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语文试题(3).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100035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语文试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语文试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语文试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语文试题(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潍坊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达标检测(3)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方志与古代小说在文献地位、价值功能等方面具有共同性。方志作为古代历史文献的 组成部分,是以“正史之补”的形态而存在的。古代小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同样也以“补 史”形态而得以存续,明人甄伟在西汉通俗演义中写道:“予为通俗演义者,非敢传远 示后,补史所未尽也。”这反映了作为文献形态的古代小说的实际地位。方志与古代小说的 编撰初衷,在价值功能上往往都以教化为先,嘉靖湖广图经志书有云:“凡旧志所载, 多有怪诞不经、幽眇难明、惑世诬民者,悉去之不录。为名教

2、虑也明清时期,方志迅速发展。明清方志中的小说史料较之以前更为繁富,但学界对此领 域的关注尚待加强。系统整理明清方志中的小说史料对扩大古代小说研究视野、拓展古代 小说研究空间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其研究价值大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扩充古代小说文献存量,丰富古代小说研究对象。新时期以来古代小说研究之 所以能不断开拓新的研究境界,这与古本小说丛刊古本小说集成等大型小说文献丛 书的整理出版密切相关。就当下古代小说研究而言,既有小说文献固然值得学者继续深入 研究,发现新的小说史料也非常重要。而明清方志就是一个早已存在却亟待深挖的可贵矿 藏。在明清方志的人物传记、逸事、仙释等门类中,有不少属于小

3、说类的文献作品,这些 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不乏佳作,值得辑录。第二,有助于考证小说家生平,填补对小说家生平认识的空白。古代小说在文体序列 中备受轻视,因而小说作者往往无意署名,这使得大量小说作品难见真正著者,即使有些 小说能明确作者,但其生平情况往往也模糊不清,这给小说研究带来了诸多困扰。而倘若 将视野投向明清方志,往往能有一些意外收获。例如,明末清初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 学界一直以来对其生年、字号、交游等情况的认识有不少错误,有学者在梳理南河镇志 震泽县志乌程县志和湖州府志等诸多方志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致考辨,得 出了 “陈忱生于1615年,字遐心而非字敬夫,号雁宕或雁荡,平生交结对象主

4、要为惊隐诗 社成员”等结论,修正了既有的不当认识,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材料二:方志是记载一地自然和人文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地方文献。方志的内容涉及一地 之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诸多方面,是研究该地历史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方志在某种 意义上还具有查找地方文献的工具书性质。相比于诗文研究,学界在小说研究中对方志的价值认识尚显不足,对方志的运用尚不 充分。其实,方志中有不少作品本身就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组成部分。我们知道,在方志中, 有不少近似于“志怪小说” “志人小说”与“世情小说”的文艺作品,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入D.繁文缗节豁然开朗休戚与共考查【答案】18.C 19. B 20. C(二)语言文字

5、运用n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乡土社 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我已说过,向泥土讨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动的。在一个地 方出生的就在这地方生长下去,一直到死。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 常是他的父母之邦。“生于斯,死于斯”的结果必是世代的黏着。这种极端的乡土社会固然 不常实现,但是我们的确有历世不移的企图,不然为什么死在外边的人,一定要把棺材运 回故乡,葬在祖至上呢?请对上述文字提供的信息筛选、整合,概括乡土社会的特征。不超过15个字。【答案】生活安定,历世不移。22.阅读下面的文字

6、,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北斗实 现全球组网、探月工程“三步走”圆满收官,到今年将建成空间站、完成载人航天“三步 走,。相比于上世纪,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的中国航天,。“嫦娥”揽月、“祝融” 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 “慧眼”成功观测黑洞爆发,“悟空”获 取宇宙射线能谱精细结构,中国发现不断加深着对时空的认知。这些足迹和发现充分展示 了中国航天的实力储备,确保中国航天继续创造新成就、实现新跨越。【答案】我们的航天梦逐步实现;有了更充足的实力

7、储备(或:实力越来越强、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多);中国足迹遍布太空。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有人说:“最美妙的时刻不是成功之时,而是美好的事物忽然闯进你心里的那一瞬间; 仿佛拥有了新的世界,叫人相信所有的剧本都是为你我而写,原来世界这样亮丽!”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23.【答案】例文:归 途站在天桥上看风景的确是件极浪漫的事,我此刻却望着天桥下的铁轨怔怔出神。笔直的铁轨目标明确,指引着火车将人们送达他们想到的站点。铁轨旁,几条蜿蜒的

