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挖空详解(《项脊轩志》+《报任安书》).doc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93836208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挖空详解(《项脊轩志》+《报任安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挖空详解(《项脊轩志》+《报任安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挖空详解(《项脊轩志》+《报任安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挖空详解(《项脊轩志》+《报任安书》).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文言文挖空详解一、项脊轩志项脊轩(作者归有光的书斋名。轩,小的房室),旧(旧日的,过去的)南阁子也。室仅(只有)方丈(一丈见方),可容(容纳)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尘土)渗漉(渗漏),雨泽(雨水)下(向下)注(流入);每(每次)移案(桌案),顾(向四周看)视,无可置(放置)者。又北向(朝向北面),不能得日(日光),日过午已昏(昏暗)。余稍为(进行)修葺(修理,修补),使不上漏。前(此指小屋的北面)辟(开辟)四窗,垣墙(用作动词,砌上围墙)周(环绕)庭(院子),以(来)当(对着)南日(南面的日光),日影(日光)反照,室始(才)洞然(明亮的样子)。又杂植(随意种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

2、(栏杆,楯,栏杆的横木),亦遂增胜(增加光彩。胜,美)。借书满(放满)架,偃仰(俯仰,此指安居、休息)啸歌(长啸歌吟),冥然(沉静不语的样子)兀坐(独自端坐),万籁(指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有声;而(表转折,可是)庭阶寂寂(安静的样子),小鸟时(常常,不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离开)。三五(指农历十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吹动)影动,珊珊(树影摇动的样子)可爱(令人喜爱)。【译文】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泥土从上边漏下来,雨水往下流淌;每次移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面朝北方,不能归到阳光,

3、白天过了中午已经昏暗。我稍稍进行了修理,使它上面不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个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对着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美景。家中的书摆满书架,我生活在这里,有时长啸歌吟,有时独自端坐,自然界的万物皆有声音;庭院、台阶却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树影摇动,令人喜爱。然(可是)余居于此,多(形作动,有很多)可(值得)喜,亦多可悲。先(在前)是(这,此)庭(院子)中通(里面相通)南北为(成为)一(一体,整体)

4、。迨(等到)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爨,灶,读cun)内外多置(设置)小门,墙往往(到处)而是(如此,这样)。东犬西(向西)吠,客逾庖(厨房)而宴(赴宴,吃饭),鸡栖(栖息)于厅(厅堂)。庭中始(起初,开始)为(竖起)篱,已(不久,后来)为(砌起)墙,凡(总共)再(两次)变矣。家有老妪(老年妇女的通称,读y),尝居于此。妪,先(表示已经死去)大母(祖母)婢也,乳(喂奶,哺育)二世(两代人),先妣(称已经去世的母亲)抚(爱护,此指对待)之甚厚。室西连于(连词,与)中闺(内室),先妣尝一至(来过一次)。妪每(常常)谓余曰:“某所,而(你的)母立于兹(这里)。”妪

5、又曰:“汝姊(姐姐)在吾怀,呱呱(哭泣声,读g g)而(连词,表修饰)泣;娘以(用)指叩(敲击)门扉(门板)曰:儿寒乎?欲食(吃东西)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15岁前指儿童时代),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看望)余曰:“吾儿,久不见若(你的)影,何(为什么,怎么)竟日(整日)默默在此,大类(很像)女郎也?”比(等到)去(离开),以手阖(关闭)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没有效果,指科举上无所成就),儿(这个孩子)之成,则(副词,表猜测,大概)可待乎!”顷之(不久,过了一会儿),持(手持)一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

6、笏,供指画和记事)至,曰:“此吾祖(祖父)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将来)汝当用之!”瞻顾(瞻视回顾)遗迹(先人留下的旧物),如在昨日,令人长号(大声号哭)不自禁。【译文】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吠叫,客人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起初竖起篱笆隔开,后来又砌起墙壁,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待她很好。房子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

7、你母亲就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这个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这个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遗物,就像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轩东,故(以前,过去)尝为(是)

8、厨,人往(到去),从轩前过(经过)。余扃牖(关闭窗户,读jing yu)而居,久之(很久,很长时间;之,音节助词,无义),能以(凭借,靠)足音辨(辨别)人。轩凡(总共)四遭火(遭遇火灾),得(能够)不焚(被烧毁),殆(大概)有神护(佑护)者。【译文】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余既(已经)为(写作)此志(古代一种文体,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后(在后)五年,吾妻来归(指嫁到人家来,归,女子出嫁),时(经常,不时)至轩中,从(向)余问古事,或

