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大《地貌学》教案08海岸地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08873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师大《地貌学》教案08海岸地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师大《地貌学》教案08海岸地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师大《地貌学》教案08海岸地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师大《地貌学》教案08海岸地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章海岸地貌本章重点 难点内容:1 .海岸带的组成2 .海岸的动力作用3 .海岸带的泥沙运动及其地貌4 .海岸类型本章内容:海岸线:海面与陆地的交线。诲岸带是指海洋与陆地的接触地带,即海洋水体与陆地交互作用的地带。 其宽度主要取决于潮差的大小和海岸带的地形特征。海岸带的分段:海岸(潮上带,后滨):高潮线以上至海蚀崖上缘的狭窄的陆上地带。平缓 的沙质海滩以长草处为界。大部分时间出露在海面以上,仅在特大高潮或暴风 浪时才被海水淹没,遭受激浪流的作用,发育现代海蚀地貌。潮间带(前滨):位于高低潮面之间的地带,间歇性被海水淹没,为现代海 滩区。水下岸坡(潮下带,滨外和临滨):为低潮面以下,至波浪对海

2、底仍能起作 用的深度(2波长的水深处)。这里可发育现代海蚀阶地和海积阶地。自波浪 开始变形处的海底到波浪破碎带的前缘为滨外,自波浪破碎带到低潮面为临滨。诲岸地貌是指由波浪、潮汐、近岸流等海洋水动力作用所形成的独特的地 貌。第一节海岸的动力作用一、波浪作用(-)深水波浪的特性是指水深大于1/2波长的水深处的波浪。可视其运动不受海底摩擦的影响。1 .深水区的波浪运动是通过水质点在一定,史间范围内作圆周运动来实现的。随时间的变化,水质点在轨道上的位相也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波浪的向前 传播。波浪的传播只是波形与能量的传播,水质点仍在原地做圆周运动。2、波浪在向传播的同时,能量也句下部水星传播。自海面向下

3、随深度按等差级数增加,水质点运动轨道的直径(波高)则以 等比级数减小。当海底深度大于波长时,波浪对海底作用已很微弱(1/2波长 处仅有表层的1/24 )o由风直接作用下形成的波浪称为风浪,其运动轨迹为不封闭的圆形或椭圆 形(受温度、密度、风力的变化等影响)。风浪在风停息后或离开风区向外传播 就转变为涌浪,其运动轨道为封闭的圆形。(二)浅水波浪的传播与变形当波浪传播到海底深度小于1/2波长水深处,受海底摩擦的影响,波浪发 生变形,转变为浅水波浪。2 .运动轨道的变形水质点的运动轨道由深水区的圆形轨道变为呈不对称的上凸下扁的椭圆形 轨道。自水面向下轨道半径不断减小,轨道变得愈来愈扁平,到海底,水质

4、点仅 作平行于底面的直线形振荡运动。3 .波浪破碎轨道的不对称,也使得波形呈现出不对称性。在向岸传播过程中,波形不 对称愈益显著,前坡愈变愈陡,后坡愈显平缓;轨道上半部波动流速大,下半 部波动流速小,使得向岸的波动流速大于向海的,愈近海岸,波动流速的不对 称愈显著。当波谷的速度赶不上波峰的速度时,即发生波浪的翻转破碎,波峰 与波谷的分离,即波浪破碎。4 .波浪折射当波浪传播进入浅水区,如波向线与等深线或岸线不垂直而成一偏角,则 波向线将逐渐偏转,趋向于与等深线和岸线垂直,这种现象称波浪折射。二、潮汐与潮流作用I .潮汐的周期性涨落影响海岸带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戴维斯据海岸带潮差大小,把海岸分为:

5、弱潮海岸:潮差2m,多发育河流三角洲I、堡岛等中潮海岸:潮差2-4m,多发育潮汐三角洲、潮汐通道、潮滩、盐沼等 强潮海岸:潮差4m,多发育有潮滩、盐沼等为主的地貌组合。2.潮汐的周期性涨落,引起诲面的定期升降,使波浪作用范围大:按潮汐引起的水位变化,可把海岸带划分为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三、近岸流1 .沿岸流分布在破浪带与岸线之间,流动方向与局部海岸线平行的一股海流。其成 因有两种:当波峰线与岸线斜交时,由于波浪折射作用,在波浪带与岸线之间产生 一股与岸线平行的沿岸流。河流入海,咸淡水混合,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沿岸流。如长江和钱塘 江入海后形成的浙闽沿岸流和黄海沿岸流等。2 .近岸循环流近岸

