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啮合原理》教学大纲.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380817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PDF 页数:169 大小:24.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齿轮啮合原理》教学大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9页
《齿轮啮合原理》教学大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齿轮啮合原理》教学大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齿轮啮合原理》教学大纲.pdf(16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的 要 理 工 人 考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3月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目 录 平面连杆机构分析与综合教学大纲.1 机械设计学教学大纲.6 空间连杆机构及机器人教学大纲.11 齿轮啮合原理教学大纲.15 机构动力学教学大纲.18 优化设计技术教学大纲.24 高等机械设计教学大纲.28 实体造型及运动仿真教学大纲.32 CAD/CAM集成技术教学大纲.37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42 机械CAD教学大纲.45 先进制造系统教学大纲.50 现代控制工程教学大纲.53 机械动力学教学大纲.58 机械系统设计分析教学大纲.62 精密加工教学大纲.65 机械

2、加工工艺过程优化教学大纲.68 计算机辅助制造教学大纲.70 计算机数控教学大纲.74 数字信号分析教学大纲.77 车辆动力学控制与仿真教学大纲.8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学大纲.86 现代物流系统工程与技术教学大纲.93 现代优化计算方法教学大纲.97 现代加工方法教学大纲.101 机器人工程教学大纲.103 机械电子学教学大纲.108 应用软件设计教学大纲.113 计算机测控技术教学大纲.118 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教学大纲.121 微机接口技术教学大纲.124 计算机控制与仿真教学大纲.128 图像检测与处理教学大纲.131 信号处理与系统分析教学大纲.135 仪器电子学教学大纲.138 专

3、业英语教学大纲.141 智能仪器教学大纲.144 高等物理光学教学大纲.149 光波导技术教学大纲.153 光谱分析检测技术教学大纲.156 激光大气检测技术教学大纲.159 激光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162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连杆机构分析与综合教学大纲Teaching Outline of Plane Linkage Mechanism Analysis and Synthesis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课程代码:0301012.课程类型:学位课3.开课时间:春4.学时/学分:32/25.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构创新设计和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

4、方法,具备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动态。6.面向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7.考核方式:考试8.预修课程:理论力学、机械原理、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9.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课堂讲课学时实践课时课堂讨论学时课外自学学时1第 一 章 绪 论22第二章运动规律设计与创造性53第 三 章 机构的型式综合74第四章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解析法65第五章平面机构综合的解析法86第六章机构学的新发展4合计3210.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1)曹惟庆等.连杆机构的分析与综合.科学出版社,2002(2)曹惟庆等.机构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参考资料:(1)Hong-Sen

5、Yan.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Springer-Verlag Singapore Pte.Ltd.1998(2)张春林.高等机构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3)黄纯颖等.机械创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杨基厚.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2-1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平面连杆机构分析与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机构创新与运动规律设计:机构的型式综合;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解析法;刚体导引、函数发生、轨迹生成机构综合的解析法;机构学研究的新发展等。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

6、学生掌握机械创新设计和平面连杆机构分析与综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机构分析计算和设计的能力,和基于机构设计的机械创新设计的能力,建立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设计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第 一 章 绪 论1.本章主要内容机构分析与综合的发展历史及其趋势;机构分析与综合的主要任务、研究内容及其重要意义;机构设计与机械创新;本课程的学习方法。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机构分析与综合的研究内容及其重要意义;机构设计与机械创新的关系。3.预备知识要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4.主要参考资料(1)中山秀太郎(日).世界机械发展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陆敬严,华觉明主编.

7、中国科学技术史3 机械卷.科学出版社,2000(3)Hong-Sen Yan.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Springer-Verlag Singapore Pte.Ltd,1998(4)Marco Ceccarelli.Evolution of TMM(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to MMS(Machine andMechanism Science):An Illustration Survey.Proceedings of the 11th World Congress in Mechanism an

8、dMachine Science April 2004 Tianjin,China(5)杨廷力.机械系统基本理论.机械工业出版,1996第二章运动规律设计与创造性1.本章主要内容功能原理设计、运动规律设计与机构综合之间的关系;按工艺要求或使用要求制定运动规律的原则和步骤;运动规律设计的创造性;机构创新设计。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按要求制定运动规律的原则和步骤;运动规律设计的创造性。2-2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3.预备知识要求学习本章内容前,学生应掌握理论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的基本知识,能对机械的功能进行分析。4.主要参考资料(1)Hong-SenYan.Cr

