校内会议,在全校职工范围内宣传学习本规划,让全体教职员工了解规划内容,统一思想,增强实施规划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 (二)初步实施阶段。 1.时间安排:20xx年4月20xx年元月。 2.主要目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的突破,实施发展性教育有初步成效,教育教学和各项管理在全县农村中学确立领先地位。

21、 3.重点工作: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德育工作体系,并在具体工作中加以实施;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新突破;完成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工作,其他建设有新进展。 责任人:按照班子成员分工,共同负责合作完成。 (三)深入实施阶段。 1.时间安排:20xx年2月20xx年12月。 2.主要目标:规划实施三年后,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县领先水平,具有红正中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全面形成,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在县内有较大影响力。 3.重点工作:学校德育工作走向成熟,探索出先进的现代德育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完全实现德育工作目标;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学管理经验,并有计划的向外辐射;完成教

22、师队伍培训,实现教育理论、师德规范、信息技术等方面大幅度提高,名师团队作用明显;基本完成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打造丰富的科研成果,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发挥辐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完成,特色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其他建设全面符合教育教学要求。 (四)总结提升阶段。 1.时间安排:20xx年1月20xx年9月。 2.主要目标:实现规划总体设想,把学校办成一所有品位、有特色、有活力的县级优质示范性初中。 3.主要工作:全面总结五年规划实施成果,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提供基础、动力。 未来五年是我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任重而道远,全体教职工务必增强忧患意识、竞争

23、意识,居安思危,与时俱进,团结协作,真抓实干,为实现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把学校办成校园环境优美、人文环境浓郁、教育教学质量良好、办学特色鲜明,在全县有影响力的优质示范学校而努力奋斗!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二篇 一、学校现状分析 我校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具有55年办学历史、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全日制完全小学。 1、校舍发展状况如下 从建校时的600多平方米祠堂学校发展为今天的占地5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学校集绿化、美化、净化于一体,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教学区、运动区两区分明,为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的发展,为打造润化教育特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办学规模发展情况 学校从2002年前的

24、6个教学班、140名多学生、教师18人(民办教师或民转公教师),发展至今天12个教学班、541名学生、31名教职员工。 3、教师队伍及办学成效情况 学校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29人,占93.6%;有中级职称教师19人,占61.3%;不足三年教龄4人,占12.9%。 学校于2003年6月被*区评定为区一级小学;2007年11月获得广州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2008年12月成功创建广州市绿色学校。 2009年11月至今连续四年获得广州市民主管理三星级学校。2010年至今获得*区两个学科组巾帼文明岗称号。2011年12月获得广州市无烟单位。*区安全文明管理优秀单位。 4、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1)学

25、生每学期流动性大,高达10%。由于学生主要来源于低收入流动人口家庭,占全校学生人数的92.5%;家庭教育严重缺乏,社区教育资源严重缺乏。 (2)学科教育结构性教师缺编严重。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严重滞后,无法完成课程任务,只能由非专业教师顶替。 (3)学校未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学校发展规划 1、学校定位 办学理念:润化生命,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办学宗旨:全心全意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教学服务 办学目标:师生发展优良,教育质量优良,社会效益优良 五年内打造润化教育特色品牌学校,成为*区东北部具有竞争力(村改制学校)的一张名片。 办学思路:抓德育,创文明校园;抓教学,创人文校园;抓课改,创快乐校园;

26、抓读书,创书香校园;抓管理,创和谐校园;抓安防,创平安学校;抓招生,创公平规范。 校训:立德、尚学、自强、创新 校风:明礼、诚信、好学、健美 教风:民主、严谨、合作、进取。 学风:自主自学、勤奋向上、专心致志、不耻下问。 围绕三个优良的办学目标,以教科研为抓手,以科学管理为手段,夯实内涵发展之路,积极创建平安、稳定,质量优良的校园;积极创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档案达标学校、初具现代化教育优质学校。 2、办学规模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科学考虑办学规模。坚持办学开放,力保12个教学班,学生约540人,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模式。 努力协调与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全面规划学校的发展,全面改变目前学校的格局。