6、循环流由自外海缓慢输送到碎浪带的整体水流、沿岸流和离岸向外的 裂流三部分组成。波峰线与岸线平行或斜交(沿岸流的雍水作用)均可形成。第二节海平面变动一、晚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冰后期的海面变动冰期和间冰期的存在,引起大洋水体的增减,造成海面的多次升降。但冰 后期的海面升降对现代海岸地貌的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现代海岸主要是近 6-7千年来发育的。大理冰期约开始于20000年前,在距今18000年左右达到最盛期,约在距 今10000年前结束。在其最盛时期,海面曾下降到现在海面以下130150米, 甚至更多。从距今10000年开始,第四纪最后一个冰期结束,全球进入了冰后 期,气候逐渐变暖,海面又开始回升(

7、约在距今6000年左右,达到最大规模。从距今6000年左右开始,海面变化趋于较为稳定的状态。)目前,对全新世早期的海面变动已取得大体一致的认识,但对6000年来的 海平面变化则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三种观点:(1)以费尔布里奇为代表的诲面振荡学说:认为距今50006000年前期 间,存在一高海面,当时海面比现在高3-5m,此后,海面升降频繁,变化于 +3至-3或-4米之间(以现代海面为标准)。(2)以谢帕德为代表的诲面连续上升学说:认为全球的海平面是持续上升 的,现在的海面是全新世以来的最高海面。(3)以菲斯克为代表的3600年来诲面稔定学说:认为全球的海平面先是 稳定地上升,并约在距今5

8、0003600年前达到目前的海面高度,且稳定至今。 二 海面变化的原因CU气候变化:第四纪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引起冰期和间冰期的变化,大 洋水体发生增减,导致全球性海面的周期升降,这种称为“水动型”海面升降 变化。它是全球性气候变化引起的,影响范围涉及全球海面。(2)构爱运动:因地壳升降运动引起海面的升降变化,称为“地动型” 海面升降变化。如滨海地带若为构造隆起区,海水发生后退:相反,若为构造 下沉区,海水则向陆地方向入侵。这种变化一般影响范围小,具区域性特点, 而且这种变化性往往叠加在全球海平面升降之上。由构造运动引起全球性的 海面变化,主要是由于板块运动引起洋盆的容积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三、海

9、面变动对海岸地貌发育的影响1 .海面相对上升,原水下岸坡上的水深相对增大,波能的损耗相对减少, 波浪抵达岸边时的能量相应增大,海岸受蚀,沉积物向岸外水下岸坡移动并堆 积下来。2 .海面相对下降,水下岸坡水深相对减小,波浪使其受蚀加深,大部分沉 积物向岸边移动并堆积下来、一小部分向水下岸坡基部移动并堆积。第三节海蚀作用与海蚀地貌一、海蚀作用1 .波浪冲击和岩石裂缝中空气压缩作用2 .磨蚀作用3 .溶蚀作用二、海蚀地貌1 .海蚀穴、海蚀洞2 .海蚀崖3 .海蚀平台4 .海蚀拱桥5 .海蚀柱三、岩性和构造对海岸的影响1 .岩性对海岸地貌发育的影响2 .地质构造对海岸发育的影响第四节海岸带的泥沙运动及

10、其地貌一、泥沙的横向运动及其堆积地貌当波浪前进方向与岸线相垂直时,波浪进入海岸带产生垂直海岸的进、退 横流,水质点在水下岸坡上表现为垂直海岸的往返流动,即当波峰经过时发生 向岸进流,波谷通过时发生离岸退流。海岸带物质也随之作垂直于海岸的向岸 和离岸的移动,泥沙的这种运动方式称为海岸带泥沙的横向运动。(-)中立点(线、带)的概念:假设条件:波浪前进方向与岸向垂直,波浪力大小不变,水下岸坡为平直 的斜坡,海岸由相同成分和相同粒级的松散物质组成。中立线附近,沉积物作等距离往返运动;中立线以上主要作向岸运动;中 立线以下主要作向海运动。(-)均衡剖面的塑造中立线以上,由于物质的不断堆积,坡度逐渐加大,

