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4756098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青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共青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共青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青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共青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22年10月1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发展回顾与环境研判2一、“十三五”发展主要成就2二、“十四五”发展环境研判4第二章 总体要求6一、指导思想6二、基本原则6三、发展思路7四、定位目标8五、空间布局11六、乡镇引导13第三章 重点任务15一、文化事业发展重点任务15二、旅游产业发展重点任务18I前 言“十三五”时期,全市文化旅游工作在共青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鄱湖明珠、率先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工作创新举措,不断创新文化和旅游发展思路,文化和旅游建设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为全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

2、支撑。“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共青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为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全市文化旅游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根据九江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和共青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第一章 发展回顾与环境研判一、“十三五”发展主要成就(一)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文化馆1家,公共图书馆1家,博

3、物馆(纪念馆)1家,体育馆1家,电视台1家,“寻书”阅读驿站2个;提升改造了1处寻书城市书房;40个行政村和21个居委会基本设立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初步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有效推进。扎实推进了文物保护工作,严格落实了文保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加大了文物安全督查检查力度,认真开展了各级文物申报工作,全面提升文物保护等级。构建了县级非遗项目名录,举办非遗展演活动、非遗进校园、非遗进场馆系列活动,开展多样化的非遗项目展示活动。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成果喜人。新编历史剧西河戏陶母戒子,荣获中国(安庆)第八届黄梅戏艺术节“非遗传统戏曲惠民演出”表彰、江西省非遗展

4、演九江市专场展演一等奖。话剧小品乡情,暂获“为了庄严的承诺”江西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脱贫攻坚小戏小品曲艺大赛一等奖、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品大赛二等奖,入围第三届“赣鄱群星奖”。县级媒体融合改革纵深推进。融媒体中心先后获得全国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创新发展TOP10、江西省移动新媒体综合传播力十强县(市、区)、江西省市县区政务新媒体平台示范奖、江西省市县区媒体融合十大标杆案例等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在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评估中获得全省第一,并作为典型的代表受邀参加中国新媒体大会,并作经验分享。(二)旅游产业发展成就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十三五”期间,共青城依托文旅资源优势,以打造成为鄱阳湖畔休

5、闲度假基地为目标,以富华山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以红色旅游为主线,构建研学体验、运动休闲、生态科普教育、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共同发展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品牌创建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共青精神”体验园、竹林人家成功创建江西3A乡村旅游点;江西生态文明展示馆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富华山旅游区管理处、鄱阳湖模型实验研究基地被评为江西省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共青城青少年国防和安全教育基地入选九江市第二批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旅游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共青城市旅游经济平稳增长,旅游各项经济指标基本完成。全市年游客接

6、待量由2017年的85.8万人次增长到2020年的166.2万人次,年均增长24.66%;旅游总收入由2017年的8.2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1.253亿元,年均增长10.77%。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6.5%,逐渐成为共青城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一些结构性、品质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文化特色挖掘和展示不够,宣传形式创新创意不足,缺少有影响力的文化IP;产品和业态开发深度不足,缺乏体验性和创新性,特别是缺少高端民宿业态和优秀旅游演艺项目;文化产业规模较小,整体产业链条较短,集群特色不明显,且科技含量较低

7、,市场竞争力较弱;旅游目的地建设基础较弱,且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尚未形成全域化的旅游集散体系和咨询服务体系,旅游产品、公共服务等旅游供给难以满足游客的高品质需求;文旅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特别是高端讲解、运营管理、规划建设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短缺。这些要在“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加以解决。二、“十四五”发展环境研判“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共青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从国际环境看,国际形势严峻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旅游业不确定性愈发明显;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

8、块链等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引发旅游发展模式变革。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人民群众消费能力大幅提高,高品质旅游需求将快速增长;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文化强国建设等战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新机遇。从省内、市内环境看,“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赣江新区、大南昌都市圈等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叠加,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并转化为旅游业发展新动能;获批昌九高铁共青城东站,建成福银高速共青南互通及连接线,开建通航机场,形成东西两大高铁站、南北两大互通的大交通格局,交通条件的改善将为共青城打开更广阔的文化旅游市场新空间。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共青城市文化旅游融合