27、3、办学特色 立足校情,与时俱进,扬长避短,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一是巩固信息技术教育特色。刷新生源复杂、家庭教育脱节的信息化教育理念,营造校园信息技术物质文化,构建信息技术特色建设新平台,展示信息技术教育特色新成果。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竞赛保持好成绩,信息技术教育特色在社区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二是提升体育、艺术教育质量,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推动,一年一度的科技、书画展示,校内和课外艺术培训活动保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三是做强管理队伍和教学队伍建设,以活力课堂为抓手,培养一支名师队伍,坚持走内涵优质发展之路。形成宽基础、强能力、多兴趣、有特长地显示师生个性色彩的

28、润化教育办学特色。 4、队伍建设 努力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学习型教师队伍。教师师德高尚,涌现出一定比例的师德标兵,坚持每学年的德育工作评比。教师学历达标,学历达标100%,大专毕业达100%,本科毕业达80%。在教师职称评定中,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达60%;在课堂教学格次评定中,课堂教学获优良等级的教师达90%;学校学科带头人4-5名,学校骨干教师15名左右,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或教坛新秀35名。 5、教育质量 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在校犯罪率为0;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攀高,以活力课堂为抓手,扎实深化问题、研学、分享、提升的教学建模,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发展,在不加重学生

29、过重课业负担的条件下,教育教学成绩优异;严格执行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坚持科研课题开路,不断探索校外教育新路子,培养出一批学有专长的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艺术体育比赛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社会声誉优良,得到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和教育同行的一致好评。 6、教学科研 坚持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根据本校实际,推广已有的科研成果,继续以课题引领,掀起教学科研的热潮,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推波助澜。树立哪里有问题哪里便有课题的观念,立足校本,侧重案例研究、微型课题研究,力争各学科有研究课题,人人有研究成果。实现名师著名校,深化润化生命,教学合一建设。 7、学校信息化 完善学校校园网

30、络建设,更好、更快地为师生服务,构建学校信息化平台,为家校建设提供保障。使生机比符合上级规定要求,更新改造教师办公室电脑,使每个教师拥有一台电脑,全面改造教室、专用室多媒体设备。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发挥学校信息小组的作用,完善学校网站建设,建立班级网页、教师个人网页和学生个人网页。注重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人人会使用电脑备课,搜集整理资料,100%的教师会制作课件,正常使用课件教学,100%的教师能在真正意义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和工作,实现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8、办学条件。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计划投资800万元,重建教学综合楼,使专用教室数量达标、面积达标。抓住创建档案达标学校、依法治校示

31、范学校和现代化教育学校的契机,不断完善设施建设、设备补充,充实专用教室设施,确保学校规范、高效发展。加强图书馆建设,不断增加藏书数量,完善图书管理,做到有效使用。 9、后勤服务。 努力实现后勤服务的优质化、社会化和规范化;学校收费,严格执行免费义务教育精神,学校采购,严格按照*区教育局要求,创建节约型学校。 10、教师福利。 树立大福利的观念,享受是一种福利,培训是一种福利,奖励是一种福利,放弃休息,为学校多做事也是一种福利。严格执行*区教育局的指示精神,依法做好开前门,堵后门的工作。让教师开心、进取、健康和高效,度过每一天。 三、保障措施 1、管理创新工程。 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理论

32、,在继承我校组织管理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构建适应时代和学校发展需要的学习型组织管理机构与组织管理机制,形成精干、务实、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行政作风。一方面制度管理要加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和修订学校管理章程,使之真正成为指导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实行定岗、定责、定质、定量的教职工目标考评制度,实行教学事故问责制。加大奖惩力度,让优秀教师的工作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肯定,让工作平庸和懈怠者,时时处处感到危机、危险。另一方面人文管理要跟上,着眼于和谐校园的建设,给予教师足够的关爱,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他们解决一些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注重校园文化的积淀,想方设法完善校史室。其次,学校组织

