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资源调查】.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330153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资源调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义务教育资源调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资源调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资源调查】.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调查报告一、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公平化的重要意义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随着和谐社会不断深入人心,大力 发展和谐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逐渐推向日程。因此,实现和谐教 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不断提升教育公平程度的唯一 途径。总的来说,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公平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义务 教育资源公平化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公平化有利于维持社会 安定有序。二、当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总体状况(-)地区之间配置不公平首先,我国各省经济发展差距大。这导致在教育经费投资拉动差距大。2018 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0364.7

2、2亿元,江苏、山东、广东省均超出1000元, 为东部发达地区。最高的广东省为1617亿元,排在各地区末位的青海省,公共 财政教育经费仅为123亿元,甘肃省的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是376亿元。2019教育 在各级教育经费预算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普通的小学阶段,上海最高(16143.85 元),最低的河南(2128.14元),两者相差7.39倍;普通的初中阶段,北京最高 (20023.04元),最低的贵州(3204.20元),两者相差6.025倍。据统计,小学生 人均教育经费,上海的是590多元,而位于偏远地区甚至不足10元,二者尽然 相差60倍。其次,落后地区教育财政投入少。鼓励人才去西部和农村发展

3、政策不够完善, 这就会造成西部教学人才急缺,教学资源匮乏。其中,中小学生的学习、住宿、 就餐、活动的场地小,一些计算机、投影仪等仪器短缺,一些特级教师陆续调入 县市,落后地区只剩下本村的民办教师教书。而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严重匮乏, 表面上是因为经济的不发达和环境的恶劣所导致,但其真正的原因还是政府对西 部和农村,这些落后地方的教育投入不足、鼓励人才去西部和农村作贡献的政策 缺乏和执行不到位。(二)城乡之间配置不公平首先,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较大。由于我国城乡特殊二元格局的长期存在 以及同等政策上的不均衡,城乡差距仍然非常显著。据统计,到2019年底,全 国所有县级行政单位都已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4、,但农村地区尚未完成。有研究表 明,2018年至2019年,全国城乡小学教师合格率差距居然为1.5个百分点;城 乡之间学生平均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水平具有显著差异。2019年,城乡小学学 生平均教学仪器设备的资金比例为2.9: 1;而初中生之比为1.4:1。其次,基层无力承担教育经费。据2019年基础教育统计,2019年我国 教育预算经费为22236.23亿元,而我国一直重城市,轻农村,使得占总人口 60% 以上的农村只获得里面的23%0在城市的学校动不动用资百万上亿来建实验区和 示范中学时,农村的许多学校连多媒体设备都没有。因为农村的教育经费长期由 乡镇政府承担,而乡镇政府又无力承担,就变成农

5、民自己承担,让收入较少的农 民来承担子女的教育经费,结果可想而知。这些原因也导致了原本已很低的乡下 教师报酬被长时间拖欠,农村校舍危房普遍,不断出现师生伤亡事故,很多地区 的农村教育都是欠债运转。(三)校际之间配置不公平首先,重点学校发展迅速。相关文件曾要求,截至2020年,每个县应重点 建设一个或两个学校,全国总共要建立约1000所的示范高中。顺应改革的步伐, 重点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新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在 2019年8月6日已经开始实施,其中明文规定:不允许设立重点学校与重点班,但是, 在现实中,这种情况还是屡见不鲜。其次,两极分化严重。近年来,政府将更多的教育资源投放

6、在重点学校,使 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少数人的特权,社会上因此出现了严重的“择校”现象, 义务教育中的“马太效应”的形成阶段,“好的更好,坏的更坏乙这种不当的教 育政策,创造了所谓的名牌学校,示范学校,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重点和普通学 校在教育资源上的配置不公,因而使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在生源情况、硬件设 施、办学模式等各方面产生了巨大差距,比如,教师集中在待遇相对较好的学校, 而普通学校则陷入了好老师少,好学生更少的困境。(四)阶层之间配置不公平首先,社会各阶层间家庭收入差距较大。“现阶段,我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 家庭收入导致经济条件差异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经济资 源的每个类的份