9、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Springer-Verlag Singapore Pte.Ltd,1998(2)Ray C.Johnson.Mechanical Design Synthesis.Robert E.Krieger Publishing Co.,Inc.1978(3)曹惟庆等.机构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黄纯颖等.机械创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 三 章 机构的型式综合1.本章主要内容机构型式综合的原则和任务;按各类机构的运动特性作机构的型式综合;按动作功能分解与组合原理进行机构的型式综合;按机构组成原理进行机构的型式

10、综合;机构型式综合实例。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按机构组成原理进行机构的型式综合;平面机构的拓扑图,拓扑图的矩阵表示,运动链的同构判定;平面闭链机构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析;单自山度平面低副机构的型综合。3.预备知识要求学习本章内容前,学生应熟悉机械原理中构件、运动副、运动链、机构等概念,以及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机构自由度计算,数学中矩阵的运算等知识。4.主要参考资料(1)Hong-SenYan.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Springer-Verlag Singapore Pte.Ltd.1998(2)曹惟庆.机构组成原理.高等教育出

11、版社,1984第四章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解析法1.本章主要内容复数向量的基本概念;基于复数向量法的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直角坐标向量的基本概念;基于直角坐标向量法的平面机构运动分析;机构的型转化理论;机构运动分析的数值法。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机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2-3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机构位移分析多值解的处理;机构运动数值分析时初值的确定。3.预备知识要求学习本章内容前,学生应熟悉数学中复数向量和直角坐标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以及数值分析中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4.主要参考资料(1)曹惟庆等.连杆机构的分析与综合.科学出版社,2002(2)C.H.Suh,C.W

12、.RadelifTe.Kinematics and Mechanism Design,John Willey&Sons,1978第五章平面机构综合的解析法1.本章主要内容刚体位移矩阵;刚体导引机构综合;连杆三位置综合问题、连杆四个、五个位置综合问题;函数生成机构综合;轨迹生成机构综合;复杂机构综合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导引滑块轨迹园;原点曲线与圆心曲线;相对位移矩阵;刚体导引机构与轨迹生成机构的关系;设计点数目与可选参数数目的关系。3.预备知识要求学习本章内容前,学生应熟悉数学中矩阵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理论力学中平面刚体一般运动的分析方法,机械原理中机架转换、转动极、瞬心等概

13、念。4.主要参考资料(1)C.H.Suh,C.W.Radeliffe.Kinematics and Mechanism Design,John Willey&Sons,1978(2)张春林.高等机构学.北 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第六章机构学的新发展1.本章主要内容机构数学;可控机构;柔顺机构;变胞机构;仿生机构。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传统机构的局限性,新型机构的应用领域和研究方法。3.预备知识要求学习本章内容前,学生应掌握和了解数值分析、弹性力学、有限元方法、数控技术等学科的知识。2-4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4.主要参考资料(1)邹慧君等.现代机构学的特征及其主要

14、研究内容的探讨.机械设计与研究.VoL22专刊,2006(2)Marco Ceccarelli.Mechanism Design:what is new in what is old and what is old in what is new.TheFif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Mechanisms and Machine Science.Yinchuan China,20062-5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学教学大纲Teaching Outline of Mechanical Design Methodology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课程代码:0 3 0 1

15、0 22.课程类型:非学位课3.开课时间:春4.学时/学分:3 2/25.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学的基本概念、机械产品的功能原理设计和系统设计等知识,具备用该课程知识进行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的初步能力。6.面向学科:机械工程7.考核方式:考查8.预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9.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课堂讲课学时实践课时课堂讨论学时课外自学学时1第一章绪论22第二章机器的组成与分类23第三章机械产品的功能原理设计4224第四章执行系统设计25第五章传动系统设计4226第六章操纵系统设计47第 七 章 人机工程学与产品设计42合计2 24610.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

16、(1)黄靖远.机械设计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 0 0 5(2)朱龙根.机械系统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 0 0 1参考资料:(1)黄纯颖等.机械创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0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共分为7章,包括机械设计学的基本概念、机器的组成与分类、机械产品的功能原理设计、执行系统设计、传动系统设计、操纵系统设计、人机工程学与产品设计等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机械设计学的基本概念、机械产品的功能原理设计和系统设计等知识,具备用该课程知识进行机电产品2-6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创新设计的初步能力。第一章概述1.本章主要内容设计的概念、机械设计学的发展历程

