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达标检测(1).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10083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达标检测(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达标检测(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达标检测(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达标检测(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潍坊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达标检测(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如何在文学中发现历史呢?我们读一首诗,如杜甫秋兴八首中的一首。首先得知 道这组诗写于什么时间,彼时杜甫身在何处,经历了哪些事情,怀抱怎样的期望,如此等 等。倘若秉持文本中心主义,把历史背景完全过滤掉,单纯讨论诗歌技法,不仅很难充分 理解杜诗沉郁顿挫的情感,也很难把“晚节渐于诗律细”的道理讲得明白。事实上,杜诗 之所以被称为“诗史”,是因为他的诗最为典型地体现了 “国家不幸诗家幸”的道理。他的 诗兴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伤春悲秋,而是“感

2、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换 句话说就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抓住这一点是重 要的,但这还只是第一层次。如果老杜真的是拿诗歌当写史的手段,那他也就是史家而非 诗圣了。我们在老杜那里看到的其实是个人遭际与家国情怀的统一,也是审美意境与历史 真实的统一,历史在诗中不是附带的信息,而是作为诗得以发生的情境,参与了诗歌意蕴 的内在构成,探究杜诗中的历史,就是将诗带回现实与虚构的交界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历史未必总是特定的历史事件,更多的时候是 指与作品发生着“历史关联”的“外在世界”。这种“历史关联”并不只是说一个作品中正 面描写了什么,而是说它依托于什么,

3、显示出什么。打个比方,山上一个亭子,本身不是 山水,但它立在群峰之间,所谓“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这就是亭子的世界;而文学 作品也总是在特定历史时空中发生,它明确展示的东西不是其全部,而是我们在想象中重 建那个历史时空的线索。内与外是一种空间性的隐喻,我们不妨想象一栋房子和它周围的 环境,表面看来,房子自成一个整体,只要你愿意,可以把门窗都封起来,安心享受屋内 的小世界。但是,我们造一座房子,原本就是希望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周遭的 环境会影响到人怎样设计房子,住在房子里的人也会随时随地与世界保持交流。文学与历史的关联,正在开与闭之间,仿佛隔着一重帘子,好像可以“躲进小楼成一 统”

4、,其实风声雨声什么都阻挡不住,何况画屏上淡烟流水,正是有情之天地;但是另一方 面,虽然无法隔绝,但是垂下帘桃,一内一外毕竟是两个世界。要从文学中读出历史,就 要有一种“通透”的智慧,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沟通,这样才有意思。比方读鲁迅的阿Q 正传,总能看出赵庄之外的世界经历了怎样的动荡。虽然作品虚虚实实,很多地方只是草 蛇灰线,我们还是能够借助合理的想象,大体拼凑出一幅时代的画卷,以“还原历史本来 面目”(即使我们能够对之形成共识)要求文学创作显然不合理,因为文学创作并不是做这 件事情的最佳途径;但是另一方面,以“文学都是虚构的”为由拒绝尊重史实也不合理, 因为这同样有可能损害文学与历史之间的良性

5、关系。这种良性关系是一种创造性的平衡,用法宽平,待人不求全责备; 与朝臣同心同德,一心为国; 心怀社稷,敢于进言。(共3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 情给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房玄龄通晓政务,再辅以文才,早晚尽心尽力,唯恐有哪一件事处理不好;他施行法 令宽和平正,如果听说别人有长处,就像自己拥有一样,不用求全责备的要求来选择人, 不根据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人。与杜如晦一起举荐选拔土人,好像总是觉得没把事情做好。 至于尚书台的制度程式,都是由二人拟定的。唐太宗每次和房玄龄商议政事,一定说:“不 是杜如晦的话,就不能做出决定。”等到杜如晦到了,最终还是采纳房玄龄的策略。这就 是

6、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能够决断的缘故。二人非常投合,同心同德为国家奉献,所以 唐代能称作贤相的,首推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虽然蒙受唐太宗宠信,但有时因为某事 被谴责,总是一连数日到朝堂,磕头请罪,恐惧得好像无地自容。房玄龄、王珪掌管朝廷内外官员的考核,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奏说他们不公正,唐太 宗命令侯君集核查实情。魏征上谏说:“房玄龄、王珪都是朝中老臣,一直以忠诚正直被陛 下委用,所考核的官员又很多,中间能没有一二个人考核失当! 了解实情,他们终归不会 徇私。假如查到失当之处,就都不可信,那么以后他们怎能重新担当重任呢!而且权万纪近 来一直在考场兼职,竟然没有纠正错误;等到自己参加考核却没有取得