8、小路没入茂密的树林,不知通向何方。我已不知来路,又不敢贸然找寻归途,只好枯坐在地上,百无聊赖地看着火车来来往 往。蔚蓝的天空一片橙黄,夕阳将影子拉长。我缓缓站起身,把手搭在栏杆上,想着怎样才能回家,一番思索无果,不自觉便红了 眼眶。难道真的要在这里过夜吗?家里人知道我不见了会出来找我吗?要是我没有一个人 跑出来玩就好了天色暗了下来,紧张和恐惧如潮水般向我涌来,晚风中有啾啾的虫鸣声,还有我的哭 泣声。也不知过了多久,一双大手握住我的手腕,把我从俯身的栏杆处拉开好几步距离。我 下意识地想要呼救,却瞥到一枚带着“警察”字样的蓝色臂章。我想要说话,喉咙里却像堵着一团棉花,眼泪顺着脸颊“啪嗒啪嗒”摔在地

9、上,只有 我知道那是喜极而泣。抓着我手腕的力量又重了几分,我擦了擦眼泪,借着昏黄的路灯光 打量他。眉宇皱成了 “川”字,他板着脸对我说:“小孩子家家的,有什么想不开跑到这里来啊, 多危险啊,有什么事就和家里人好好商量,千万不要做出什么危险行为”劈头盖脸地 就是一通好训,许是怕吓着我,接下来的语气轻柔了几分。原来这位警察叔叔以为我要我不禁哑然失笑,虽然是个大乌龙,我幼小的心灵却 升起别样的温暖。恐惧已经烟消云散了,我尴尬地挠着头,又不好意思打断他,就连声应“是”。警察叔叔见我态度良好,便松开了抓住我的手,对我摆摆手:“行了,天黑了,赶紧回 家吧!”我拔腿就走,走出没几步,却想起我留在这里的原因我

10、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低头站在原地,衣角被反复手指反复“蹂T,不知该如何开口。他见我不走,以为 我还没有放弃适才的念头,对我说:“是跟家里闹矛盾了还是怎么着?不想回去吗?你听叔 叔一句话,你要相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嘿嘿一笑,有些羞赧地小声嘟嚷着:“叔叔,你可以送我回家吗?我是来外婆家做客 的,听说这里有个天桥可以看火车,就一个人过来,却忘记回去的路了。”我感受到戏谑的目光落在我的脸上,耳根也开始发烫。“唉!小孩子家家的!走吧!”晚风带着丝丝缕缕的暖意,一长一短两个身影在路灯光里忽短忽长,渐行渐远。身后 的列车呼啸而过,葱郁的树林中弥漫着花香。那一刻,天上的星光无比的灿烂,夜风也无比的温柔,这

11、样温暖的场景,让我感觉自 己就像一个骄傲的公主,享尽了世间所有的美好。小说一类。辛谷在“方志小说”探源中将之称为“方志小说:虽然辛先生将方志中的 这些异闻逸事资料命名为“方志小说”有待商榷,但在历代方志中存在大量异闻逸事资料 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异闻逸事资料,往往虚构故事,叙写传说中的奇人奇事,类似于古代 小说中的“志怪小说” “志人小说”与“世情小说”,将这些异闻逸事归属于中国古代小说 之列,定位是准确的。但这种小说与当代文学评论界所称的“方志小说”不同。近年来, 在当代文学创作领域出现了野莽的庸国、迟子建的白雪乌鸦等以某个真实存在或虚 构的地域为叙写对象,借鉴志书结构和叙述方式而创作的长篇小

12、说,当代小说评论界将这 些在创作中借鉴了志书编纂理念和手法的小说命名为“方志小说”,这比辛谷先生将方志中 的小说命名为“方志小说”显得更为科学。因此,为了避免与当代“方志小说”概念混淆, 我们将方志中的一些记载当地异闻逸事的资料称之为“方志中的小说”。“方志中的小说” 一般都是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有的是神话故事,如广东海丰县 志中的盘飙、新安县志中的休咎禅师、龙门县志中的道士斗妖、广西续 修兴业县志中的洞庭湖神、湖南衡山志中的南岳夫人等;有的是民间传说故 事,如肇庆府志中的勿学你翁、海澄县志中的柔娘、高要县志中的巧 对、海阳县志中的制敌妙法、江苏震泽县志中的笠泽古柏等。这些神话故 事或民间传说

