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答题技巧.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3784202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PDF 页数:81 大小:17.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理解答题技巧.pdf(8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4个阅读理解“答题秘诀”第一部分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省略号的用法:表内容省略表语言断续表因抢白话未说完表心情矛盾表思维跳跃表思索正在进行*破折号的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通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工、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2 页

2、共 8 2 页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运用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省略号的用法:表内容省略表语言断续 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表心情矛盾 表思维跳跃 表思索正在进行*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前 后 矛 盾 语 序 不 当 误 用 滥 用 虚 词(介词)*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烘托、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率、借物喻理(人)、寓理于物、状物(借景)抒情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

3、社互现T象的本质特点。3 页 共 8 2 页*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说明方法的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题及性。斗C.1举例子:具体说明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4 页 共 8 2

4、 页作比较:把和 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 的_ _ _ _ _ 特点.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论证方法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比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阐明T*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1、先 解 释 这 个 词 的 本 义。2、描写了了).?3、.意思是.(或 刻 陟5 页 共 8 2 页*中心思想概括: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写

5、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 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如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现可乍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

6、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 动(或6 页 共 8 2 页栩栩如生,逼真)。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使文章有起伏。?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模式:(D.点明何种表现手法(2).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

7、现了,表达了*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n(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 强 募章的可读性.鼠(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7页 共8 2页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3、写法上:气 氛 渲 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8、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环境描写的作用: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停*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三,方法有: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向吵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细节描写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8 页 共 8 2 页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记叙文

9、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人称作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记叙的要素的作用: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 主 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

10、性格等)*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9页 共8 2页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X X”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X X”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 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X X”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不能,用了“X X”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不能,删 掉“X X”词,句子的意思就

11、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X X”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审: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V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第 1 0 页 共 8 2 页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

12、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 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 为(D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 一 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不能互换 V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次 菱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

13、占便宜的人,第1 1页 共8 2页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 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提问方式:某 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

14、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 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二、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京学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第 1 2 页 共 8 2 页*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 果(或作用)答题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

15、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聂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 作 薄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第一

16、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 1 3 页 共 8 2 页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嵌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00年全国卷 长城)问: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

17、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答: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三:C,1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 1 4 页 共 8 2 页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

18、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Q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可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

19、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第 1 5 页 共 8 2 页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

20、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意物孤独寂寞(步骤三)。v*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

21、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A尊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这效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第1 7页 共8 2页(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

22、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 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 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6年全国卷2)V、南柯子王炎山冥去

24、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滕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第 1 9 页 共 8 2 页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 5年全国卷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

25、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 表 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濯像1分,画面描绘2分)3、*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向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第 2 0 页 共 8 2 页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

26、)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答题示例: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聚稍稍转个弯。所 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j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东数和吴国二女一一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

27、感慨,第 2 1 页 共 8 2 页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 半瓣花上说人情”。*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

28、,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答题示例:1 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 5年浙江卷)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ft回首背西风。鼠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I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第 2 2 页 共 8 2 页深藏碧伞中。(2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

29、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第二问:前 一 首 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 一 首 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 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第 一 部 分(必做题):一般论 述 类 和 说 明 类 文 章 的 阅 读(1 5分)【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一类是以社会科学为研西对象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议版物表达方式行文,内

30、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 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第 2 3 页 共 8 2 页据,背景和意义。一类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说明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多为介绍新科技新发现新认识,主体文字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背景,构造,原理,特点,现状,发展,评价(优点缺陷)及其研究应用前景。(根据文体特征,可边阅读边猜测下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2)注重整体阅读。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最后在找到全文说明对象(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二】:选择题的解答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

31、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一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索飞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二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注:第 2 4 页 共 8 2 页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

32、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三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四混淆模态:果,未必等五正话反说:六顺序错乱:置错乱。七颠倒因果:错位。八强加因果:系。九无中生有:十答非所问:(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即肯定和否定颠倒。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即原文无此信息。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1)

33、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步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 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第 2 5 页 共 8 2 页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三】:简答题(0 7 年新增题型)的解答整体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语料: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阅读科技说明文: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介绍它的构造、原理

34、、发展、现状、评价等等,阅读时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重点与难点:重难点一: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技巧1:辩明文体,选准角度.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一一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一一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操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0安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技巧3:审辨标

35、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第 2 6 页 共 8 2 页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技 巧4:(1)从形式方面分析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重难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中心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1.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有文

36、体特征意识: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要有切层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 利:;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要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第 2 7 页 共 8 2 页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采用提炼法:对于没

37、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2.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2)合并各段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寻找各段中心句,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3)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重难点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

38、文体特点,其次,要 抓 住 一 瞰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须仄数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分析的具体做法是: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第 2 8 页 共 8 2 页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第二部分(选做题):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一)答题基本知识:1 .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

39、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2 .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 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 意“问”与“答”要照应好.如问:“二“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贝 j:)(1)题 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 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第 2 9 页 共 8 2

40、 页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 渲染烘托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 造 波 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

41、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第五类:描写手法:描 写 角 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 整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 静 结 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第 3 0 页 共 8 2 页(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

42、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1 文首句:照应标题(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中心)作辅垫;总领下文;2 文中句:前后照应,承上启下(过渡);总结上文;开启下文;为下文作辅垫3 文末句: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卒章显志,揭示中心;总结全文,深化主题;题型2: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

43、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建即容就在你眼前了。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第 3 1 页 共 8 2 页感的变化,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论述性文体的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说明性文体的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题型3:分析手法及作用(见前四大类1 3小类).这里主要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1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 .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

44、人以启示。5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7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题型4: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二;解题思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物论了哪些方面的事)-一 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f-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第 3 2 页 共 8 2 页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一一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中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初高一、某句话在文中作用:1.文 首:开编点题/渲

45、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2.文 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 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 论,记 叙,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句子本身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第 3 3 页 共 8 2 页(1)比 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现了作者 对 的 感 情,形 象 生 动。(2)拟 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逼真)。(3)夸 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4)反 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

46、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5)排 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6)对 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7)对 比:强调了突出了第 3 4 页 共 8 2 页(8)反 复:加 强 语 气,强调了三、表 达 方 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四、表 现 手 法:、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五、修 辞 手 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

47、借代、反语六、记 叙 文 六 要 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七、记 叙 顺 序:顺叙、倒叙、插叙八、描 写 角 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九、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第 3 5 页 共 8 2 页十、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十一、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二、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三、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四、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五、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六、小说情节四部分:

48、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七、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八、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第 3 6 页 共 8 2 页十九、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十、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二十一、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二、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三、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四、引 号 的 作 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五、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十六、句子含义的解答:这 样 的 题 目,句子

49、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第3 7页 共8 2页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 题 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褐示出来,再疏 通 句 子,就可以了。二十七、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 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 容 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 都,大 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 程 度,表 限 制,表 时 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二十八、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 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 律 不 一 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50、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 环 相 扣,不能互换。S二十九、段意的归纳第 3 8 页 共 8 2 页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 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 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 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三十、插叙的作用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2.公 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第 3 9 页 共 8 2 页三十一、记叙的要素的作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