7、好的成绩时,才陈 奏意见。这正是想要激起陛下的怒火,并非竭尽忠诚奉献国家。”唐太宗于是放下此事, 不再过问。房玄龄对他的儿子们说:“我蒙皇上隆恩,如今天下并无战事,只有东征高丽之事还未 结束,众位大臣都不敢劝谏,如果我明知东征不妥而不加劝谏的话,那就是死有余辜了。 于是上表劝谏,认为:“陛下的功名威德己足够了,开拓疆土也可以停止了。现在驱使那些 无罪的士兵,把他们的生命置于刀枪之下,让他们肝脑涂地,难道不值得怜悯吗!假使当 初高丽违背藩臣之礼,就可以去讨伐他们;假若他们曾侵扰百姓,就可以去消灭他们;假 若他日可能会成为国家的祸患,也可以除掉他们。如今的高丽并没有这三种情况,希望陛 下允许高丽悔

8、过自新,解散召募的士卒,自然是华夷庆幸得到依靠,远近之地恭服安定。 我很快就要死去了,倘若承蒙陛下采纳将死者的话,我即便死了也将会不朽。”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娶了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为妻。唐太宗对公主说:“你的公公病得 这么厉害,还能为国忧心。”唐太宗亲自前往探视,握着房玄龄的手与他告别,悲痛不能 自禁。七月癸卯日,房玄龄病世。柳芳说:房玄龄辅佐太宗平定天下,直到死于宰相位上,共三十二年,天下人号称为 贤相;然而没有多少事迹可寻,道德也达到至高境界。所以太宗平定祸乱而房、杜二人不居功;王珪、魏徵善于谏铮,而房、杜二人不争其贤名;李绩(英国公)、李靖(卫国公) 善于领兵作战而房、杜二人辅行文道,使国

9、家太平,将功劳归于君主。房玄龄被称为唐代 令人敬仰的名臣,理所当然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海生光辉。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上,更欲临流作钓矶。【注】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颍:指颖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 移知颖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在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B

10、. “新阳”二句,选取新阳、野水作为典型意象,突出春的季节特点和勃勃生机。C.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二句,“知者谁”和“吾独知之”为自问自答。D.结尾两句写诗人远离了官场,在颍州水畔种田垂钓,悠闲自在,也照应了题目“归田”二字。【答案】D【解析】“结尾两句写诗人远离了官场,在颍州水畔种田垂钓,悠闲自在”错误。诗下注释 和“更欲临流作钓矶”的“欲二表明这是作者的想象,并不是真实发生的情景。16 .诗中“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对此四句作简要分析。(6分)【答案】(1)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碧山”“丹杏” “青草”“黄犊”写出了

11、田园景物的绚烂 优美,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2)视听结合。“鸣鸠”“布谷”为听觉角度描写,“碧山”“丹杏” “青草”“黄犊”为视觉角 度描写,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借鸠鸟齐鸣、布谷翩飞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突 出了田园的勃勃生机。(3)远近高低结合。“碧山”“丹杏” “青草”“黄犊”为远景,“鸣鸠”“布谷”为近景;“鸣 鸠” “碧山”“丹杏”为高处景,“布谷” “青草”“黄犊”为低处景;远近高低结合,极有层 次地勾勒出了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描写了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 自己的喜爱之心。(4)叠词的使用。“聒聒”“读来朗朗上口。翩”,形象写出了鸠鸟、布谷的情态。音律和谐,对

12、仗工整,(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诗歌富于想象,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 具的诗句“”和“,令人叹为观止。(2)陶渊明归园田居中“, ”两句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3)韩愈师说中“, ”两句深刻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 真实心态。【答案】(1)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