33、重心下移,充分发挥部门、年级组和学科组作为学校管理的实体性组织的功能。 2、队伍优化工程。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完善师德建设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广大教师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拓宽培训途径,改进培训形式。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加快教师职业化、专业化进程。构建教师学习型团体,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个人五年发展规划,有计划的开展学习活动,采用全员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全员提升与重点培养相结合,让学习成为教师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学习过程与自身人格发展、素养提高、理念提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提高的过程紧密结合。多渠道搭建教师成长的展示平台,研究课、公开课、学科教学竞赛

34、、论文评比、论坛讲座等,让他们更多地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获得更多的成功的体验。 3、质量提升工程。 润化生命,以德为先,实施主体性德育。加强德育工作的组织建设,点(少先队)、线(班主任)、面(全体教职员工)、体(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用力,大力构建协同教育体系。完善德育内容体系,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知荣明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守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梦,我的梦 主题教育。注重德育队伍的培训与培养,将德育队伍的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发展为核心,以人为根本,实施新课程改革。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精神,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行动研究,改变教师的职业化生活方

35、式。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教师认清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到底应该是个怎样的形象,形成职业认同。公开家长、学生、社会的吁求,刺激教师怎样做最好的自己;摄制教师课堂教学录象,让教师和专家一起欣赏揣摩,反省自己是个怎样的教师;推行反思式教研模式,把教学札记、教学随笔、课堂实录、案例反思作为教师职业化生活的标志;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确立研究的过程即是成长的过程,引领教师职业化生活。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树立厚生为本,教学合一,主动发展的工作理念,有效推进高质量素质教育。树立现代教学观,改善师生关系,探索高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大的思考空间,更多的体验空间,更广泛的实践空间。树立质量立校观

36、,在课堂教学中,向目标定位要效益,向优化手段要效益,向规律方法要效益,向有效练习要效益,向学法指导要效益,向师生关系要效益。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积极、稳妥而高效推进:校安工程、名校工程、名师工程、经典教育工程、教育建模工程、教育科研工程、教育创新工程。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三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办学方针,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努力为化兴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的应用型技

37、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1.以服务市场为宗旨。紧紧围绕化兴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把准市场和企业的人才供需情况,通过专业设置、强化技能培训,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企业为媒介,建立校企紧密结合的双赢合作机制,在专业建设、师资建设、技术服务、实习实训、产品开发等方面构建合作新内容。 3.以开放办学为方向。树立大职教观念,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培训,为提高全民素质和技能水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 4.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育人水平与质量。 二、学校发展思路 1.办学理念:以

38、生为本、以教师成长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 2.办学目标:贯彻以生为本、以教师成长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模式,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利用三年时间,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二年明显改变、三年泰州前列的目标,由弱校向强校、名校迈进,跻身泰州市职教前列。 3.培养目标:以正派做人,正确做事为准则,以健全的人格,娴熟的技能,尊严的生活,让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育人目标。 4.办学特色:管理精细化,技能专业化,发展多元化。 (1)管理精细化:是以人人包,事事包,处处包为核心的目标管理模式。 (2)技能专业化:目标是教师专业化,学生技能专业化。 (3)发展多元化:追求学生、教师、学

39、校共同发展,学校多元化发展,学生多元化成才。 三、总体目标 坚持以生为本、以教师成长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道路,全面提升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服务社会、学校管理等质量,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二年明显改变、三年泰州前列的目标,由弱校向强校、名校迈进,跻身泰州市职教前列,创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 1.学校扎实创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在泰州市内形成职业学校品牌,在化兴市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和吸引力。 2.办学规模上,在校生保持在20xx人以上,各类社会培训每年3000人次以上。 3.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有新的突破,培养市级名师8名,省级名师2名,高级职称教师达到

