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统编版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 社戏 第3课时 教学详案.docx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94761485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统编版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 社戏 第3课时 教学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统编版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 社戏 第3课时 教学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统编版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 社戏 第3课时 教学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统编版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 社戏 第3课时 教学详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重点熟悉了小说社戏的故事情节和作者的行文思路,知道了社戏是以“社戏”为线索,按照“盼社戏看社戏忆社戏”来组织材料的;赏析了文章描写月夜美景的妙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社戏中提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结合精美语句感受其中的童真童趣。二、合作探究(一)体验角色,把握性情特征。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人物有谁?他们具有怎样的品质?明确:小说主要描写了双喜,描写的其他人物有:桂生、阿发、六一公公。双喜:看戏前,当“我”因为看不到戏感到沮丧,人们都叹息地表示同情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提得恰到好处,很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当外祖母和母亲

2、还有些不放心时,双喜马上表示“写包票”,同时提出了几个有利的条件,使“我”能去看社戏。航船出发了,双喜“拔前篙”,第一个出动,像小伙伴中的领头人。这都表现了他的聪明、热情、机灵、能干。看戏时,双喜告诉“我”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这说明他已经来看过戏了,这一次是专门陪“我”的。这表现了双喜对“我”的友爱、热情。那铁头老生没有表演翻筋斗,双喜马上来安慰“我”,“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这表现双喜善解人意,对“我”非常体贴。当大家都不想继续看戏时,双喜说“还是我们走的好罢”,他了解大家的情绪,俨然像一个兄长一样。看戏后,双喜认为多偷阿发家的罗汉豆,阿发的娘若知道了会

3、哭骂的;考虑到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老头子会骂的。这又表明了双喜考虑周全。桂生:因没有给“我”买到豆浆,要给“我”舀一瓢水来喝;为补偿对“我”的歉意,他还想出了偷罗汉豆的主意。这些表明了桂生的淳朴、热情。阿发:建议小伙伴们偷摘他家的豆,表现出他的纯真无邪、憨厚无私。六一公公:只对小伙伴们摘豆“踏坏了不少”表示惋惜,这是劳动人民珍爱劳动成果的本色;他又亲自给“我”送罗汉豆,表明他的淳朴宽厚、热情好客。(二)品味语言,感受童真童趣。1.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明确:“我”非常想去看社戏,但又不能去,于是想象社戏表演的情景,以及朋友

4、们喝豆浆的情景,表现了一个孩子悲伤、失落的情绪。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明确:“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我”欢喜、轻快的心情。3.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句中哪几个动词用得巧妙?妙在哪里?)明确:“点”“磕”“退”“上”“架”等动词,十分准确地展示了几个少年驾船技术的熟练,同时也表现了孩子们去看戏时的愉悦心情。4.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5、,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明确:这是一个儿童眼中的景物,非常富有诗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远山来陪衬,既形象真切,又突出了船行之快,也突出了“我”急切、兴奋、喜悦的心情。5.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明确:儿童对看戏很有兴趣,但在夜间容易犯困,所以台上戏子的形象变得模糊,这里真切地描写出了儿童看戏时的心理,富有奇趣。6.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明确:这是半想象、半纪实的描写。大白鱼托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是童话里的情景,反映出“我”当时愉悦的心情,也表现了孩子极富浪漫色彩的想象力

6、。三、拓展延伸我们不难看出,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呢?明确:“我”所难忘的是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以及人们朴实、善良的性格。对这段生活的回忆也表现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戏这篇小说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的,而是通过对“我”与农家孩子看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的淳朴善良和聪明能干,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四、达标检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庙会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争、占、挤、走)进位于云龙山东麓的庙会。往日静谧的积翠桥头转瞬间被喧嚣笼罩。叫卖

7、声、吆喝声、欢笑声以及各种哨声,沸沸扬扬,绵延数里。我又回到了童年。看到了泥捏的公鸡和木制的宝刀,听到了梦中萦绕的柳笛音韵,尝到了早已远去的油茶香味这是一个劳动工具和家庭用品展销会。一把把镰刀迎接着丰收,一张张芦席散发着清香,展销会上近乎消失的擀面杖和高粱秆编制的锅盖重新露面。这是一个民间工艺和传统作品展销会。脸上布满皱纹的农民艺术家,用粗糙的手编织、缝制、雕刻、印染、彩绘成那么多古朴的儿童玩具,顽强地表现着自己的才华和乡野的魅力,在现代市场为古老(争、占、挤)得一席之地。最高兴的当数孩子。爸爸妈妈用自行车将他们带进庙会,离开时都满载而归。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喜欢缀着红缨的长枪和抹着银粉

8、的大刀。虽然都是木制品,但十分逼真,拿在手里自然有一股阳刚之威。难怪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给加点的字注音。静谧(m)喧嚣(xio)萦(yng)绕粗糙(co)2.解释下列词语。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3.为文中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答案:挤占4.第一段中对各种声音的描写,突出了庙会的热闹非凡、规模之大。5.从文中可以看出,庙会有如此魅力,主要在于对大人来说,这是一个劳动工具和家庭用品展销会,是一个民间工艺和传统作品展销会;对小孩而言,有各式各样、令人喜爱的玩具。五、课堂小结平桥归省乐趣多,钓虾放牛多快活。登船看戏心难耐,夏夜行船好景色。船头看戏难尽兴,月下归航拾豆趣。童年美好易消逝,劝君惜取少年时。六、布置作业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七、板书设计双喜:聪明、热情、机灵、能干、友爱、善解人意、考虑周全。桂生:淳朴、热情。阿发:纯真无邪、憨厚无私。六一公公:淳朴宽厚、热情好客。八、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初中数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