17、、机械设计学的内容、机械设计学的与机械设计。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掌握的主要知识机械设计学的内容、机械设计学的与机械设计的关系。3.预备知识要求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具备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4.主要参考资料(1)李健等.基于功能的产品设计过程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2(2)邹慧君等.计算机辅助机械产品概念设计中几个关键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3)曹东兴等.基于功能方法树的机械产品概念设计.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4)R.Isennan.Mechatronic systemsInnovative products with embedded control.Contr

18、ol EngineeringPractice,2008,16(1)(5)E.Pieter,etc.On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John Gero*s FBS-model and the prescriptive aims of designmethodology.Design Studies,2007,28(2)第 二 章 机器的组成1.本章主要内容机器的定义、机器的组成、机器的分类。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掌握的主要知识机器的定义、不同角度对机器组成的理解、机器的分类。3.预备知识要求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具备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的有关知识。4.主要参考资料(1)丁

19、晖等.基于组件的机械产品CAD系统建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5(2)韩泽光等.机械产品装配结构方案设计的概念方法.中国机械工程,2004(3)高淑英等.面向广义模块化设计的机械产品模块数据建模及其应用研究.机床与液压,2006(4)Kyoung-Yun Kim.Etc.Ontology-based assembly design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for collaborative productdevelopment.Computer-Aided Design,2006,38(12)(5)Chih-Hsing Chu,etc.Similarity asses

20、sment of 3D 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design reuse.Robotics and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2006,22(4)第三章机械产品的功能原理设计1.本章主要内容功能原理设计的特点和工作内容、功能与功能结构、功能原理思想的发展、功能原理设计的基本类型、功能原理设计的求解思路。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掌握的主要知识2-7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功能的含义、功能结构、功能原理设计的基本类型及求解思路。3.预备知识要求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具备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的有关知识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4.主要参考资料(1)

21、邹光明等.机械产品功能建模及其求解策略的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刘康等.本体论在机械产品功能建模中的应用.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7(3)王太勇等.机械产品概念设计中的功能分析方法.天津大学学报,2006(4)Yuh-Jen Chen,etc.On technology for functional requirement-based reference design retrieval inengineering knowledge management.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8,44(4)(5)Yih-fong Tzeng.De

22、velopment of a flexible high-speed EDM technology with geometrical transformoptimization.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8,203(1-3)(6)Hongbo Lan,etc.An open design methodology for automotive electrical/electronic system based onquantum platfonn.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2008,39(

23、6)第四章执行系统设计1.本章主要内容执行系统的功能与组成、执行系统的分类、执行机构选型、执行系统的设计。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掌握的主要知识执行系统的功能、执行机构选型、执行系统的设计。3.预备知识要求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具备机构学和机械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4.主要参考资料(1)方毅等.机械执行系统方案设计软件的开发研制.机械传动,2002年 03期(2)路 龙 龙 等.基 于 UG特征的系列零件库的建模实现.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年 7 期(3)贾 颖 莲 等.基 于 SolidWorks的零件系列化设计.机床与液压,2005年 8 期(4)Beshahwired Ayalew,etc.M

24、odeling supply and return line dynamics fbr an electrohydraulic actuationsystem.ISA Transactions,2005,44(3)(5)Ranjan Mukheijee,etc.An actuation system fbr the control of multiple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ors.Sensors and Actuators A:Physical,1996,55(2-3)第五章传动系统设计1.本章主要内容传动系统的功能及要求、传动系统的类型及其选择、传动系统的组成

25、、传动系统的设计、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掌握的主要知识传动系统的类型及其选择、传动系统的组成、传动系统的设计。3.预备知识要求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具备机械传动与机械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4.主要参考资料2-8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1)李福龙等.军用工程机械传动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工程机械,2008(2)秦汝明.模块化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机床与液压,2007(3)马祥英等.数控铳床主传动系统的分析计算与设计.装备制造技术,2007(4)曹东兴等.基于矩阵属性变换的机械传动系统多方案产生.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5)Huai-Ching Chien,etc.An automatic t