40、70人,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达到80%以上,研究生15人,专任专业教师中,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70%以上,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比例达30%以上。 4.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成果保持全市领先,建成5个以上的骨干专业、3个以上省级品牌专业。 5.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强化对口单招工作,对口单招本科进线人数达到两位数。毕业生考取相关专业中级技能合格率达96%以上,高级技能或两个以上中级技能合格率达60%以上。所有毕业生普通话测试、计算机一级B考核一次性通过率达90%。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率、合同签约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80%、90%、95%、

41、95%以上,跟踪管理,全程服务,跟学生联系率达100%。 6.学校育人举措有新的创新,以正派做人,正确做事为校训,强化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跻身全省职教德育、创业和优质就业特色学校和先进学校。 四、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办学规模 全日制年度招生1000人。涉农专业非全日制学历班人员培训在籍规模达1500人,退役士兵短期技能培训人数达150人,对企事业单位在职员工培训人数不低于800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人数500人/年(包括高级工、技师培训)。实现多层次办学,各类学生、学员在籍人数3000人以上。 主要措施如下: 1.多头多路、五花八门办职育。积极开展联合办学。联合办学戒浮、戒空、戒假,以学生

42、成长发展为基点,以学校发展和合作双赢为基调,选择具备一定市场吸引力的中高职连读渠道,建立一支由省内公办院校和特色民办高职院校联合组成的合作联盟,增强学校的社会吸引力。积极提高办学层次,努力提升学校品位。一方面努力融入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体系,成为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点,争取一个专业有稳定的五年高职计划指标。另一方面积极办好成人教育大专班、本科班,做好与有关高校的合作,争取申办1-2个省教育厅审批的成人教育函授点。 2.努力扩大培训规模,强力推进涉农专业培训。树立大职教观念,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培训,为提高全民素质和技能水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落实组织部、农

43、工办、教育局联合下发的文件精神,开展涉农专业招生培训工作。同时加大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的招生力度,扩大企事业单位人员培训规模,扩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规模。 (二)教育质量 以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目标,梳理德育内容,创新德育载体,构建德育新框架,为打造平安校园、文明校园,营造积极、和谐的德育氛围。引导学生以自信走向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从而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境意识的高素质劳动者。 1.建立指导教师制度。所有任课老师均兼任指导老师,负责班上一定数量的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及时沟通、指导和管理。建立有效的全员育人激励机制,做到学校处处有人包,事事有人管。 2.以好

44、习惯训练为抓手,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明荣辱、知礼仪、守规范。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素质要求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 3.开展遵纪守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上好法制教育课,办好心理健康咨询室。通过正面疏导,采取一切措施有效遏制在校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引导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4.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学习、班主任培训等形式,打造一支理念先进、思想过硬、勤于育人的班主任队伍;完善学生骨干队伍培训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5.制定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推行德育量化学分制,将德育的内容、过程和结果成绩化

45、,并与学生评优评先、奖学金评定、综合素质评定等相结合,增强德育评估的透明度、客观性、公正性。 (三)教学质量 1.所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在省、市学业水平测试中平均合格率、优秀率达中等水平。 2.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创业大赛、创意论坛、文明风采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两课评比取得较好成绩,达泰州市中等以上水平,且获奖人数、获奖层次稳中有进;省级技能大赛在学生获奖层次和人数上有所突破,跻身泰州市前列。 3.毕业生考取相关专业中级技能合格率达90%以上,高级技能或两个以上中级技能合格率达40%以上,且逐年提升,到20xx年分别达到96%、60%以上;所有毕业生普通话测试、计算机一级B考核一次性通过率达90%。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率、合同签约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80%、90%、95%、95%以上,跟踪管理,全程服务,跟学生联系率达100%。 4.对口单招班各专业市级统考平均成绩达泰州市中等以上水平,到20xx年本科进线人数达到两位数。 主要措施如下: 1.制订和完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加强对每一位教师工作行为(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