7、额,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都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反映在教育, 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家长能为子女寻求更好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享受更多的教 育资源,而相反,学历低、收入少、资源缺乏的家长则只能维持最基本的义务教 育经费,即学生最起码的生活费。这也使得让人感觉到,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 在享受教育资源方面的差异有多明显。其次,社会各阶层间文化、精神资本差距较大。这无形中也成为义务教育资 源不公平的的重要根源。据有关统计,重点中学里,仅是干部子女、知识分子和 高收入家庭子女就占学生总额的70%以上。不同阶层之间在学业成绩的的差距也 很大,据统计,在各级学校教育当中,学习失败、辍学留级、中途弃学的,主要 都是家

8、境贫寒的孩子,这一阶层的孩子社会地位较低。因此,我们得出,这种义 务教育资源明显的差异,一方面导致社会阶层的差距不断拉大,另一方面使社会 流动趋于减缓。三、扩充义务教育资源路径探析除了改革相关政策和体制外,实现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其首先要做的是 展开城乡校长、教师的定期流动;建立信息共享网络体系;实现义务资源公平化 的保障是健全教育立法,完善监督。总之,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追本溯 源,最终都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得以缓解。(-)改革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首先,投资体制合理化。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各不一样,改革开放之初制 定的“分级管理,以县为主”这一投资管理体制,显然已经不适合现今义务教育 事

9、业的长远性发展。因此,应当增加中央与省级的拨款额度和比例,并相应增强 其经费分配的责任,相反,就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应降低县、乡两级的负担, 改善其无力投资的现状。其次,转移支付合理化。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一种对中国义务教育的一 个严重的资金和区域投资差距不足总量的有效体系。我们应该在积极鼓励基层地 方政府投资义务教育的前提下,不断健全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按照我国国 情,可以从以下两种模式出发。一是总数比例补贴形式,即上级政府不考虑具体 支出项目的前提下,直接划拨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给县级政府。二是分项比例补 助形式,就是按照人员,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补助,转移支付并不是全额的。(二)改革义

10、务教育财政拨款政策首先,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大多情况,初等教育应该占绝大多数比例,约 为45%,中等教育为42%,高等教育的仅占13%,据统计,由于教育产业化的发 展,中国的初等教育的投入却微乎其微。但对于我国来说,对义务教育投入较高 的经费比例,是一项长期需要重视的任务。其次,加强教育经费的监督。升格为教育收费主体的国家预算支出的教育部 分的基本建设和教育,提高我国水平的教育预算。完善我国的财权和事权相分离 的情况教育。教育经费在下拨时,由财政、计划部门联合监督,并递交相关报告。 对于教育部门接收到的专项财政拨款,可以自主分配、管理,但要接受相应的监 管,总之将教育财权统一于教育部门。(三)

11、建立合理的校长、教师定期流动机制首先,加强领导与教师的双向交流。这可以保证各校管理和办学条件的相对 均衡。提高薄弱学校校长的选择强度,优秀校长,学校之间的选择能力,了解薄 弱学校的管理。并制定相关规定,让薄弱学校的校长能去优秀学校进修学习成为 可能,从而逐步提高其管理水平。其次,建立师资力量在城乡之间的互流。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缓农村地 区师资缺乏且素质较低的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鼓励骨 干和优秀教师可以在薄弱学校定期支教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吸引优秀毕业生前往 任教,并提高薄弱学校及偏远地区教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水平,并制定与之配套 的优惠政策;为了解决不同学校教师资源和管理人

12、员闲置和紧缺的矛盾,平衡不 同学校间的教学力量和工作任务,可以制定师资力量和管理人员在校际之间不定 期流动和交流的机制,也可以使骨干教师和高级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其作用。(四)实际整合教育资源,实现非涉密义务教育信息共享首先,支持农村地区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办学条件。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前提 是提高中国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现状,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在中国成为义 务教育阶段薄弱环节。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倘若将信息技术合理 的运用到农村教育的实践中,必然能够展现义务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理想局面, 达到意想不到的高质量的效果。其次,深化改革,推进教育模式创新。当代,在我国,信息技术对经济和生 活的影响日渐广泛而深远。然而在教育领域,真正说到应用信息技术还处于起步 阶段。正如我们所见,信息技术的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虚拟化的复制 教育资源,不仅能够助推教育服务供需双方达到良好的交流,而且最重要是的是 时效长、成本低。在我国教育资源总量尤其不足的今天,将科学合理的运用信息 技术推上日程。参考文献:1胡劲松.论教育公平的内在规定性及特征J,教育研究,2001年08期.2 丁媛媛.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分析J,当代教育论 坛,2005,7(2): 16-17.美哟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