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计划就是教学计划共3篇 教学计划与课程计划.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2796560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计划就是教学计划共3篇 教学计划与课程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课程计划就是教学计划共3篇 教学计划与课程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计划就是教学计划共3篇 教学计划与课程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计划就是教学计划共3篇 教学计划与课程计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计划就是教学计划共3篇 教学计划与课程计划课程计划就是教学计划共1 课程教学计划 课程名称 :结构分析与表征 教学单位: 课程代码: 一、授课对象 二、授课时间、地点 三、任课教师(职称) 主讲:_(博士,教授),办公电话: 四、课程简介及教学目标 “结构分析与表征 ”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有机波谱分析系统地阐述了有机质谱、氢核磁共振波谱、碳核磁共振波谱、二 维核磁共振波谱、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等有机波谱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以及最新进展。 课程着重讨论波谱图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有机波谱在分子结构鉴定中的应 用,谱图综合解析一章结合实例介绍综合运用多

2、种波谱方法解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 法,强调培养学生运用有机波谱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机物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合成及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大纲 范围内的光波谱分析内容有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的了解, 认识波谱分析个手段之间的 关系,熟悉各类有机物的鉴定方法;掌握光波谱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 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 32 学时,2 个学分,本学期完成 32 学时,2 学分。理论讲授 32 学时。 六、教材 波谱解析法 苏克曼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023。 课程教学计划 1七、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朱淮武等编, 有机分

3、子结构波谱解析 ,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华等编,现代有机波谱分析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3 2023 八、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该课程教学的组织方式包括两大部分:基本理论课、实践课。基本理论课采用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手段。实验课将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的 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初步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 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平时课堂的提问、抽查、讨论,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 学习、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促进个性化的能力发展。 九、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质谱法的原理及应用; 2掌握紫外可见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 3掌握红外分析法的原理及

4、应用; 4掌握核磁共振法的原理及应用 5掌握谱图综合解析法 十、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要求 课外学习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后作业(或思考题)等。教师在每章节 教学开始以课堂提问、课堂抽查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每章结束后布置作业 和思考题; 十一、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考核由期末卷面考试、平时抽查、平时作业等部分组成。其中,期末卷 面考试采用教考分离开卷方式。 期末考试: 70% ; 平时成绩(含平时考勤、提问、作业) :30% 。 十二、教学进度安排 课程教学计划 2周 序 1 2 2 3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日期(周) (四) (

5、二) (四) (二) (四) 讲授主要内容 第一章:质谱 第一章:质谱 第一章:质谱 第一章:质谱 第一章:质谱,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 无课程安排 备注 3-306 3-306 (四) (四) (四) (四) (四)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 阶段总结 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 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 (四) 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 无课程安排 (四) (四) (四) (四) (四) 第四章:核磁共振氢谱 第四章:核磁共振氢谱 第四章:核磁共振碳谱 第五章:波谱综合解析 第五章:波谱综合解析 答疑 注: 教学进度如要调整,会提前一个星期进行通报。希望同学们按照进度安排认真 预习,积极

6、参与课堂讨论。 课程教学计划 3 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 工作计划就是 教学计划与课程计划区别 舞蹈课程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课程计划就是教学计划共2 课程教学计划 (一)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小学,对一切都充满好奇,都想问一下为什么,特别是自己从哪里来的,更是有许多的问号。因此,这门课程很大的解决了他们的疑问,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起来会非常有兴趣。情况,进行安全教育、班队活动、国学启蒙教育、探索活动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安全教育方面 全国因安全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生命死于非命。 中央领导对中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素质教育的

7、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2、班队活动: 刚踏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 3、探索活动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审美能力为今后的探索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4、国学启蒙教育

8、通过感知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领略民族文化,探究、合作、实践是领略民族文化、感悟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方法。在这门新的课程中,学生是主角,让学生阅读、大声诵读、翻译古文、诗歌欣赏等一系列活动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用心感悟。 三、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并突出了以下特点: 1、综合性 本册教材涉及了课程标准内容纲要中的4个模块的内容,从而使教材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开放性 教材内容的设计不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活动,而是体现课内外相结合的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 3、活动性 教材注重引导教师开展活动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体验式”、“探

9、究式”的学习特点。教材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比如有角色扮演、模拟演练、体验、交流、调查、制作、探究等,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进行实践活动创设了平台。 4、趣味性 教材呈现形式活泼,图文并茂。有活动栏目和留白,增强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适当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文本中的内容和活动进行调整,并注意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拓展和使用教材。 2、注意学生的自主活动 教材中设计的学习活动栏目是教材内在的组成部分,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

10、兴趣,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因此,本教材的教学活动应更多地体现在教师指导和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 3、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本课程的设计是综合性的。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与有关课程加强联系,整合相关内容,以提高综合教育效果。 4、灵活安排教学课时和教学进程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本,弄清课本上的重难点。能透彻地了解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从纵向、横向看透教材。活用教材,能灵活、合理、科学地使用好每个板快,注重早渗透,不断积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好教材。 2、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学习新课改。 3、教师认真备课,找准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认真研究每堂课的教学方法,