13、,按照中国古代小说观念,都可归入小说之列。其实,在中国各地的方志中, 一般都会有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方志中保存的小说是相当丰富的,我们有必要加强对“方 志中的小说”的收集与整理。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清方志中有很多小说史料,系统整理这些小说史料,可以拓展古代小说研究空间。 B.古代小说研究想要更上层楼,既需要对既有文献进行研究,也要发现新的小说史料。 C.与庸国等当代“方志小说”不同,辛谷所称“方志小说”中叙写对象是虚拟的。 D.休咎禅师道士斗妖属于神话故事;勿学你翁制敌妙法是民间传说。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介绍了方志中

14、的部分内容可归入小说范畴,这很好地印证了材料一第三段的观点。 B.两则材料都认为学者在古代小说研究方面对方志的利用还不够,应该加强对方志的整理。 C.材料一引用嘉靖湖广图经志书中的内容,证明了方志与小说在文献地位上有共同性。 D.材料二列举了大量的方志中属于神话传说的篇目,从中可看出方志对小说研究的重要性。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A.胡适与鲁迅据淮安府志之人物志近代文苑艺文志淮贤文目和山阳县 志之人物艺文等书中的相关内容,判定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B.赵景深治学严谨,他在判定野叟曝言的作者时,重视用其他文献内容来印证方志内 容,他在江阴县志找到证据后

15、,又以浣玉轩诗文集等文献来佐证。C.有关清代小说绿野仙踪作者李百川的生平,学界认识一直较模糊,许隽超通过整理蔚州志相关史料,发表了绿野仙踪作者李百川生平家世考实。D.陆林在德清县续志中找到了清代笔记小说家徐承烈小传,印证了听雨轩笔记的 作者清凉道人是徐承烈,并让我们对徐承烈的生平事迹有了较清晰的认识。4 .杨志平为什么认为“方志与古代小说在文献地位、价值功能等方面具有共同性”?请结 合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回答。5 .文章认为将盘瓢笠泽古柏等称为“方志中的小说”比称为“方志小说”更合适, 其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简要回答。【答案】L C 2. C 3, B4 .文献地位:都可作为正史的补充文

16、献;价值功能:编纂都往往强调教化功能。5 .“方志小说”强调的是创作理念(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借鉴志书编纂理念和手法),“方 志中的小说”强调的是载体或出处;而盘瓢笠泽古柏只是记载于方志中的神话故 事或民间传说,所以应称为“方志中的小说”。(二)现代文阅读H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乡里情田光明他是驻我们村的下派干部,住我家后边的瓦房里,在村里轮流吃着派饭。派到我家吃 饭时,我去叫他吃饭,母亲叮咛我见了他就叫王伯。在我家吃过几次饭后,我与王伯就熟 悉了,他有事了,就喊我给他跑路,多是让我去代销店给他买烟抽。在村里,王伯和村里社员一样,行走在田垄之上,扶犁躬耕,种瓜点豆

17、,收种碾打, 样样活他都干着。每次,王伯从县城来,都要给我带一本书,送我阅读,使我知晓了外面世界的精彩。 母亲每每做好吃的,我都要给王伯送去,让他尝尝。那年冬天,王伯还送我一件六成新的棉大袄,是带毛毛领的那种。他说是儿子穿过的, 他当兵了,就送给我穿。当着王伯的面我试着穿,有点大。母亲笑着说:“合适!合适! ”王 伯走后,母亲就用红包袱给我包裹上,放在柜子里。说等我上了初中就能穿了。两年后,上级要求王伯回城里上班。离开村里那天,我也跟在母亲身边,送王伯到山 梁下。大家都依依不舍地,跟王伯告别。王伯眼含着泪,说了很多感激的话。他说喝惯了 这里的山泉水,爱吃母亲烙的锅盔馍,还有村里慧婶的手擀面,说

18、得送他的人脸上都挂着 泪花。我上初中了。寒风刺骨的冬天,我穿着王伯送我的棉大袄,坐在教室里做作业,把手 缩进袖筒里,就感觉暖暖的,我的字也写得端正而有力。那年春节前,母亲准备好了家里头场打的黄豆,晒干的核桃、花椒,攒下的鸡蛋,让 父亲用扁担挑着进城给王伯家送去。母亲说城里人大鱼大肉吃多了,就稀罕咱农村的特产。 天麻麻亮时,父亲肩挑着自家的特产走下山梁,到镇上乘客车去往县城。夜幕降临时,父亲回到了家里。他满心欢喜,向全家人说王伯请他吃了碗牛肉煮馍, 还是精品的。王伯升到政府一个局当了局长。他还问我的学习情况。特别让我父亲感动的 是,王伯坚决不让父亲挤客车,让朋友驾车送父亲到镇上。上下车时,王伯的