26、ransmission for bicycles:a simul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Industrial Ergonomics,2004,33(2)(6)M.Ebrahimi,etc.Analysis,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stiffness in machine tool drives.Computers&Industrial Engineering,2000,38(1)第六章操纵系统的设计1.本章主要内容操纵系统的功能及要求、操纵系统的类型及其组成、操纵系统的设计。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掌握的主要知识操纵系统的类型及

27、其组成、操纵系统的设计。3.预备知识要求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机械传动与机械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4.主要参考资料(1)余荣辉等.机械自动变速系统动力性换挡控制规律.农业机械学报,2006(2)孟建民等.正独立式机械双流传动装置自动换档技术.兵工学报,2008(3)李旺等.带高低挡副箱的机械变速器的电控自动换挡机构.液压与气动,2005(4)李福海等.二次开发U G 实现飞机操纵系统零件参数化设计与虚拟装配自动化.机械科学与技术,2003(5)H.Strasser.Ergonomic efforts aiming at compatibility in work design for realizin

28、g preventive occupationalhealth and safe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1995,V.16(3)(6)Thomas A.Dingus,etc.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pplications fb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Handbook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Second Edition),1997第七章人机工程学与产品设计1.本章主要内容人的体能参数、人机界面设计原则、

29、操纵件的布局方式、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问题。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掌握的主要知识人机界面设计原则、操纵件的布局方式、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问题。3.预备知识要求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具备人机工程学的基础知识。4.主要参考资料(1)秀玲.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与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2)严波.人机工程学在叉车设计上的应用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3)J.-P.Pernot,etc.Incorporating free-form features in aesthetic and engineering product design:State-of-the-art report.Comp

30、uters in Industry,2008,59(6)2-9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4)A.Coulibaly,etc.Maintainability and safety indicators at design stage for mechanical products.Computers in Industry,2008,59(5)(5)H.Strasser.Ergonomic efforts aiming at compatibility in work design for realizing preventive occupationalhealth and safety.Int

31、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1995,16(3)2-10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空间连杆机构及机器人教学大纲Teaching Outline of Spatial LinkageMechanism and Robot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课程代码:0301032.课程类型:非学位课3.开课时间:春4.学时/学分:32/25.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空间连杆及机器人机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具备一定的对空间连杆及机器人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动态。6.面向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7.

32、考核方式:考试8.预修课程:机械原理、平面连杆机构分析与综合、控制工程9.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课堂讲课学时实践课时课堂讨论学时课外自学学时1第 一 章 绪 论22第二章 空间机构的自由度计算23第三章空间机构运动分析及综合84第四章机器人机构运动分析105第五章机器人控制46第六章并联机器人机构6合计3210.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1)曹惟庆等.机构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黄真等.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及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参考资料:(1)Jorge Angeles.Fundamentals of Robotic Mechanical Systems.Spri

33、ger-Verlag New York,Inc,2003(2)熊有伦.机器人技术基础.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3)黄真等.高等空间机构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1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空间及机器人机构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空间机构的自由度计算;空间机构的运动分析及综合;机器人机构运动分析;机器人机构静力分析;机器人控制;并联机器人机构。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空间及机器人机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空间及机器人机构分析计算和设计的能力,了解机器人的控制,建立理论联系实际和从系统观点设计的思维方式和精神

34、。第一章绪论1.本章主要内容空间及机器人机构的发展历史及其趋势;空间及机器人机构的主要任务、研究内容及其重要意义;本课程的学习方法。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空间及机器人机构的任务、研究内容及其意义。3.预备知识要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控制工程4.主要参考资料(1)张启先.空间机构的分析与综合.(上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2)熊有伦.机器人技术基础.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3)Jorge Angeles.Fundamentals of Robotic Mechanical Systems.Spriger-Verlag New York,Inc.2003第二章 空间机

35、构的自由度计算1.本章主要内容空间机构常用的运动副;一般空间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含有公共约束的空间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公共约束和过约束机构。3.预备知识要求学习本章内容前,学生应掌握理论力学和机械原理中有关自由度、约束、运动副、机构、运动链等基本概念。4.主要参考资料(1)张启先.空间机构的分析与综合.(上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2)曹惟庆.机构组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第三章空间机构运动分析及综合1.本章主要内容刚体的旋转矩阵、空间刚体位移矩阵;2-12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刚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空间连杆机构的坐标变换;空间连