9、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当正确认识和把握外部环境发展与内部因素制约,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动共青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第二章 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指示精神,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的系列论述和重要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快文旅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共青城市委、市政府“做强产业、聚集人气、激活双创、促进统筹”的发展战略,努力建成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旅居梦想之城。二、基本原则坚

10、持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通过文化植入、功能互补,促进文化旅游资源要素整合利用、产业要素重组升级、产业价值延伸赋能、公共服务集成共享,形成高质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坚持全域共享。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载体,全面推进资源整合、产业整合、共建共享,推进各行业融入文旅产业、各部门齐抓共管,城乡居民共同参与,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打造综合性、开放式的旅游目的地;通过全域统筹,改善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坚持绿色共享。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共青城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坚持共享发展,强化旅游惠民,实现主客共享,满足人民群众

11、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三、发展思路(一)强化龙头带动战略,大力推进重点景区创建提升以富华山旅游区为核心景区,推动政策、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集聚和优化,引进重大项目,开展基建提升,形成精品旅游环线。通过重点景区提升创建,从而构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业态丰富,功能齐全,服务优质的综合性文化旅游目的地。(二)优化空间格局战略,有效组合旅游资源协同发展在“十四五”重大文旅项目的引领下,构建多层次的全域旅游产品吸引力。结合城市更新理念,加快城市休闲存量与增量的提质增效,推动城市休闲的突破;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挖掘青年创新创业精神与乡村开发的关联,实现乡村体验产品的突破;立足鄱阳湖生态保护开

12、发要求,推动生态度假产品的突破。引入品牌酒店、特色酒店、露营基地、精品民宿、文化主题餐厅等休闲业态,发展时尚运动、休闲度假、农旅融合等产业。(三)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全面实现区域市场对接推进南昌、九江、武汉等城市重点文旅资源和线路整合,实现差异互补,为区域联动奠定合作基础。探索12小时交通圈内区域旅游合作的新机制、商业模式与支撑系统,着重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建设跨市旅游专线及风景道,推动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四、定位目标(一)总体定位依托共青城市打造全国教育名城和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机遇,立足共青城品牌优势,突出文旅融合,谋划建设重大文旅项目、持续提升文旅产品能级、文旅服务品质和文旅品牌影响力,

13、助力共青城产业经济发展,使文旅产业成为共青城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建成以“共青精神”为核心IP,构建业态丰富、功能齐全、服务优质的鄱阳湖畔休闲度假基地与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旅居梦想之城。建成全国特色文化产业名县。建设以“共青精神”为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主导行业突出、品牌形象鲜明、布局结构合理、创新能力较强、市场繁荣有序、带动作用明显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成为红色文化传承和利用的文化产业创新高地。打造华东著名旅居生活目的地。发挥红色文化旅游和共青城“双创”核心竞争力,加快景区升级、产业融合,深化全域旅游,建成集观光、休闲、体验、旅居生活于一体的多层次整体发展的旅游产业体

14、系。打造江西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地。依托共青城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为优势,培育文旅融合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做大文旅融合平台,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旅融合金名片。(二)发展目标人文共青焕发魅力和活力。开放多元、兼容并蓄、古今融合、现代时尚的城市文化特质更加鲜明。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创新发展。城市文明程度、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形成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品牌。文化旅游中心地位显著提升。景区场馆提质增效,文旅配套要素完善,文旅产品供给有力,休闲度假优势全面彰显,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发达,成为辐射周边区域的旅游交通枢纽中心、游客集散服务中心、旅游商贸服务中心、旅游消费集聚中心、红

