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3906063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版).pdf(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 4 0 1 6 C u6 4 Z n 6 5 A g 1 0 8第一局部(选择题)一、选 择 题(共7小题,每 题2分,总分值1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化学使生活更惊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的()A.制作计算机芯片的材料硅是一种非金属B.食用苏打饼干可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不良病症C.低碳生活提倡使用不含碳元素的物质D.图书资料失火可用干冰灭火削减损失2.以下试验根本操作正确的选项是(),rnHU铁仃A.向试管内加入铁钉B.俄取一定体积的水带火星的小木条D.Q 1的脸满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举措不利

2、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是()A.制止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B.大量砍伐森林代替燃煤作燃料C.冬季制止人员携带火种进入山林 D.大力推广公共交通使用能源汽车4.“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甲、乙、丙是三个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以下各项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三个过程发生的均是化学变化B.图示的全部物质均为化合物C.三个变化前后原子、分子、离子数目均发生了转变D.三个变化后的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分子5.对以下反响归纳正确的选项是()M n O、通 电 2 H 2 0 2 =2也0+0 弁;2 H 2。-2 H J+0 J;n 2mH二=。A.都是分解反响 B.生成物中氧元素

3、的化合价都一样C.都是试验室制取02的常用方法 D.中的M n C)2 都是反响的催化剂6.对一瓶已变质的NaOH 溶液进展如下试验,其中试验方案能到达试验目的是()选项试验目的试验方案A证明溶液中存在N a 2 c O 3取样,滴加无色酚儆溶液B除去溶液中的N a 2 c。3 证参与确定量的C a C l 2 溶液,然后过滤C明溶液局部变质取样,参与过量呈中性的B a C%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肽溶液用D测溶液的p H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在潮湿的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照7.向确定质量的C u S C)4 溶液中滴加N a O H 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参与试剂总

4、体积的变化趋势如以下图。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b点时所加试剂确定是稀盐酸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B.参与试剂总体积为V 1 时,溶液中不存在N a O HD.a点时溶液中确定不存在C u 2+其次卷(非选择题)二、填空及简答题(共5小题,计1 9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8.1 3 分)陕西名小吃肉丸糊辣汤的制作原料有:牛肉、淀粉、土豆、胡萝卜、豆角及调料等。(1)上 述 原 料 中 富 含 蛋 白 质 的 是。(2)淀粉溶液遇碘水能变蓝色,这是淀粉的(填“物理”“化学”)性 质。(3)在远处就能闻到胡辣汤的香味,说明分子。9.(3 分)电 影 流浪地球开创了中国科幻电

5、影的里程。描写了太阳在因老化形成“氢闪”而将消灭地球的状况下,人类是如何应对一系列生存危机的。(1)画出氯原子的构造示意图 0(2)当地球马上撞向木星时,木星外表的氢气与地球外表的大气混合,救援人员利用点燃混合气体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将地球推离木星,写出此反响的化学方程式。1 0.(4 分)如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确定温度下,进展恒温蒸发操作的试验记录,请答复:再蒸发10g水|析出固体1g 共析出冏体2.5g甲 乙 丙 丁(1)乙 中 的 溶 液 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 液。(2)该固体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 o(3)甲、乙、丙、丁 中 溶 液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的 大 小

6、 关 系 是。H一-10g水 匚 口 再蒸发10g水 1 I(4)给丁中的溶液上升温度时,固体渐渐消逝,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填”增大”或“减小11.(4 分)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小亮同学将一称重后的铜片伸入盛有AgN03溶液的烧杯中,待溶液颜色变蓝后,取出铜片直接称量,觉察其质量增加了ag。请答复:(1)写 出 上 述 反 响 的 化 学 方 程 式。(2)取出铜片后,烧杯内溶液质量削减了(3)小建同学将确定量的铁粉参与取出铜片后的溶液中,充分振荡后过滤,向滤渣中参与稀硫酸,有气泡生成,则可推断,滤 液 中 的 溶 质 是。12.(5 分)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得的烧碱中

