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健康考试题库.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339965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与健康考试题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环境与健康考试题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与健康考试题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与健康考试题库.pdf(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环境与健康考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预防医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制订防制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综合性学科。2.三级预防:是卫生工作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体现和具体措施,即以人群为对象,针对健康发展变化过程的不同时期,全方位地搞好预防、治疗和康复等保健服务。3.环境: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实的或远期的作用。4.生物圈: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活动领域的总称,是由生物生存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所构成。不仅是生物生长的场所,也是生命诞生、繁衍和

2、发展的场所。其中不停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与交换。5.原生环境:是指自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原生环境存在着多种对机体健康有利的因素,但有些原生环境由于各种原因也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6.次生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是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的主要环境因素。7.剂量-效应关系:是指进入机体的剂量与某个机体所呈现出的生物效应强度间的关系。8.剂量-反应关系:是指随着剂量增加,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数增加,通常以出现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体占总测试个体数的百分数来表示。9.物质蓄积:经过多次反复暴露后,环境中有害因素或环境化合物在体内具有蓄积性,如果在

3、机体靶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或剂量蓄积到有害作用水平,就将这种现象称为物质蓄积。10.功能蓄积:机体虽然长期接触某种环境有害因素或化合物,却难以在体内检测出该物质,但这种有害效应可以逐渐累积,最终导致器官或组织机能的改变,表现出中毒的病理症状,这种现象称为功能蓄积。11.易感人群:当环境发生改变或环境中有害因素发生作用时,人群对此的反应存在着差异。通常将这类对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12.环境应答基因:是指对环境因素的作用产生应答反应的相关基因。环境应答基因的多态性是导致人群易感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某些环境暴露疾病具有高度相关性。13.生态系统:在自然环境形成和发展

4、过程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生物群落之间逐步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在这个系统中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和循环。这种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14.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各个组成部分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动态系统,它不断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转移,使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的输入、输出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15.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形成的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16.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某些不易降解的化学性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从一种生物体

5、向另一种生物体转移,并逐渐增大在生物体中的浓度。通过食物链,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环境污染物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作用。17.生物蓄积作用:指同一生物个体对某种物质的摄入量大于排出量,因而在生命过程中该物质在体内的含量逐渐增加的现象。18.生物浓缩作用:指生物体摄入环境中某种物质后加以浓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高于环境浓度的现象。1环境与健康1 9.温室效应:大气层可使短波辐射直接透过,而吸收大部分来自地球的长波辐射,并以逆辐射的方式吧热量传给地球,大气层对地面的这种温度保护作用称为温室效应。2 0.酸雨:降 水(包括雨、雪、雹、雾等)p H值小于5.6 5 时称

6、为酸雨。2 1.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组成发生不可逆的变化,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和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并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2 2.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可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作用,生成理化特性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新的物质,称为二次污染物,如光化学烟雾、甲基汞。一般来说二次污染物的危害性往往大于一次污染物。2 3.二次污染:由于某些原因,使已经转移的污染物又返回原来的环境中时,即造成二次污染。2 4.空气离子化: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如宇宙射线、紫外线、雷电、海浪等),气体分子的外层电子跃迁出轨道而形成阳离子,该跃出的电子即吸

7、附在另一个气体分子上而形成阴离子。2 5.大气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空气的构成和性状发生改变,并超过大气本身的净化能力,从而对人类生活和健康,对其他动植物的生长和寿命产生直接和间接危害的现象。2 6.I P:是指粒径WlOum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可进入人体呼吸道的颗粒物质。2 7.P M 2.5:直径W 2.5 um的颗粒物,是由直接排入空气中的一次微粒和空气中的S 0 2、N O x 和 N H 3 等气态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生成的二次微粒组成。由于其粒径小更易被吸入深部呼吸道,再加上它的载体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其他粒径的可吸入性颗粒物更大。28.光化学烟雾:是二次污染物,主要是由机动车

8、尾气排入大气中的NOx和VOCs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一种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混合烟雾。29.EDCS: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合物,是指具有类似激素作用干扰体内内分泌功能的环境化学污染物,已发现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合物对雌激素、甲状腺素、儿茶酚胺、睾酮等呈现显著干扰效应。30.大气卫生标准:是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法定最高限值,是防止大气污染、保护居民健康,评价大气污染程度、制定大气防护措施的法定依据。31.一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是指任何1小时内平均浓度的最高容许值。32.日平均浓度限值:是指任何一天内多次测定的平均浓度的最高容许值。33.水体污染:是指自然或人为的原因使污染物进入水体,超过了水体

9、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和水底质的理化特性及水中生物的组成等发生改变,造成水质恶化,影响了水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34.水体富营养化:当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进入湖泊、水库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富营养化。35.水俣病: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地区居民长期食用该湾中含有甲基汞甚高的鱼贝类而引起的一种公害病。36.菌落总数:是评价水质清洁度和考核净化效果的指标,菌落总数增多说明水受到微生物污染,但不能识别其来源,必须结合大肠菌群等指标进一步判断污染来源及水质安全程度,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菌落总数每毫升水中不超