15、色旅游集散中心。文旅产业龙头优势日益凸显。到2025年力争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3%以上,接待旅游人数突破4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超过50亿元,文化和旅游产业对全市GDP的综合贡献率达到8%;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稳居九江市前列,文旅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表1:“十四五”共青城市文旅产业经济指标类别序号主要指标目标数值属性主要经济指标1旅游接待总人数(万人次)400预期性2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20预期性3旅游总收入(亿元)50预期性4旅游人均消费(元)1500预期性5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亿元)50预期性规模以

16、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16%预期性6文化和旅游上市企业(含主板、创业板、中小板等)1家预期性7全市平均每万人接受公共文化服务次数(万次)3.5预期性经济社会综合贡献8文化相关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8%预期性9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占九江市比重13%预期性文旅品牌创建取得新突破。推动富华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奠定基础;力争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与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等。表2: 文旅品牌创建指标旅游品牌名称2025年目标值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省

17、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个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1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点1个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2个五、空间布局按照产业集聚、要素集约、产城融合、功能集成、社会共建共享要求,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形成全市“一圈引领、四区环拱”的文化和旅游发展格局。(一)“一圈引领”将共青垦荒精神旅游圈打造成为以“共青垦荒精神”为主题文化研学旅游目的地,使其成为海内外人士了解共青垦荒精神历史文化的窗口,发展成为江西文旅发展新的增长极,引领共青城市文旅产业发展。(二)“四区环拱”垦荒精神研学区。以金湖乡为核心,以1955年98位上海共青团青年

18、志愿者响应党的号召来此垦荒创业为文化背景,挖掘共青城市从共青社到共青垦殖场到共青城开放开发区再到共青城市的蜕变历程,推动共青城文化资源转化成共青城文旅产品,传承发扬几代共青人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垦荒精神,突出共青城的垦荒文化特色。融入共青城主城区,不断提升共青城中心城区文化特色、丰富旅游业态,发展周边乡村旅游产业。农旅融合创新区。该片区包括甘露镇、泽泉乡,整合区域现有农业产业园、乡村旅游点等重要旅游资源,推进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激活城乡消费,打造农旅融合创新区。鄱阳生态休闲区。该片区以苏家垱乡为核心,通过产业提升、业态导入等手段,形成以“旅游+生态”为发展模式的鄱湖生态体验区;系统布局生态风景道

19、、游步道、旅游驿站、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乡村民宿等旅游配套,打造水上运动、滨湖度假、疗养康复等产品,推动该区域建设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青年创业梦想区。以江益镇南部大学城为核心,搭建青年创业人才交流平台,为创业青年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发布和咨询、创业活动和互动、创业项目发展和展示、创业融资信息发布和对接、创业人才信息发布和推荐、创业服务信息发布和分享等服务内容,助力青年实现创业梦想,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青年创业梦想区。六、乡镇引导茶山街道:以围绕建设城市文化旅游城核心区为重点,不断提升和完善城市旅游要素服务功能,内部增加城市休闲娱乐空间,外部拓展城郊型休闲空间,重点打造湖岸休闲游憩带,强化

20、城市旅游休闲;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整体提升城市景观风貌。打造集参观游览、都市休闲、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旅游中心城区。甘露镇:持续打造“多彩绚丽”原田小镇,用好用活城区边缘米粮铺柑橘产业带,协同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特色优势,挖掘甘露寺古迹旅游观光潜力,打造拖沟岭垦荒旧址文化体验项目,持续增强105国道周边草莓产业带辐射能力,大力推动农旅文融合发展。江益镇:围绕打造“青春浪漫”圆梦小镇,以江益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基础,做大做强大闸蟹、稻虾、山茶油等特色农业。发挥连接昌九高速公路、京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交通干线和科教城优势,打造青春年轻化的乡村旅游点与乡村数字文旅示范点;带动周边区域融合发展,开发