7、常含有确定量的N aC l.为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加水溶解方案一:称取m g 烧碱样品滴加a%桶盐酸测定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加水溶解方案二:称取m g 烧碱样品滴加过量b%FeCK溶液测定生成沉淀的质量。请答复:(1)方案一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方案一中,为削减误差,最 好 选 择 以 下 方 法 中 的(填 字 母)来 推 断 反 响 恰 好 完 全 进 展。A.向样品溶液中滴加 23 滴无色酚肽溶液,依据溶液颜色变化推断。B.测定过程中,边滴加稀盐酸边用pH试纸频繁测定混合液的pHC.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3 滴紫色石蕊溶液,依据溶液颜色变化推断。(3)推断方

8、案二中F eC y溶液过量的化学方法是。(4)小李同学可将方案二中的F e d?溶 液 换 成 稀 硝 酸 和 (填化学式)溶液,也能到达试验目的。三、试验及探究题(共2 小题,计 12分。化学方程式2 分,其余每空1 分)13.(5 分)下面甲、乙是试验室制备CO?和某同学设计的验证CO?性质的试验装置图。(1)标有字母a 的 仪 器 名 称 是。(2)甲 中 发 生 反 响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3)乙中进展试验时,先关闭K1和 K,加热c,一段时间后再通入CO,观看到b、d 中纸花均不2 2变色。再翻开K,b 中纸花渐渐变,由此证明白C O 能与水反响。假设翻开K,还可以证明2-

9、2 1CO,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o14.(7分)一种自加热食品包装中加热包的成分有:生石灰、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镁。使用时需向加热包加水,课堂上教师分别取适量加热包中的固体样品进展如图1 试验:(1)试验A 中,将样品参与水里,触摸烧杯外壁发烫,其缘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试验B 中,将确定量稀盐酸参与锥形瓶中,猛烈反响,生成大量气体,学习小组同学对气体成分和锥形瓶内溶液进展探究。1、对气体成分进展探究。【作出假设】假设一:只有H 2,假设二:只有C O?假设三:H 2 和 C O 2。【试验验证】小明同学设计如图2试验,对气体成分进展探究。甲当气体通过甲时,澄清石灰

10、水变浑浊,证明假设 不成立。丁中消灭 的现象时,证明假设三成立。乙的作用是。0、对锥形瓶内的溶液进展探究。试验后,小萍同学取少量锥形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开头一段时间无沉淀生成,其 缘 由 是 锥 形 瓶 内 的 溶 液 中 存 在。【总结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林同学做了如下的反思归纳:a.加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b.向用过的加热包内的固体中,参与过量稀盐酸后过滤,可以回收活性炭c.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用作加热包中的发热材料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选项是(填字母)四、计算与分析题(5 分)15.(5分)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铜锌合金中成分金属的含量,称取10 g 样品放入烧杯

11、中,向其中参 与 10 0 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响后。测得烧杯内全部物质的总质量为10 9.8 g。请完成以下分析及计算:(1)反响中共生成气体 g。(2)计算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参考答案与解析第一局部(选择题)一、选 择 题(共 7 小题,每 题 2 分,总分值1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化学使生活更惊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的()A.制作计算机芯片的材料硅是一种非金属B.食用苏打饼干可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不良病症C.低碳生活提倡使用不含碳元素的物质D.图书资料失火可用干冰灭火削减损失【学问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常用盐的用途;儿种常用的灭火器.【

12、思路分析】A、金属名称一般有“车”字旁,固态非金属名称有“石”字旁。B、依据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进展分析推断。C、依据低碳生活的含义,进展分析推断。D、用来扑灭图书资料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简洁受损。【解题过程】解:A、硅 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应选项说法正确。B、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响,食用苏打饼干可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不良病症,应选项说法正确。C、“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削减,特别是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而不是提倡使用不含碳元素的物质,应选项说法错误。D、用来扑灭图书资料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简洁受损,二氧化碳灭火器后不留有

13、痕迹,不会造成图书资料的损坏,可以用来扑灭图书资料等火灾,应选项说法正确。应选:Co【总结归纳】此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盐的用途、低碳生活的含义、灭火器的原理和灭火器的种类及适用范围等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2.以下试验根本操作正确的选项是()铁仃nruA.向试管内 B.我取一定 C.收集H,D,O1的验满加入铁钉 体积的水【学问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思路分析】A、依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展分析推断。B、依据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进展分析推断。C、依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进展分析推断。D、依据氧气的验

14、满方法进展分析推断。【解题过程】解:A、向试管中装铁钉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镜子把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渐渐将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筒可用于量取确定体积的水,图中所示操正确。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应选:Bo【总结归纳】此题难度不大,生疏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留意事项、常见化学试验根本操作的留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举措不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是()A.制止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B.大量砍伐森林代替燃煤作燃料C.

