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微课教案11篇(初中语文微课教案).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280672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微课教案11篇(初中语文微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语文微课教案11篇(初中语文微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微课教案11篇(初中语文微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微课教案11篇(初中语文微课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微课教案11篇(初中语文微课教案)语文微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拟人句的特点及作用 2.能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3.能把一般的句子改写为拟人句。 教学过程: 一、了解什么是拟人句,拟人句有什么作用 今天的微课,我们来进行“拟人句”的专项训练。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拟人句,拟人句有什么作用。 二、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平时的作业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很容易把出现人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混淆了,下面我们来将二者进行区分。 比喻句:一般分为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特点,但本质不同。例如: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句中被描写的物体也就是本体是猴子,喻体是小男孩,本体猴子和喻

2、体小男孩都具有顽皮的特点,但本质不同。很明显是把猴子比作顽皮的小男孩,所以是比喻句。 拟人句:一般分为本体、拟人词、拟体三部分,但拟体在句中不出现。例如:小鸟在枝头歌唱。本体(小鸟)拟人词(歌唱),小鸟怎么会唱歌呢?显然是把小鸟当作会唱歌的人来写,赋予它人的特点。从形式上看,句中没出现拟体,也没出现比喻句的标志比喻词,因而是个拟人句 可见,判断拟人句关键是找拟人词,看句中是否把物当人写,其次是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拟体(表示人物的词语)。 弄清了以上区别,就不难区分比喻和拟人了,也不至于一见到有“人”的句子就断定为拟人了。 三、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句子写生动。 认识了拟人句,下面我们根据拟人句的

3、特点来学以致用,小试牛刀,将下面硬邦邦的简短的陈述句子改为生动的拟人句。 课件出示要求改写的句子: 1.春天来了。 2.天空中的星星闪烁。 3.柳条儿随风飘荡。 4.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引导: 1.根据春天花枝招展,十分美丽的特点,想象春天就是春姑娘,于是这个句子可以改写成 2.根据星星闪烁的特点,把星星想象成快活眨眼睛的小男孩,但不能出现比喻词,如果出现比喻词,那就成比喻句了,我们可以这样改 3.根据柳树外形特点,我们可以把柳树看作一位长发飘飘、婀娜多姿的美少女,于是这个句子可以写成 4.抓住“游来游去”这个词,想象小鱼就是活泼可爱的小孩儿在水中捉迷藏啊、你追我赶、游

4、泳等等,赋予它人的心情人的动作,于是这个句子可以写成 今天的微课就讲到这,希望同学们以后多做这样的练习,并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运用拟人手法描述自己看到的事物。 语文微课教案2 教学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阶段性目标中也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由此可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低年级的朗读训练开始的。根据本课的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可知,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读好文中的问句又是教学难点。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老师通过各种形式指导

5、学生的朗读,如有细听老师的范读,也有自己读、个别读、男女比赛读等,让学生把问句读好。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范读,领读,引读,比赛读 教学对象: 一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小动物们邀请大家参加他们的比尾巴大赛,大家想知道比赛的情况吗?请大家打开书本齐读课文。(齐读14节) 师:请大家看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的句子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吗?(生:都是问句)你从哪里看出来都是问句呢?(因为句末都是问号) 二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你们真仔细观察。读问句时,注意语气要上扬。请听老师读:(师示范读第一节) 2.请大家和同桌模仿老师那样练习读读,注意读

6、出问人的语气。 3,提问:谁愿意来读读?(课件出示第一节)(请23人) 思雨:老师还没听出问的感觉,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洪:老师听出了你的疑问,你能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去读书,真好! 思雨:请你再读读,想想平时是怎样问人的? 这次朗读比刚才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 柯:你真是我们班的朗读之星。(奖贴纸)谁来挑战她? 刘铭桦:你读书的声音真洪亮,声音小的同学都来学学他。 过渡语:.师:从你们的问句中,我可以听出很深的疑问哦。就让我们来揭晓答案吧!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答案都在上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齐读1,2节) 4知道了答案,大家心里都很开心。我们就带着这开心的情感分男女比赛读,女同学读第一节,