9、(有时)凭(伏,依着)几(几案,桌子)学书(写字)。吾妻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省亲),述(转述)诸小妹语(话)曰:”闻姊家有阁子,且(助词,那么)何谓(什么叫)阁子也?”其(那)后六年,吾妻死,室坏(破败)不修。其后二年,余久(长期)卧病(因病卧床)无聊(清闲而烦闷),乃(于是)使人复(又,再)葺(修理)南阁子,其(它)制(形制,规制)稍异(不同)于(与)前。然(然而)自后余(我)多在外,不常居。【译文】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

10、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庭(院子)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亲手栽种)也,今已亭亭(高高挺立)如盖(伞盖)矣。【译文】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二、报任安书(节选)古者(从前,古时)富贵(富,钱财多;贵,地位高)而(表转折,可是)名(名声)摩灭(湮灭,消亡),不可胜(完,尽)记,唯倜傥(读t tng,卓异、特别,洒脱不受约束的样子)非常(不寻常)之人称(被传扬,被称颂

11、)焉(句末语气词)。盖(发语词)文王拘(被拘禁)而演(推演)周易;仲尼厄(受困,处在困境)而作(编写)春秋;屈原放逐(被流放),乃(于是,就)赋(创作)离骚;左丘失明(失去视力),厥(就,于是)有国语;孙子膑脚(古代酷刑,指削去膝盖骨),兵法修列(撰写出来);不韦迁(被贬谪)蜀,世传(流传)吕览;韩非囚(被囚禁)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大概,大致)圣贤(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发愤(发泄愤怒)之所为作(同义连用,创作)也。此人皆意(内心)有所郁结(积聚不得发泄),不得通(实现,实施)其道(主张,学说),故(因此)述(记述)往事、思(思考)来者(未来,后世)。乃如(就如,就像)左丘无目

12、(丧失视力),孙子断足(被砍断脚),终不可用,退(隐退)而论(编撰,创作)书策(书籍,著作),以舒(舒解)其愤,思(想,希望)垂(流传)空文(著述,指与具体的功业相对的著述)以自见(“见”,通“现”,表现自己)。【译文】古时富有显贵可是名字堙灭的人,多得计数不尽,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被世人称颂。西伯姬昌被拘禁于是推演出周易;孔子受困窘于是编撰了春秋;屈原被放逐,于是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于是撰写国语;孙膑被挖掉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有超凡才智的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这些人内心有积蓄不能发泄情感,不

13、能实现其主张,因此记述过去的事迹,想让后世的人理解他们。就像左丘明失去视力,孙膑被砍断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舒解他们的怨愤,希望流传自己的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仆(我,自谦)窃(私下)不逊(谦词,自不量力),近(近来)自托(借用,凭借)于无能之辞,网罗(搜求)天下放失(散失,“失”,通“佚”)旧闻(指以往的典籍和传闻),略(大略)考(考查,考订)其行事(事实),综(聚总,汇集)其终始(从开头到结局;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稽(核查,探求)其成败兴坏(盛衰,成败)之纪(规律,总则),上计(算起,意为开始写起)轩辕,下至于兹(此,指当代武帝),为(写作)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

14、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总共)百三十篇。亦欲(想)以(用来)究(探究)天人之际(天,天道。人,人事。际,际遇。指天道和人事之间的相互关系),通(了解,通晓)古今之变(变化),成(形成)一家之言(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著。或者是指个人的见解)。草创(起稿,打草稿)未就(完成),会(恰巧,正好)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因此)就(遭受)极刑(最重的刑罚,此指宫刑)而无色(怒色)。仆(我,谦称)诚(果真,如果)以著(撰写)此书,藏(收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指交通便利的城市)大都(大城市),则(那么)仆偿(偿还,抵偿)前辱(受辱)之责(通“债”),虽(即使)万被(遭受)戮(杀戮),岂(难

15、道)有悔哉!然(然而)此可为(介词,向,对)智者(有智慧谋略的人)道(说,谈论),难为(向)俗人(平庸的人)言(谈论)也!【译文】我私下里自不量力,近来借用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事实,综述其事件的过程,推究他们成败盛衰的规律,上从黄帝记起,下到当今武帝,写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纪,八篇书,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用来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了解古往今来的变化,形成个人的见解。刚开始起稿还没有完成,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遭受宫刑也没有怒色。我果真能撰写成这部书,并把它藏进名山,传给读懂它的人,再流传到大都市,那么,我抵偿了以前受辱的债,即使遭受一万次的杀戮,难道有什么后悔吗!可是,这些只能向有智慧的人诉说,却很难向平庸之人谈论啊!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