36、杆机构的运动分析:空间函数机构的综合。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刚体绕任意轴的旋转;刚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矩阵;不共原点的坐标变换和刚体的一般运动;空间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RCCC机构的运动分析;万向节机构;RSSR函数机构的综合。3.预备知识要求学习本章内容前,学生应熟悉矢量和矩阵的运算法则,掌握欧拉角、方向余弦等概念,以及刚体般运动中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4.主要参考资料(1)张启先.空间机构的分析与综合.(上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2)C.H.Suh,C.W.Radcliffe.Kinematics and Mechanism Design,John Willey

37、&Sons,1978第四章机器人机构运动分析1.本章主要内容机器人机构及其位姿矩阵;坐标系前置的D-H变换矩阵;机器人位移分析正问题:机器人位移分析逆问题;机器人的速度分析;机器人机构的静力平衡关系。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根据实际机构确定D-H参数;机器人位移分析逆问题的非线性和多值性;雅可比矩阵、逆雅可比矩阵。3.预备知识要求学习本章内容前,学生应掌握三角方程等非线性方程的解法,机构位移分析中多值解的处理方法,分析力学中的虚位移原理等。4.主要参考资料(1)熊有伦.机器人技术基础.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2)Jorge Angeles.Fundamentals of

38、Robotic Mechanical Systems.Spriger-Verlag New York,Inc,20032-13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第五章机器人控制1.本章主要内容单关节的传递函数:单关节位置控制器;速度及位置增益的确定;控制规律的分解。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单关节传递函数的导出;速度及位置增益系数的确定。3.预备知识要求学习本章内容前,学生应熟悉拉氏变换、传递函数、比例微分积分控制等控制工程的知识。4.主要参考资料(1)熊有伦.机器人技术基础.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2)黄真等.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及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第六章并联机器人机构1

39、.本章主要内容并联机器人机构运动学;旋量的基本概念。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并联机器人机构位姿正解的非线性和多值解;3.预备知识要求学习本章内容前,学生应熟悉空间机构的自山度计算、串联机器人运动学正问题和逆问题等知识。4.主要参考资料(1)黄真等.高等空间机构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黄真等.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及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3)Huangzhen.The Kinematics and Type Synthesis of Lower-Mobility Parallel Robot Manipulators.Proceedings of the 11

40、th World Congress in Mechanism and Machine Science April 2004 Tianjin,China2-14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齿轮啮合原理教学大纲Teaching Outline of Gear Geometry and Appiied Theary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课程代码:0 3 0 1 0 42.课程类型:非学位课3.开课时间:春4.学时/学分:3 2/25.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齿轮啮合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并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新成果。6.面向学科:机械工程7.考核方式:考查8.预修课程:微分几何9

41、.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课堂讲课学时实践课时课堂讨论学时课外自学学时1第一章绪论12第二章矢量回转与坐标变换53第三章平面啮合的基本原理1 24第四章空间啮合的基本原理85第五章空间啮合的相对滑动及诱导法曲率6合计3 210.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吴序堂.机械工程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 9 8 2参考资料:(1)李福生.非圆齿轮与特种齿轮传动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 9 8 3(2)吴鸿业.齿轮啮合原理.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 9 7 9(3)陈惟荣.齿轮啮合理论.煤炭工业出版社,1 9 8 6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是研究齿轮啮合的普遍性理论,其主要内容有:绪论、矢量回

42、转与坐标变换、平面啮合的基本原理、空间啮合的基本原理、空间啮合的相对滑动及诱导法曲率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齿轮啮合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各种啮合传动中的应用,并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新成果。2-15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第一章绪论1.本章主要内容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啮合理论研究的内容、应用、分析方法及工具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掌握的主要知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有:啮合理论的应用、分析方法3.预备知识要求学习本章内容,需要具备的主要基础知识有:机械原理等。4.主要参考资料(1)Fagoborill Litvin.Gear Geometry And Appiied Theary.PTR

43、.Prentice Hall,1994(2)李福生.非圆齿轮与特种齿轮传动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3)陈惟荣.齿轮啮合理论.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第二章矢量回转与坐标变换1.本章主要内容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矢量的点积、矢积和矢量回转;平面座标设置及座标变换;空间座标设置及座标变换。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掌握的主要知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有:平面座标设置及座标变换;空间座标设置及座标变换。本章主要难点:空间座标设置及座标变换。3.预备知识要求学习本章内容,需要具备的主要基础知识有:高等数学等。4.主要参考资料(1)Fagoborill Litvin.Gear Geometry An