11、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4、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能千篇一律。 5、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认真进行教研教改,搞好校本教研。 6、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更新观念。 7、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六、要求和建议 1、地方课程是针对社会需求和现实生活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文明教育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关心社会,尊长爱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懂文明讲礼貌,与人和谐相处。所选择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年龄特证和已有的基础相

12、适应。 2、严格执行学校教导处的课表规定,按时、认真上好地方课程。 课程教学计划 (二)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体育和健康课程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来说,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运动的愉悦感,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它强调学生的运动体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本次课力求靠近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大胆的将教与学融入学生的自主活动当中,寓教于练,寓乐于练。 二、教学目标 1、能自觉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积极参与课外各种体育活动; 2、知道合理安排锻炼时间的意义;合理安排锻炼时间

13、,运用掌握脉搏测定等常用方法,测量运动负荷; 3、了解所学项目的简单技、战术知识和竞赛规则;体育锻炼的价值; 4、通过田径、体操、武术及球类项目的练习,发展运动能力和运动技术,增进身体健康; 5、通过本年度学习,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意义,树立自尊、自信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运动能力,和与同伴合作练习的能力;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竞争意识; 三、教学内容设置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只确定了一个内容结构框架,仅提供了不同水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对教材内容的选择、采取的教学方式和实施的教学步骤,都没有作明确规定;因而教师在教材选择上有较大

14、的自主选择空间。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建设上来,使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更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益处。以发展学生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协调等素质为前提,把理论知识、跑步、跳跃、投掷、武术、健身操、素质训练、体质测验做为必修内容,将各种球类、韵律体操和舞蹈、跳绳作为选修教材。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把身高体重、握力体重、肺活量体重、坐位体前屈、台阶实验等测试内容安排到教学中去完成。 四、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初一年级学生才由小学上升为初中,儿童转为青少年还需一个过渡期,其心、生理都还需要一个转变期和适应期,所以,原则上我们准备安排的体锻项目,活动内容,都有一个渐进

15、的过程,所以,由易到难,由浅入课,这是本年级的一个活动趋势,但大部分学生都活泼好动,表现欲、上进心强,但是普遍的体质较弱。因此随着今后的情况变化,再作出相应的改变。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体育锻炼活动,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增进健康,同时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难点:怎样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中来,如何处理好促进学生生长发育与运动负荷及技能的掌握的矛盾。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 (一)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1、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养成进会场锻炼身体

16、的习惯。也可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充分发展其个性和才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开展好“两操”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坚持自觉经常锻炼身体,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3、组织训练队参加县级比赛。 4、坚持班级体育锻炼,广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5、关心和开展好体育后进生的体育活动。 (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让他们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激励与期待中增强信心,不断激发前进的力量。 (四)开展探究索性学习。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其去探索、去发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

17、践能力。 (五)选择学期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全面性、多样性和与学期教学目标的对应性。 (六)教学内容的排列顺序应充分考虑单元教学内容与学校场地、本地气候的特点相适应。 课程教学计划 (三)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资源有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二、目标任务 1、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 3、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主要内容 1、环保理论:我们共同的家园;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

18、 2、环保常识:世界环境日;世界环保纪念日;中国环境标志;中国绿色食品标志;绿色食品。 3、环保现状: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哪些污染;我们生活的周围空气污染有哪些;空气质量预报;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及如何减少;白色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固体废物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噪音;节约可利用资源的做法有哪些 4、环保行动:保护环境,美化家庭;保护环境,美化社会;保护环境,美化家园。 四、基本途径 环境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应当多渠道、全方位进行。 (一)学科教学有机渗透 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环保内容,老师应充分重视,对各门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自然常识、社会、语文、音乐)的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类,选

19、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寓环境教育于孩子们的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一是结合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护洁净环保教育;二是结合乡土教材,专门开设环保课;三是利用周二班会和周三下午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小队活动。 (三)营造班级的环境教育氛围 良好的生存环境给人以美好性格的塑造和心灵的陶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因此,每一位老师应注意在自

20、己的班里创设优美环境,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班级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让我们的教室、校园美丽起来。 课程计划就是教学计划共3 课程教学计划 课程教学计划(一)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小学,对一切都充满好奇,都想问一下为什么,特别是自己从哪里来的,更是有许多的问号。因此,这门课程很大的解决了他们的疑问,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起来会非常有兴趣。情况,进行安全教育、班队活动、国学启蒙教育、探索活动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安全教育方面 全国因安全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生命死于非命。 中央领导对

21、中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2、班队活动: 刚踏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 3、探索活动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判断能力,

22、提高审美能力为今后的探索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4、国学启蒙教育 通过感知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领略民族文化,探究、合作、实践是领略民族文化、感悟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方法。在这门新的课程中,学生是主角,让学生阅读、大声诵读、翻译古文、诗歌欣赏等一系列活动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用心感悟。 三、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并突出了以下特点: 1、综合性 本册教材涉及了课程标准内容纲要中的4个模块的内容,从而使教材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开放性 教材内容的设计不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学活动,而是体现课内外相结合的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 3、活动性 教材注