10、过100CFU(菌落形成单位)。237.总大肠菌群:是一群在37培养24-48小时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抱杆菌,它不只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粪便,还能来自植物和土壤。38.耐热大肠菌群:是总大肠菌群中在44.5仍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一类细菌,主要来源于人和温血动物粪便。39.有效氯:含氯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大于-1者,具有杀菌作用,均为有效氯。40.需氯量:是指氧化1L水中的有机物、还原性无机物和灭菌以及完成某些氯化反应等所消耗的有效氯量。41.余氯:是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剩余的有效氯。包括游离性余氯,即HOCI,OCI-和化合性余氯,即NH2CI和NHCI2o42.加氯量:是加

11、氯消毒时投加的有效氯量,为需氯量与余氯量之和。43.地方病:是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一类疾病。44.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有些地区水或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居民通过长期饮水、摄食后导致体内的某些微量元素也相应的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疾病,属于化学元素性地方病,是地方病的最主要类型,也是预防医学研究的重点,包括元素缺乏性地方病,如地甲病和元素中毒性地方病,如地氟病。45.IDD:碘缺乏病,是因长期摄入量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而导致的一类疾病,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产等。46.地方性氟中毒:是因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又称

12、为地方性氟病。47.土壤污染:是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并且达到一定的程度,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48.痛痛病:是发生在日本神通川流域,因用含镉废水灌溉农田而引起的公害病,患者全身疼痛,终日喊痛不止,故名痛痛病。、问答题:比较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异同之处?(6分)答:共同点:两学科的任务均是针对健康和疾病,工作中都应用病理学来探索疾病,应用生理学知识来研究健康。(1分)试述影响环境对人体作用的因素?答:污染物的理化性质(1 分)(2)剂量-效应(反应)关 系(1 分)(3)作用时间与蓄积效应(1 分)(4)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1 分)人群易感性(1 分)3试述人群对

13、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10分)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构成一个金字塔形的人群健康效应谱:(3 分)(1)(1 分)(2乂 3)生理等功能的任何变化。(1 分)第二种水平:环境与机体负荷进一步增加,引起了代谢、生理学的改变,但此种改变无病理生理学意义。(1 分)第三种水平:是接触水平可以导致明显的代谢、生理学的改变,即病理生理学的改变,称为病前状态。(1 分)第四种水平:引起明显的疾病状态。(1 分)第五种水平:引起死亡。(1 分)当前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3 分)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及危害(10分)答:原因:大气层可使短波辐射直接透过,而吸收大部分来自地球

14、的长波辐射,并以逆辐射的方式把热量传给地球,大气层对地面的这种温度保护作用称为温室效应(2分)。温室气体(包括CO2、CH4、N2O、03、CFC等)能捕捉约90%的外逃热辐射,并能长时间保留住。当有温室效应的气体浓度增加时,将加剧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2 分)。危害:由于热浪冲击导致循环、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死亡率上升。(1 分)一些虫媒疾病随气候变暖可使流行范围扩大。(1 分)加快了水的蒸发,导致降雨量增加,助长了灾难性暴风雨的形成。(1 分)使气候带移动,森林将受到严重破坏,使物种灭绝问题更加恶化。(1 分)使海洋上层海水升温膨胀和极地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使沿海低地遭受被淹没

15、的危险。(1 分)对农业生产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产量,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干旱、病虫害流行。(1 分)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有哪些?(5 分)答:环境污染物或环境有害因素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空气、水、食物等)、多种渠道进入人体。(1 分)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往往是以慢性损伤为主,具有低剂量(浓度)、长期反复作用的特点。(1 分)环境污染的范围大,受环境污染影响人群广泛且反应个体差异较大,包括老、幼、病、弱以及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易感人群,因此造成的健康危害表现出明显多样性。(2分)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时引起的健康危害往往是多因多果,增加了健康效应的复杂性。(1 分)试述环境污染引

16、起的健康危害?(10分)1)急性危害: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环境中,可导致暴露人群在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1 分)(1)大气污染的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 分)(2)事故性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事件:印度博帕尔异氟酸甲酯泄漏事件(1 分)(3)生物性污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SARS(1 分)2)慢性危害:环境污染物或环境有害因素低剂量、长期反复作用于机体时,可产生一系列4的慢性危害。(1 分)(1)慢性中毒:水俣病、痛痛病(1 分);(2)致癌作用(1 分);(3)致畸作用(1 分);(4)致突变作用(1 分)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免疫抑制(1 分)试述大气污染