7、男同学读第二节, 教师评价语:女孩子读得真好。我们都听到了你们的疑问了。 男同学那洪亮的回答声,让我们好像看到了不同动物能为自己拥有的独特尾巴而感到自豪。 男孩子都像女孩子这样读一读。 女孩子读书的时候,男孩子听得是那样认真,男孩子也读得非常棒! 5.师生问答:现在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游戏的名称叫“我问你答”我们用问答的形式来读一读,我问,你们答。(师生配合读3,4小节)。 谁来做小老师,像老师那样选你喜欢的句子问问同学? 方:这位小老师真棒,注意读出问人的语气,恭喜你成为“朗读之星” 陈悦:恭喜你成为“朗读之星” 6.唱一唱:一问一答,真开心,让我们把课文的内容唱出来吧。大家在唱的过程中可以跟

8、着画面做动作。) 7.拍手有节奏读全文。从大家的歌声中,我感受到大家的欢乐,让我们把这份欢乐继续延续下去,一齐拍着手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三结束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比赛我们班很多同学被评选为“朗读之星”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有更多的同学会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去,大家有信心吗? 语文微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2、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重点: (1)说明事物要抓住主要特征; (2)培养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2、难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学习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

9、的文段;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课文前面的彩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赵州桥: 1、位置; 2、形态、 3、结构、 4、材料、 5、周围环境、 6、给人的感觉和联想、 7、有关赵州桥的故事。 请几位同学说话。 二、看课文是怎么说明的: 读课文说明赵州桥的文字: 提问:读了这段文字你对这座桥有什么了解 1、建筑位置、2、建筑时间、3、使用时间、4、长度宽度、建筑特点 提问: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惊人的杰作? 1)历史悠久; 2)非常雄伟; 3)制造奇特; 提问: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各说明了什么?顺序能否调换? 第一个特点说明大拱的长度以及形状;第二个特点说明拱上加拱的创造

10、性的设计;第三个特点说明大拱的拱圈的作用;第四个特点说明全桥的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四个特点按从主到次的顺序安排,不能互换。 总结赵州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读课文说明卢沟桥的文字 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关卢沟桥的?桥的特点是什么? 试比较两座桥的异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整体把握课文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赵州桥以及卢沟桥的说明文字的分析,我们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认识?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讨论第三段以及第九段的内容以及作用 第三段总领着两座石拱桥的说明文字;总括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状况。 第九段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那么12段说明了什么?最后一段呢? 通读全文对

11、你有什么启发?你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什么认识? 自由发言。 二、研究说明的语言的特点 处理课后联系第二题 再读课文找出语言准确的另外的例子再加体会。 三、对你所了解的世界名桥加以介绍。 四、介绍你的家乡的一座桥 语文微课教案4 一、概述 1、课名:礼仪展风采,是思想品德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的一堂思想品德课;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10分钟; 3、本课对应的课标为“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懂得礼仪对个人的要求,讲礼仪有什么意义。 (2)能够在生活实践的基础

12、上,学会以礼待人。 2、过程与方法 (1)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交流等方式,知晓基本社交礼仪姿势。 (2)通过多媒体给他们演示相应的影像资料、图片、感受礼仪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懂得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节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如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落实礼仪知识,从而展示自己的风采是本框的难点。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学生是中学八年级学生; 学生对基本生活礼仪知识的

13、欠缺; 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汇报的能力较强; 学生面临的是青年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与人交往,礼貌、礼仪的学习很重要; 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教师要注意做好调控。 五、教学策略 本课以学生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为主,引导学生自己体验、感悟,归纳、提炼出主题;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在具体教学中,恰当运用角色扮演、自我反省等方法,使学习过程充满趣味。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查阅有关礼仪方面的书籍、资料; 2、浏览与礼仪有关的网页; 3、准备与礼仪有关的图片,制作幻灯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与礼仪有关的资料; 2、思考展示中学生风采的礼仪及做好表演的

14、准备;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生课前问好是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的,所以再熟悉不过,同学们认为“课前问好有无必要”?通过学生发言,导入本课主题礼仪展风采。 礼仪习惯的培养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纠正自身的不文明言行。那么,你都知道哪些礼仪知识? 活动:礼仪知识大擂台 1、说一说: 社交礼仪的掌握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请同学们列举基本的社交礼仪。 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老师总结: 社交礼仪有很多,并且就在我们身边,如:路遇熟人主动打招呼;上公交车女士优先,老人孩子优先,主动让座;还有餐桌礼仪、握手礼仪、待客礼仪、电话礼仪等。 打电话是现代人交往、沟通的很重要的方式,讲究电话礼仪更能展示我