21、古色资源亮点,打造可研学、可旅游的资源点。苏家垱乡:围绕打造“稻香龙虾”原味小镇,突出鄱湖特色小镇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以艾草为代表的中药材种植和以小龙虾为代表的水产养殖业,打造山水农旅综合体。加快建设鄱阳湖候鸟观光景区,打造青少年户外教学基地和候鸟保护科普基地。金湖乡:围绕打造“垦荒文化”原乡小镇,以共青垦殖场旧址、黄桥村蔬菜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大米种植、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等现代农业。创新“旅游+文化+共青精神体验+农业拓展”模式,发挥“共青精神”体验园的文化优势,连接二十九度公社、江流村史馆、草莓园、荷花园、蔬菜基地、凤凰村探花故里等景点。推进“归隐乡野,耕读传家”探花故里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博

22、阳河生态资源优势,整治博阳河流域环境面貌,积极发展滨河休闲旅游。泽泉乡:围绕打造“归田园居”原液小镇,发掘林业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林苗种植培育、花卉栽培产业。以泽泉省级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为基础,重点发展果蔬种植、茶叶种植加工、杨梅果酒加工、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积极发展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体验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做大做强绿欢缘、竹稻大米、朝阳人土鸡蛋、紫山药等绿色品牌。助推传统山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集青少年科普、植物园林、生态牧场等为一体的研学产业,加快建设潘家湾研学旅行营地,成为昌九重要研学营地。第三章 重点任务一、文化事业发展重点任务 “共青精神”得到更好传承与弘扬,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

23、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改造升级,加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进度,逐步形成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村镇2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加快公共文化资源整合,打造高效共享的交往空间,围绕工业园区、城市建成区、南湖新区、天虹商场等商务楼宇、产业和企业集聚地,重点配备建设共享书吧、共享图书馆、体育场所等。推进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融合发展。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利用农村祠堂、戏台等公共空间,传承非遗技艺、西河戏、传统节庆活动等文化习俗

24、,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旅游化。(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围绕重大主题谋划创作选题,扶持展现共青城垦荒创业历史的艺术创作作品;鼓励生动反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题材作品创作;创作一批具有接地气、 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艺术作品。推进文艺进广场、绿地、商圈、街区、校园等工程,引导街头艺人、涂鸦艺术等健康发展,积极发展公共空间艺术。积极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比赛和展览,重点培育1-2个具有特色的品牌活动,力争每年有5以上作品获市级以上奖项。(三)优化非遗保护利用体系出台共青城市非遗保护传承扶持办法,落实好非遗保护传承扶持政策。启动非遗数据库建设工程,

25、健全非遗记录体系。支持西河戏、羽毛画、树皮画、共青香包制作技艺、甘露寺传说等项目申报省级非遗项目。鼓励政企合作搭建非遗直播平台。开展“非遗进景区、特色街区”系列活动,组织非遗传承人驻点演出并现场传授技艺。十四五时期,力争创建打造1条非遗街、2所非遗传习所、3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四)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文化公共服务人员专业能力。加强城区、乡、村三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城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市场执法、乡镇综合文化站等专业人员,强化村级文化协管员、文化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进一步完善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和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加强对音乐、戏曲、美术、舞蹈等专业方面人才的培养,鼓励专

26、业人员定期进修,定期开展研讨会,定期举办技能比赛,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加强博物馆、文化馆、文保单位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五)打造垦荒文化传承高地建立全国垦荒文化资料库,打造全国垦荒文化“文献高地”;支持共青垦荒文化研究院等学术科研平台建设,举办垦荒文化高峰论坛,打造全国垦荒文化“学术高地”;深挖和整理垦荒文化资源,编写垦荒文化系列丛书,开展垦荒文化大讲堂,创建垦荒文化实践教学和传习所。围绕垦荒文化主题,拍摄电影、纪录片,创作主题歌曲、文学作品,策划剧本杀、展演节目。创新垦荒文化宣传方式,讲好垦荒文化故事,推进垦荒文化宣传普及,打造全国垦荒文化“传播高地”;建立垦荒文化研究人