13、下面的文字,完成182。题。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读书记忆是温馨的。那个时代百废待兴,一切都是开放而自由的。我们正当年轻, ,对于各种书籍、各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就 像大旱之后干裂的田地,突然遇到充沛的时雨。当时,陈景润因为徐迟一篇报告文学歌 德巴赫猜想而成为全国人民的偶像,而李泽厚则是许多大学文科生的崇拜对象。乌的历 程的初版是1981年,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 术现象。人们从长期压抑中解放出来,表现出对美的强烈诉求,这也是思想解放运动思潮 中的一朵浪花。那时,李泽厚还是一位年轻学者。许多大学生 地赏读、讨论这本 书,给人的感觉就像一班去春游的小

14、孩,尾随着老师,在鲜花怒放的郊外,观察的 春天。那种兴奋和激动,实在难以言传。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案】如饥似渴 如痴如醉 娓紫嫣红19 .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4分)【答案】1981年初版的美的历程,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学术现象, 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一处2分,两处4分)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答案】比喻。本体为“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喻体为“大旱的土地遇到时雨”。通 过比喻,让抽象的现象得以具象化,通过常见的景象让读者对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求知欲 和消化力”的旺盛有了更充分

15、的了解。(手法,本体,喻体及效果各1分)(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编钟是一种古老、庄严而神秘的大型打击乐器,在古代,它不仅是各种大型仪式中不 可或缺的乐器, 。当王公贵族举行祭祀征伐的仪式或觥筹交错的盛宴时,就会“请 出”编钟进行一场气势磅礴的演奏,以彰显主人尊贵的地位。因此,古人也常常用“钟鼎 之家”来形容富贵宦达之家。新郑郑国祭祀遗址出土的编钟,同坑出土一套24件,分三层悬挂于木架上,上、中层 各列悬10枚钮钟,用来演奏旋律;下层列悬4枚铸钟,用来演奏和声。铸钟和钮钟,: 铸钟的音色略显深沉浑厚,而钮钟的音色则清澈明亮,犹如泉水浪花一般。演

16、奏中两种音 色互相交错融合,形成声音洪亮、铿锵悠扬、悦耳动听的妙响。编钟为什么能够发出如此动听而又准确的音律呢?这与钟体的合金比例有着密切的关 系。郑国编钟是用合金铸成,其中含锡量在14%左右,并含有少量的铅,试验表明这样的合 金比例比较合理,使编钟的音色与耐用度都会更好。 ,钟声就会变得单调尖锐;过 高,钟体变脆容易破碎。而含有的铅可以加快钟声的衰退,有利于演奏。可见,古人对编 钟合金成分与铸造性能、声学特性的关系已有较深入的认识。21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钟鼎”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B.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D.金戈

17、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答案】A.【解析】文中“钟鼎”使用的是借代手法。A项“樊笼”比喻俗世。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个字。(6分)【答案】还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具有不同的音色如果含锡量过低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市面上,有太多的励志故事试图揭示这样一个命题:非凡者是弧独的。这些故事都有 着统一的叙事框架、煽情的文学语言和雷同的逻辑:因为孤独,所以不凡。故事中,他们 选定了自己的道路,没人理解、缺少支持,甚至迷茫无助,最终却在与自己的对话中成就 了自我、收获了成功。仓促中,有人得出结

18、论一一凡人离非凡就差了一个“狐独”。于是, 有些人开始向往孤独,甚至以孤独自诩,展示着孤独,沉溺于孤独。正值青春的我们,更容易产生孤独。如何对待孤独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对此 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文学要尊重历史。历史也要尊重文学,在文学中发现历史并不是以文学照搬历史,更不是 以文学否定或臆造历史。(摘编自汤拥华文学批评入门) 材料二:不管怎么说,可能因为英雄赫拉克勒斯曾在伯罗奔尼撒留下古老的印迹,所以,在此 处定居的多利安人将赫拉克勒斯的神话故事作为真实的历

19、史延续下去,主动且急于将赫拉 克勒斯认作自己的祖先。赫拉克勒斯本人究竟是不是阿耳戈斯君王,其历史身份已经不再 重要,他们深信神话的力量远远大于真实本身,打着让人深信不疑的神话大旗才能最终让 英雄的后代“正当地”荣归故里。神话在这一点上造就了一段真实的历史。随着开拓海外 殖民地步伐的加快,神话观念越发深入人心。由此,一些优异的家庭和部落,包括斯巴达 的历属国王、罗马贵族,都倾向于将他们的祖籍追溯到赫拉克勒斯身上。在远古地中海文明的神话历史中,林拉克勒斯显然不只是一个单一的形象。换句话说, 他成为该地区多民族文学共同建构的箭垛式人物【注】,在他身上汇聚着宗教信仰、社会政治、 历史事件、文学传说等各