15、们的风采,有助于塑造我们良好的自身形象。 2、演一演 请小主持人主持学生表演见面礼仪。(发现优点,提出改进意见,明确认识。)请学生设计、展示古今中外见面时的不同礼仪。 学生通过现场演示,能够懂得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见面礼仪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无论何种形式都体现了一种礼貌,一种文明。 3、想一想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我们发现他们都很讲礼仪,面对这些礼仪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对中国古代的传统礼仪、对外国礼仪、对少数民族礼仪。) 礼仪对我们个人都有哪些要求? 如此讲礼仪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展示。老师评价并提出希望。 4、课下思考 在学校生活中,哪些场合最能展示我们的风采?

16、这些场合都有哪些特定的要求? 语文微课教案5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

17、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 八、教学设计与过程 开场白: 你们好!我是来自文一街小学文一校区的语文老师金颖,以下是我的微课作品“的、地、得”的区分与使用 (一)问题与疑惑 1、重要性 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 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 (1)使用错误: 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 疑问:这个句子哪里出问题了呢? (2)纠正错误: 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

18、得更好! 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3、过渡质疑: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区分“的、地、得”呢?赶紧来找 找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吧!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3、区分的方式与方法:小儿歌小结: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 (三)巩固操练 1、练习巩固 (1)形近区分 静静的()河面 静静地()写字 欢乐的()山谷 欢乐地()歌唱 满意地()点头 满意的()作品 (2)类别区分 1)跑得飞快 飞快地跑 2)愉

19、快的旅行 旅行得愉快 3)强烈的渴望 强烈地渴望 (3)综合杂糅 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 “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 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2、特殊情况 质疑: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 我从书包里拿出书交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出自二年级上册日记两则)(1)质疑:为什么这里要使用“得”呢? (2)释疑:原来这里强调的是心情,动词在后,形容词在前,相当于后置,“得”修饰“跳 舞”而非“围”。现在你明白了吧? 3、小结归纳: 同学们,只要你记住口诀: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相信你再也不会弄错“的地得”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20、谢谢! 语文微课教案6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的达成: 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能力目标的达成: 在老师的重点讲解下,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习作水平。 情感目标的达成: 通过微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自主性。 教学背景: 这堂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着五年的写作功底,积累了一定的词语,但是,文章的创新意识不强,千篇一律,没什么特色。怎样通过外貌的描写就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外貌描写要注意什么?如何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地描写?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有难度的。希望通过这短短的视频,紧紧抓住外貌描写的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1、,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人物描写需要掌握的几个要点:有顺序、抓特点、用修辞、积词语。 学会观察人物的特点。 教学策略: 由于是采用“一对一”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简单,重点突出,简单易懂,教学的有效性高。老师总结描写方法,直接传授习作技巧,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了解含义。 什么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喜好。(微点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明确本次微课目的。) 二、掌握方法。 方法一:描写有一定的顺序。 片段对比,思考喜欢哪个片段描写?为什么? 出示两个片段: (1)门一开,班

22、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得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羊角辫,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我们不难发现,在第二个片段里对人物的外表进行了透彻地分析,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让读者一下子就记住小丽。 总结:人物片段描写首先要注意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微点评:从片段中寻找差异,迅速掌握观察的顺序。片段简单易懂,适合微课方

23、式的学习内容。) 方法二:抓住人物特点。 1、游戏:“猜猜他是谁? 出示三个片段,让学生猜一猜描写的是谁?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系一条花布手巾,提一柄九齿钉耙。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没错,就是猪八戒、哪吒、孙悟空。因为这三段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这点是最重要的,就像画漫画一样,要能够让大家一眼就可以

