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九下)17.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4315868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九下)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九下)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九下)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九下)17.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九下)17教学重点:1、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内含,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2、学习经典议论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的独到之处。3、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课:文天祥的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孟子的话是怎样说的呢?学 习鱼我所欲也就会找到答案!二、朗读全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三、重点问题讨论:1、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 喻引出来的。)2、本文的议论手法。第一段,课文开始以“鱼”“熊掌

2、”设喻,自然引出在“不可兼得”情况,舍鱼而取熊掌的 选择,进而提出自己的论点:在生和义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接着作者从正面进行阐 述,如果人们重义就不会苟且偷生,做出不义之举。两个假设句,一正一反论述义重于生的 道理。第二段,作者也是先举出正面事例,说明以食“嗟来之食”为羞,正是义的含义。接着论述 辨礼仪而收万钟之禄,是失掉“羞耻”之心的表现。最后用“乡”与“今”句作比,指出见 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与开头形成呼应。纵观全文,无论是中心论点的提出,还是在论述过程中,所运用的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 都无不体现了孟子严密的说理结构,使课文的说理效果更加明显独到。3、所选文段中隐含了 个什么典故?

3、可以用孟子的哪句名言作为印证?我们可以用文天祥的 哪句传世诗作来论证作者的观点?答:典故:穷人不受嗟来之食。孟子的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文天祥的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孟子所说的“义”有特定的阶级内容,是儒家所提倡的忠君、尊长等封建思想道德伦理 秩序,提出重义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对于后世,特别是今天来 说,“义”应该赋予新的含义。请简要说明现在所说的义的内容。解答要点:孟子所提倡的“义”是受封建儒家思想的束缚,带有明显的阶级倾向,其根本目 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于今天而言,孟子的“义”的局限性口益明显。我们今天所说的义, 是指为了民族利益、为

4、了正义事业而舍生取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义”的内容 扩大化,不必求得统一)5、课文中的“本心”指的是人的天性,从全文看,作者认为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天性呢?你认 为还可以有哪然呢?答:文中的本心是指同情心,羞耻心,是非心,恭敬心还能添加的如:责任心,善恶心,仁慈心等等。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此句与上段文字间有什么联系?答:作者强调人生来就有羞耻心,并不是只有贤者才拥有。作者在这里用此句,是为了说明 这种本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间作出正确的选择。有的人见利忘义,惟利是图 或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那是失掉了本心的表

5、现: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他 们淡薄名利,能够舍身取义,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本心罢了。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教学拓展:介绍人类发展宇航事业的历史,重点介绍:人类有记载第一个尝试用火箭飞 天的人是中国明代的万户。美国火箭专家赫伯特S 基姆(Herbert S Zim)在1 9 4 5 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 Jets) 一书中提到,“约1 4世纪晚期,有 一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 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 自己捆绑在椅子上面,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 7枚火箭,想借 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

6、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不幸的是,火箭发生爆炸,万户为 此献出了生命。在原苏联、德国、英国等国的火箭专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这件事。在 2 0世纪7。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以纪 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师:由此可见,人们对理想、事业的执着追求,甚至不惜舍弃生命,这种对宇航事业的忠诚, 就是“舍生取义”的精神,这种行为自古有之。二、课堂练习:模仿下面i段话,发表对选择的感言。选择博爱,我们品味异样精彩的人生;选择回忆,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选择坚强,我们感 受经历失败后的成功的喜悦;根据内容,依照上面的格式再续写两句。选择,选择,三、拓展训练

7、:以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 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国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日:“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 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日:“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日:“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注释:(1)焉耳矣:加强语气,相当于“了啊”。(2)凶:饥荒。(3)加少:更少。后文中的“加多”意为“更多”。(4)填:拟声词,形容鼓声。直:仅,只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察邻国之政(了解)(2)填然鼓之(击鼓)(

8、3)弃甲曳兵而走(逃跑)(4)兵刃既接(已经)(5)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一句中的“此”指代什么内容?(用课文中的原句 回答)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3、翻译下列句子(1)王好战,请以战喻。译文: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做比喻。(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译文:大王如果知道这些道理的话,就不要指望自己国家的百姓比邻国多了(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文:用逃跑了五十步来讥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人,你认为怎么样?4、文中的“百步而后止”和“五十步而后止”各比喻什么?孟子在这里用“以五十步笑百 步”的故事阐明了什么道理?答:“百步而后止”用

9、来比喻邻国之政。“五十步而后止”用来比喻梁惠王之政。孟子用“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阐明了只有真正去关心百姓体贴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的拥 护和爱戴,才能维护统治。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了梁惠王不能体恤百姓肆意发动战争的行 为,也体现了孟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和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第二十课庄子故事两则教学重点: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培养阅读文言文自学能力。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课:话说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聚徒讲义,著 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谆谆善诱

10、;孟子笔力雄健,铿锵 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让我 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联系于丹庄子心得)二、自主学习汇报(学生可以自选专题汇报交流)(-)关于庄子;(二)关于庄子;(三)字词;(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推荐给大家)(四)课文内容(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参考:(-)关于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 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 齐宣王同时。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 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

11、。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 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关于庄子:1)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 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 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 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 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 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 学,哲学的文学”。

12、2)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 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3)庄子散文对后世的 影响: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大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系,即楚国文 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juan) ”,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李白纵浪恣放 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在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 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三、合作探究: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2

13、、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 儿种看法:(1)从故事木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 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 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 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

14、者。(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 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 可以知道鱼快乐。3、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 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在庄子与惠子游于谦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 对于事物有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 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

15、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 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惠子真的像惠子相梁里那样无耻吗?庄子和惠子的关系究竟怎样?另一则故事可以帮助 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即“匠石运斤”的故事(出自庄子徐无鬼)。它讲的是庄子路过惠 子墓前,向学生慨然感叹自惠子死后,他就没有可以谈话的知己了。庄子的话很深沉,也很 动人,在整部庄子里都是少见的。可见,在庄子心目中,惠子是难得的知己。那么,“惠 子相梁”的故事完全是虚构吗?也不全是。惠子可能确实比较热衷于功名富贵,但不大可能 做出伤害朋友庄子的事来。第二课时一、拓展阅读(一)阅读下文,请直译:庄子送葬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

16、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斯之。匠石运斤成 风,听而蜥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新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 言之矣!”注释: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国都。“郢人”指楚国都城里的某人。垩:石灰慢:通“堤”, 涂抹。匠石:工匠名。斯:削,清除。运:挥动。斤:斧头听:任凭。宋元 君:宋国国君。质:对手。夫子:指惠子。指名翻译,教师明确:(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回头对随从的人说:“郢人在 他的鼻尖上涂象苍绳翅膀那样大小的白土子,让匠石把白点砍掉。匠石运斧如成风,声声作 响地砍它,砍尽了白

17、土子而没伤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宋元君听到此事,召匠石说:试 试为我砍一次看看。匠石说:我以前砍过,但是,我砍的对象已经死很久了。自从先 生死了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 ” )小结: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 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拓展阅读,欣赏庄子散文特色秋水(节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疾(S1)渚(zh 口)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 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 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天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 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小结:庄子善于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 交融在一起。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四、布置作业:从本文的两则故事中选一则改编成课本剧,可以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补充情节。 注意要对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等有所提示。(此题意在让学生领会庄子寓言机智、幽默,富有想像力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