44、d Appiied Theary.PTR.Prentice Hall,1994(2)李福生.非圆齿轮与特种齿轮传动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3)陈惟荣.齿轮啮合理论.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第三章平面啮合的基本原理1.本章主要内容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平面啮合啮合的相对运动速度及瞬心线方程、齿轮瞬心线的封闭条件;齿形啮合基本定律;共辄齿形的求法;根据已知的啮合线求共腕齿形;平面啮合共柄齿形的曲率及其关系;平面啮合的滑动系数;过渡曲线;平面啮合的两类界限点等。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掌握的主要知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有:平面啮合啮合的相对运动速度及瞬心线方程;齿形啮合基本定律;共蛹齿形的求

45、法;根据已知的啮合线求共辄齿形:平面啮合共甄齿形的曲率及其关系。本章主要难点:共知齿形的求法;根据已知的啮合线求共辄齿形。3.预备知识要求学习本章内容,需要具备的主要基础知识有:机械原理等。4.主要参考资料2-16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1)Fagoborill Litvin.Gear Geometry And Appiied Theary.PTR.Prentice Hall,1994(2)李福生.非圆齿轮与特种齿轮传动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3)陈惟荣.齿轮啮合理论.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第四章空间啮合的基本原理L本章主要内容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空间啮合啮合的相对运动速度

46、;瞬时轴和瞬轴面;啮合方程式;空间啮合的自由度;单自由度啮合计算;双自由度啮合计算;三 自由度啮合计算等。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掌握的主要知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有:啮合方程式;空间啮合的自由度;单自由度啮合计算;双自由度啮合计算;三自由度啮合计算。本章主要难点:三自由度啮合计算。3.预备知识要求:学习本章内容,需要具备的主要基础知识有:机械原理等。4.主要参考资料(1)Fagoborill Litvin.Gear Geometry And Appiied Theary.PTR.Prentice Hall,1994(2)李福生.非圆齿轮与特种齿轮传动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3)陈惟荣

47、.齿轮啮合理论.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第五章空间啮合的相对滑动及诱导法曲率1.本章主要内容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有:法曲率的基本知识;相切曲面的诱导法曲率及诱导短程挠率;平面啮合的滑动系数;过渡曲线;平面啮合的两类界限点等。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需掌握的主要知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有:相切曲面的诱导法曲率及诱导短程挠率;平面啮合的滑动系数。本章主要难点:相切曲面的诱导法曲率及诱导短程挠率。3.预备知识要求学习本章内容,需要具备的主要基础知识有:机械原理、微分几何等。4.主要参考资料(1)Fagoborill Litvin.Gear Geometry And Appiied Theary.PTR.

48、Prentice Hall,1994(2)李福生.非圆齿轮与特种齿轮传动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3)陈惟荣.齿轮啮合理论.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2-17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 机构动力学教学大纲Teaching Outline of Dynamics of Mechanism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课程代码:0301052.课程类型:非学位课3.开课时间:春4.学时/学分:32/25.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动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具备对机械系统进行动态分析的和一定的机械系统动态设计的能力,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动态。6.面向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7.

49、考核方式:考试8.预修课程:机械原理、分析力学、振动力学、有限元法9.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课堂讲课学时实践课时课堂讨论学时课外自学学时1第 一 章 绪 论22第二章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23第三章平面机构的平衡44第四章单自由度机械系统动力学65第五章 多自由度机械系统动力学46第六章机械振动学基础27第七章机械弹性动力学基础28第八章轴和轴系的振动49第九章连杆机构弹性动力学6合计3210.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张策.机械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参考资料:(1)石端伟.机械动力学.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2)蒋伟.机械动力学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3)唐锡宽.机

50、械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2-18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机构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机构动态静力分析方法;平面机构平衡;单、多自由度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机械振动基础;轴及轴系的振动、弹性连杆机构的动力学分析等等。教学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对机械系统动力分析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一定的机械系统动力分析与计算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机械系统动力分析思维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具备一定的专业创新精神。第一章绪论1.本章主要内容机构动力学的发展历史及其趋势;机构动力学的主要任务、研究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