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09333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一等奖 创新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 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4 篇课文。文章感彩浓厚,通过描写童年往事,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 对故土的怀念之情。古诗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祖父 的园子描写了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月是故乡明 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在他眼中,离乡后所见之 月比不上家乡之月;梅花魂描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将自己 的乡思寄托在梅花身上。本课以三首七言绝句组成,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2、一) 与四年级下册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属于同一组诗,作者 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古诗描写了古代乡村紧张的劳动场面和乡村儿童 学种瓜的天真情趣,表现了劳动的乐趣,体现了古代乡村儿童的天真 可爱,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热爱之情。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古诗写了幼童在 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孩子取冰时的欣喜若狂、穿丝 时的小心翼翼、敲冰块时的得意洋洋、冰碎时的懊恼万分一一呈现, 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村晚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雷震。此诗形象地描写了一幅 青草池塘、山衔落日、牧童晚归的富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 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第一课时【学习任务】1

3、.自主学习字词,认识“昼、耘”等生字,读准多音字“供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 意思。4 .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体悟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 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教学准备】1 .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2 .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难点: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导入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 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让我们一同走进第一单元一一童年往 事(板书)师:这个单元一

4、共有四篇课文,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乡村的 儿童生活,祖父的院子回忆了 “我”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童年生 活。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描写了童年时期在故乡生活的快乐往事。 梅花魂的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经历,讲述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 故事。二、口语交际师:在学习这个单元的时候,我们要跟随作者走进不同的年代、 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学习中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成长经历,还可以了 解你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爸爸妈妈他们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也 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提出多个问题。三、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师: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看一 看发生在他们身上有趣的事。(一)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二)

5、齐读古诗,注意生字的读音。(三)多音字“供”的学习。(四)再读三首古诗,思考: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思考,交流。师:是的,相信你一定发现了这三首诗都是在讲童年生活的快乐, 那么,让我们穿越千年,一起走进这些孩子们的生活吧!四、生自学古诗,初步感知诗意PPT出示自学提示:1 .读读诗句,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想想诗句的意思。2 .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儿童的快乐 生活?五、细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品味诗中意境(一)品读诗意1 .昼出耘田夜绩麻生结合注释,交流诗意。生:白天在田间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师:是啊,“昼”和“夜”是相对的,“昼”指白天,耘田,在田 间除

6、草,这是夏天的场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农民们一年四 季都在辛勤的劳动着。2 .村庄儿女各当家生:村中的男女都各自挑起了家中的重担。师:在古代社会,一般是男子耕种,女子纺织。3 .童孙未解供耕织生:孩子们可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4 .也傍桑阴学种瓜生:但他们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呢!(二)同桌交流:这首诗在你脑海中有怎么的画面?生思考,交流。师:是啊,在我们的眼前,见到了这样的画面:儿童喜欢玩耍嬉 戏,尽管大人白天黑夜的忙碌,他们是不用忙的,因为他们还不懂得 农事的艰辛。但看到大人们白天黑夜的干活,就在树荫下自发的模仿 起来,把劳动当做生活的乐趣。(三)读出诗味,体会诗情全班有感情

7、地朗读古诗。思考交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四)介绍诗人范成大,南宋著名诗人。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 乡后写的一组诗歌,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 活。六、赏读稚子弄冰,感悟诗情师:告别了爱劳动、种瓜的孩子们,让我们走进稚子弄冰, 看看这首诗中孩子们的快乐童年是什么样的?(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二)细读古诗1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铳。生: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住的冰块从铜盆中取出来, 用彩线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铳。师:一“脱”一“穿”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个小孩子弄冰的过程,

8、 他“脱”晓冰,“穿”彩丝是那么的小心翼翼。同学们,你眼前出现 了这个画面了吗?2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生:敲出的声音像玉磬声一般穿越过树林,冰突然落在了地上, 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碎裂声。师:哎呀,刚刚还是那么的快乐呢。“敲”冰块发出的声响,他 该是多么的得意啊。同学们有没有听到这种声响呢?让我们想象一下, 这个孩子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呢?生交流。师:是的,取冰时的欣喜若狂,穿丝时的小心翼翼,敲冰块时的 得意洋洋,冰碎时的懊恼万分。通过这四句诗,我们能够感受到孩子 心情的变化。(三)感受诗中美1 .色彩美:金盆、彩丝、银祉2 .声音美:玉磬穿林响的高昂、玻璃碎地的清脆3 .动作美:脱

