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3896687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PDF 页数:170 大小:16.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pdf(17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会 认“坝、汉”等 10个生字,会 写“晨、汉、球”等 13个生字。正确读写 坪坝、穿戴、打 扮”等词语。过程与方法: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

2、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1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 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3.教师配乐范读。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

3、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a.着 重 分 析 指 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晨”是上下结构,注 意 辰 知睹“日”,相互要结合紧凑。“绒 是左右结构,由 丝”和 戎 组 成 右 边 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2“读”是左右结构,右 边 是 卖,不 是 实。“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b.学生写字。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4、。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第一自然段。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d.配乐朗读这一段。2.第二、三自然段。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

5、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葡的;读抻寸整齐响亮,声音抑顿挫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里钱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句话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钩子。4.第四

6、自然段。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向蟠c.齐读这一自然段。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五、综合性学习。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板书设大青树下的小学4穿戴不同语言不同共同学习共同游戏热爱团结教学反思2 花的学校教

7、学要求:知识与技能:会写本课生字,正 确 认 读 罚 等5 个生字。掌 握“假”这个多音字。会 写“落、荒、笛”等 13个生字。认 读“湿润、荒野、簌 簌”等词语。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5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拉宾德拉纳特藻戈尔(1861年一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 吉檀迦利 飞鸟集 眼中沙 四个人 家庭与世界 园丁集 新月集 最后的诗篇 戈拉 文明的危机等

8、。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荒笛罚假裳2.交流、识记生字。A.加偏旁记忆的字:荒 一 谎B.换偏旁记忆的字:笛一油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湿润:潮湿润泽。荒野:荒凉的原野。狂欢:纵情的欢乐。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指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3.说说每段的内容。第一段(第 1 自然段第 2 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第二段(第 3 自然段第 5 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6第三段(第 6 自

9、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第四段(第 7 自然段第 9 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1.听教师朗读。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第二课时一、复习。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段讲的是什么?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1.学习第一段。A.教师指名读。B.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湿润

10、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从“走过 吹 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7理解体会:为 什 么 是“一群一群的花”,而 不 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 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2.学习第二段。A.学生齐声朗读。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为 什 么

11、我 觉 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你 是 怎 么 理 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3.指导学习第三段。A.教师范读。B.合作探究。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你 是 怎 么 理 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你 是 怎 么 理 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 的 衣 裳”的?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C.教师指导朗读。D.学生自由朗读。4.学习第四段。A.学生齐声朗读。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8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

12、什么?C.学生自由感悟、想象。5.小 结。三、拓展延伸。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板书设计:花的学校花孩子: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真可爱教学反思93*不懂就要问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会 认“诵、例”等 11个字,掌 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 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

13、学好问的精神。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时间:2 课时10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J 塞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翻制中山先生。2.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撷:不懂就要问。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 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槐?)二、找“生字伙伴:翔序大卷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为耻 生字伙伴2.合作交流:师:这些生字你认识施、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生读生字,相互指正。3.以小组形式向

14、全班展示学习情况选“识字大笑4.出示生字词卡片,分组识字赛三、整体感知。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解 私塾、戒尺、霎时、鸦雀无声的间 还有什么不懂的?2.指名分读课文正音。(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 读)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座互相交流后,承管(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胴先生提问题的故事。)11四、学习生字。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五、课堂作业。1.抄写写字表一遍

15、。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一段话。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认读生字卡。2.听写本课生字。二、四人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1.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思 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重点交流:a.从“照例、W J ,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

16、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 著 的 态 度)12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 决“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的意思。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提出来讨论交流。5.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1.(出 示PPT)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

17、读尽人间书。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五、布置作业。1.迁移练习。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2.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板书设计:13不懂就要问教学反思:口 语 交 际 1 我的暑假生活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锻炼语感。2.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认真听别人说话,不要打岔。3.学会对别人说的话进行评价。14教学重难点:

18、1.表达时要口齿清楚,声情并茂,并配合图片动作等。2.注意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前因后果表达清楚。课前准备:生活照片。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老师课余生活的照片)漫长的暑假生活很快过去了,老师在暑假里经历了一件新鲜事,请大家说一说老师在做什么啊?二、问同学们看相片的感受。问:想不想知道老师在暑假做了什么啊?三、结合照片,老师讲述自己暑假经历过的新鲜事。四、让学生复述老师的经历。1.注意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2.师生共同点评。(讲故事一要选别人感兴趣的事,二要恰当地选用图片和实物)五、分小组讲自己经历的新鲜事。1.交流自己经历了什么新鲜事。

19、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153.其他同学交流有什么感受。4.讲讲今后的打算。六、每组选派一名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经历的新鲜事。1.生讲,师略记条理。2.予以讲评、梳理。七、评比。大家评比谁讲得最好,评出讲故事小能手。八、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猜猜他是谁作文教案教学【教学设想】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教法与学法举例、点拨、探究、交流。教学准备生观察同学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并选择一个作为重点观察对象。【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教师说出一个人的特点,让学生猜猜是班上哪位同学。二、有指导的示范2 .范例感知,教师出示例文,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例文:他长得高高大大,虎头虎脑的。圆圆的