27、才智库,培育垦荒文化建设本土人才队伍,搭建高端人才交流平台,打造全国垦荒文化“人才高地”。(六)实施文化惠民共享工程持续推动文广新旅局与辖区内各乡镇(街道)、村(社区)联动,共同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开展送戏下乡文艺演出活动。打造“共青城市激情盛夏文化周”“非遗购物节” “西河戏”等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精品。推进24小时自助城市书屋、社区书吧、校园书吧及社区阅报栏、电子阅报屏建设,开展“书香共青”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送演出、送图书阅览、送讲座、送辅导培训、送法规政策宣讲等流动文化进乡村、进社区活动。二、旅游产业发展重点任务(一)深化文旅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方向和“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

28、原则,深入挖掘共青城在地文化特色,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江西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文旅融合样板地。1、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引进国内知名旅游集团和管理服务品牌企业,以及品牌酒店、特色民宿、文化演艺、体育赛事等专业性文旅企业和演艺赛事落户共青城,力争实现“飞地”文旅模式新突破。培育壮大一批文旅类“小微特企业”,支持向“小而精”、“小而专”等细分市场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创新投融资机制,不断增强行业竞争力和满足市场需求的供给力。专栏1 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培育计划主要内容 引进战略投资企业。推进各类支持措施落实落细,进一步完善文旅相关配套政策,鼓励与本土企业开展合作,培育一批多业态、前瞻性文旅

29、上下游企业,构建文旅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协调低空文旅小镇、“一带一路”文旅产业园、纺织服装博览中心、上海城风情街等项目解决建设中存在问题,促进其做大做强,成为引进大企业发展的样板示范。 扶持小微特企业。制定扶持政策,支持发展一批小微特企业。鼓励建设文旅创客示范基地,吸引文旅、艺术领域知名人士建立工作室,促进文旅创意产业发展;开展文旅“双创”行动,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创办文旅小微企业,推动市民下乡、能人回乡创办文旅企业。 引进培育品牌首店。鼓励购物中心、商业运营企业招引发展行业内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品牌首店和创新商业模式的全新旗舰店、概念店、体验店,丰富休闲娱乐、体育运动、文创时尚、

30、新零售等首店业态供给,提供国际化、品质化消费体验,对入驻的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带动性的品牌首店和引进国际一线品牌的市场主体给予政策支持。 传承创新特色小店。结合主题商超、特色街区改造提升发展“小店经济”。积极发展老字号店、手工艺、生活服务、正餐、特色小吃、饮品(茶馆、咖啡馆)及休闲娱乐等各类型特色小店,支持行业协会制定发布“共青城特色小店”榜单。 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加强对体验式演艺、沉浸式娱乐、在线演出、电竞酒店等新业态新模式及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的建设、引导、管理和服务。2、强化文旅项目建设围绕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旅居梦想之城的总体定位,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引领作用,关注城市旅游、康养度

31、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景区基础设施、文化场馆、文创产业、科技创意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建立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库,每年做好项目谋划实施、入库储备、调整工作,建立“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实施一批”的梯次格局。持续推行重大文旅项目“专班制”,协调推动项目落实落地。专栏2 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名录主要内容 核心项目:富华山旅游区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共青精神”体验园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重点项目:共青城低空文旅小镇、潘家湾研学旅行营地、“一带一路”文旅产业园 支撑项目:纺织服装博览中心、上海城风情街3、创新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

32、融合,实施“文旅+”和“+文旅”战略,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交通、住房、医疗、养老、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开发以九仙岭为主体的森林旅游;以服装小镇、江中食疗、共青板鸭等为主体的工业旅游;以南湖、寺下湖等为主体的水上体育运动旅游;以潘家湾研学旅行营地、金牛生态园、陌上花开(军友农庄)、二十九度公社等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以森林康养、滨湖康养等为主体的健康旅游等新业态。推进低空文旅小镇、“一带一路”文旅产业园、纺织服装博览中心、上海城风情街等一批重点文旅新业态落地。4、发展夜间文旅消费经济编制共青城市夜间经济发展规划,引导全面提升夜间经济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和业态品质。打造夜景、夜