19、朋友亲自给 父亲开关车门。那年以后,每到春节前,母亲都要准备些黄豆、小米、核桃等,让父亲肩挑上去县城, 给王伯家送去。记得那年连着下了几场雪,道路不通。外婆又去世了,父亲忙得没能去成 王伯家。过年时,母亲总是在念叨,说她过年心里空荡荡的,不踏实。春节后,母亲让父 亲去了王伯家,送去些特产和年馍。母亲说,王伯就爱吃咱家磨的面粉。父亲过世后,去王伯家送东西的事就落在了我的肩上。我去县城比父亲容易,因为, 我家有了一辆摩托车,去县城方便多了。每年我去时,母亲总希望我能多带点特产,她说, 你王伯家人多。她还说,别让你王伯说咱乡里人小气,舍不得。走进县政府家属院,我敲开了王伯家的门,年事已高的王伯流着泪

20、,拉着我的手,长 时间不愿放开。老人自责着,他没有给我家帮上啥大忙,让我们还待在农村受苦。我说, 现在农村一天比一天好,粮食年年有余,家里也盖起了小楼房。那就好!王伯欣喜地说。他又幸福地回忆着他驻村干过的事,问我他设计开挖的那条 通村路路况如何?他搞的人畜饮水工程能满足人们生活用水的需求吗?说起往事,他满脸 的荣光。他问着村里的张战宏、王福生、姜来喜他们日子过得咋样?让我代他向他们 问好,他还准备了礼物,让我给他们都带上。就连村里几个喜欢抽卷烟的老汉,他都记在 心里,让我给他们每人拿一把上好的卷烟叶。又是一年,我去王伯家。进得门,我没有见到王伯,他儿子在家。他告诉我,王伯和 王婶去了南方女儿家

21、了。王伯儿子招呼我坐下,我们说了几句话,就再也寻不到要说的啥 话了,就感觉异常尴尬。我喝了几口茶水,胡乱地说了几句话,就起身告辞。王伯儿子送 我出门,他再三强调说,山高路远的,你以后就别来了。你去年送的那些东西,都堆在阳 台上。我脸上一阵燥热,就用力地笑着,掩饰着自己的紧张。他恳切地向我说,你有啥事 了就打个电话,我尽力去办。我向王伯儿子笑着点头告辞,走出了高楼林立的小区。那天,北风呼呼地刮着,把城 市刮得灰蒙蒙的j回到家里,我兴高采烈地告诉母亲,说王伯和王婶他们身体健康,去了南方女儿家。 他儿子接待了我,对我客气热情,我临走时,他要给我带礼品,我坚决拒绝了。母亲笑着说我,做得对,一定不能让他

22、们破费。母亲又说,待明年了,咱那新品种核桃挂果了,摘下来,先给你王伯送去,让他们尝 尝新鲜。(原载安徽文学2021年10期)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母亲当着王伯的面说棉大袄“我”穿“合适”,事后却收藏起来让“我”上初中 后再穿,这表现了母亲不愿受人恩惠的特点。B.小说中两次写王伯流泪,但流泪的原因不同:王伯离开村时流下的是返城工作高兴的泪; 而“我”去看望他时他流下的是自责的泪。C.父亲去世后,“我”承担起每年往王伯家送东西的任务,“我”故意告诉母亲王伯儿子对 “我”客气热情,表现了 “我”的圆滑世故。D.自王伯返城,每到春节前后,母亲都准备好给王伯的特产,父

23、亲和“我”去送特产等情 节,表现了家人和“我”对“乡里情”的珍惜。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王伯“样样活都干着”“送他的人脸上都挂着泪花”“开挖通村路”等情节描写, 刻画了王伯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为百姓办实事的形象。8 .小说中的“王伯”是线索人物,王伯是与乡村父老“乡里情”的亲历者和见证者,通过 王伯亲述驻村时的诸多事件,使小说故事头绪清楚,更加真实可信。C.小说中王伯和王伯儿子接待“我”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我”送东西的实际情况和母 亲的反应形成反差,既丰富了故事内容,又深化了小说主题。D.小说的结尾“我”向母亲撒了谎,但“我”的谎言终有揭穿的一天,