20、脸、尖下巴,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着温和善良。他总是笑眯眯的,就是不笑的时候脸上也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模样。大多数时间他坐后排,有时也坐坐前排。他特爱踢足球,课间和放学后的操场上常见到他奔跑跳跃的身影。他长得那样高,一定与他喜欢运动有关,我好羡慕他的个头。同学们,你们猜到了吗?他是谁?3 .分析内容,教师针对范例进行要点分析。4 .了解方法,教师结合范例小姐描写任务的方法。按一定顺序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不必面面俱到。通过具体的事例来突出人物的特点。165.有组织地练习。组织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让学生自主练说。在说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写一个片段。5、有诚意地交流。三、教师总评本次习作的情

21、况。四、品读欣赏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举办活动;猜猜他是谁?看看你根据谁的作文猜出了他的写作对象?是依据哪一点出来的?五、作文医院哪些同学的写作对象没有被猜出来,就把那篇作文展示出来共同修改。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语文园地一教学要求:1.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积 累 所见一诗。2.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表达句子意思。3.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教学重难点: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

22、的地方。最后开始实施方案。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17教学过程:2 课时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让同学把课本看到第一课,找到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句子。2.点名让学生大声朗读出来。3.男生、女生分别读一些有新鲜感的句子。并表达自己的看法。4.师总结:有新鲜感的句子一般都运用了某些写作手法。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还可以尝试仿写。二、词句段运用1.把 课 本 上 13面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两行词语找男生读一次。2.学生都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3.分组说说自己的发现。4.师点拨。5.课下让学生积累词语。6.老师点名让学生读课本演示出来的三个句子。体会句子意思。7.老师引导学生思考。8.同学间互相交流。第二课时

23、一、组织兴趣小组。1.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建立兴趣小组。2.小组内为取小组名字献计。3.最后把小组名字定下来。184.学生间相互交流活动内容。老师在一旁点拨,然后学生再思考。活动内容要围绕小组名字来。5.老师总结,学生课后思考。二、日积月累1.师范读古诗。2.师引导。3.生模仿读。4.同学间比赛读5.师生合作、表演。然后竞赛背诵。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

24、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课前准备:19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教学时间:3 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 5 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

25、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这位诗人就是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

26、处。20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 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

27、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3.小组交流诗意。4.检查自学效果:谁愿意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呢?如:我想请XX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后这位同学有权请后面的同学回答他提出的问题。5.预设问题:(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寒山、石径。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第一句是什么意思?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白云、人家。“生”是什么意思?第二句是什么意思?21(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 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霜叶”是什么意思?红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翅,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1.你认为古诗中哪

28、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生提问)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先独立研究再组谙3.集体交流:(1)知J“点明了季节,这个 寒 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窿T 的 斜 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绩向项(2)白 W畋说明山高,宥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 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浩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不

29、已,熊不停下来细细观赏。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情一“爱(4)(课件: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夕 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什么还?(二月花)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 字。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 22是啊,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诗人更重要的是在赞美什么呢?(请 注 意 霜叶 的 霜。舔打过的枫叶一般都是怎样的?你认为诗人在赞美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枫叶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五、指导诵读诗句

30、。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六、课外作业。改 写 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第二课时一、介绍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3.自由读

31、,圈出不理解的词语。23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5.师生交流。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3.师生交流。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五、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六、指导书写。1.师写生看。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第三课时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24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

32、,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课件显示课题一一夜书所见)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放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字词)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 一灯明。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

33、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句诗的意思。(放映第五张幻灯片,画面中出现两个问题。)问题一: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问题二: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3.(放映第六章幻灯片,画面出现参考答案:)老师重点点拨理解:25答案一:诗中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灯明。答案二: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4.有感情朗读。五、拓展阅读。1.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放 映 第 七 张 幻 灯 片)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教学反思:5.铺

34、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认 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 写“铺、泥、晶”等13个字。过 程 与 方 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教学重难点:26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3.作 者 简 介:张秋生,诗人、儿童

35、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 任 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 20世 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 小巴掌童话。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 称 为 法国梧桐”,简 称 法 网 或 法梧”。叶 子 有5个叶尖,少 有3个 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

36、王”之称。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27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爆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四、交流课文内容。1 .小 组 交 流 一 全班交流。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五、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较3.书写点拨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 .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二、自读课文,

37、感知内容。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2.小组内合作交流。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眼地毯,从脚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瞪然“28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斫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三、

38、交流感悟,丰富想象。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2.小组内讨论交流。3.指名说一说。四、总结感受。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 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五、拓展练习。1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我还知道:像。2.照样子写词语。(湿漉漉)的 水 泥 道(亮晶晶)的水洼29(绿油油)的麦苗