33、娱、夜演、夜宴、夜购、夜宿等“六夜共青”夜游产品。支持上海城风情街创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培育南昌大学共青学院西门、大泽泰、天虹商业区等一批高品质夜间经济消费街区。积极引导景区、星级酒店、旅游特色街区推出夜间特色休闲娱乐项目和夜游精品线路。创办灯光秀、音乐节、啤酒节、灯会等特色旅游活动,培育多元夜间消费模式。推进文创产品市集建设,增强文化消费体验。探索扩大文体场馆夜间开放,推广24小时书吧模式。(二)优化产业布局1、打造五大文旅产业集群立足共青城现有资源优势,发挥核心竞争力,做强特色产品。统筹推动全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深入挖掘阐释“共青精神”,做强红色旅游产品。整合工业旅游资源,

34、发挥全市工业旅游融合发展区平台优势,做专工业研学旅游。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做优乡村文化旅游,拾忆乡愁,深挖乡土民俗文化底蕴、丰富旅游乡土景观、创新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专栏3 重点打造五大文旅产业集群主要内容 做强红色文化旅游集群。推出“五个一”系列共青城市旅游形象推广载体,即一个标识、一句口号、一部宣传剧,一套VR系统、一组特色宣传品。加快推进富华山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高标准优化提升“共青精神”体验园、共青城市博物馆、共青城市烈士纪念园、拖沟岭垦荒旧址文化体验项目等一批重点红色景区景点,打造一批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策划一批红色演艺节目,开发一

35、批红色文创产品,举办一批红色节事活动,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不断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活力和传播力。 做精城市休闲旅游集群。以共青庐山国际高尔夫球会、珍珠湖省级湿地公园和南湖省级湿地公园为主要休闲项目,丰富城市休闲娱乐,打造与引入更多能提升市民与游客幸福度的休闲业态元素,引导书吧、酒吧、咖啡厅、茶餐厅等城市第三空间的文化特色休闲项目的开展。适应Z时代新消费需求,培育新兴业态,打造个性化、年轻化和品质化的城市休闲旅游产品,彰显共青城年轻、朝气的城市特质。 做专特色工业旅游集群。推进服装小镇、江中食疗、共青板鸭等产业利用旅游+拓宽发展路径,鼓励建立工业文化展示展览馆;开发工业旅游主题游线,发展工业、

36、科技、科普研学旅行。创新工业主题旅游产品,推出羽绒服装文化体验游、共青板鸭购物游等工业旅游产品。加大品牌营销,提升服装小镇、鸭鸭羽绒博物馆、共青板鸭厂等工业旅游品牌效应。每年定期举办共青羽绒服装周、文创商品设计大赛等特色工业旅游节庆活动。 做美鄱湖生态旅游集群。以苏家垱乡寺下湖为核心,系统布局生态风景道、游步道、旅游驿站、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旅游配套,引入社会投资,建设特色旅游民宿,形成民宿聚集区。聚焦南湖区域,以“滨湖康养+水上运动”为主题,复合疗养康复、水上运动探险、湖鲜美食养生、滨水休闲度假等业态,加快推进低空文旅小镇项目建设,打造南湖滨湖度假区。将共青城建设为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 做

37、优乡村文化旅游集群。提升金牛生态园、二十九度公社、绿欢缘生态茶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品质;深入挖掘探花文化,推进“归隐乡野,耕读传家”探花故里项目建设;依托九仙岭开发集康复疗养、商务会议、山地运动为一体的森林养生度假产品,打造全市差异化乡村旅游产品。2、优化三条旅游精品线路以自驾游为主,兼顾组团旅游,设计市域内部线路及外部联动线路,推出三大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实现全域与全时旅游。面向国内外推介,形成覆盖全域、适应各类人群和市场需求的旅游线路产品体系。专栏4 旅游精品线路提升工程主要内容 垦荒初心主题游线:主推红色旅游线路“时代记忆”,围绕富华山旅游区、“共青精神”体验园、共青城市烈士纪念园、拖沟岭垦荒