15、冬季制止人员携带火种进入山林 D.大力推广公共交通使用能源汽车【学问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思路分析】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进展而实行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治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根本国策。【解题过程】解:A、制止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能防止水体的污染,利于环境保护;B、大量砍伐森林代替燃煤作燃料,不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C、冬季制止人员携带火种进入山林,能防止山林失火,利于环境保护;D、大力推广公共交通使用能源汽车,有利于节约能源可以

16、削减环境污染。应选:B【总结归纳】保护环境,就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4“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甲、乙、丙是三个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以下各项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三个过程发生的均是化学变化B.图示的全部物质均为化合物C.三个变化前后原子、分子、离子数目均发生了转变D.三个变化后的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分子【学问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思路分析】A、依据变化的特征分析;B、依据物质的构成分析;C、依据微粒的变化分析。D、依据微粒的构成分析。【解题过程】解:A、在甲的变化中没有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在乙的物质中有单质,不全是化

17、合物,故B 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三个变化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离子的数目均发生了转变,故 C 错误。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三个变化后的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分子是水分子,故D 正确。应选:D。【总结归纳】此题主要考察的化学反响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的学问,解题的关键是依据质量守恒、化学反响的实质并结合图示依据相关的学问进展分析。5对以下反响归纳正确的选项是()MnO2 2H2。2 2H2O+O2T通电 2H2。-2 H 2 T+O 2 TA2KMnO4 K2MnCH+MnOz+O?tA.都是分解反响 B.生成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都一样C.都是试验室制取0,的常用方法 D.中的MnO都是

18、反响的催化剂【学问考点】试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响原理;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思路分析】A.依据反响类型的特点进展分析;B.生成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进展分析;C.依据试验室常用制取氧气的方法进展分析:D.依据二氧化碳在化学方程式中是生成物进展分析。【解题过程】解:A.三个化学方程式都符合“一变多”特点是分解反响,故A 正确;B.在 H O、K MnO4、M nO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0中氧元素的价为-2 价,故B 错误;2 2 2 2通电C.2 H=2 H?t+O2 t 制取氧气要消耗大量电能,不用于试验制取氧气,故c 错误;D.在中二氧化镭是催化剂,

19、中二氧化镉是生成物,故D 错误。应选:A。【总结归纳】此题考察了反响类型、试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响原理、化合价的计算方法、催化剂的特点等学问,难度不大,解答此题要加强对化学根底学问的把握。6对一瓶已变质的N aO H 溶液进展如下试验,其中试验方案能到达试验目的是()选项试验目的试验方案A证明溶液中存在Na,C3取样,滴加无色酚酰溶液B除去溶液中的Na,CC)3参与确定量的CaC%溶液,然后过滤C证明溶液局部变质取样,参与过量呈中性的BaC%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棘溶液D测溶液的pH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在潮湿的p 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照【学问考点】化学试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碱的化学性质.【思路

20、分析】依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结合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展分析推断。【解题过程】解:A、氢氧化钠、碳酸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酥溶液变红色,不能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0 3,应选项试验方案不能到达试验目的。B、Na2cO3能 与CaC%溶液反响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应选项试验方案不能到达试验目的。C、证明溶液局部变质,要排解碳酸钠的干扰;取样,参与过量呈中性的BaCl2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馔溶液反响生成碳酸领沉淀和氯化钠,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酥溶液,假设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应选项试验方案能到达试验目的。D、用p 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