20、种因素,被塑造成为一个多元神话的综合体。神话始于人类亘古的文化记忆和历史讲述。在史前时代,神话思维是占据统治地位的 古老思考方式。人类通过神话故事了解自己的过去,因为没有过去就没有身份认同可言一 不管是族裔的或任何其他群体的身份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赫拉克勒斯神话不只是古 希腊人的文学创作,同时也是地中海文明神话历史的一个代表性标本。这样的重新认识和 定性,预示着神话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历史研究的对接与打通。真实加虚构,既是希腊英 雄叙事的由来和特色,也是“神话历史”的构成原理。历史的信息,也需要在文学中去探 寻。没有神话,历史无从开启。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将神话等同于虚构文学,又将遮蔽 多少历

21、史信息?(摘编自唐卉赫拉克勒斯神话:从文学中发现历史) 【注】某些人物的传说群、故事群如同滚雪球似的,逐渐扩充、发展,这类传说群、故事 群的主人公,被称为箭垛式人物。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在阅读古诗时如果完全无视这首诗的历史背景,那么将会很难充分理解这首诗的情 感。B.杜诗不是简单地伤春悲秋,而是融入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将个人遭际与家国情怀统一了 起来。C.文学中的历史并不是指特定的历史事件,而是指与作品发生着“历史关联”的“外在世 界”。D.在远古地中海文明的神话历史中,赫拉古勒斯是箭垛式人物,成为个多元神话的综合体。【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

22、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 “并不是指特定的历史事件”“是指与作品发生着历史关联的外在世界”错误。 表述有误,原文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历史未必总是特定的历史事件,更多的时候是指与 作品发生着历史关联的外在世界”,选项丢掉了限制词“未必总是”“更多的时候”。 故选C。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在杜诗中不是附带的信息。我们可以在杜诗中找到历史,历史为杜诗的创作提供了 情境,在杜诗意蕴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B.能否在文学中发现历史,就要看文学是否按照历史“本来的样子”将其呈现出来,但这 种呈现不利于帮助读者理解历史的复杂性。C.多利安人中的一些优异家庭和部落将神话与历史等

23、同起来,将赫拉克勒斯认作祖先,他 们这样做是为了从神话中窥探到真实的历史。D. “神话历史”由真实加虚构构成,这是希腊英雄叙事的由来和特色,因此即便将神话等 同于虚构文学,也不会遮蔽太多历史信息。【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B. “就要看文学是否按照历史本来的样子将其呈现出来”错,原文是“以还原历史 本来面目(即便我们能够对之形成共识)要求文学创作显然不合理”;另外“不利于帮助 读者理解历史的复杂性”于文无据。C. “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从神话中窥探到真实的历史”错,原文是“赫拉克勒斯本人究竟是 不是阿耳戈斯君王,其历史身份已经不再重要,他们深信神话的力

24、量远远大于真实本身”, 他们将赫拉克勒斯认作自己的祖先是为了 “让英雄的后代正当地荣归故里”。D. “也不会遮蔽太多历史信息”错,原文的疑问句是说如果将神话等同于虚构文学,将会 遮蔽历史信息。故选A。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从文学中可以发现历史”观点的一项是() A.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历代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其中屈原的诗歌和汉魏六 朝乐府民歌对他影响较大。B.南朝统治者大肆宣扬佛教,修建了大量寺庙。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 烟雨中”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C.在某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中,八路军团部设在豪华别墅,八路军战士用发胶,八路军女护 士妆容精致,观众直呼“雷

25、人”。D.张爱玲20世纪50年代的一些作品歪曲了 “新生活”,给人强烈的妖魔化印象,这些作 品都脱离了当时的历史情境。【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A.是说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受到屈原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影响。C.说的不是文学,且在歪曲历史。D.是说张爱玲的一些作品在歪曲历史,臆造历史。这三项都不能够支持“从文学中可以发现历史”的观点。故选B。4 .材料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答案】举例论证,如文中通过列举阅读杜甫秋兴八首的事例,论证了文学中可以 发现历史的观点。比喻论证,如文中将文学与历史相关联的分界线比作帘子,论证了二者既各自独立,又