38、旧址文化验项目等具有时代意义的红色景区,打造精品红色旅游路线,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共青城红色历史人文的力量。主题游线设计:富华山旅游区拖沟岭垦荒旧址“共青精神”体验园共青城市烈士纪念园。 研学旅行主题游线:依托共青城市博物馆、共青城青少年国防和安全教育基地、江西生态文明展示馆、服装小镇等,打造文博、工业、农业研学旅游线路。培育一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创建一批省级研学旅行基地, 把共青城市打造成为省级研学旅游目的地。主题游线设计:富华山旅游区共青城青少年国防和安全教育基地服装小镇“共青精神”体验园潘家湾研学旅行营地。 乡村休闲主题游线:根据自身资源优势,依托高森林覆盖率,做大做强“绿色旅游” ,打造

39、“环共青城、大富华山、泛快速通道”沿线旅游风情带。发挥各乡镇(街道)特色和优势,推出“采摘游”“花海游” “湿地游”“观鸟游”“美食游”“亲子游”等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引导科学组合、串点联线成片,促进旅游消费升级。引导科学组合、串点联线成片,促进旅游消费升级。主题游线设计:陌上花开(军友农家乐)二十九度公社绿欢缘生态茶园金牛生态园。(三)提升旅游品质1、推动景区提质增效通过“微改造、精提升”,支持富华山旅游区、“共青精神”体验园、金牛生态园等重点景区景点进一步提升品质和完善功能。加强景区二次消费业态招商,引进精品民宿、美食寻味、旅游演艺、特色街区、研学培训、亲子体验等一批游客参与度高、贴合市场需

40、求、激发消费潜力的业态产品。聚焦打造智慧景区,充分利用VR、AR等科技手段,加大数字旅游的覆盖面,推动旅游配套数字化“微改造”,推广线上导览、讲解服务,实现所有景区提供智慧讲解服务。创新旅游景区监管手段,落实“错峰、预约、限量”要求,提高智慧化监管水平。专栏5 文旅品牌创建工程主要内容 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要求,积极推进全市达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健全公共服务、丰富产品供给、保障秩序安全、维护资源与环境、提升品牌影响,全面提高文旅发展水平,形成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

41、区:以富华山旅游区为中心,完善游客中心提升改造项目,提升景观环境、旅游内外部交通、安全设施等项目;将党团文化融入景点景区建设;依托共青城独特的自然风光、江西生态文明展示馆等生态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休闲运动旅游功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科普教育旅游等旅游产品;引进专业化、市场化团队,推进景区设施升级改造和运营管理模式创新,形成重点景区引领、串点联线成片的发展格局。 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将富华山旅游区、南湖省级湿地公园、基金小镇、服装小镇等围合区域,打造南湖城市生态旅游新区。在“十四五”期间加快完善区域内的旅游交通、导视系统、亮化系统、智慧旅游等配套设施,发展住宿、餐饮、购物、休闲、夜游等多

42、种旅游业态,推进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改善,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机制和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形成城市生态休闲度假主题,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 发展一批江西省A级乡村旅游点:“十四五”期间积极推动潘家湾研学旅行营地创建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点,推动陌上花开(军友农家乐)创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推动二十九度公社、绿欢缘生态茶园创建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2、优化交通集散体系按照“兴建加密线、打通断头线、开通风景线、织好循环线”的原则,推进旅游公路、风景廊道、骑行绿道、森林步道等建设,推动沿线配套服务设施及风景线的完善改造,构建“快慢相宜”综合旅游交通网络。专栏6 全域旅游交通提升工程主要内容 构建立体的外

43、部交通:推进昌九客专共青城东站及连接线建设,谋划昌九高铁共青城东站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统筹优化各种交通方式衔接;重点提升共青城东站与城区、共青城火车站等重要站点无缝接驳。加快建设“一区三园”互联互通道路,打造全域互联互通骨架路网,高标准建设全域旅游公路驿站,打造便捷的外部交通;形成立体化的外部交通网络体系。 畅通便利的内部交通:提高全市通景公路等级标准,推动五四大道东延伸线、航空大道、昌九大道改线等内部交通加强智慧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将智慧旅游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改扩建工程建设;依托富华大道、南湖大道、共青大道、青年大道建设旅游风景廊道,实现游客从共青城中心城区向各乡镇的辐射与联通;完善景区游步道和旅