21、 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枯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照来确定p H.不能用水潮湿p 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小,应选项试验方案不能到达试验目的。应选:Co【总结归纳】此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试验方案的设计是考察学生力气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试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依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结合试验目的进展分析推断。向确定质量的C11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参与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以下图。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b点时所加试剂确定是稀盐

22、酸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B.参与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D.a点时溶液中确定不存在Cu2+【学问考点】碱的化学性质.【思路分析】依据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响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铜和水,然后结合图象中的数据进展分析。【解题过程】解: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响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铜和水,A、a点后,沉淀质量渐渐削减,所以b点时所加试剂确定是稀盐酸,故A正确;B、参 与 试 剂 总 体 积 为 时,沉淀质量到达了最大值,所以溶液中不存在N aO H,故B正确;C、c点时,盐酸和氢氧化铜完全反响,所以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故C正

23、确;D、硫酸铜过量的话,a点时溶液中存在Cu2*,a点沉淀到达了最大值,只能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反响,溶液可能存在硫酸铜,故D错误。应选:D。【总结归纳】此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力气的考察,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响的过程并能结合图象分析问题。其 次 卷(非选择题)二、填空及简答题(共5小题,计1 9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8.1 3分)陕西名小吃肉丸糊辣汤的制作原料有:牛肉、淀粉、土豆、胡萝卜、豆角及调料等。(1)上述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o(2)淀粉溶液遇碘水能变蓝色,这是淀粉的(填“物理”“化学”)性质。(3)在远处就能闻到胡辣汤的香味,说明分子。【学问考点】利用

24、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异及应用;食品、药品与安康食品中的有机养分素.【思路分析】(1)依据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推断,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肌肉、奶类及制品、豆类及制品中;依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复原性等分析;依据分子的性质进展分析解答。【解题过程】解:(1)牛肉中富含蛋白质;(2)淀粉溶液遇碘水能变蓝色是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淀粉的化学性质;(3)在远处就能闻到胡辣汤的香味,这

25、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故答案为:(1)牛肉;(2)化学;(3)在不停的运动。【总结归纳】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效劳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学问,关乎我们的生存、安康和社会的进展,是中考热点之一9.(3 分)电 影 流浪地球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描写了太阳在因老化形成“氢闪”而将消灭地球的状况下,人类是如何应对一系列生存危机的。(1)画出氮原子的构造示意图 o(2)当地球马上撞向木星时,木星外表的氢气与地球外表的大气混合,救援人员利用点燃混合气体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将地球推离木星,写出此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o【学问考点】原子构造示意图与离子构造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

26、离方程式;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试验.【思路分析】(1)依据氮原子核内有2 个质子,核外有1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 个电子进展分析;(2)依据反响物、生成物和反响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解题过程】解:(1)氢原子的构造示意图为:”/;点燃(2)氧气和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 H 寸 O 22 H q。G?)?点燃故答案为:7/;2 H2+O2 _ 2 H,O o【总结归纳】此题考察了常见原子构造示意图的画法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把握相应的学问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1 0.(4 分)如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确定温度下,进展恒温蒸发操作的试验记录,请答复:H蒸 发 1 0

27、g 水 匚 再 蒸 发 1 0 g 水 1一I 再 蒸 发 1 0 g 水 一I壹*富*0析 出 固 体 1 g 共 析 出 固 体 2.5g甲 乙 丙 丁(1)乙 中 的 溶 液 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 液。(2)该 固 体 物 质 在 当 时 温 度 下 的 溶 解 度 为。(3)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o(4)给丁中的溶液上升温度时,固体渐渐消逝,说 明 该 物 质 的 溶 解 度 随 温 度 上 升 而(填”增大”或“减小【学问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思路分析】依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和推断方法进展