26、 相互沟通的观点。【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由“我们读一首诗,如杜甫秋兴八首中的一首。首先得知道这组诗写于什么时间, 彼时杜甫身在何处,经历了哪些事情,怀抱怎样的期望,如此等等“可知,此处列举阅读 杜甫秋兴八首的事例,论证了文学中可以发现历史的观点,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由“文学与历史的关联,正在开与闭之间,仿佛隔着一重帘子”可知,此处把“文学 与历史相关联的分界线”比作“帘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二者既各自独立, 又相互沟通的观点。5 .评书赵匡胤演绎中,历史上软弱无能的南唐后主李煜变成了发动战争的元凶,他因 觊觎宋朝的大好河山向宋朝宣战,这样的改编与

27、历史事实严重不符。请结合材料简要评论 此现象。【答案】文学与历史可以相互沟通。我们从文学中可以发现历史,历史的信息可以在文学 中探寻到,但二者毕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世界,文学要尊重历史,创作者不能以“文学都 是虚构的”为由拒绝尊重史实,更不能够以文学否定或臆造历史,这样很有可能损害文学 与历史之间的良性关系。赵匡胤演绎中的改编与历史事实严重不符,这是在臆造历史,不尊重历史,这种现象 是不合理的。【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文学与历史的关联,正在开与闭之间,仿佛隔着一重帘子,好像可以躲进小楼 成一统,其实风声雨声什么都阻挡不住,何况画屏上淡烟流水,正是有情之天地;但是另 一方

28、面,虽然无法隔绝,但是垂下帘根,一内一外毕竟是两个世界”可知,文学和历史可 以相互沟通,但又各自独立。由“以文学都是虚构的为由拒绝尊重史实也不合理,因为这同样有可能损害文学 与历史之间的良性关系。这种良性关系是一种创造性的平衡,文学要尊重历史。历史也要 尊重文学,在文学中发现历史并不是以文学照搬历史,更不是以文学否定或臆造历史”可 知,文学与历史要相互尊重,不能以文学否定或臆造历史,评书赵匡胤演绎,把软弱无 能的南唐后主李煜变成了发动战争的元凶,这是在臆造历史,不尊重历史,这种现象是不 合理的。(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老妈的笛子情罗菲“儿子,给老

29、妈买支笛子吧,原来有一支搬家时忘拿了。”晚饭后,家庭群里弹出了老 妈的话。“行啊,老妈,没问题。老哥秒回。“老妈,这是在寻找青春的影子吗? 我插话。“可不是嘛,年轻时妈妈还是文艺宣传队的骨干,笛子、小提琴都拿手,上山下乡经 常演出。后来成家了,所有的爱好都放下了,一心一意过日子。四十年了,都快忘了还会 吹笛子”妈妈深情地说。我的妈妈是个知青,在花一样的年纪下乡插队。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也是与共和国 一起经历苦难的年代。妈妈兄妹七个,在家中排行老四,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下 面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孩子多”“家里穷”是那个年代的共性。妈妈排行虽不是最大, 却依旧早早扛起了家庭的担子。儿时的

30、妈妈活泼大方,乖巧懂事,不光学习好,还是学校文体活动的积极分子,打排 球、跳舞、玩乐器都擅长。打小就识乐谱,会吹笛子,没有老师教,全靠自己琢磨,还时 常请教身边的老艺人。凭着那份执着,揣着那份喜爱,就连那把最初的笛子,都是攒了俩 月的零花钱买的。从那时起,笛子就一直伴妈妈左右,如知如己,如友如师。每天放学回家,一通家务 忙活完后,就跟着大哥,带着弟弟妹妹在家门口的石桌旁练笛子,一遍,两遍,三遍。话 说妈妈从小就出类拔萃,深讨左邻右舍叔叔婶婶的喜欢,垂涎已久的小伙就更不用说了, 还是学校大小演出不可缺少的角儿。简单的日子,快乐地度过,妈妈在笛子的陪伴下渐渐 长大。直到十八岁那年,妈妈下乡插队,笛