24、看出是谁,那是因为作者仅仅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进行夸张化,写作文也是一样的。 总结:外貌描写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微点评:选取学生熟悉的人物,更便于学习人物描写的技巧抓住人物特点。) 2、练习巩固:诊断毛病。 出示片段:走到镜子前面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红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这样的我。 分析: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 修改:我呀,小头长脸像母亲,浓眉大眼像父亲。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总结:抓住外貌特征

25、具体描写,文章不仅形象生动,读者对主人公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微点评:在前面简单而有针对性的学习后,学习分析片段并进行适当的补充,让文段更具体。有了之前的铺垫,学习者会有更多的想法。) 3、片段赏析(一):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3)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总结:抓住特点的外貌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以上

26、三个片段我们发现金豆是个怕羞但天真、活泼的小女孩;琅琅则是个非常文静的小孩子;而片段三的小女孩应该非常聪明。 4、片段赏析(二)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总结:人物的外貌描写不仅能体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仔细欣赏一下三个片段。你能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吗?(微点评:选取了表现人物性格明显的片段,让学生知道外貌描写不仅是外貌的描述,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7、与之前的片段不同的是,体现出更深的层次。) 方法三:妙用修辞手法 片段对比,突出运用修辞的优势 运用前: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运用后: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似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总结: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微点评:让学习者知道,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能使人物更形象。教学目的明确,片段的选取有针对性。) 方法四:积累词语 出示描写人物各部分特点的成语,有描写脸部、头发、身材等,为学生提供参考。(微点评:不仅能给学习者提供适当的资源,也让他们能积累一定的学习素

28、材。) 三、归纳提炼 希望你拥有一双发现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有一支神笔去描绘生活,都有一颗盲人似的心灵去感悟生活,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多姿多彩形象生动。(微点评:用鼓励的话语结束本次微课学习,希望学习者能以积极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习作当中,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技巧。) 教学总结: 语文微课教案7 一、导入:创设情境,鼓励质疑 1.投影出示太阳缓缓升起的动画画面,配上声音:“同学们,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 2.(教师板书课题:太阳)你们瞧!太阳公公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他最喜欢爱动脑筋的孩子,你 们想问太阳公公什么问题? (估计学生会问:太阳公公,你离我们有多远?太阳公公,你有多大?太阳公公,你有

29、多热?太阳公公, 你是由什么构成的?太阳公公,你与我们地球有什么关系?太阳公公,你为什么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来, 从西方落下去?) 3.肯定学生的提问,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概括。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 从科普读物、从网上了解;有些问题现在还是个谜,要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 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可自己读,可找学习伙伴对读,也可小组同学合作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导言: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这类文章往往是一个自然段讲清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们

30、阅读 时,要边读边思考: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学生阅读后归纳。 第1自然段:讲太阳离我们很远。第2自然段:讲太阳很大。 第3自然段: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非常高。第4自然段:讲太阳与植物、动物和人的关系。 第5自然段:讲太阳与雨雪的关系。第6自然段:讲太阳与风的关系。 第7自然段:讲太阳与健康的关系。第8自然段:讲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3.根据叙述的内容,可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板书: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三、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太阳的特点 1、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了解它,很高兴,你们听(课件播放:动画画面、太阳公公说话的录 音及文字。“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

31、我的温度很高、很高。现在,你们对我了 解清楚了吗?”) 2、指名回答。 3、师:我们只知道太阳的三个特点是:远、大、热,但它远、大、热到什么程度并没有说清楚, 所以我觉得太阳公公说的话不清楚。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三个 特点写清楚的,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特点进行阅读。 4、分组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喜欢的特点进行重点学习,并分为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学习。结果,想学 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 5、汇报交流。 (1)学习“远”的学生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件。 如,学生看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1.5

32、)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 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20)几年。” 引导学生发现()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所 以我们知道了: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但数字必须是 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 师板书:列数字 (2)学习“大”的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130万个地球等于 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 师用课件演示,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 到了什么? 这时学生顿时领

33、悟了,大声说道:“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对学生的细心观察进行鼓励,并进行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 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师板书:作比较 (3)学习“热”的学生汇报:(此时,学习“热”的学生有了以上学习的基础,回答问题就相对有 条理)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表面温度有6000度,中心温度是表 面温度的3000倍。 鼓励同学们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是18000000度。 6.利用投影交流、评点,并随机设问: 文中如果不用数字,只说距离“很远很远”,温度“很高很高”,