28、分析;依据题中的数据进展分析;依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溶解度有关。【解题过程】解:(1)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其次次蒸发1 0 g 水,析出1 g 晶体,第三次蒸发1 0 g 水析2.g-l g=1.5g 晶体,所以蒸发前乙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2)由图丙丁可知,蒸 发 1 0 g 水,析 出 1.5g 固体,可知该固体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1 5g。(3)丙烧杯和丁烧杯中都含有不溶解的固体,说明溶液都到达了饱和状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溶解度数=1 0 0+溶 解 度 X 1 0 0%,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29、丙=丁乙甲。(4)给丁中的溶液上升温度时,固体渐渐消逝,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故填:(1)不饱和;(2)1 5g;(3)丙=丁乙甲;(4)增大,【总结归纳】此题是对物质溶解度、溶液的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学问的考察,解决的重点是能理解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以及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并能利用相关学问分析并解决问题。(4 分)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小亮同学将一称重后的铜片伸入盛有A g N O 3 溶液的烧杯中,待溶液颜色变蓝后,取出铜片直接称量,觉察其质量增加了a g。请答复:(1)写 出 上 述 反 响 的 化 学 方 程 式。(2)取出铜片后,烧杯内溶液质量削减了_ _

30、_ _ _ _ _g 0(3)小建同学将确定量的铁粉参与取出铜片后的溶液中,充分振荡后过滤,向滤渣中参与稀硫酸,有气泡生成,则可推断,滤 液 中 的 溶 质 是。【学问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思路分析】依据硝酸银和铜反响生成硝酸铜和银,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展分析。【解题过程】解:(1)硝酸银和铜反响生成硝酸铜和银,化学方程式为:Cu+2AgNC)3=2Ag+Cu(NO 2,(2)取出铜片直接称量,觉察其质量增加了 a g,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取出铜片后,烧杯内溶液质量削减了 ag;(3)将确定量的铁粉参与取出铜片后的溶液中,充分振荡后过滤,向滤渣中参与稀硫酸,有气泡生成,说明铁是过量的,硝酸铜

31、完全反响,硝酸铜和铁反响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滤液中的溶质是硝酸亚铁。故答案为:(1)Cu+2AgNO3=2Ag+Cu(NO,)2;(2)a:(3)硝酸亚铁或Fe(NO f【总结归纳】此题主要考察了金属活动性挨次的应用,难度不大,在寻常的学习中加强训练即可完成。12.(5 分)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得的烧碱中常含有确定量的N aC l.为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加水溶解方案一:称取m g 烧碱样品滴加a%稀盐酸测定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加水溶解方案二:称取m g 烧碱样品滴加过量b%FeCh溶液测定生成沉淀的质量。请答复:(1)方案一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方

32、案一中,为削减误差,最 好 选 择 以 下 方 法 中 的(填 字 母)来 推 断 反 响 恰 好 完 全 进 展。A.向样品溶液中滴加 23 滴无色酚肽溶液,依据溶液颜色变化推断。B.测定过程中,边滴加稀盐酸边用pH试纸频繁测定混合液的pHC.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3 滴紫色石蕊溶液,依据溶液颜色变化推断。(3)推断方案二中F eC 溶液过量的化学方法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4)小李同学可将方案二中的F e d?溶 液 换 成 稀 硝 酸 和 (填化学式

33、)溶液,也能到达试验目的。【学问考点】化学试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盐的化学性质.【思路分析】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钠和水;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响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解题过程】解:(1)方案一中,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钠和水,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o故填:NaOH+HCl=NaCl+H2O1,(2)A.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3 滴无色酚配溶液,当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说明恰好完全反响;B.测定过程中,边滴加稀盐酸边用pH试纸频繁测定混合液的p H,恰好完全反响或盐酸过量时溶液都是无色;C.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

34、3滴紫色石蕊溶液,恰好完全反响时溶液由蓝色变成紫色,颜色变化不明显;由以上分析可知,方案一中,为削减误差,最好选择以下方法中的A来推断反响恰好完全进展。故填:A(3)推断方案二中Fed3溶液过量的化学方法是:取少量反响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故填:取少量反响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4)可将方案二中的FeC溶液换成稀硝酸和AgN()3溶液,也能到达试验目的,这是由于硝酸银能和氯化钠反响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依据沉淀质量可以计算氯化钠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氢氧化钠质量及其质量分数。故填:AgNO3,【总结归纳】此题主要考察物质的