39、(青灵灵)的树叶板书设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发现)(用 比 喻 手法描写)(赞赏)水 泥 道 上 布 满 落 叶 水 泥 道 一一地毯落叶小巴掌小雨靴一一小鸟水泥道真美教学反思6.秋天的雨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认 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 写“盒、丰”等13个字。能读写个词语。过 程 与 方 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清凉、留意、扇 子”等16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30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难点: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

40、.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点。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3.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31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5.想象导学: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b.有位作家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

41、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多读几遍。4.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读给同桌听听。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1.品读第一自然段。营 造 气 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在 品 读 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囹也“、留意,其 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想 象 画 面:秋天的

42、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2.品读第二自然段。(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品析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32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吗?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点评。五、识字写字。1.学习生

43、字,交流学法。注:注 意 区 别“飘、漂、票”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3.练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1.品悟、想 象 第 3 自然段内容。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 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b.学生交流后,再 围 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c.出 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

44、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33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 3 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2.品悟、想 象 第 4 自然段。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 4自然段?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松柏,杨柳

45、树叶,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三、总结拓展。1.出 示 课文第 14 自然段的开头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秋天的雨,是一把。秋天的雨,有一盒 o秋天的雨,藏着 o秋天的雨,吹起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作铺垫。34板书设计: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带来冬天的消息丰收 欢乐教学反思:7.听听,秋

46、的声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教学难点: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一、导入新课1、春天有五彩斑斓的鲜花,夏天到处是异常茂盛的绿树,冬天遍地纷纷扬扬的雪花,那么秋天呢?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预设:1:秋天硕果累累;2:秋天瓜果飘香;3:秋天天高云淡;4:秋天庄稼大丰收,农民伯伯可高兴了。)(天气凉了,树叶变黄了,从树上纷纷落下来,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苹果红了,石榴裂开了嘴,大雁南飞,小动物忙着准备过冬的粮食

47、)352、同学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世界,去听听秋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12课 听听,秋的声音,这是一首现代诗,谁来读课题?生:听听,秋的声音。师:后 面 的“听”要轻声;注意题目中的逗号,这个逗号提示我们要仔细去听;听听,秋的什么?生:秋的声音师:听听,谁的声音?生:秋的声音(引导学生读好重音)三、初读,听秋声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秋的声音吧!打开语文书第 4 6 页,1.初读。要求: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在每一小节前标上序号。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这首诗很美吧,诗人运用的词语也很美。让我们读一

48、读吧。(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带读。)手臂刷刷蟋蟀振动歌韵叮咛掠过歌吟辽阔大厅绽开匆匆3、通过初读课文,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生说,师随机板书。)板书:黄叶刷刷蟋蟀口瞿口瞿大雁叮咛秋风歌吟(学生都会说到这四种可以用耳朵听到的声音,而不可闻但可感觉的声音在第 5 段)36师:秋的声音只有这些吗?还藏在哪儿了?(财 5节)板书:在叶子、小花、汗水、谷 粒 师:前四种声音是我们可以用耳朵具体听见,后面的声音是我们听不到,但可以感冽的,到处都有秋的声音,这是秋天给我们带来的一种爆感觉四、品读,说秋景。那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声音呢勺 什 么?(预 设1、我 喜 欢 螭 的声音,因为蟋蟀的叫声想唱歌一

49、样好听。2、我喜欢刷刷的落叶声,这告诉我们秋天来了。)说 得 好!请同学们再来轻声读媒1至4节,边读边想象画,就 说”你仿佛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景象?”6.读的很认真,谁先来读第一节?(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和 涮 ,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和大树在道别时,他们说了些什么话?(黄 叶 说:大 树妈妈,我真舍不得你。”)(大树说:黄叶你不要走,你走了我会想你的。)(黄叶说:大树,你不要伤心了,我落到地上,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肥料到时你会长得更茁壮,我也会更茂盛。)瞧!大树听了黄叶的话乐了,大家也乐了。所以咱们读这一小节时,一面要读出他们道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还要读出对黄叶的赞情。学生

50、齐读第一节诗2、在黄叶和大树告别的同时,看蟋蟀它在干什么?谁来读第革。学生: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口 瞿 口 瞿: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你仿佛听到了蟋蟀在说什么?37学生:我仿佛听见蟋蟀说:再见了,阳台,我明年春天还回来唱歌给你听。制的”在这里指什么?(学 生1:歌声、歌曲。)老师知道大家个个都能歌善舞,其实蟋蟀也是动物界一位非常出名的歌唱家,它的叫声非常动听,好像在唱歌。“歌韵”在这里指的就是蟋蟀的歌声。看,秋天多美好,黄叶不想走,蟋蟀也不想走,我们一起来当当可爱的小蟋蟀吧!(男女生赛读)要读出它对秋天的留恋,喜爱之情。7.这时大雁来了,它又在和谁告别呢?谁来读一读。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