23、重引导教师开展活动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教材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比如有角色扮演、模拟演练、体验、交流、调查、制作、探究等,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进行实践活动创设了平台。 4、趣味性 教材呈现形式活泼,图文并茂。有活动栏目和留白,增强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适当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文本中的内容和活动进行调整,并注意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拓展和使用教材。 2、注意学生的自主活动 教材中设

24、计的学习活动栏目是教材内在的组成部分,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因此,本教材的教学活动应更多地体现在教师指导和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 3、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本课程的设计是综合性的。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与有关课程加强,整合相关内容,以提高综合教育效果。 4、灵活安排教学课时和教学进程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本,弄清课本上的重难点。能透彻地了解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从纵向、横向看透教材。活用教材,能灵活、合理、科学地使用好每个板快,注重早渗透,不断积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好教材。 2、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学习新课改。 3、教

25、师认真备课,找准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认真研究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4、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能千篇1律。 5、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认真进行教研教改,搞好校本教研。 6、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更新观念。 7、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六、要求和建议 1、地方课程是针对社会需求和现实生活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文明教育发展的,使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关心社会,尊长爱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懂文明讲礼貌,与人和谐相处。所选择的

26、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年龄特证和已有的基础相适应。 2、严格执行学校教导处的课表规定,按时、认真上好地方课程。 课程教学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体育和健康课程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来说,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运动的愉悦感,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它强调学生的运动体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本次课力求靠近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大胆的将教与学融入学生的自主活动当中,寓教于练,寓乐于练。 二、教学目标 1、能自觉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积极参与课外各种体育活

27、动; 2、知道合理安排锻炼时间的意义;合理安排锻炼时间,运用掌握脉搏测定等常用方法,测量运动负荷; 3、了解所学项目的简单技、战术知识和竞赛规则;体育锻炼的价值; 4、通过田径、体操、武术及球类项目的练习,发展运动能力和运动技术,增进身体健康; 5、通过本年度学习,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意义,树立自尊、自信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运动能力,和与同伴合作练习的能力;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竞争意识; 三、教学内容设置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只确定了一个内容结构框架,仅提供了不同水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对教材内容的选择、采取的教学方式和实施的

28、教学步骤,都没有作明确规定;因而教师在教材选择上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建设上来,使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更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益处。以发展学生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协调等素质为前提,把理论知识、跑步、跳跃、投掷、武术、健身操、素质训练、体质测验做为必修内容,将各种球类、韵律体操和舞蹈、跳绳作为选修教材。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把身高体重、握力体重、肺活量体重、坐位体前屈、台阶实验等测试内容安排到教学中去完成。 四、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初一年级学生才由小学上升为初中,儿童转为青少年还需一个过渡期,其心、生理都还需要一个转变期和适应期,所以

29、,原则上我们准备安排的体锻项目,活动内容,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由易到难,由浅入课,这是本年级的一个活动趋势,但大部分学生都活泼好动,表现欲、上进心强,但是普遍的体质较弱。因此随着今后的情况变化,再作出相应的改变。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体育锻炼活动,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增进健康,同时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难点:怎样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中来,如何处理好促进学生生长发育与运动负荷及技能的掌握的矛盾。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 (一)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1、引导学生

30、参与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养成进会场锻炼身体的习惯。也可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充分发展其个性和才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开展好“两操”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坚持自觉经常锻炼身体,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3、组织训练队参加县级比赛。 4、坚持班级体育锻炼,广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5、关心和开展好体育后进生的体育活动。 (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让他们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激励与期待中增强信心,不断激发前进的力量。 (四)开展探究索性学习。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其去探索、去

31、发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选择学期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全面性、多样性和与学期教学目标的对应性。 (六)教学内容的排列顺序应充分考虑单元教学内容与学校场地、本地气候的特点相适应。 课程教学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资源有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二、目标任务 1、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 3、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主要内容 1、环保理论:我们共同的

32、家园;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 2、环保常识:世界环境日;世界环保纪念日;中国环境标志;中国绿色食品标志;绿色食品。 3、环保现状: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哪些污染;我们生活的周围空气污染有哪些;空气质量预报;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及如何减少;白色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固体废物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噪音;节约可利用资源的做法有哪些 4、环保行动:保护环境,美化家庭;保护环境,美化社会;保护环境,美化家园。 四、基本途径 环境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应当多渠道、全方位进行。 (一)学科教学有机渗透 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环保内容,老师应充分重视,对各门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自然常识

33、、社会、语文、音乐)的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寓环境教育于孩子们的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一是结合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护洁净环保教育;二是结合乡土教材,专门开设环保课;三是利用周二班会和周三下午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小队活动。 (三)营造班级的环境教育氛围 良好的生存环境给人以美好性格的塑造和心灵的陶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因此,每一位老师应注意在自己的班里创设优美环境,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班级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让我们的教室、校园美丽起来。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