34、可不可以?为什么? 文中把太阳与地球作比较有什么好处? 太阳表面温度很高,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这样写好在哪里? 为何把太阳比做大火球? 7.在写太阳远、大、热的特点时,作者很注意用词的准确,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四、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1、自己练习朗读感兴趣的段落,读出太阳的特点。 2、竞赛的方式朗读。 五、学习生字新词 1.让学生交流生字中易错的地方,或编成字谜考同学。 2.正确读写词语。(差不多、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煤炭、比较、杀菌、预防) 六、总结反馈 1.这一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你们看太阳公公都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课件演示)听,他又在 说什么

35、?(放声音)“同学们,你们学得很认真,你们想把我的有关知识介绍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了 解我吗?” 2.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太阳公公,分别练习详细介绍和概括介绍,同桌对练。 七、课外延伸 语文微课教案8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2、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写作方法。 3、能仿照第2小节的方法,进行读写结合。 4、锻炼学生搜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5、培养学生运用写作方法及概括总结的能力。 6、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

36、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2、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写作方法。 3、能仿照第2小节的方法,进行读写结合。 教学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知道灰尘在人类生活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并懂得要保护环境。 2、能仿照第2小节的方法,进行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板书:流浪汉,请学生读。 2、在你们的印象中,流浪汉是怎样的? 板书:空气中的把课题补充完整 齐读课题 3、出示第一小节,引读。 空气中的流浪汉就是(灰

37、尘) 板书:灰尘 4、找出第一节中表示灰尘特点的词。 说说“流浪汉”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灰尘的?一边读,一边可以用笔做做记号。 2、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梳理课文 大小 数量 来源 32、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用处 坏处 管教的方法 3、结合板书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二节,了解灰尘的大小、数量和来源,体会作者介绍灰尘的方法。 1、了解灰尘的大小,学习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1)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灰尘的大小? 出示: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所以平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

38、们是不大感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 师:从这句句子中,我们知道(灰尘很小) 出示:灰尘很小, (2)究竟有多小呢?(抓住“一千颗”“一厘米”“紧挨”“除非”“不大”这些词,引导学生体会。了解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板书:列数据 师小结:列数据是科学类文章常用的写作方法,它让读者更形象地了解描述对象,也更具说服力。 2、了解灰尘的数量,学习列数据、作比较的写作方法。 (1)出示:据试验,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气中,有几十万颗灰尘,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 师:出示句型: 城市街道上的灰尘很多,。 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少得多,。 (2)从这组数据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9、? (3)了解列数据、作比较的写作方法 板书:列数据、作比较 3、了解灰尘的来源,学习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1)灰尘无处不在,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 引读。(师读问句,学生读答句,明确这里的问句是一句设问句,具体写了灰尘的来源。) (2)进一步了解分号的用法。 四、出示表格,小组讨论3-6节,体会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1、空气中的灰尘对于人们究竟是有用处的,还是有坏处的呢? 请学生轻声朗读3-6小节,出示表格小组讨论 2、每小组派代表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引导体会灰尘在人类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4、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用“管教”这个词,最简单捕捉灰尘的方法以及最积极、最根本、最主要

40、的捕捉灰尘的方法。 五、交流资料,读写结合。 1、小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作者的写法,写写细菌。 2、请学生拿出有关细菌的资料,介绍资料的来源。 3、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并分别仿写细菌的大小、数量及来源。 4、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5、小结,并请学生回家仿照课文3-6小节,写写细菌的用处、坏处以及管教他们的方法。 语文微课教案9 1、感知斑羚飞渡的过程,体悟飞渡场面的悲壮。 2、反思人类行为,学习斑羚在飞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学会感恩。 情景教学法、有情朗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联想拓展法。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合作探究斑羚精神。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学会感恩的情感。 一、联想想象, 创设情景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近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在面临种群灭绝的生死关头,为我们上演了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那一群悲壮的生灵让我们震撼,那一个个陨落的身躯,让我们泪流满面,那一幕生死的抉择,将永驻你我心间。”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回忆,在那个雨后彩虹高悬的日子里,在险峻的伤心崖上,一群斑羚进退维谷,后面猎*、猎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