44、游驿站等设施建设;打造基于高速交通的全域自驾旅游服务系统,达到“快旅慢游”的目的。 健全旅游交通换乘体系:发挥共青城市全域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将其打造成为共青城市“旅游迎客厅”和“集散换乘窗口”;系统建设全域旅游公交站点和旅游专线巴士,设置串联市区至富华山旅游区、“共青精神”体验园、潘家湾研学旅行营地、金牛生态园、陌上花开(军友农家乐)等重要景点的旅游专线巴士,实现市区到主要景区的“无缝对接”,实现景区之间、景区与主干公路之间“零换乘”。加快自驾车服务体系建设,在主要的交通换乘点建设自驾车营地;进一步完善高等级公路、主要交通要道、通景旅游道路和自驾游线路旅游交通标志标识,构建快速换乘、出行便捷

45、、 通达顺畅的旅游体验。3、推出特色品牌餐饮贯彻落实江西省打造赣菜品牌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作方案,打造苏家垱龙虾小镇、大学生青春后街等特色餐饮街区;重点培育苏家垱小龙虾、共青板鸭等共青特色美食,结合九仙岭传说、夫安寺传说、共青系列垦荒故事等,形成特色餐饮菜品体系,打造一桌“共青宴”;培育百个美食经营户,打造一批特色小吃网红店铺。4、提升优质住宿体验以提升整体接待能力和水平为主线,优化住宿设施集聚空间布局、推进节能减排,形成以星级饭店、标准化酒店为引领,以民宿等非标准化酒店为结构补充,以主题型酒店为发展亮点的新型旅游住宿体系。积极推进特色民宿发展,依托不同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乡村、

46、野趣、康养等不同主题风格的特色民宿。“十四五”期间创评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1家,星级酒店总数达到2家,床位数突破3000张;创建特色三星级以上农家旅馆(民宿)10个,积极推进“朝阳人家”、“荷塘月舍”等特色民宿发展,开发“生态+民宿”“文化艺术+民宿”的发展模式,推动多样化、特色化的民宿酒店集群建设。5、创新开发“共青好礼”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团队、大学生创客、民间手工艺人设计和开发文创产品。实施产品跨界开发策略,提炼九江与共青城文旅产品特点,与潮玩、服饰、银行、食品等行业相关知名企业合作,联合推出共青城微景观盲盒、共青文化衫等跨界产品。实施“后备箱”工程,品牌包装羽毛画、树皮画、共青香包、

47、金牛生态园杨梅、共青源大米、江流黄桃等农特商品,推出一批乡土特色旅游商品。合理完善旅游商品销售网点布局,实现A级旅游景区景点、特色街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鼓励在旅游景区(点)布局“共青城礼物”旅游商品店、旅游购物区、购物街等。6、推进智慧“共青文旅”全方位推进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共青城旅游领域的应用,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加快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完善全域旅游导览系统,绘制文旅“一张图”,让游客“一部手机畅游共青城”的体验感更强烈,更舒适,实现掌上文旅。加强最大承载量测算,打造游玩度高、体验感好、安全性强的游览线路和产品。开展数字化改革,3A级及以上景区实现“预约、限流、错峰”全覆盖。加强交通大数据与旅游出行数据的共享与整合,推出电子游览地图、电子导航。实现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等旅游场所无线WiFi、智能导游、在线预订等功能全覆盖。到2025年,共青城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基本实现智慧化转型升级。(四)唱响文旅品牌以“共青精神”作为品牌文化底蕴,以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旅居梦想之城作为品牌形象定位,开展旅游产品的差异化营销措施。专栏7 品牌营销提升工程主要内容 整合营销策略:坚持“走出去推介”和“请进来体验”相结合的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公文通知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