31、子也一同装入了行囊。插队的日子有多苦,恐怕 是一辈子都无法抹去的记忆。听妈妈讲,七年的下乡插队时光,满载的却是她全部的青春 记忆。从小在县城长大,第一次背井离乡,投身农村,是在那时;第一次了解生活,懂得 人生,是在那时;第一次苦过、乐过、哭过、笑过,是在那时;第一次在生命中有过希望 和美好憧憬,也是在那时。不光“知青”是沉甸甸的字眼,生活也同样是沉甸甸的。住窑洞,睡大炕,煤油灯, 在一旁。伴着日出,下地劳作;伴着日落,收工回舍。头戴大草帽,身背军用壶,扛锹, 抬水,挑粪,修渠拢地,弯腰插秧,干着和男同志一样的活,丝毫没有女同志的娇弱。过 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夏天的蚊虫削尖了脑袋往肉里钻;冬

32、天的寒风,即便包裹得很 严,也会让人瑟瑟发抖。窑洞简陋,掉土掉渣,冬天漏风,夏天漏雨。房东大娘很是热情, 家里穷,可她总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什么大饼子啊,窝窝头啊,左包一层右包一层, 冒着热气儿地给姑娘们送,但姑娘们想家的思绪一直在心头。爸妈总忙不停的身影,哥姐 妹弟的追逐嬉戏,时刻在眼前浮现。每当夜幕来临、月挂树梢,想家是最难熬的。三五姐 妹相互依偎,促膝炕头,唠唠家常,思乡的笛声也一次次响起。每逢下乡演出,这帮年轻男女中,一定少不了妈妈的身影。从组织到排练,从排练到 演出,每一次都倾尽全力。舞蹈、合唱、快板、笛子演奏等等,每个节目都备受大家的喜 欢。在那个年代的农村,这帮年轻人绝对是一

33、股清流,滋润着那片土地,更滋润了那片土 地上的人们。后来,妈妈被推选为妇女队长。自然而然,事儿多了,活儿也多了。那时记 工分,妈妈的工分是姑娘们中最高的。用妈妈的话说,大队一串钥匙都由她保管,大事小 事,她忙前忙后。俗话说,人生最留不住的就是时间。一晃,七年的插队生活即将结束,想着盼着回城 的姑娘们,终于等到了这天。送知青返城的大车一辆辆排在大队村口,大家大包小包的, 那情景比过年都激动。真到了要离开的时候,却一个个眼圈红润地驻足回眸,恋恋不舍。 她们不舍的是那个冬天漏风、夏天漏雨的窑洞,还是那一片片整齐划一的麦田?是满脸褶 皱的房东大娘,还是大娘手里冒着热气儿的窝头?临别的那刻,记忆犹新,但

34、已不同当年。 返城的大车开出村口,渐行渐远,送别的老乡们消失在视线里回城后的妈妈很快就分配了工作,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经介绍,与爸爸相识、相 恋,组成了家庭。后来有了哥哥,再后来有了我。我们逐渐长大,各自成家,爸妈也都相 继退休。再后来搬了一次家,一些残蚀的老物件也少了很多。但笛子一直没见过,妈妈好 像也没再吹过。直到那天晚上妈妈在家庭群里的话,不禁让我想到了很多很多。时间可以改变容颜, 可以改变身躯,可以让时代洗去尘沙,但尘封于心的爱,却始终不会改变。人们常说,母 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因为赐予生命,因为抚育长大,然而,这份伟大还有无私和永恒。记得小时候,妈妈常鼓励我们说:“喜欢就别放弃,做

35、自己喜欢的事情,会让自己更优 秀。”但当我问到,“妈妈,您喜欢干啥? 妈妈却说,“我喜欢你们都好”。老妈左右端详着哥哥买来的笛子,喜爱不止。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拆开包装,笛子 精致而漂亮,胜过原先那支百倍千倍。拿着笛子爱不释手的老妈,眼圈泛红,激动地说:“这 是妈妈最喜欢的礼物了!四十年没有拿笛子了,现在又有当年的感觉,只是不知道现在还 能不能吹得动。”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妈为了寻找青春的影子,重拾爱好,在家庭群里提到要买笛子,这一提议得到老哥的 支持。B. “与共和国一起经历苦难的年代”交代了老妈下乡的社会背景,点明老妈对笛子情深的 原因。C.下乡知青