35、性质,解答时要依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展分析、推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三、试 验 及 探 究 题(共2小题,计12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13.(5分)下 面 甲、乙是试验室制备CO?和某同学设计的验证CO2性质的试验装置图。用紫色石热溶液浸泡过的干纸花甲 乙0(1)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是。(2)甲 中 发 生 反 响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3)乙中进展试验时,先关闭K1和K,加热c,一段时间后再通入CO,观看到b、d中纸花均不2 2变色。再翻开K,b中纸花渐渐变,由此证明白C O能与水反响。假设翻开K,还可以证明2-2 ICO?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学问考点】二

36、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思路分析】依据仪器的外形分析其名称;依据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响原理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依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响生成碳酸,酸能使石蕊变色,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外形分析。【解题过程】解:(1)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0 甲中发生反响是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O+CO,t。乙中进展试验时,先 关 闭 和K,加热c,一段时间后再通入CO,观看到b、d中纸花均不2 2变色。再 翻 开K*b中纸花渐渐变红,由此证明白CO?能与水反响。假 设 翻 开K 还可以证明c

37、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行燃不助燃。故填:(1)长颈漏斗:(2)CaCO+2HCl=CaCl+H O+CO t;(3)红:不行燃不助燃。3 2 2 2【总结归纳】此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娴熟把握试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响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14.(7 分)一种自加热食品包装中加热包的成分有:生石灰、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镁。使用时需向加热包加水,课堂上教师分别取适量加热包中的固体样品进展如图1 试验:(1)试验A中,将样品参与水里,触摸烧杯外壁发烫,其缘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试验B 中,将确定量稀盐酸参与锥形瓶中,猛烈反响

38、,生成大量气体,学习小组同学对气体成分和锥形瓶内溶液进展探究。I、对气体成分进展探究。【作出假设】假设一:只有H 2,假设二:只有CO 2 假设三:H 2和 CO2。【试验验证】小明同学设计如图2 试验,对气体成分进展探究。当气体通过甲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假设 不成立。丁中消灭 的现象时,证明假设三成立。乙的作用是。II、对锥形瓶内的溶液进展探究。试验后,小萍同学取少量锥形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开头一段时间无沉淀生成,其 缘 由 是 锥 形 瓶 内 的 溶 液 中 存 在。【总结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林同学做了如下的反思归纳:a.加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b.向用过的加热

39、包内的固体中,参与过量稀盐酸后过滤,可以回收活性炭c.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用作加热包中的发热材料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选项是(填字母)【学问考点】试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思路分析】氧化钙和水反响生成了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氨气具有复原性,能将金属氧化物复原为单质。【解题过程】解:(1)发热主要原理是氧化钙和水反响生成了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当气体通过甲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证明假设一

40、不成立。丁中氧化铜粉末由黑色固体变红,可知气体中含有氢气,证明假设三成立。乙中NaOH 2 溶液的作用是吸取CO。II、试验后,小萍同学取少量锥形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开头一段时间无沉淀生成,其缘由是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存在稀盐酸。【总结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林同学做了如下的反思归纳:a.加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故正确;b.向用过的加热包内的固体中,参与过量稀盐酸后过滤,可以回收活性炭,故正确;c.不是全部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用作加热包中的发热材料,如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作发热材料,故错误;应选:Co故答案为:(1)CaO+H2O=Ca(OH)2;(2)L 一 黑

41、色固体变红;吸取CO I L盐酸或HCI:【总结反思】Co【总结归纳】此题主要考察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依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展分析、推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四、计 算 与分析题(5分)15.(5分)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铜锌合金中成分金属的含量,称取10g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参 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响后。测得烧杯内全部物质的总质量为109.8g。请完成以下分析及计算:(1)反响中共生成气体 g(2)计算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学问考点】依据化学反响方程式的计算.【思路分析】锌和稀硫酸反响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依据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及其供给数据可以进展相关方面的计算。【解题过程】解:(1)反响中共生成气体质量:10g+100g-109.8g=0.2g。故填:0.2。(2)设锌质量为x,Zn+H2SO4=ZnSO4+H2 t,65 2x 0.2g65_ 2X -o.2g,x=6.5g,10g-6.5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l g X100%=35%,答: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o【总结归纳】此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展计算和推断的力气,计算时要留意标准性和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