17、对健康的直接危害?(8 分)急性中毒(1 分):主要有烟雾事件和生产事故引起(2 分)造成慢性危害及远期影响(1 分)可致眼和呼吸系统慢性炎症(1 分)免疫力下降,非特异性疾病多发(1 分)与变态反应有关(1 分)致 癌 作 用(1分)试述保证居室空气卫生质量的措施?(8分)答:住宅的地段选择:住宅的位置应选在大气清洁的地区,周围环境无各种污染源,并有绿化地带与闹市、工业区和交通通道隔开。(1分)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选择:住宅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材料不应释放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为了减少室内积尘和尘蛾,在室内尽可能避免使用毛制的地毯或挂毯等装饰品。(1分)合理的住宅平面配置:住宅的平面配置要防

18、止厨房产生的煤烟和烹调油烟吹入居室;防止厕所的不良气味进入起居室;避免各室间互相干扰等。(1分)合理的住宅卫生规模:住宅内各室的容积、室高、面积应足够;朝向要合乎卫生要求,有利于日照、采光和通风换气。(1分)采用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有条件地区,厨房应使用煤气或电热烹饪设施;厨房应安装排气扇或排油烟机,厨房必须注意通风排气。(1分)改变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改变烹调习惯,烹调时降低油温以减少油烟逸散,减少油煎、油炸方式制作食品。提倡不吸烟,禁止在室内吸烟。坚持合理的清扫制度,养成清洁卫生的习惯。(1分)定期清洗和保养各种设施:尽量采用自然通风。使用空调设施的,空调过滤装置应定期清洁或更换,空调制冷系

19、统的冷却塔应定期检查、清洁和消毒。室内新风量的要求为每小时30m3/人。(1分)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健全卫生法制。(1分)我国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学要求有哪些?(3分)答:流行病学安全,饮用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1分)感官性状良好:饮用水外观应无色、透明、无臭、无异味;(1分)化学组成对人体无害:饮用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1分)影响混凝的因素有哪些?(6分)答:原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性质和含量;(1 分)原水中荷电的溶解性有机物和离子的成分和含量;(1 分)水温;(1 分)水的pH值和碱度;(1 分)混凝剂的品种、质量和用量;(1 分)混凝剂的投加法、搅拌强度和反应时间

20、。(1 分)试述饮水氯化消毒的原理和影响因素?(10分)答:饮水氯化消毒的原理:氯气或其他氯化消毒剂溶于水后,在常温下即很快水解成次氯酸(HOCI)(0.5分)。HOCI分子小,不荷电,易穿过细胞壁(0.5分);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其通透性增加,使细胞内蛋白质、DNA和 RNA等物质释出(1 分),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主要是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疏基被氧化破坏,糖代谢受阻),从而使细菌死亡(1 分)。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1 分)饮水氯化消毒的影响因素:加氯量和接触时间(0.5分):要保证氯化消毒的效果,必须向水中加入足够的消毒剂,并有充分的接触时间(0.5分)

21、。加氯量为需氯量与余氯量之和。游离性余氯要求接触30分钟后,有 0,30.5mg/L余氯;化合性余氯要求在接触1 2 小时后,有 12 mg/Lo(0.5分)水的pH值(0.5分):HOCI的杀菌效率约较0CI-高,故消毒时PH值不宜太高(0.5分)。水温(0.5分):水温高,杀菌效果好(0.5分)5水的浑浊度(0.5分):浊度大不利于消毒(0.5分)水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0.5分):一般来说,大肠杆菌抵抗力较低,病毒次之,原虫包囊抵抗力最强(0.5分)。如果水中细菌过多,则消毒后水中细菌数就不易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0.5分)地方病病(疫)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6 分)答:地方病病(疫)区

22、内,地方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显著高于非地方病病(疫)区,或在非地方病病(疫)区内无该病发生。(1分)地方病病(疫)区的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引起该种地方病的自然因子。地方病的发病与病区环境中人体必需元素的过剩、缺乏或失调密切相关,或在疫区内存在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昆虫媒介和动物宿主的生长繁殖条件。(1分)健康人进入地方病病(疫)区同样有患病的可能且属于危险人群。(1分)从地方病病(疫)区迁出的健康者,除处于潜伏期者以外,不会再患该种地方病,迁出的患者,其症状可不再加重,并逐渐减轻甚至痊愈。(1分)地方病病(疫)区内的某些易感动物也可罹患某种地方病。(1分)根除某种地方病病(疫)区自然环境中的致病因子

23、,可使之转变为健康化地区。(1分)以IDD为例说明如何进行三级预防?(6分)三级预防原则是预防医学的核心。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即针对致病因子进行的预防。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对传染病的二级预防还应有早隔离、早报告措施。三级预防也称临床预防,包括对症治疗、防止伤残和加强康复。(3分)IDD为碘缺乏病,对其进行三级预防如下:第一级预防:补碘,是预防碘缺乏病的根本性措施,方法有:食盐加碘、碘油、多食含碘食物。(1分)第二级预防:含碘量的环境监测,定期对病区居民进行碘代谢和垂体甲状腺系统功能状态检查;定期对碘盐、碘化油进行检测。(1分)第三级预防:对患者治疗,防止病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产生。(1分)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