36、多才多艺,精心排练的文艺节目形式多样,备受大家喜爱,丰富了农村的文化 生活。D.插队生活艰苦,但坐上返城大车离开时,知青们又恋恋不舍,表现出她们对这段岁月的 珍惜。【答案】B【解析】“点明老妈对笛子情深的原因”不当。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构思精巧,用大量篇幅插叙老妈与笛子的故事,表现了老妈对笛子的深厚情结,丰 富了文章内容。8 .文章在写老妈的青春记忆时连用四个“第一次”,运用排比和反复手法,突出她下乡 的痛苦感受。C.结尾通过老妈收到新笛子时的一系列细节描写,直接表现老妈对笛子的由衷喜爱和对青 春往事的挂怀。D.妈妈教导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

37、却放下了自己喜欢的笛子,二者对比中凸显出了 母爱的伟大。【答案】B【解析】“突出她下乡的痛苦感受”不当。9 .“笛子”承载着老妈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儿时,笛子陪伴老妈长大,承载着童年快乐。下乡插队时,一次次吹响笛子,承载着思乡之情。退休后想买笛子,承载着对青春的怀恋之情。【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 文章对老妈当年的下乡生活进行了细致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写了下乡生活的艰难和老妈突出的才能,表现了老妈的坚强与乐观;表达了我对老妈的崇敬和赞美,深化主题;使老妈形象更饱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

38、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房玄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 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土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 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日:“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 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 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颗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房玄龄、王珪掌内外官考,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奏其不平,上命侯君集推之。魏征谏日: “玄龄、珪皆朝廷旧臣,素以忠直为陛下所委,所考既多

39、,其间能无一二人不当!察其情, 终非阿私。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 乃始陈论此正欲激陛下之怒,非竭诚徇国也。”上乃释不问。玄龄谓诸子日:“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己,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 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以为:“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今驱 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 扰百姓,灭之可也;他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罢应募 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傥蒙录此哀鸣,死且不朽!”玄龄之子遗爱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日:“彼病

40、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上自 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七月癸卯,薨。 柳芳日: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 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珪、征善谏净,而房、杜让其贤,英、卫善将 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为唐宗臣,宜哉!(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 始陈论/B.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 始陈论/C.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

41、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 始陈论/D.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 始陈论/【答案】B【解析】第一处,“若推得”没有宾语,内容须往后延伸,故在“其事”后断开;第二处, “岂”为疑问副词,应放句首,引领下文,故在“岂得”前断开;第三处,“曾无驳正” 的主语应为万纪,不是“考堂”,故在“考堂”后断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台阁,是尚书台的别称,文中即为此意,后也用来泛指中央政府机关。B.稽颗,古代一种跪拜礼,行礼人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虔诚。C.中国,古代多泛指我国中原地区,文中

42、的“中国”是指当时的唐王朝。D.癸卯,六十干支之一,可以纪年、月、日,文中“癸卯”是用来纪月。【答案】D【解析】根据原文“七月癸卯”可以推断,文中“癸卯”是用来纪日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房玄龄每次与杜如晦商议朝政,皇上都让如晦做决断,而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策略, 房、杜二人配合默契。B.权万纪上奏说房玄龄、王珪考核朝廷内外官员不公正。唐太宗命人核查实情,后经魏征 劝说,不再追问。C.唐太宗东征高丽之时,群臣无人敢于反对,而房玄龄认为自己作为深受皇帝厚恩的重臣, 有责任进行劝阻。D.太宗对房玄龄关爱有加,他们不仅结为儿女亲家,而且在他病情危重的时候,太宗亲临

43、 探视,悲伤不已。【答案】A【解析】根据文中“上每与玄龄谋事”可知,“房玄龄每次与杜如晦商议朝政”错误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答案】(1)现在驱使那些无罪的士兵,把他们的生命置于刀枪之下,让他们肝脑涂地, 难道不值得怜悯吗!(2)不明白句读,不能解答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了, 大的方面却遗漏了,我没有看见它的高明之处。14 .唐人柳芳评价房玄龄“德亦至矣”。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德”表现在哪些方面。(3 分)【答案】精通政务,尽心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