9、、穿、敲(四)介绍诗人杨万里,南宋诗人。他写稚子弄冰这首诗时已经年迈, 他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 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地如此真切、酣畅。(五)课外延伸用笔记本收集一些古诗中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七、作业布置1 .搜集一些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读一读,记一记。2 .背诵两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3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4 .采访亲人们的童年生活,并记录下来。(第二课时)【学习任务】1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 思。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 .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

10、 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4 .把握原诗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想象并完成练笔。【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难点: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意境,感受童年生 活的情趣和欢乐【教学准备】读一读村晚,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一首 诗通过小孩子学种瓜来体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一首诗通过孩子因冰 块做成的打击乐器摔碎而失落沮丧来表现孩子的聪明、天真。你们还 能背诵这两首诗吗?谁愿意背一背这两首诗?二、朗读古诗生自读,齐读三、自学古诗,初解诗意PPT出示自学提示。四、品读

11、古诗,想象画面(一)扣读诗题“村晚”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所以这首诗描绘的是乡村傍晚 的景色。(二)品读古诗,想象画面1.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生: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 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闪动着粼粼 波光。师:同学们,为什么有两个“满”呢?请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 你的眼前浮现了什么样的景象啊?生思考,交流。师:是的,两个“满”字,写出了池塘水草丰满的景象。看到这 句诗,你会想到什么问题呢?生1:谁把谁衔在嘴里?生2:是什么浸在水中?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看看能否解答心中的疑惑。生交流。师:落日挂在山头,倒映在水中。太阳

12、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 像被这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师:这样的景色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生交流。师:绿草、碧水、青山、落日,色彩绚丽,真是一幅美景。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生: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他随意地用短笛吹奏 着不成调的乐曲。师:在这样的美景中,一个小牧童在做什么呢?读读诗句,看看 图,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思考,同桌交流。师:“横牛背”“信口吹”的孩子,他是什么样子的?他吹的又是 什么曲调呢?同学们,快展开想象,自己说一说。生思考,全班交流。师:是的,有些同学想到了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横。”,还有 的会想到“笛弄晚风三四声”,更会

13、想到这个不成曲调的放牛娃,他 横坐在牛背上可真有趣啊,自己忍不住都想要试试了。五、诵读古诗,感悟诗情师:在这日落的美景中,那小牧童,随意的横坐在牛背上。在缓 缓的回家路上,他拿着一只短笛,随口的吹着,没有固定的曲调。这 就是他的快乐生活。(一)读出感情,体会诗情。1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 .如果你是诗中的牧童,你是怎样的心情?3 .如果你是看到这幅乡村晚景图的诗人,你是怎样的心情?4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二)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师:同学们,这首诗写景集中体现在池塘上,写人集中体现在牧 童上。有了这样的环境,牧童的生活自然可以优哉游哉,自得其

14、乐了。(1)全体师生在配乐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晚。(2)学生自由背诵古诗村晚。六、比较异同,感悟表达(一)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问题一:这三首古诗中的儿童有着怎样的共同特点?问题二:你喜欢这些古诗中的儿童吗?为什么?(二)小组分工,交流汇报师:这三首古诗都向我们展示了古时候儿童生活的情景,只是写 的事情不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写了夏天孩子们学着大人 在桑树下种瓜的事情;稚子弄冰写了冬天孩子们剜冰,用彩线将 冰穿起来当打击乐器,冰块摔碎了孩子们失落沮丧的事情;村晚 写了傍晚,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归来的事情。师:三位诗人都善于捕捉儿童在做某件事时某一个瞬间的情景, 来体现田园生活的美好。七、合

15、理想象,读写结合师:这三首古诗中所描绘的田园风光都很美,都体现了古代儿童 的有趣可爱,古代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请同学们根据古诗内容,展 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首改写成短文。(一)出示改写评价表,明确改写的要求1 .诗句的意思不变2 .合理的想象3 .富有童趣的语言(二)学习小妙招小妙招:1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借助图片,进行合理的想象。2 .揣摩诗中人物的心理,想一想,此情此景,会有什么想法心 情如何3 .聚焦细节描写。(三)指导学生想象画面,把画面写具体想象画面:小孩子们还不懂耕地织布,你瞧他们,一个个活蹦乱跳的, 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呢。“有有的还有 的I |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I I时而时而”(描写要抓住儿童的动作描写,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作者的情感。)(四)根据评价表对范文进行评价八、布置作业1 .背诵古诗村晚2 .从三首古诗中选择其中一首,说说你眼前浮现出的画面,可以 配上一幅画。3 .试一试:完成古诗改写,读给家人听,可以根据家人提的建议, 进行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