11、重力切向分量作用越 来越大;中立线以下,由于物质的不断堆积,坡度逐渐变小,重力切向分量作 用越来越小。最后,水下岸坡形成一条统一的凹形曲线,在这条曲线上,所有 的泥沙都在原地随进、退流做等距离来回摆动,全部处于中立状态,这条凹形 曲线称为海岸的均衡剖面。均衡剖面是理想化的海岸剖面,实际剖面只能与之接近,达到暂时、相对 的中立状态。影响均衡剖面塑造的因素:岸坡坡度:岸坡坡度较大时,形成海蚀型海岸;岸坡坡度较小时,形成 海积型海岸;岸坡坡度中等时,形成海蚀-海积型海岸。波波作用力:波浪作用力变小,中立线上移,岸坡坡度变陡;波浪作用 力变大,中立线下移,岸坡坡度变缓。泥沙粒径:粗颗粒物质组成的岸坡较

12、陡,细颗粒物质组成的岸坡较缓。(三)泥沙横向运动所形成的堆积地貌主要有:水下堆积阶地、诲滩与滨岸堤、离岸堤与泻湖、水下沙坝等。二、泥沙的纵向运动及其堆积地貌(一)泥沙的纵向运动当波浪前进方向与海岸线斜交时,波浪作用方向与重力切向分量的方向不 在同一条直线上,泥沙颗粒就沿着波浪作用力与重力切向分量的合力作Z字形 前移。这样,泥沙颗粒实际移动方向近于同岸线平行,或者说沿海岸产生一段 位移,泥沙的这种运动方式称为泥沙的纵向运动。在水下岸坡的中立带上,泥沙仅作纵向位移;中立带以上的泥沙除沿岸纵 向移动外,还有向岸移动;中立带以下的泥沙除沿岸纵向移动外,还离岸运移。泥沙纵向运动的速度和距离取决于波浪强度

13、、泥沙拉往、波浪人射角和水 下岸坡坡度等因素。(二)沉积物流形成的地貌在长时间之内,具有一定总方向的沉积物总体沿海岸移动现象称为沉积物 流或泥沙流。或大量泥沙在与岸线斜交的波浪作用下,沿海岸朝某一方向做长 期总体的纵向移动。沉积物流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衮量、板运量和饱和度。沉积物流在沿岸移动过程中,由于海岸线方向变化,造成沉积物流容量减 小,产生沉积物堆积,形成各种堆积地形。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情况诲岸向诲转折形成滨岸堆积地形:三角形海滩诲岸向陆转折形成砂嘴堆积地形:砂嘴岸外身障作用形成的堆积地形:岬角影响形成拦湾坝;岛屿影响形成连 岛砂坝和陆连岛。波浪传入诲湾形成的堆积地形:湾口坝、湾中坝等。

14、第五节堆积海岸与海岸堆积地貌海岸有侵蚀海岸和堆积海岸二种。堆积海岸是在沉积物供给量大于被移运 量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海滩是海岸地带最普遍的一种海岸堆积地貌。根据沉积物的组成,可把堆 积海滩分为以下几种:一、砾石海滩砾石海滩是由不同粒级和不同形状的砾石所组成。一般范围小,宽度窄, 坡度大。二、 沙质海滩岸坡平缓,宽度较砾石海滩大,典型的沙质海滩可分为海岸沙丘带、后滨、 前滨和临滨等几个组成部分。三、淤泥质海岸此类海岸带分布在河口三角洲附近、港湾、泻湖内。也可分布在面向开阔 海而坡度平缓的海岸地区。以潮汐作用为主要动力因素形成的粉砂淤泥质海岸也称为潮滩(坪),主要 位于潮间带。四 堡岛与泻湖根据海岸带与大海连通情况,将海岸分为以下两类:无障壁的海岸有障壁的海岸:此类海岸由堡岛链、泻湖(或河口港湾)、潮汐通道与潮 汐三角洲等几个单元组成。第六节生物作用形成的海岸一、珊瑚礁海岸岸礁、堡礁、环礁二 红树林海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