24、这一天何时到来? 到来后的结果如何未知的后续情节,给读者留有想象空间。9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0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的标题“乡里情”的意蕴。【答案】6.D7. B8 .描写“我”离开王伯家时看见的城市景象,营造了冷清、孤寒、迷茫的氛围。衬托了 “我”内心伤感、难过与无奈的情感。暗示了 “乡里情”逐渐消逝的走向。9 .“乡里情”是驻村干部王伯在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互帮互助、彼此关 心结下的深厚情谊。“乡里情”是王伯回城后,母亲每年春节前总要让父亲专程送去农产品以及王伯热情接 待的彼此牵挂。“乡里情”是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代际

25、之间日渐隔膜,走向疏 离的深沉忧思。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0荀子劝学节选文本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 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

26、身也,则耻师焉,惑 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 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 大夫之族,日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 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节选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明白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C.位卑则足奉,官盛则近谀羞:感到羞耻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犀矣惑:疑惑11.下列对选文的理

27、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 “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 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 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 一句对不肯从 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12 .对文段二有关文字解说不正确的一

28、项是()A.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中的“句读”分别是指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和文辞语意已尽的地 方。B.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中的“乐师百工”分别是指以演奏乐器为职业的人和各种工匠。C. “小学而大遗”中的“小”和“大”分别是指“不知句读”和“不解惑”。D. “今之众人”中的“众人”是指一般人。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4 .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师说中有哪些具体体现,请结合 文本分析。【答案】10.D 11. B 12. A13.

29、(1)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 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2)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是愚人, 大概都是出于这里吧?14. (1)古代的圣人,他们跟从老师学习;(2)帮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们;(3)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他们互相学习。参考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 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 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 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

30、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 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劝学节选)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 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 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钝。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 会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 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 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 师,有疑惑不能

31、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学习了小的却丢了大的。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 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 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 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 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 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师说节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即事(其十)初失清河日,驳驳遂逼人。余生偷岁月,无地避风尘。精锐看

32、诸将,谟谋仰大臣。懦夫忧国泪,欲忍已沾巾。【注】这是章甫组诗十首中的最后一首。约为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所作。这年金兵南 侵,由清河口入淮,张浚败绩。南宋朝廷失却抗金的信心,拟退守长江,结果与金再次签 订屈辱和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叙写了南宋失掉清河后,金兵继续南下咄咄逼人之势。8. “无地”二字感慨极深,喻示国土日蹙,再也不能退让逃亡了。C.尾联以“懦夫”指斥议和派,又饱含诗人“位卑未敢忘忧国”之情。D.全诗运用了夹叙夹议的笔法,时带抒情的笔调,倾诉了作者的忧愤。16 .颈联“精锐看诸将,谟谋仰大臣”既有诗人的劝勉之意,同时也含有讽意。请结合全

33、 诗简要分析。【答案】15. C17 .颈联是诗人承上而发的议论:王师是否精锐,要看诸将统率得好不好;而收复失地 的大计,则仰仗于权臣的谋划。金兵南侵,大宋己无退路,诗人当然希望权臣能谋划出收复失地的大计,诸将能统率精 锐王师收复失地,因而劝勉意浓,表达诗人的赤诚之心。现实的情况也给诗人以“当头棒喝”,南宋朝廷与金再次签订屈辱和约,仰仗的权臣、诸 将无人可用,诗人只能含蓄地指责君王、权臣的苟安行径,以抒内心之忧愤,从而引发尾 联忧国的悲痛与无奈。(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

34、志,孔子问 公西华时,公西华在表明志向前先以“, ”表明自己 谦虚的态度。(2)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谏太宗十思疏 中,“, ”两句也表明了类似的道理。(3)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六国如果做到“, ”,团结一致,联合抗秦,秦国即使想要吞并六国,那恐怕也是咽不下喉咙里去的,可惜六国 没有这样做。【答案】非曰能之愿学焉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 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

35、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 友谊厂这种兄弟般的情感和同志式的友谊,()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弥合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 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 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一次问题争辩中,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长相知,不相疑, 肝胆相照,,风雨同行。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 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理想、伟大事业的 友谊。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

36、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 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B.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 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C.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 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D.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 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和兄弟般的感情。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 B.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 C.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 D.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因为它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考查 考验 考验A.繁芜丛杂豁然开朗休戚相关21 繁文缚节茅塞顿开休戚相关C.繁芜丛杂茅塞顿开休戚与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